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的是( )A尧舜禹时期的历史B夏朝的历史C商朝的历史D西周的历史2 . 秦长城从西到东的起止地点为A临洮一辽东B辽东一陇西C南海陇西D山东一临洮3 . 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最早的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4 .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会制造石器、骨器会种植水稻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BCD5 . 洛阳是中国的六大古都之一,所给选项中曾经在此建都的是( )秦朝西汉东汉西晋ABCD6 . 2016年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ABCD7 . 长江、黄河被中华民族称为“母亲河”,约距今600070000年在这两大河流域定居下来并从事原始农耕生活的是A北京人和元谋人B山顶洞人和元谋人C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D北京人和河姆渡人8 . 成语是中国独有的语言形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智慧和价值观。在一代代国人心中,不断明确着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下列成语典故中不应该做的是A卧薪尝胆B退避三舍C毛遂自荐D纸上谈兵9 .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奉、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社现象是A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B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C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10 . 小明同学在模拟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爷爷说:“这次考试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里,吸取教训,坏事也可以变好事嘛!”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11 . 习近平主席上台以来,中国掀起规模空前的反腐风暴。假如当年的秦始皇也要反腐的话,他最有可能倚重(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门下省12 . 如下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B金文C小篆D隶书13 . 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是A粟B水稻C小麦D玉米14 . “孟姜女哭长城”讲述的是秦始皇时期的故事,所哭长城的起止地点分别是( )A西起辽东,东到临洮B西到陇西,东至东海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起东海,东到陇西15 . 某电视台要聘请法制栏目主持人,如果时光穿梭回到战国时期,你认为谁最适合担任该栏目主持人A孟子B墨子C庄子D韩非16 . 观察如图,它是我国山东省出版发行的报纸。与此晚报的得名有关的古代制度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17 . 党中央要求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战国时期有一学派与此主张相符,这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18 . 商朝的青铜文化灿烂厚重,主要用于礼器,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是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大盂鼎D铜象尊19 . 史料实证是构建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目标。“约公元前1600年”“商部族首领汤”“都城亳”“桀大败”等史料主要佐证了( )A世袭制的产生B夏朝的建立C商汤灭夏D盘庚迁殷20 . 广东是我国著名的侨乡,大量的华侨生活在世界各地,他们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一称呼与下列哪几位部落首领有关炎帝黄帝蚩尤大禹ABCD21 . 据传,清朝末年,河南安阳某农民将挖掘出的刻有符号的龟甲、兽骨,当作“龙骨”卖给中药店作药材。后来据考证发现,这些“符号”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这种文字是A甲骨文B金文C铭文D钟鼎文22 .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里,农民为反抗统治者的残暴压迫和剥削,不断奋起斗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A国人暴动B百家争鸣C陈胜、吴广起义D楚汉之争23 .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奘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鞍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鞍变法措施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A建立县制B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D改革户籍制度24 . 据最新考古发现,在我国重庆巫山龙骨坡发现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巫山人距今约204万一201万年。这样,我国人类历史至少可以向前推进的年数是( )A10万年B7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25 . 商周时期,爵是身份的象征,用以排列贵族、士人地位的高下。在商鞅变法中,哪一措施有利于改变爵位世袭,与庶民无缘的局面(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确立县制D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综合题2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宪问篇第十四材料二:春秋时期,一些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做霸主,相互征战,齐、晋等国为了增强自己的实力,任用贤人,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到了战国时期,魏、楚、秦等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材料三: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请回答:(1)材料一中首先称霸诸侯的是哪一诸侯国?除了“桓公”外,该时期称霸中原的霸主还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指出,诸侯国逐渐强大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有什么重要影响?2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材料二:商鞅变法内容项目主要内容政治(1)确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特权(3)改革,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禁止私斗经济(5)废除,允许土地(6)鼓励,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7)统一军事(8)奖励,对有军功者授予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3)材料二(一)战国形势图中分别是哪个国家?(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2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3)材料一中的水利专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治水成功的?材料二中的工程有哪些作用?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怎样的优秀品质?29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商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初中生上楼安全培训课件
- 内训师年度课件
- 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教案课件
- 创造学课件教学课件
- 创设真实旅游情境的课件
- 内蒙古安全生产培训心得课件
- 化学品防爆安全培训课件
- 1 a o e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12荷叶圆圆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创伤性网胃炎课件
- (完整文本版)无人机航拍理论试题库完整
- 厂房降租减租申请书
- 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输液港)-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2023
-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范文12篇
- 铝合金门窗安装监理交底
- 胸腹水常规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 基本公卫生服务的项目组织管理灵石武佳波课件
- 电工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机电设备调试协议书
- 芪参益气滴丸课件
- 短视频编辑与制作(第2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