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_第1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_第2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_第3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_第4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训练:第21课孟子二章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期待校外培训机构充分发挥教育资源及先进科技,持续推动民办教育行业健康、规范发展。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诚信不仅体现了公民基本道德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C优秀的连环画家必定是美术创作的多面手,他们需要对日常生活抱有极度的热情,进行细致的观察。D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做了比较具体的分析,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二、字词书写2 . 按要求做题(2分)孩子们对未来的chng( )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世世代代人的 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肖响遍山谷。(1)给拼音写汉字(2)改正文中的一个错别字改三、文言文阅读(甲)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乙)论语十二章(节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3 . 解释下列画线词语的含义。(1)虽有佳肴(_)(2)教学相长 (_)(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4)吾日三省吾身(_)4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为人谋而不忠乎D择其善者而从之5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 . 甲乙选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已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阅读下面的文言传奇小说,完成小题唐翁猎虎 (清纪昀)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信夫!(选自 阅微草堂笔记槐酉杂记)注释:中涵:即纪中涵,当地的县令。哂:微笑,讥笑。尾闾:这里指肛门。 缒:悬绳而下,这里指下坠。7 . 下列加点词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大失望,姑命具食(准备)B老翁顾童子曰(回头看)C乃厚赠遣之。(派遣)D信夫!(真实可信,确实)8 . 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B. 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9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2)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10 .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来表现唐翁猎虎的神奇?作者借庄子的话揭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阅读鱼我所欲也,回答后面小题。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蹴尔而与之蹴:(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1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13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如何提出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14 . 孟子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在当今社会,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如何处理好“舍生取义”和“珍爱生命”的关系?请举例说明。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战国策燕策二)(注释)比:连续,接连。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还:音义词,“旋”,围绕,绕圈子。朝:同上文“旦”,早晨,也指一天。15 . 下列加点诃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见往事耳B策之不以其道/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C故虽有名马/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元方入门不顾16 . 把下面句子翻评成现代汉语。(1)策之不以其道。(2)愿子还而视之。17 .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强烈愿望。B(甲)文的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作者呼吁有才之士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C(乙)文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性,同时告诉我们盲目的崇拜和迷信权威也是不可取的。D(乙)文介绍了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实际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援戈将击之。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臣言为国,非为身也。”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8 .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B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C君乃释戈趣驾而归/爱不释手D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19 .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20 . 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