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热力循环.ppt_第1页
第6章 热力循环.ppt_第2页
第6章 热力循环.ppt_第3页
第6章 热力循环.ppt_第4页
第6章 热力循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热力循环,发电厂,锅炉,蒸汽动力循环系统的简化,四个主要设备:锅炉汽轮机凝汽器给水泵,6.1蒸汽卡诺循环,1、理论上可以实现,2、实际中无法采用,原因:,(1)受临界温度限制,T1不高,故并不高,(2)3-4:压缩汽水混合物困难。,(3)2点:湿度太大,侵蚀汽轮机叶片。,6.2朗肯循环,将卡诺循环的2个定温过程改为定压过程:,一、工作原理,朗肯循环,二、朗肯循环热效率,汽轮机作功:,凝汽器定压放热量:,水泵绝热压缩耗功:,锅炉中吸热量:,用平均吸、放热温度表示的朗肯循环热效率,三、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1、蒸汽初压的影响,2、蒸汽初温的影响,3、乏汽压力(背压)的影响,限制:环境温度现在大型机组的p2为0.00350.005MPa,相应的ts为2733,已达最低限度。,四、实际循环,1、实际循环:实际蒸汽动力循环中,各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以汽轮机为例:,2、实际循环的热效率,(1)汽轮机相对内效率:,(2)循环热效率:,(3)装置热效率:,3、其它性能参数,轴承摩擦损失,用机械效率m表示,则汽轮机输出的有效功(轴功):,有效功率:,D为蒸汽耗量,t/h,理想输出轴功率:,理想汽耗率:,有效功汽耗率:,例1,例1我国300MW汽轮发电机组:新蒸汽p1=17MPa,t1=550,汽轮机背压p2=5kPa。求:汽轮机wT、给水泵wP、循环热效率t、和理论耗汽率d0(1)按朗肯循环,(2)实际循环,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为0.9。,解思路:(1)在h-s图上,画出汽轮机过程线;(2)确定各设备进出口状态,利用图表查出所需参数,本题:h,s,h,2,p1,2act,1,p2,h0,h2act,进口p1,t1,查出h1;出口:从1点做垂线交p2于2点,查出h2,x2实际出口:沿p2线往上量取h=(1-0.9)h0找到2act点,查出h2act,汽轮机:,水泵:进口3:饱和水,p2饱和水和h3和s3出口4:过冷水,p4=p1和s3查出h4,(1)按朗肯循环,汽轮机:wT=h1-h2=1448kJ/kg给水泵:wP=h4-h3=17.1kJ/kg水在锅炉中吸热:q1=h1-h4=3271.2kJ/kg循环热效率:t=wnet/q1=(h1-h2-wP)/q1=0.442理论耗汽率:d0=1/(h1-h2)=6.8410-7kg/J,(2)按实际循环,汽轮机相对内效率为0.9:计算同上,只要把h2换成h2act即可。,讨论:若忽略水泵功:t=wnet/q1=(h1-h2)/q1=0.445,误差很小。,朗肯循环存在的问题,1、提高p1可以提高热效率,但x2下降对汽轮机不利,限制了p1的提高;,2、定压吸、放热的传热温差大,导致朗肯循环的热效率不高。,6.3朗肯循环的改进,1、蒸汽再热循环(reheat),再热循环的计算,吸热量:,放热量:,净功(忽略泵功):,热效率:,结果:(1)再热使t提高;,说明:,选择合适的再热压力,一次中间再热可使热效率提高25,排汽干度x2提高,为提高初压创造了条件,再热压力pb=pa0.20.3p1,我国100300MW机组:p113.5MPa,采用一次再热。超临界机组,t1600,p125MPa,采用二次再热,p1缺点,6.4热电联供循环,冷凝器中QL得以利用;排气压力受供热温度影响,较郎肯循环排气压力高,大于大气压;热电循环效率=循环热效率+提供热用户的热量/输入的总热量:,(1)背压式汽轮机热电联供循环,(能量利用系数),(2)抽气式汽轮机热电联供循环,特点:工质部分供热,部分作功供热量与乏汽无关,制冷循环,制冷循环:利用机械功使热量从低温高温的过程。利用制冷循环达到两种目的:1)制冷使指定的空间保持低于环境的温度,热量从低温空间转移到高温环境。夏天的房间、冰箱。制冷机2)加热使指定的空间保持高于环境的温度,热量从低温环境转移到高温空间。冬天的房间。热泵,夏天,低温房间,高温环境,热量,制冷机,冬天,高温房间,低温环境,热量,热泵,6.5制冷(热泵)循环,一、引言,1、逆向卡诺循环,(1)制冷(要q2),制冷系数:,(2)热泵(要q1),2、COP与EER,COP(Coefficientofperformance),EER(energyefficiencyratio),注:有效输入功率包括:压缩机、风扇、泵、控制和安全装置等的输入功率总和。,能效比:,性能系数:,GB/T7725-2004房间空气调节器:,3.9能效比(EER):空调器进行制冷运行时,制冷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3.10性能系数(COP):空调器进行热泵制热运行时,制热量与有效输入功率之比,其值用WW表示。,3、制冷能力、冷吨、匹,制冷量:制冷设备单位时间内从冷库取走的热量。表示设备制冷能力的大小。单位:W(kW,kJ/s),冷吨(RT):1吨0饱和水在24小时内被冷冻成0的冰所需冷量。商业上,大型机组,水的凝结(熔化)热:r=334kJ/kg,1RT=3.86kJ/s,1USRT=3.517kJ/s(1美吨=2000磅=0.9072吨),匹(HP),匹:空调商家惯用、非法定单位,“匹”指的是电器消耗功率:1匹=1马力=735W,并不指制冷量,空调输入1匹电功率产生的制冷量为:735WEER日本规定最小EER为3.4,1匹=7353.4=2499W,举例:KFR-23GW:制冷量2300W,小1匹KFR-25GW:制冷量2500W,1匹KFR-35GW:制冷量3500W,1.5匹制冷量在4800-5100W之间,均约为2匹制冷量在5800-6200W之间,均约为2.5匹制冷量在6800-7200W之间,均约为3匹,4、制冷循环种类,二、空气压缩制冷循环,工质:空气,12:绝热压缩:p,T,理想化处理:理气;定比热;可逆,23:等压冷却向环境放热,T,34:绝热膨胀TT1(冷库),41:等压吸热TT1,P-v图和T-s图,12绝热压缩,23等压冷却,34绝热膨胀,41等压吸热,制冷系数,T,s,1,2,3,4,空气压缩制冷循环特点,优点:工质无毒,无味,不怕泄漏。容获得,无成本,缺点:1.无法实现定T,C,3.活塞式流量m小,制冷量Q2=mq2小,应用:飞机空调、环境试验,三、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是由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组成。制冷循环的工质采用低沸点物质作为制冷剂。如:氟里昂R22(CHClF2)的Tb=-40.80,N2的Tb=-195.75利用制冷剂在冷凝器中的液化和在蒸发器中的汽化,实现在高温下排热,低温下吸热过程。,q0,q2,冰箱冷冻室提供q0,通过冰箱散热片向周围环境排出q2,理想制冷循环(可逆制冷)即为逆卡诺循环。四个可逆过程构成:,1-2:绝热可逆压缩,从T1升温至T2,等熵过程,消耗外功WS2-3:等温可逆放热(q2);3-4:绝热可逆膨胀,从T2降温至T1,等熵过程,对外作功4-1:等温可逆吸热(q0),S,T,3,2,1,4,T1,T2,1、逆向卡诺循环,压缩机,蒸发器,节流阀,冷凝器,WS,q0,q2,逆向Carnot循环,逆卡诺循环的缺点:(1)12的过程会形成液滴,在压缩机的气缸中产生“液击”现象,容易损坏机器;(2)实际过程难以接近四个可逆过程;问题:如何改进?,1、逆向卡诺循环,2、蒸汽压缩制冷循环,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由四步构成:12低压蒸汽的压缩24高压蒸汽的冷却冷凝45高压液体的节流膨胀,P,T51低压液体的蒸发,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对逆卡诺循环的改进:1)把绝热可逆压缩过程12安排在过热蒸汽区,使湿蒸汽变为干气。即“干法操作”。2)把原等熵膨胀过程改为45的等焓节流膨胀过程,节流阀的设备简单、操作易行。,T1=T5=蒸发温度,T3=T4=冷凝温度,节流膨胀(等H),等S膨胀,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工质,一般用低沸点工质,如氟利昂、氨等。,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计算,蒸发器中吸热量:,冷凝器中放热量:,制冷系数:,两个定压,热与功均与焓有关,lgp-h图及计算,T,s,1,2,3,4,5,1,2,3,4,5,高压液过冷措施,T,s,1,2,3,4,5,1,2,3,4,5,5,4,不变,4,5,1、过冷1,q2:氨机0.4%;氟机0.8%2、过冷造价:t=35,压缩机吸气过热措施,1,2,3,4,5,5,4,1,目的:防液击、防气蚀过热度一般取:t=35,四、热泵,制冷系数,制热系数,热泵lnp-h图及计算,T,s,1,2,3,4,5,1,2,3,4,5,五、吸收式制冷循环,1、吸收式制冷原理,2、吸收式制冷工质,常用的工质对:,3、吸收式制冷流程,4、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评价指标,热量利用系数:,吸收式制冷装置热量利用系数较小。但装置的构造简单,造价低廉,可利用余热。,式中,Qa为加热蒸气发生器所需的热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