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_第1页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_第2页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_第3页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_第4页
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州国际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卷 政治 生活与哲学试卷(选修)2020/9/19注: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 单项选择题(每个题包括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题2分,共220=40分)1、 下列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中,正确的是A、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B、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与世界关系的科学观点C、 世界观是人们对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D、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也是方法论的学说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科学的世界观决定论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A、 B、 C、 D、3、“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哲学的进步推动着具体科学的发展B、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C、 离开具体科学,哲学也能发展D、 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4、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A、 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 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5、“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这两种观点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争论第一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第二种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A、 B、 C、 D、 6、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物是观念的集合 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气者,理之依也 心外无物 存在即被感知A、 B、 C、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B、 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政治、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C、 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D、 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8、钱学森在个朋友的一封信中说:“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 的源泉!”这段话说明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代劳动群众的认识工具C、只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就能做好一切事情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9、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主要能源的供求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长三角的“点荒”到涉及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区的“煤荒”与“油荒”,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开始显现。这说明A、 人类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B、 改造自然必须承认自然及其规律的客观性C、 人的活动决定着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D、 认识和利用自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10、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认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而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赫拉克里特的命题走向了诡辩论和不可知论 赫拉克里特的命题既看到了运动的绝对性,也暗含对相对静止的承认 克拉底鲁的命题走向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克拉底鲁的命题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否定了事物静止的相对性A、 B、 C、 D、11、“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月,春风不改旧时波。”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回乡偶书中的一首。其中“惟有门前镜湖月,春风不改旧时波”告诉我们这样的哲学道理A、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B、 任何事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C、 我们再看到事物绝对运动的同时,不能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D、 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12、我国大批科学工作者在了解、认识长江三峡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研究其规律,他们在正确的方针的指导下,经过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劳动,2020年5月20日14时,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在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这段材料体现的哲理是认识规律是前提和基础,利用规律改造世界才是目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基础人类可以认识、改造并利用规律人可以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A、 B、 C、 D、13、有人认为:“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变害为利。”这个观点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消灭或创造规律B、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D、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认为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4、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画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条牛。”这段话生动地说明A、上帝是根本不存在的,关于上帝的观念不过是人脑自生的B、物质决定意识,有什么样的上帝,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上帝观念C、不是上帝创造了人,而是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15、下列关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 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 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 “实践是客观物质的活动”与“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这二者不矛盾,是统一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A、 B、 C、 D、16、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是依靠主观夸张,而是依靠客观的实践。”这句话表明A、在实践中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B、真理只有一个,不存在反映同一对象的相互矛盾的不同真理C、人们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因而人们的认识都是真理性的认识D、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17、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表现为正确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人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变化发展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A、 B、 C、 D、18、下列选项中符合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辨证规律的是A、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B、量力而行,尽力而为C、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D、把革命精神和冲天干劲结合起来19、2020年10月12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新研制的大功率火箭长征二号F型火箭,成功的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这次成功的发射极大地促进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这体现了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人的认识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D、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2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和是小于180的,而在球型曲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大于180的。这说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随而行的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范围和条件A、 B、 C、 D、二、 不定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题3分,共36=18分)21、世界上究竟有没有鬼神?有人说:“信则灵,不信则无”“新诚则灵”。这种观点A、最后会倒向唯物主义 B、最终会滑向唯心主义C、是替宗教神学和封建迷信辩护 D、为唯心主义留下思想阵地2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基本点是A、物质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B、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可以认识的,还是不可认识的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还是意识的D、是物资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23、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表现在A、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们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B、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C、它可以唤起人们积极进取的创造意识,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D、它可以直接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24、马克思说:“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生活。”这一论断蕴涵的哲理是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25、之所以说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是因为A、从意识的起源看,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C、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D、从意识的作用来看,意识是能对物质起能动的反作用26、1930年,人们发现并证实太阳系第九大行星冥王星的存在。最近,美国科学家又利用先进的观察仪器,发现了比冥王星距太阳距离远30亿公里的“塞得娜”,认为这可能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但许多天文学家对此提出异议。这说明人的认识A、具有不确定性 B、受客观条件的制约C、是由认识工具决定的 D、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三、 简答题(每题8分;共82=16分)27、 恩格斯说:“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你对恩格斯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四、 辨析题(110=10分)28、规律是客观的,是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的,因而是不变的。五、 论述题(116=16分)29、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温家宝总理的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道理的?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一:选择题单选题共220=40题号12345678910答案DCBCCCBDBD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CCDBABDD二:多选题共36=18分题号123456答案BCDCDABCAACBBD三:简答题第一,恩格斯的这句话说明了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第二,体现的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再运动中才能保持住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同时,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第三,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四:辨析题(1)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律,这是正确的。(2)但不能由此得出规律是不变的结论。因为规律是由客观事物的性质所决定,并与一定的条件联系着。只要事物的性质没有变化和条件存在,就存在并起作用;如果事物的性质变化了与之相联系的条件不存在了,规律就不存在了。(3)不同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在不同的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规律。因此,我们应充分注意在事物的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按变化着的客观规律办事。五:论述题(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在温总理的讲话中就是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符合国情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不搞“形象工程”,要察实情、讲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