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1页
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2页
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3页
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4页
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2015年10月8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称,通过近两年详实的水下考古调查及实物证据,初步判断“丹东一号”是清北洋水师致远舰。提到此舰,我们会联想起一百二十多年前那场激烈的海战,那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左宗棠C邓世昌D张謇2 . 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如图的板书设计,该课题应是( )A北伐战争B抗日战争C解放战争D抗美援朝3 . 朱德、陈毅领导部分起义的队伍和湘南工农武装与毛泽东会师,建立了第一支新型人民军队A八路军B新四军C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D解放军4 .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下列哪些是五四运动的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外争主权,内出国贼;取消“二十一条”;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ABCD5 . “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美画卷.长征途中召开的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6 . 下图是小东同学在一篇文章中看到的插图,该插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抗日B谢晋元率部在上海抗击日军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D赵登禹、佟麟阁北平保卫战中殉国7 . 抗战时期由八路军、新四军向日军发起的“百团大战”的指挥官是A朱德B彭德怀C邓小平D贺龙8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日本军队因此)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象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罗斯福预想的局面未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英法推行绥靖政策B苏德战争爆发C太平洋战争爆发D中国坚持全民族抗战9 . 如下图反映的事件发生的时期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 . 我们说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指的是A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B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D没有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11 . 1936年顺利会师的红军三大主力不包括A红一方面军B红二方面军C红三方面军D红四方面军12 . 有人曾对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了,现在败得那么惨.”这里的东方小国是指( )A印度B日本C朝鲜D俄国13 . 下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间14 . 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形式上完成南北统一的事件是( )A宁汉合流B服从革命政府,改旗易帜C国共合作D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5 . 一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实际上始于五四运动,完成于1922年中共二大的召开。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的起点定于五四运动,其依据是( )A五四运动开始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B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C在五四运动中,中国人第一次鲜明地举起了反帝的旗帜D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16 . 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到“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诗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指的是( )A平型关大捷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17 . 无情批判吃人的礼教、讨伐封建主义的代表作是A阿Q正传B狂人日记C子夜D骆驼祥子18 .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A中外纪闻创办B李大钊撰写庶民的胜利C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 . 下图中的建筑物是东北解放纪念碑,它位于沈阳市和平广场。碑文记载了东北三省军民浴血奋战解放全东北的业绩。下列与东北解放相关的战役是A平津战役B淮海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20 .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共同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二、综合题2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始末材料二: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摘自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社会发生的洋务运动,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和发展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却不自觉地走向预期目的的反面。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史材料四: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览阅奏章,犹不能尽。材料五:1898年,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他编写的日本变政考。此书分条记载了从明治元年(1868年)起至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止的明治维新的大事。康有为宣称“我朝变法,但采鉴于日本,一切已足”。光绪帝见到此书如获至宝,将它作为百日维新的指南。康有为变法思想新探材料六: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戊戌变法派曾真诚地相信,由于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戊戌变法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等人筹办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代表人物?(列举两个)(2)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说说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什么的积极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洋务运动的口号?(4)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变法中的哪项内容导致材料四中的情景?(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对明治维新的看法。(6)结合材料六,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22 . 中国共产党善于通过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但是从鸦片战争后,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前者又是各种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但这并不能说明“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社会中最主要的矛盾,因为在不同历史阶段,主要矛盾呈现出不同的矛盾形式。当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突出,成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当帝国主义采取较温和的形式侵略中国时,封建地主阶级则向帝国主义投降,共同压迫人民大众,人民大众往往以国内战争的形式反抗二者的同盟,这时,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显得特别尖锐;当国内的革命战争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存在形成根本威胁时,则两个主要矛盾重合为一。摘编自王卫恒对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三个误区材料二1956年9月26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共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取得的决定性胜利以及亚非地区的和平和国际形势的缓和,阶级斗争已不再是主要矛盾,经济不发达才是主要矛盾,其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遗憾的是,八大精神没有得到持续的全面贯彻。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次会议重新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确立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八大”精神的继承和超越。摘编自杨鹏中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简要说明新民主主义时期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矛盾特征及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相应政策调整。(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主要历史依据,并简述建国以来我党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启示。23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