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考试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考试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考试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考试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中考第一次模拟历史考试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自开埠以来,上海妇女除了参加庙会、绣花、进香等活动外,开始有入学堂学习、读新闻报纸、观看外国马戏和赛马、到工厂做工等现象。这表明近代上海A新式教育发展最快B最早开放为通商口岸C男尊女卑观念彻底改变D社会生活日益文明开化2 . 小明在搜索到的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取得的成就”图片中,所处时期与其他三张不同的是ABCD3 . 一次座谈会上,老师说“我刚从但丁和莎士比亚的故乡回来。”老师去的地方是( )A意大利和英国B英国和意大利C意大利和法国D法国和意大利4 . 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之处是A从发明交通工具开始B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C电力得到广泛的应用D促进生产力的大发展5 . 古代希腊的城邦雅典因实行民主政治而著名,其发展到顶峰是在A梭伦时期B伯利克里时期C凯撒时期D屋大维时期6 . 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争取美国援助 医治战争创伤 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AB C D 7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诗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选择根据地,要在运动战中打败国民党军队B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D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8 . 周恩来总理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后两个“天安门”分别和下列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北平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ABCD9 . 中外交流源远流长。下列人物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其中生活在唐朝的是A张骞B玄奘C鉴真D郑和10 . 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l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11 . 1938年5月19日徐州沦陷。今年的这一天我市上空再次响起防空警报,以警示后人勿忘国耻。与徐州沦陷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12 .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自强、求富 民主、科学 三民主义 变法维新ABCD13 . 1950年土地改革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农村生产关系改革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功,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A提高了农民的收入B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土地收归国有,增加了国家的收入D大量增加了土地的面积14 . 法国大革命中,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出自于A法典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权利法案15 .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是指A创办黄埔军校B北伐胜利进军C成立南京国民政府D实现全国统一16 .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突然打了个喷嚏,这个喷嚏迅速蔓延全球,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感冒了。”这场 “感冒”引发了(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 罗斯福新政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亚非拉的奋起ABCD17 . “推翻德川幕府的人且掌握政权,他们认为驱逐西方的唯一方法就是学习西方的技术和管理秘诀为了保卫国家,他们显然要认真地改造国家。”材料中“改造国家”的事件是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C日本明治维新D林肯解放叛乱诸州黑人奴隶18 . 下列四幅图片再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劳动场景,它们应收录于宋应星的( )A本草纲目B齐民要术C三国演义D天工开物19 . 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中国近代被列强侵占,成为殖民地。两地分别在何时回归祖国怀抱A1996年 1999年B1997年 1999年C1998年 1999年D1997年 1998年20 . 美国记者约翰里德所著震撼世界的十天,被誉为“二十世纪影响深厚、最重要的报告文学”。该书描述了俄国1917年11月前后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指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B俄国十月革命C新经济政策D戈尔巴乔夫改革二、综合题21 . 请你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1)根据上面“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材料二:(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2)依据以上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的历史事件。材料三:(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粮:5.02亿千克1981年产粮:6.76亿千克1982年产粮:7.15亿千克图一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3)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材料四:(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1978年:2683亿美元2010年:5879万亿美元30余年间增长了20余倍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二、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133.6元1990年:686.3元2000年:2253.4元2016年:12363.4元(4)依据材料四的两组数据,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22 . 材料解析题材料一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部编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材料二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丘吉尔“铁幕演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冷战的背景是什么?(2)丘吉尔“铁幕演说”的实质是什么?(3)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意味着什么?(4)美国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5)美国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什么?此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6)这种国际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结局如何?23 . 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三: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才最终赢得了独立。(1)材料一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革命的过程?该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根据材料一,请你指出材料二中1688年的政变指什么?这次政变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3)材料三中,“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指哪次战争?殖民地人民最终赢得独立的标志是什么?(4)请你写出两国革命所面临的障碍有什么不同?24 . 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它包括:政治领域的民 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自由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通过学习,小 刚发现东西方近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请你跟他一块探究。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的近代化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为民族独 立而战”过程中发表了什么重要文献? (2)西方经济领域 的近代化离不开哪两大历史事件?概述西方近代化的变化历程。(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中国政治领域的 近代化率先尝试学习西方的哪种政治体制?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主要代表人 物有哪些?举两例。(4)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分析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2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