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对如下图所示“百家争鸣”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一百名学者在争鸣B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运动C一百家派别在争鸣D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变革运动2 . “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A他们生活距今约170万年B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C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D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3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西周时期诸侯对周王的义务的是( )A交纳贡品B交纳田租C定期朝觐D服从命令4 . 湖南境内有一个县是为纪念一位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祖先而命名,海内外华人每年都要来举行拜祭活动,这位受拜祭的传说人物应该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舜5 . 下列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减轻对老百姓的剥削B给老百姓一个安定的坏境C统治者不再剥削农民D减轻刑罚,实行宽松政策6 .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7 .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奉、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社现象是A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B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C周王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D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8 .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哪个时期A炎帝黄帝B元谋人C尧舜禹D三皇五帝9 .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其都城在A长安B洛阳C开封D咸阳10 . 西汉初年,经过几代皇帝的努力,到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荣盛世,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1 . 战国初期,促进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是铁器的普遍使用 各国君主的圣明 牛耕的推广 人口的增加ABCD12 . 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得益于A黄河的治理B灵渠的修建C大禹治水D都江堰的修筑13 . 汉初的“文景之治”是古代实践“无为而治”政治思想的典范。以下思想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A孔子B老子C孟子D墨子14 . 如图是战国七雄形势图,其中所示位置分别是A齐、燕B秦、楚C燕、齐D楚、秦15 . 许多成语典故源于历史,如尊王攘夷、退避三舍、卧薪尝胆等,从这些成语的历史来源判断该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是( )A诸侯争霸B奴隶制的瓦解C生产力发展D封建制度确立16 . 有一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记载了商朝的史事,这种文字是( )A隶书B小篆C金文D甲骨文17 . 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18 . 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指的是A楚国与西汉的争夺B项羽,刘邦与秦朝的战争C陈胜、吴广起义D项羽与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19 . 商周是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够印证商朝青铜器高超工艺的是( )ABCD20 . 成语故事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积淀,它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这些成语故事,按其反映相关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房谋杜断约法三章卧薪尝胆陈桥兵变ABCD21 . 姬发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决战在A阪泉B涿鹿C牧野D镐京22 . 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A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推行县制治理地方23 . 古人曰:“日之所照曰阳。”下列各项中,两者均属于“阳”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24 . 据史书记载:某官吏“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称之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A御史大夫B丞相C锦衣卫D军机大臣25 . 下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构思来源于我国书法小篆,该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宋朝26 . 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27 . 下列口号出自陈胜、吴广起义的是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为政以德C王候将相宁有种乎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28 . 下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一件文明重器。这件重器应生产制造于我国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29 .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特点不包括A会建造房屋B会种植一些粮食作物C普遍使用打制石器D过着氏族公社生活30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国家,我国历史跨入文明时代。这一年是A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70年代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D21世纪70年代31 . 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B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C发生在公元209年D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32 . 下列农作物当中,不是从外国引进,而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是( )A水稻B玉米C花生D向日葵33 . 小王参加了班上“西周风云”的话剧演出,饰演一位住在城中的诸侯,若话剧内容须与史实相符,下列哪项不可能是他在话剧中的生活情况A拥有土地,有奴隶为他耕种B向周王交纳贡物C带兵随从周王作战D熟读儒家书籍,辅佐周王治理国家34 . 下图所示物品的出现,能反映出秦朝A实行暴政B推行郡县制C重农抑商D加强中央集权35 . 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最能说明的是A刑法不能太残酷B强者定能胜弱者C为人处世不能骄傲D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36 .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下列哪个观点属于儒家思想( )A“民贵”、“君轻”B无为,顺应自然C“兼爱”,“非攻”D用严刑苛法来治理国家37 . 如表格归纳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一个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A商、东周、西汉B商、春秋、西汉C东周、战国、东汉D东周、春秋、东汉38 . 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B秦亡后,项羽、刘邦进行了楚汉之争C秦统一度量衡便利了经济发展D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定都建康39 . 周朝由开始的“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现象充分说明A周王室已经被推翻B各诸侯生活腐化C周朝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D周朝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40 . 下列哪一事件使得商朝统治稳定下来,国立昌盛( )A牧野之战B盘庚迁殷C葵丘会盟D尊王攘夷二、综合题41 . 一个民族的文化,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材料三:中医养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传统养生强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道法自然”是中医养生的要求,天人合一、阴阳平等、身心合一是中医养生观的三大法宝。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1的作者是谁?图2作品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其名称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当时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时期一套“道法自然”的医学体操诞生,请问该体操的名称是什么?同时期还诞生的一部医学著作,它发展了中医学理论和治病原则,请写出该部著作的名称。(4)综合以上材料探究,你觉得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42 . 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材料三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1000个。材料四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材料五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材料二反映出更替首领的办法有了什么新变化?(3)材料三中秦朝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武帝”和“主父”分别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作用。(5)依据材料五,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43 .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根据所学回答问题:(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请问他任用了谁进行改革?(2)战国时期,使秦国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国家的改革是什么?变法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这次改革有什么作用?(3)北魏孝文帝也进行了有效的改革,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至少)这场改革有何进步意义?三、论述题44 . 看图,读材料,回答问题。图中的人物生活在我国春秋末期,他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以“仁”为核心的系统的伦理学说,开创了在当时和后世都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在教育方面,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主张,开创了私人办学的新风。概括和总结出了一套教育经验、教学方法和求知方法,编纂六经,留下了言行录论语,为发展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和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问题一:上图人物是谁?据材料指出该人物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思想家?请列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