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第三单元检测_第1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第三单元检测_第2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第三单元检测_第3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第三单元检测_第4页
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第三单元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历史下册测试:第三单元检测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表是斯大林1926-1940年执政时期的经济数据,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在这段时间内执政的特点是A重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B经济部门发展严重失调C人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D国民经济发展十分迅速2 . 1939年战争爆发的根源其实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就已经埋下了。这是因为巴黎和会A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B签订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C为建立国际联盟做好了各种准备D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刺激了法西斯势力的抬头3 . 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表反映了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该变化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年份项目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2.1334.5544.24A工农苏维埃政府的成立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创建4 .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B高度评价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C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否定了斯大林模式5 . 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不得在中国谋取有损于其他国家公民的特权。”对这则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确立了“机会均等”原则B名义上尊重了中国的主权完整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权益D打破了美国独占中国的局面6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建立对世界的霸权,协约国召开了两次国际会议,建构起新的国际关系体系。这个体系之下没有根本解决的矛盾有:( )(1)战胜国与战败国(2)帝国主义国家与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3)战胜国与战胜国(4)殖民地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A(1)(2)(3)B(1)(2)(4)C(1)(3)(4)D(2)(3)(4)7 . 有历史学家在研究苏联(俄)历史时,把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俄)迈向社会主义道路时的努力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以下各项与三个实验分别对应正确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B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工业化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集体化8 . 1916年2月至12月,德、法两国投入100多个师的兵力,展开阵地战,结果死伤70多万人。该战役史称A萨拉托加大捷B滑铁卢战役C攻克柏林战役D凡尔登战役9 . 下图是一部央视译制纪录片片头,本片并不是从政治和军事角度,而是从士兵、家庭主妇、工人、护士和孩童角度来讲述战争的故事。下列关于这次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2018年是战争开始100周年B战争双方是协约国和轴心国C战争以协约国的失败而告终D战争的导火线是萨拉热窝事件10 . 一战被人们称为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A苏俄退出了战争B参战国都是帝国主义国家C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D主要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11 .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性质的是A殖民地问题B军事问题C赔款问题D边界问题12 . 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1947年2月苏联与罗马尼亚签订贸易和航海条例1947年7月苏联同保加利亚签订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1947年8月苏联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1947年12月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供货和支付协定1948年2月苏联先后同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A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B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C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D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1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腿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新经济政策的措施中被视为“后退一步”的是A将所有国有企业转给资本家经营B资本家可以合法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C不准许农民出售他们的农产品D大型企业由国家管理14 . 从“克莱武对印度的疯狂掠夺、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的反抗活动”等内容中,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其名称应该是( )A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B殖民扩张与反殖民的斗争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D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5 . “1917年是决定性的一年,这一年因俄国革命和美国参战改变了战争的性质,使战争由欧洲的战争转变成全球范围的战争”。“战争”指的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二、综合题16 . 世界历史在不断地对抗与合作中演绎,九年级某班同学以“对抗合作”为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军事上)材料一(1)图1两大军事集团形成的根本原因?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政治、经济上)材料二 丘吉尔耸人听闻的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了,”他呼吁,只有英美结成军事同盟,才能制止苏联的侵略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三 二战后,以前长期对立的法国和德国,现在观念已经由“我是法国人”“我是德国人”变为“我是欧洲人”。(2)材料二发出了哪一事件的信号?该事件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材料三反映的合作方面的事件是什么? (3)旧的世界格局崩溃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两大主题,成为共识。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各出现了哪些突出变化? (思想意识上)材料四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罗斯福逝世的消息令世界震惊,不同的国家都表达了同样的怀念与尊重(共识):莫斯科红场下了半旗。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以“民主巨星的陨落”为题发表社论。4月14日载着灵柩的总统专列缓缓而行,沿途瞻仰灵车的人无以数计摘自腾讯网(4)请你以“1945年感动世界人物罗斯福”为题,为罗斯福写颁奖词1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这位先生作为军官将比联邦中的任何其他人更能博得全美国的支持,更能联合东部十三州的真诚努力。大陆会议上关于大陆军总司令人选的提议材料二:这位身材不高、有这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世界上下五千年材科三:“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坚定的信念。即我们帷一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是一种无名的、映乏理性的、没有根据的恐惧。它会把由退却转变为前进所需要的种种努力毁掉。”1933年3月4日美国第32届总统就职演说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这位先生”应是谁?他领导了哪一场战争?战争胜利后,他主持制定了哪部宪法?(2)材科二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哪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场革命的性质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总统”是谁?当时该国岀现了什么“恐惧”状况?为战胜“恐惧”,这位总统实施了什么政策?(4)根据以上四位人物的活动,概括他们对历史发展的共同作用。1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意识到,势必在战后提出山东问题,遂抓紧进行秘密外交,寻求霸占山东的法理依据。英法希望日本向地中海派遣舰队护航,日本趁机要求英法保证,在将来的媾和会议上,支持日本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以及占领南洋德属诸岛;英国提出,日本应以同样的精神支持英国对赤道以南德国各岛屿的领土要求,两国一拍即合,达成密约。随后,日本以类似手段,与法、俄、意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摘自唐启华巴黎和约与中国外交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打破了近代以来欧洲列强主宰全球的国际旧秩序。战后,美苏两国从战时的合作走向对峙,形成两极格局。随着中国的复兴和发展,西欧的联合、日本的经济发展和第三世界的崛起,世界出现了多元化的新结构,冲击了国际强权政治,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摘自王斯德世界现代史材料三:邓小平从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梯度推进战略,即根据各区域的不同情况,分别实行不同程度的开放政策和对外资的优惠政策,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多层次的梯度推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摘编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在巴黎和会前,日本为获得山东利益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的召开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中国应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19 .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制改革,是每个国家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此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资本主义国家篇)材料一关于经济发展模式,英国、美国都有过探索,“英国,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大国崛起解说词(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具体指什么?此手段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体现他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的举措以及该举措给欧洲带来的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篇)图1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3)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