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历史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中国“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测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把圆周率这个无穷小数,计算到小数点后约100万兆位。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的人是A董仲舒B祖冲之C贾思勰D司马迁2 . 导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性战役是( )A马陵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长平之战3 . 在中国古代的变法改革中,有一次改革,统治者向被统治者学习,采取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这一次变法是( )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北魏孝文帝改革4 . 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其主要措施是A实行“三长制”B严惩贪污受贿C实行“均田制”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5 . 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南朝时期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这一文物应该是ABCD6 . 科技文化发展水平是一个时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下列各项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资治通鉴编成 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赵州桥的建造 齐民要术的问世( )ABCD7 .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歇后语的故事吧?你知道它与下列哪一场著名战役有关吗?A长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巨鹿之战8 . 探究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历史事件因果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A西周建立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保持了相对的稳定D八王之乱西晋走向繁荣富强9 . 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趋向一致。以下属于经济生活交融的现象是( )A兽医术、畜产品等加工术,逐步为汉人所接受B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C汉人胡服,胡人汉服D鲜卑姓氏改为汉姓10 . 三国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三国鼎立形成过程中发生过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即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次战役与相关人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官渡之战刘备赤壁之战曹操官渡之战袁绍赤壁之战孙权ABCD11 . 南京被誉为六朝古都,这里的“六朝”中不包括:A西晋B东晋C梁D陈12 .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共同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了民族的融合D促进了中国的封建化13 . 战争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前秦军心涣散淝水之战后北方混战B纣王昏庸无道牧野之战后夏朝灭亡C袁军不习水性官渡之战中袁绍大败D曹军士兵众多赤壁之战中曹军大胜14 . 南北朝时期,使鲜卑族与汉族迅速融为一体,北方民族融合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的历史事件是( )A商鞅变法B曹操统一北方C北魏孝文帝改革D昭君出塞观察下列四幅战争形势图,请完成下面小题。15 . 以上四场战争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图图图图B图图图图C图图图图D图图图图16 . 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使江南出现了“荆扬宴安,户口殷实”景象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17 . 图所反映的战役在历史上的影响是( )A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C促使孙刘联军迅速土崩瓦解D使曹操的军事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18 . 东晋一位画家认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即眼睛最能表达人的精神面貌,画人物的关键在于画眼睛。这位画家是A顾恺之B胡昭C钟繇D王羲之19 .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见下图),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中外交往B经济发展C民族交融D国家统一20 . 从东汉末年起,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下列哪一民族不在内迁各族中A大月氏B鲜卑C氐D羯21 .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据到局部统一的进步,是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那么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魏、蜀、吴B吴、蜀、魏C蜀、魏、吴D蜀、吴、魏22 . 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二、综合题2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材料二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请完成:(1)材料一中“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2)材料中提到的人物是谁?(3)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24 . “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2)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名称及其影响。(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25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频繁,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迁徙的浪潮。与此同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促进了文化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表格中的相关问题。26 . 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时,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联系的加强,民族联系的加强“四海之内若一家”,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秦国变法比较彻底政权巩固,经济发展,国富兵强,在实力对比上较之山东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已经有了进行统一战争的可能性。充分运用这些有利条件秦王政“初并天下”,统一了六国。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武帝还大规模展开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开发。从总的后果看,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发展了。中国通史秦汉时期(上)白寿彝材料三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央人民政府作出了解放西藏的决定,命令人民解放军准备向西藏进军,同时通知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来北京谈判。材料四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1)写出材料一中“秦国变法”的名称。据材料一概括秦王统一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执业医师考试全真试题及答案
- 2025关于重新聘用离职员工的劳动合同范本
- 2024粮油食品检验人员真题附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测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池州安全员a证考试及答案
- 2025化验员能力检测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2025年管道防腐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筑工程简化版劳动合同样本
- 2024自考专业(护理)测试卷附参考答案详解【培优】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题库必背题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财务咨询外包协议
- 小小科学家体验活动-物理三年级(物理)试题含答案
- 多肽药物分析方法开发研究
- 花园小学少先队知识竞赛题
- 2023-2024学年上海市杨浦区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 农行超级柜台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含答案)
- AMC数学竞赛真题答案2023
- 【华帝厨电应收账款现状及其风险分析(论文10000字)】
-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三版)综合教程3(智慧版)课件 Unit6 Path to prosperity
-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课《春》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 短波通信系统和超短波通信系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