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 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单元综合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到高级向前发展的,这是一个客观规律。有几位同学将我国境内出现的几类原始人进行了先后排列。那一位同学的排列符合这一规律( )A小明:元谋人、河姆渡人、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B小蕊: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C小花:元谋人、半坡原始居民、北京人、河姆渡人D小丽: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2 . 出现原始社会“天下为公”局面的最根本原因是( )A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没有战争,和睦相处C人们有觉悟,互相谦让D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3 . 下列传说中的发明与人物搭配,错误的一项是A发明文字仓颉B制作音律伶伦C发明算盘隶首D发明弓箭嫘祖4 . 关于“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的描述正确的是A学会使用火B开始农耕生活C建造干栏式房屋D使用磨制石器5 .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A黄帝B炎帝C禹D舜6 . 与“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人工栽培水稻”有直接关联的先民是( )A大汶口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7 . 袁隆平在出席三亚国际海水稻论坛时,提出以海水稻一颗种子,带动中国农业全产业链走出国门,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8 . 古人曰:“左图右史”,区区四字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丰富的图片资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极大地充实、深化和拓展了历史知识。下图是滨州某中学的小史同学搜集到一幅(中国原始人群分布遗址图)。从图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中国原始人群分布广泛北京人己经会制造工具陕西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国远古人类的发源地ABCD9 . 他治水造福于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而名垂青史。“他”是( )A黄帝B禹C舜D启10 . 下列叙述不适宜做“黄帝陵祭典活动”文字说明的是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B曾与炎帝大战于涿鹿C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D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结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11 . 十九大报告指出:“粮食安全是我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古代很早就种植粟、水稻等粮食作物。其中最早主要种植水稻的是A北京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炎帝和黄帝12 . 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遗址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远古居民的农耕生活图景,其生活的共同点是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会种植水稻C会制造彩陶D过着定居生活13 . 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14 . 七(1)班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 )A逐鹿中原:化干戈千古绝唱黄炎联盟B反抗暴政:“临阵倒戈得民心者得天下C诸侯争霸:乱纷纷你唱罢我又登场D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15 . 大约170万年前,原始人群时期的人类就生活在中国大地上。他们生活的地区是( )A北京B陕西C云南D河南16 . 黄帝与炎帝联合击败蚩尤的地点是A阪泉B涿鹿C牧野D长平17 . 近期,一条题为“元谋人故乡发现大量恐龙化石群”的消息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元谋人的故乡在A四川B陕西C云南D北京18 . 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的是在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19 . 华夏族是哪两个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的( )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尧部族ABCD20 . 下列原始居民中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 )A半坡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元谋人二、综合题21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上图,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周易材料二:上图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房屋样式和生产工具。材料三: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入东海,以利黔首。吕氏春秋请回答:(1)写出材料一中“穴居而野处”的远古人类两例。(2)材料二图中反映的是哪一处氏族聚落人们的生活?他们开创怎样的原始农耕经济?(3)材料三中提到的事是谁所为?他是用什么办法解决水患的?后来他建立了哪个王朝?“他”治水终于获得成功的事例,对你的成长有何启迪?22 . 观察图片,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我国哪个原始人类的什么为类型的房屋?(2)相较于北京人,这两类原始人类都已经开始原始的农耕生活,他们分别种植哪两种作物?23 . 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1)以上图片是我国境内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示意图,请指出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有多少年了?(2)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北京人和上题所说的我国最早的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共同之处?2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上古时期洪水泛滥成灾,百姓活困苦,他带领人们治理洪水,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理了洪灾,让百姓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材料二,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苍天。尽是些公赐予;万里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二王庙楹联(1)材料一、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分别是谁?(2)都江堰水利工程对当地产生了什么影响?(3)我们应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25 . 七年级(9)班举行了一次知识竞赛活动,邀你一起参加:(图片解读)识读图片,回答问题下面是我国古代某一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图(1)请判断这是哪一远古人类的头部复原图?(2)图A和图B分别被称为什么建筑?分别是哪一远古居民的房屋?(3)请说出这两种远古居民遗址分别位于哪两大河流域?分别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论从史出)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4)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这一古人类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材料二:在北京人的生活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种等。(5)材料二体现了这一古人类已经掌握了战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