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海外华人常自豪的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A华人是黄皮肤的黄色人B从中国大陆出去的华人C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炎黄两部结成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D炎帝黄帝战胜了蚩尤2 . 关于如图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A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B铸造于夏朝C表明我国青铜铸造技术很成熟D主要用于祭祀3 .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它是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城市,很早就留下了人类活动的足迹。在原始社会时,曾经生活在这里的远古人类是:(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半坡人ABCD4 . 商鞅变法是一次( )A奴隶主阶级的变法B旧贵族的变法C新兴地主阶级的变法D农民阶级的变法5 . “塞翁失马”的故事蕴含了对立的双方彼此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换的道理。这反映了我国春秋时期一位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老子D庄子6 . 选项中能表明我国历史已经进入奴隶制社会的事件是A禹把在战争中战败部落的成员变成奴隶B禹和他的父亲为保护自己的财产而修筑高墙C禹建立夏朝D依据“禅让制”,禹准备让位给伯益7 . 诗人胡曾在流沙一诗中这样写道:“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下列政权不属于诗中“七雄”之列的是( )A秦B晋C齐D楚8 . 中国封建社会政权的更替,多数由农民起义推动。下列农民起义发生在东汉末年的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刘邦起义C黄巾起义D国人暴动9 .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谋人已知道使用火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C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D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10 . 今天我们强调以德治国,而西汉统治者给百姓做榜样“以德化民”,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是在( )A汉高祖时期B文帝和景帝时期C汉武帝时期D光武帝时期11 . 某同学看到一本古代史书,其目录如图,这本史书应是A论语B史记C天工开物D本草纲目12 . 如图人物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是A秦孝公B汉武帝C秦始皇D周文王13 . 公元2世纪初,蔡伦曾得到当时汉和帝的称赞。这可能是因为A改进和推广造纸术B出使西域归来C东渡日本成功D擅长外科手术14 .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此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15 . 传说中的炎黄战蚩尤的时代距今约( )A七千年B五六千年C四五千年D二千年16 . 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秦朝与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完成了统一都修建了规模庞大的工程都对儒家学说进行打压都是因暴政而亡的ABCD17 . 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都行秦政法。”“秦政法”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A禅让制B分封制C科举制D郡县制18 . 2014年,扬州市政府将举行扬州建城2500年纪念活动。扬州建城始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19 .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和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是( )陈胜、吴广起义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ABCD20 . 小明在旅游时,看见图中样式的房屋。查阅资料后了解到该样式的房屋属于干栏式建筑。我国最早建造该样式房屋的( )A元谋人B山顶洞居民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21 .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会种植庄稼B能人工取火C能建造房屋D会制作陶器22 .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朋友圈,下列人物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项羽B张骞C蔡伦D祖冲之23 . 发生在东汉后期的农民起义是A太平军起义B绿林军起义C黄巾军起义D陈胜、吴广起义24 .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为一类,你认为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在于( )A雄才大略B重视农业C统治残暴D重用人才25 .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注重农业生产B重视以德化民C关注民主与法治D提倡勤俭节约26 . 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禅让”的主要标准是A财产B血缘C贤德D出身二、综合题2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夫农,天下之本也。汉文帝材料三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景帝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景象?造成这一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三体现了汉文帝、汉景帝具有怎样的相同思想?他们在位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史称什么?(3)举例说明汉代实践这种思想的措施,并分析这种思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4)通过分析以上材料,我们能从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2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材料二:公元前127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材料三:春秋大一统,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此建议有何影响?(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2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行为。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材料三:初一某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会议商讨解决方法,但大家意见不统一,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钱。”班长:“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请回答:(1)材料中,“已所不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