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中国传统蒙学读物千字文中有一句“始制文字,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文中的“推位让国”是指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2 . 下列关于东汉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B黄巾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C黄巾起义是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D张角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3 . 历史文物是后人解读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文物,我们可以感知A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B春秋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C甲骨文的造字特点D商朝时期青铜铸造业的高超工艺4 . 汉初社会经济的情况是A经济萧条B一片繁荣C手工业兴盛D农业发达5 . 能够通过下图所示著作查到的史实有秦始皇统一全国赤壁之战大运河的开通黄帝、炎帝的传说ABCD6 . 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秦朝A赋税很沉重B刑罚很残酷C兵役规模大D徭役很繁重7 . 下列各项是对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历史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使诸侯国的数目不断减少B战乱给人民带来了灾难C周王室的势力越来越弱D秦国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8 .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出现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末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以来不断崛起的美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1978年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它们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惊人一致。他们崛起的一致因素是(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9 . 公元前2070年与公元2000年( )A早4069年B晚4069年C早70年D晚70年10 . 我国历史上发生的由张角等领导的一场农民大起义是A大泽乡起义B赤眉起义C黄巾起义D绿林起义11 . 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A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12 . 道家的创始人A孔子B孟子C老子D荀子13 . 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14 . 在我国发现甲骨文的人物是A裴文中B王懿荣C王国维D范文澜15 . 下列有关古代原始居民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制作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用骨针缝衣服ABCD16 .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B西起山海关东到嘉峪关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D西嘉峪关东到鸭绿江17 .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之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巨鹿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18 .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道具,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错误的是A书桌上有毛笔和纸张B墙上有临摹的洛神赋图C书桌上放着一盘葡萄D书架上有一本史记19 . 与陈胜、吴广起义相比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有创立宗教组织被武力镇压推翻了封建王朝有组织、有准备ABCD20 . 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文化有较大的差别,形成这种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B种族C体质进化程度D生产力发展水平21 . 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A地方诸侯王势力强大B推恩令的实行C君主的腐朽统治D民族矛盾激化22 . 下列年代尺上四件大事标注有错的一项是:A葵丘会盟B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C罗马共和国建立D郑和下西洋23 . 从猿到人的进化中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A劳动B直立行走C制造工具D火的应用24 . “他继承了自秦孝公以来变法革新、奖励耕战的一系列政策,选贤任能、厉兵秣马、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你认为这描述的人物是( )A禹B嬴政C杨坚D李世民25 . 郡县制开创于( )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26 . 我国古代杰出的发明家蔡伦是湖南耒阳人,他的重大贡献是( )A改进造纸术B活字印刷术C指南针D火药二、综合题2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的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重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产量。(1)写出原始农业翻土耕种的工具。春秋时期什么样的耕作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 (2)汉高祖为鼓励人民致力于农业生产而推行了哪一政策?写出汉武帝为抑制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3)写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两例。(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2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回答:(1)这是谁的话?他生活在什么时期?(2)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3)他在教育上的成就有哪些?(4)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言论记录在哪本书里?29 . 相同的制度,不同的时代,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有的起到积极作用,有的却为统治埋下隐患。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阅读如图(1)以上材料中的两幅图片反映的是西周的哪一制度?西周创立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史记秦始皇本纪(2)根据材料回答,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的根源是什么?为此,秦始皇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材料三汉武帝统治时期,有三大问题存在。一是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已经相当强大了,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因素;二是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在发展;三是匈奴不断入侵,边境不宁。这三个因素促使汉武帝决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材料中所说的第一个问题的?材料四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这些诸侯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实力日益强大。后来,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物价飞涨,人民饱受痛苦,历时16年,西晋从此走向衰落。(4)材料中主要描述的是西晋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