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入学考试_第1页
八年级入学考试_第2页
八年级入学考试_第3页
八年级入学考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入学测试题(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面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规范的字把整个句子抄写下来。(2分) 不忘初心抵砺前行, 勇立潮头再普新篇。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2分) 水经注里说:“城在襄水之阳,故曰襄阳。”襄阳得汉水之润泽和哺( )育,自古就是一座为上天青睐和眷顾的城市。襄阳的文明都离不开汉水的孕育,人民沿河流居住繁衍( )、沿河流迁徙发展的,河流既是地球的神经,也是人类历史的命脉,同时,更是民族和文化的汇集地和交融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围绕校园生活改编的歌曲成都抚慰了襄阳听众失落的情感和疲惫的心灵,因而一时间在襄阳家喻户晓。B热爱、传承祖国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C遍布襄阳街头的共享单车正转弯抹角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中国人民的梦想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适逢其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青少年能近距离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B只有尽快修建好横跨汉江之上的庞公大桥,就能缓解襄城、樊城的交通压力。C发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D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自首播以来,牢牢占据新媒体榜单魁首第一位置。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读诗词,可以让我们学习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气节情怀,汲取诗词歌赋的精神给养 那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 中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悠悠中华几千年历史,延绵不绝的是博大精深的古诗文对炎黄子孙潜移默化的熏陶 不仅传递着古诗词的韵律和丰富的情感 更为重要的是能使人读出浩气、骨气、地气、清气 A B C D 6、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 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的向世界报道了 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7、 古诗文默写。 (8分) (1)此物何足贵? 。(2)诗以言志。曹操有“ ,志在千里”的豪迈;刘桢有“ ?松柏有本性”的坚贞;王绩有“相顾无相识, ”的感慨这些诗文中所体现的“志”使人动容,给人激励。(3)黄鹤楼中“ , 。”抒发了诗人是思乡情怀。(4)钱塘湖春行中“ , 。”莺歌燕舞,展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8. 你的同桌小明以说话尖酸粗俗而闻名校内,在学校发出“争当文明小市民”的倡议时,他得意洋洋地对你说“我早已是闻名小市民了!”此时你应这样善意地劝他:“ ”(2分) 9综合性学习。(8分,每小题2分)4.19日上午,2018年“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襄城昭明台广场举行。全市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我校将举行“经典名著伴成长”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大家积极参与。【补写对联】校学生会拟写了一条标语,可上下联都有残缺,请你补充完整。(2分) 上联: 同经典为伴, 。 下联: ,塑造美好心灵。【提写建议】当下的中小学生名著读得越来越少。在课堂之外,他们经常拿起的是漫画、时尚读物;在家里,他们点击网络小说,拿起游戏手柄。对此现状,请你给校长或语文老师提出两条建议,以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2分)建议1: 建议2: 【仿写句子】请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内容和结构仿写一个句子。(2分)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读艾青的诗歌,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史铁生的散文,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 ,我 。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材料探究】请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出一个共同的结论。(2分)材料一:每年四月是我国的“全民读书月”。一个爱阅读的民族,才能真正铸就过硬的软实力。材料二:湖北省著名的百岁将军童陆生,他的健康经验有“三乐”,即心宽为乐,读书为乐,助人为乐。他深知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延缓衰老。至今他除了读医学、文学杂志外,还整理出多个诗集和回忆录。 你的研究结果是: 三、阅读与欣赏(40分)(一)诗词赏析(4分)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0. 诗中能表明菊花开得正浓的一个字是“ ”,“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作者 的情态。11. “此花开尽更无花”作者在这句诗中赞美了菊花怎样的品格?(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节选自资治通鉴)【注释】:上:皇上,指唐太宗。封德彝:人名。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异:其他的。正:只。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2分)上令封德彝举贤: 上诘之 13文言文是没有标点的,为更好理解文意,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二处)。(2分)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5.选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由此可见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2分) 16针对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2分) (3) 记叙文爱吐舌头的外婆阅读,完成1721题。(13分) 爱吐舌头的外婆 李娟外婆有个习惯性的小动作,就是吐舌头。通常这一动作会出现在做了错事之后。而她做了错事通常会先掖着瞒着,如打碎了糖罐子,就悄悄把碎片扫一扫,剩糖撮一撮,换个一模一样的罐子装了原样摆着。直到你问她:糖为什么突然少了半罐子?她就吐吐舌头,笑眯眯地坦白。金鱼死后,鱼缸一直空在那里,空了很久。有一天我却发现鱼缸有些不对劲,似乎缩小了许多,端起来左看右看,没错,是瘦了两三寸。逮住外婆一问,果然,是她老人家打碎后又悄悄去市场买回一个。大约是原样大小的有些贵了,便买了小一号的,还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呢。当然,被揭穿了,外婆也只吐了一下舌头而已。吐舌头的外婆,飞快地把舌头吐一下,“对不起”和“气死你”两种意味水乳交融。而且又吐得那么快,一转眼就神情如故,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休想让她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我又想到外婆的竹林。老家不是我的老家,我没有在那里生活过,但想到外婆正是在那里的一间老瓦房里生活了近半个世纪,就觉得那实在是一个无比温柔之处。老屋前前后后种着重重竹林,我从坡上下来,一走进竹林,就听到外婆在塌了半边的老屋门口和一群乡下女子说笑。她手持长长的竹竿(后来她用这竹竿为我从橘子树上捅下了许多鲜艳的橘子),站在那里大声揶揄其中一个女邻居,还模仿女邻居的腔调和做派,所有人笑得前仰后合,那女人又急又气,抡起巨大的竹扫帚挥打外婆的屁股。我一边大声喊外婆,一边从坡上下来,所有人都回头仰望我来的方向。外婆一边答应着,意犹未尽地大笑着,继续数落那个女人,一边向我迎过来。外婆去世的前两天,我急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只差了十个钟头。接到噩耗后,我仍然坐上夜班车继续往家赶,往已经死去了的外婆身边赶。我知道她还在等我。我不能看破生死,但也能渐渐明白死亡并不可怕。死亡不是断然的中至,而是对另外一场旅行的试探吧?外婆死前有那么多强烈的意愿,她挣扎着要活,什么也不愿放弃,挂念这挂念那的。然而一旦落气。面容那么安和、轻松,像刚吐完舌头,满不在乎地承认了一个错误。死亡之后那辽阔空旷的安静感,是外婆最后为我做的事情。以前念小学的时候,很多个清晨我起床一看又是红苕稀饭和酸菜,就赌气不吃,饿着肚子去上学。因为我知道,不一会儿,外婆一定会追到学校来给我稍一只滚烫的红糖掐锅盔那时我都上六年级了,六年级的教室设在六楼。八十岁的外婆,怀里揣着烫烫的锅盔,从一楼开始慢慢地爬楼梯,在早自习的琅琅书声中,一阶一阶向上,爬啊爬啊,最后终于出现在六楼我的教室门前那是我所能体会到的最初的宽广的安静感在外婆给我带来的一场又一场安静之中,生命中的恶意一点点消散,渐渐开始澄明懂事起来。今天的我。似乎达到了生命中前所未有的勇敢状态,又似乎以后还会更加勇敢。又想起那次我拎了一只公鸡去乡下看外婆,走过漫长孤独的山路,最后才找到老屋。外婆迎上来对我说:“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外婆你不要再想我了,忘记我吧!忘记这一生发生过的一切,忘记竹林,忘记小学校的六楼。吐一吐舌头,继续你绵绵无期的命运。外婆,“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被用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的,受到的伤害和欺骗总得去原谅。满不在乎的人不是无情的人能想象得到,若自己也能活到九十八岁,仍然清清静静、了无牵挂,其实,也是认认真真对生命负了一场责。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是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的。大不了,吐吐舌头而已 选自意林 17.文章写了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3分) 18.阅读第段,分析加点词语“揣”“爬”的表达效果。(2分) 19.本文刻画出一个怎样的外婆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3分) 20.第段删去文章也是完整的,但作者为什么要叙述这两件事呢,试分析一下原因。 (2分) 21.试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一下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四)阅读木玲的麦与镰的季节,完成2226题。(13分) 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的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22根据文章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3分)扬花的麦子成熟的麦子收割麦子赞美麦子温情努力生长牵挂母亲23请你谈谈对“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一句的理解。(2分) 24文中两处划线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来源:Zxxk.Com 25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2分)A.文章按照季节变化和自己情感思绪的变化,把这所有的材料巧妙地交替融合在一起,让文章显得跌宕起伏。B.文章中比喻和拟人的大量运用,使整篇文字生动且具有了张力。C.作者把自己真挚的情感融于字里行间,由此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他对麦子的礼赞,还有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爱恋。D.“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2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2分) (1)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 (2)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冯骥才日历) 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四、写作。(50分)27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