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9课《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同步练习A卷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9课《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同步练习A卷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9课《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同步练习A卷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9课《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同步练习A卷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9课《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同步练习A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十一单元第39课苏联改革和苏东剧变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 (2018九下邹城月考) 某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下列卡片内容错误的是( ) A . “二战”爆发的时间:1939 年B . 雅尔塔会议的重要决定:建立联合国C . 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D . “二战”结束的标志: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2. (2分) (2016九上姜堰期末) 有学者认为:“战后西欧各国由于经济凋敝而导致了政局极度动荡,有可能引发赤色革命这对美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它必然要选择复兴欧洲。”由此美国推行( )A . 马歇尔计划B . 杜鲁门主义C . “冷战”政策D . “大棒”政策3. (2分) (2017九下灌南月考) 下列图片反映了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1947年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的成立 华沙条约签字仪式A . 美国的霸权主义B . 两极格局的形成C .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 .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4. (2分) (2018九上罗湖期末)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东欧国家纷纷更改国名。匈牙利人民共和国改名为匈牙利共和国(1989年10月);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1989年12月):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改名为保加利亚共和国(1990年11月)“更名潮”说明( ) A . 改革成功B . 两极格局结束C . 苏联解体D . 社会制度变化5. (2分) (2017广东模拟) 张明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二战”后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诞生了大批独立国家 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绩卓著 巴拿马为收回运河主权,和美国进行了长期的斗争 非洲国家独立后纷纷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A . B . C . D . 6. (2分) (2017九下枝江期中)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为推动经济发展,以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但都成效不大。导致这种结果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 . 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裁B . 推行多党制导致国内政局不稳C . 突出农业而忽视了工业建设D . 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7. (2分)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A .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 实施新经济政策C . 实行改革开放D . 创建斯大林模式8. (2分) (2016南昌)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冷战消失了”的标志性事件是( )A . 杜鲁门主义B . 马歇尔计划C . 美苏争霸D . 苏联解体9. (2分) 美苏两极格局最终结束的标志是( )A . 美国与中国建交B . 苏联解体C . 赫鲁晓夫改革D . 中国的崛起10. (2分) (2017九下泗水月考) 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改革都有反对个人崇拜、发展社会主义法治内容都对管理体制改革都突破了斯大林模式,完善了市场经济体制A . B . C . D . 二、 材料分析题 (共3题;共50分)11. (20分) (2018九下西安模拟) 近代中国工业化不是对西方生产方式的原样移植,存在着一条立足本土、工农结合、土洋结合进而现代化的通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艰难曲折的工业化】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等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一许紀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材料二: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資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械,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9%一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焕发生机的工业化】材料三: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相互学习的工业化】材料四: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都是对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的改革和拯救,前者是给資本主义找上一个政府干预的氧气面罩,后者是给社会主义加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从而使单純的制度趋于一种混合经济状态,它们都由此解决了旧问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鲍盛则中国崛起与中国模式(1) 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发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影响。 (2) 依据材料二,概述“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3) 材料三中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分析该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美两国是如何解决“原有社会治理模式不完美”问题的?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工业化道路有什么认识? 12. (15分) (2019雷州模拟) 20世纪5070年代是美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究其发展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工业生产增加了1.24倍。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材料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材料三: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以上三段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2) 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表达了什么愿望?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种愿望的原因? (3) 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什么特点?并概括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4) 究其20世纪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3. (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材料二东欧各国的经济建设,大多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束缚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请回答:(1) 根据两段材料回答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这种经济困难导致了哪些危机的爆发?这些危机直接导致了哪些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