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综合练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1页
九年级化学综合练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2页
九年级化学综合练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3页
九年级化学综合练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4页
九年级化学综合练习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初三化学综合练习综合练习人教实验版人教实验版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 【例题分析例题分析】 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 Al27,S32,Cl35.5,K39,Fe56,Ca40,Zn65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均只有 1 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 分,共 16 分) 1. 6000 多年前,半坡居民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建筑房屋B. 烧制瓷器 C. 磨割石器D. 用麻织布 答案答案:B 2.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食醋B. 碘酒C. 可乐饮料D. 冰水 答案答案:D 3. “西气东输”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项重点工程,输送的气体是天然气,天然气的主 要成分是( ) A. 甲烷B. 水煤气C. 一氧化碳D. 氢气 答案答案:A 4. 要除去粗盐中的泥沙,下列操作排序合理的是( ) A. B. C. D. 答案答案:C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铅笔不含铅B. 生铁不含铁 C. 水银不是银D. 纯碱不是碱 答案答案:B 6. 化学反应往往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或改变反应条件可以加快、减缓甚 至阻止反应的进行。 下列各图反映的措施中,可以加快反应速率的是( ) 答案答案:C 7. 一居民楼内五楼厨房起火,六楼冒出浓烟,四楼住户应该如何逃走( ) A. 打开窗子跳下去 B. 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原地等待救援 C. 从楼梯跑向一楼 D. 上楼顶 答案答案:C 8. 重要文件资料需长期保存,书写时最好用( ) A. 铅笔B. 蓝墨水笔 C. 碳素墨水笔D. 圆珠笔 答案答案:C 9. 下列对于氮气、一氧化二氮、三氧化二氮、五氧化二氮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含有氮分子 B.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都相等 C. 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氮原子数都相同 D. 所含元素的种类都相同 答案答案:C 10. 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 A. 少量白磷保存在水中 B. 氢氧化钠固体敞口放在空气中 C. 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 D. 浓盐酸盛放在敞口玻璃瓶中 答案答案:A 2020 年 10 月 15 日“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是我国航天事业的 一个里程碑。运送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据此回答 11、12 题。 11. 偏二甲肼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最简质量比是( ) A. 2:8:2B. 1:4:1C. 6:2:7D. 24:8:28 答案答案:C C H N:122 18 1426 2 7 12. 关于偏二甲肼的组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 B. 每个偏二甲肼分子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1:4:1 C. 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 偏二甲肼是有机化合物 答案答案:C 13.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的是( ) 答案答案:C 14. 1991 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位科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 对原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49,相对原子质量是 115。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 A. 164B. 115C. 66D. 49 答案答案:D 15. 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不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是( ) A. NaClB. CaOC. NaOHD. Na2CO3 答案答案:A 16. 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一组是( ) A MgMgOB CuCuCl., 2 C CuOCu OHD NaOHNa CO., 2 23 答案答案:B 二. 选择题(每题各有一个或两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16 分) 17.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得出的结论不科学的是( ) A. 碘受热升华,说明碘分子的运动速度和分子间隔大 B. 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C. 用氢气吹出的肥皂泡迅速上升,证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 D. 水电解后得到氢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 答案答案:BD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答案答案:CD 根据下列表示物质组成的微观示意图,回答 19、20、21 题。 19. 表示混合物的是( ) 答案答案:B 20. 表示单质的是( ) 答案答案:CD 21. 表示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是( ) 答案答案:C 22. 有 4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5%的 CaCl2的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 10%,应采取的 方法是( )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加入 40 g 15%的 CaCl2的溶液 C. 把溶液蒸发掉 20g D. 加入 2 g CaCl2固体 答案答案:CB ( ). ( ) ( ) 1 405% 40 100%10%22 2 405% 40 100%10%20 3 405%4015% 4040 100%10% gx gx xg g gy yg gg gg , , 23. 下列各组操作,用物理方法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A. 分离碳粉和铁粉的混合物 B. 除去氧化铜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C. 检验二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D. 鉴别食盐和蔗糖 答案答案:AD 24.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水溶液甲,经历如下变化: 溶液甲溶液乙溶液丙 蒸发水 无晶体析出 蒸发水 析出晶体、过滤 55 2 gg g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溶液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溶液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C. 溶液乙和溶液丙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 溶液丙若再蒸发 5g 水,得出的晶体可能大于 2g 答案答案:CD 三. 填空题(25 题 3 分,26 题 5 分,27 题 10 分,共 18 分) 25. 下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表示出的金属元素有_种。 (2)地壳中铝元素的含量为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是_。 答案答案:(1)6;(2)7.73%;(3)Al2O3 26. 在 H、O、C、Cl、Ca 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 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 (2)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_;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 (4)可作建筑材料的盐_; (5)可作干燥剂的金属氧化物_。 答案答案:(1)CO2;(2)HCl;(3)Ca(OH)2;(4)CaCO3;(5)CaO。 27. 学好化学能帮助你认清过去认识上的许多误区,从感性走向理性。 (1)从化学的角度看,“干冰不是冰,是固态二氧化碳”,请再举两例: _;_ (2)下面 4 个观点都是错误的,请写出你熟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否定以下各错误观 点: 序号 错 误 观 点 否定例证(化学方程式) 1 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2 凡有化合物生成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3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4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答案:(1)纯碱不是碱是碳酸盐;铅笔芯不是铅是石墨 (2)CaCOCaOCO 32 高温 CHOCOH O 4222 2 点燃 CuOCOCuCO 2 Ca OHCOCaCOH O 2 232 四. 简答题(28 题 2 分,29 题 3 分,30 题 3 分,共 8 分) 28. 3g 碳与 10g 氧气完全反应可生成 13g 二氧化碳,此话对吗?请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答案答案:不对。因为: COCO ggg 22 123244 3811 点燃 3 克碳只能和 8 克氧气反应生成 11 克二氧化碳。 29. 小倩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1)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 (2)由图还可获得的信息有_; 答案答案:(1)30g (2)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 30. 某地湖水被严重污染,为治理湖水污染,提出了以下三种治理方案: (1)建立拦河闸,对入湖污水预先进行治理; (2)将长江水引入湖中,对湖水进行清洗,使死水变活; (3)在湖中种植河藕、菱、水葫芦,充分利用植物的净水作用。同时,还可以将植物 的叶茎回收,在沼气池中发酵产生沼气。 从长远观念看,你选择哪一种方案?不同意其他方案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答案:选(3),理由:耗资巨大;污染长江水。 五. 实验题(31 题 2 分,32 题 6 分,33 题 6 分,共 14 分) 31. 有两瓶无色气体,他们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多种方法可将他们区别开来。请 你模仿示例要求,列举两种鉴别方法: 示例: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瓶口下,复燃的是氧气,熄灭的是二氧化碳。 方法 1:_; 方法 2:_。 答案答案:方法 1:倒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CO2,无明显现象的是 O2。 方法 2:倒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CO2,无明显现象的是 O2。 32. 刘佳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 下图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是: I. 纸花变红;II. _;III. 纸花不变色;IV. _。 (2)刘佳同学进行的 I、II 两项实验,说明了什么? _ (3)刘佳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_ (4)写出实验 IV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答案答案:(1)纸花不变色;纸花变红。 (2)稀盐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水不使紫色石蕊变色。 (3)证明水和二氧化碳不使紫色石蕊变色,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4)COH OH CO 2223 33. 晓燕同学做完验证 Zn、Cu、Ag 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请你和她一起完成下列 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锌片和银片再加入 _溶液 6 各 2mL (填化学式) 加入锌片的试管中: _; 加入银片的试管中: _。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_;(从左到右, 按活泼到不活泼排列) 有关化学方程式: _ _。 答案答案: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和化学方程式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锌片和银片再加入 稀稀盐盐 酸酸(或或稀稀硫硫酸酸) 溶液 6 各 2mL(填化学式) 加入锌片的试管中: 有有气气泡泡生生成成; 加入银片的试管中: 无无明明显显现现象象。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Zn Ag;(从左到右,按活泼到不 活泼排列) 有关化学方程式: ZnHClZnClH2 22 六. 计算题:(34 题 3 分,35 题 5 分,共 8 分) 34. 某碳酸氢铵化肥的外包装袋上部分说明如图所示,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1)保存该化肥时应注意_。 (2)NH4HCO3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N:H:C:O_:_:_:_。 这袋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kg。 答案答案:(1)防雨防晒 (2)14:5:12:48;23.52 提示:提示: 14 550168% x g. 35. 一定质量 10%的 A 溶液和一定质量 10%的 C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B,化学方程式为:ACaCl2B2NaCl(已配平)。 (1)A 物质必定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A 和 B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_。 (2)滤出沉淀 B,加入足量稀盐酸,B 逐渐溶解,收集到无色无味的气体 4.4g。求滤 出 B 后所得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 答案答案:(1)Na;6 提示:ANa COBCaCO是, 是, 233 2324646406 (2)解:设 CaCO3的质量为 x CaCOHClCaClH OCO xg xg xg 3222 2 10044 44 10044 44 10 . . 设 Na2CO3溶液的质量为 y,CaCl2溶液的质量为 z,NaCl 的质量为 a Na COCaClCaCONaCl yzga yzga ygzgag g ggg 2323 2 106111100117 10%10%10 106 10% 111 10% 100 10 117 106111117 117 10611110 100%57% ,. . . 答:答:滤出 B 后所得溶液中 NaCl 的质量分数为 5.7%。 【模拟试题模拟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5 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 15 小题,每题 1 分,共 15 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各事实中,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很小的粒子构成的”是( ) A. 樟脑球放在衣箱中会逐渐变小 B. 将一粒高锰酸钾放入水中过一会儿水会变红 C. 用锉刀可以从坚硬的铁块上锉下铁屑 D. 用木棒敲击铁钟会发出声音 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 放热发光B. 状态变化 C. 产生气体D. 生成新的物质 3.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叫单质 B. 由氧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C. 金属氧化物叫碱性氧化物 D.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 4. 去年三月,美国铱星公司宣布破产。铱星公司原计划发射 77 颗卫星以实现全球卫星 通信,发射卫星的数目与铱元素(Ir)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目恰好相等。下列关于铱元素的 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铱原子的质子数为 70 B. 铱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7 C. 铱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70 D. 铱元素是金属元素 5. 中小学生使用的涂改液中含有很多有害的挥发性物质,二氯甲烷()就是其CH Cl 22 中的一种,吸入后易引起慢性中毒,使人头晕、头痛,重者抽搐、呼吸困难,下列关于二 氯甲烷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烷和氯气组成 B. 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 C. 由一个甲烷分子和两个氯原子组成 D. 由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氯原子组成 6.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Al O 23 SiO2AlONO2 7. 将 pH 试纸用水湿润,然后将待测溶液滴到 pH 试纸上,测得的值与实际值相比( ) A. 偏大B. 不变C. 偏小D. 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8. 把铜粉和铁粉放入足量的混合溶液中,所析出的金属中一定含AgNOZn NO 33 2 、 有( ) A. ZnB. Cu、FeC. Ag、ZnD. Ag 9. 硫在纯氧中燃烧时发出( ) A. 红色火焰B. 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C. 黄色火焰D. 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0. 现有一瓶质量分数为 20%的某溶液,倒出 3/4 体积后再加水,直到所得溶液质量和 原来溶液的质量相等,又倒出 2/3 体积,最后剩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 3%B. 4%C. 5%D. 6% 11. 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 不能产生氧气B. 生成氧气的速率慢 C. 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D. 没有氯化钾生成 12. 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氧化钠水氢氧化钠 B. 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加热 C. 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点燃 D. 镁氧气氧化镁 点燃 13.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2 222 HOH O B. 432 223 FeOFe O 点燃 C. 432 223 POP O 燃烧 D. 2 42422 KMnOK MnOMnOO 14. 我国西部地区因历史和气候的原因,生态环境较差。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为实现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和环境的角度考虑,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发展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以保持和改善西部的生态环境 B. 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减轻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C. 治理严重的水污染,从而解决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 D. 发展乡镇企业,增加收入,待经济发展后再解决污染问题。 15. 4.6g 某有机物完全燃烧需要 9.6g 氧气,生成 8.8g 二氧化碳和 5.4g 水,由此可以判断 此有机物中( ) A. 只含碳、氢两种元素 B.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 只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含氧元素 二. 选择题(本题共 20 分,每题 2 分,每小题有一个正确选项) 16. 将某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保持在 t下蒸发水分,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 间(t)关系为图 1 所示中的( ) 17. 3g 不纯的锌(含金属 M)和 3g 不纯的铁(含金属 N)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 后,都得到 0.1g 氢气,则 M、N 可能是( ) A. M 为 Fe,N 为 MgB. M 为 Al,N 为 Ag C. M 为 Mg,N 为 CuD. M 为 Cu,N 为 Al 18. 某学生在实验室称取 m g CuO,用还原,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H2 量剩余固体,质量为 n g,则实验过程中消耗的质量为( )H2 A. B. 大于mng/8mng/8 C. 小于D. 无法计算mng/8 19. 在稀硫酸中不断地加入其他物质引起溶液的 pH 变化,如图 2 所示,则下列推断错误 的是( ) A. MA 段溶液由酸性变为碱性 B. MA 段加入了锌粉 C. MB 段可能加入中性物质例如水 D. MB 段溶液的酸性逐渐变弱 20. A、B 两种固体物质在同一温度下,不能配成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的曲线图是图 3 中的( ) 21. 下列从原料到制取的最终产物的实验设计中,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 理的是( ) A. CuCu NOCu OH AgNONaOH 3 3 22 溶液 溶液 B. CaCOCaOCa OHNaOH H ONa CO 32 223 高温溶液 溶液溶液() C. FeFe OFeSO OH SO在中燃烧溶液 溶液 224 2324 3 D. CuOCuClCuSO HClNa SO稀溶液 溶液溶液 24 24 22.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 ) A. 先检查氢气的纯度,再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B. 先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浓硫酸,再向其中加入水稀释 C. 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时,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D. 托盘天平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加质量大的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 23. 2001 年 11 月,美军为打击躲藏在阿富汗山洞中的恐怖分子,使用了一种名为 BLU 82 的高效能燃料空气炸弹。这种炸弹的主要成分之一是环氧乙烷,其化学式可表示为 ,环氧乙烷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C H O 24 A. 1:1:1B. 2:4:1C. 12:1:6D. 6:1:4 24. 被雨水淋湿的自行车必须先用干布擦净后,再用带油的布擦,其理由是( ) A. 使自行车更加润滑、运转灵活 B. 防止铁在干燥空气中被氧化 C. 擦油保持自行车的光亮 D. 防止铁与水分接触在空气中生锈 25. 下列各物质的水溶液,只用组内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将其一一鉴别的是 ( ) A. NaClNa COCa NOHCl、 233 2 B. Na SOBaClK COKNO 242233 、 C. FeClNaOHH SOBa OH 324 2 、 D. K COH SOHNOBaCl 232432 、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65 分) 三. 填空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 33 分) 26. (4 分) 图 4 是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请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写出获得的化学信息。 (1)_, (2)_, (3)_, (4)_。 27. (4 分) (1)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了核电荷数为 114 的原子,经测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 289,则其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_。 (2)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已知硒的元素符号为 Se,相对原 子质量为 79,其含氧酸的化学式为。在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H SeO 24 H SeO 24 _价,该酸的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总数为_个,组成该酸的 H、Se、O 元素的质量比为_。 28. (4 分) 图 5 是 A、B、C、D 四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图填空: (1)时,四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t1 (2)将的 A、B、C、D 四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的温度都降低到,其中,t2t1 析出溶质质量最大的是_;析出溶质质量最少的是_;无溶质析出的 是_;溶液变成不饱和状态的是_。 29. (4 分)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硫酸钠、碳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等物质组成,为鉴别它们 所做实验的实验过程及现象用图 6 表示: 试推断: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_、_,可能含有_, 一定不含有_。(用化学式表示) 30. (4 分) X、Y、Z 分别是 Fe、Cu、Hg、Ag 四种金属元素中的一种,X 的单质能从 Y 的盐溶 液中置换出 Y,但不能从 Z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Z,也不和稀盐酸反应。Z 的单质也能够从 Y 的盐溶液中置换出 Y,但不能够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1)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 (2)若 X 是 Hg,则 Y 是_,Z 是_。 (3)写出 Z 和 Y 的硝酸盐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Y、Z 用相应的 元素符号表示)。 31. (4 分) 质量相同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三种气体所含分子个数按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的是_,其中具有可燃性的是_,在冶金工业上可用作还原剂的是 _,能用来灭火的是_,属于有机物的是_。 32. (4 分) 某氧化物的化学式为,在中 A 与 O 两元素的质量比为 3:8,则元素 A 的相AO2AO2 对原子质量为_,化学式为_。AO2 33. (5 分) 、C 和 CO 都可以和 CuO 反应,分别写出这三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 _,_,_。从反应中这三种物质所起的作用,反 应的条件,反应类型以及反应产物来比较这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1)_;(2)_; (3)_;(4)_。 四. 简答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9 分) 34. (3 分) 按下表浸液配方可制无泥皮蛋。配制浸液时,可以用生石灰和纯碱代替氢氧化钙和氢 氧化钠。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理由。 35. (6 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排放量,以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 (1)绿色植物通过_作用吸收,通过_作用将释放到CO2CO2 大气中。 (2)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和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CO2H2 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生成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水。请在横线上填写该化工 原料的化学式。 2614 222 COHH O (3)为了减缓大气中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_(填序号)。CO2 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五. 实验题(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1 分) 36. (3 分) 为了研究人体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来自何处,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 7 所 示装置进行实验。 关闭活塞 b,打开活塞 a,人缓缓吸气; 关闭活塞 a,打开活塞 b,人缓缓呼气。 (1)上述操作交替进行 4 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 A 瓶中现象是 _,B 瓶中现象是_;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得出什么结论? 37. (8 分) 用图 8 所示装置,连成一套测定水的组成的装置(实验时 B 中装入锌粒和稀盐酸)。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检查 B 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 (2)除本实验外,B 装置还可用来制取的气体是_。 (3)已知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可用字母 ai 表示 a f g e d b c (或 c b)i,则 C 装置 的作用是_,D 装置的作用是_。 (4)A 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实验结果如下表 项目实验前实验后 氧化铜玻璃管65.6g59.2g 氯化钙U 形管100.8g108.0g 用上表数据列出求水中氧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式:_。 如果酒精灯熄灭后立即停止通氢气,则所得出的水中氢、氧元素质量之比将 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六. 计算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12 分) 38. (5 分) 将 50g 铁片浸没在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洗净、干燥,称得质量为 52g,计算 析出铜的质量。 39. (7 分) 今有质量分数为 10%的硝酸钾溶液 160g,分为相等的两份。 (1)欲使其中一份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求: 若用增加溶质的方法,需增加多少克硝酸钾? 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需蒸发多少克水? 若用质量分数为 60%的硝酸钾溶液与之混合的方法,需加入质量分数为 60%的硝酸 钾溶液多少克? (2)若使另一份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 5%,需加水多少克? 七. 附加题(10 分) 40. A、B 两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两位数,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个位数和十位 数与 B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个位数与十位数刚好颠倒过来,且,C2ABC 点燃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8。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个位数减去其十位数等于 1,求 C 的化学 式。 试题答案试题答案 一. 选择题。 1. D 本题首先分析各种变化,并应用分子的观点,结合分子的性质,判断各变化的实质。 樟脑球变小,是因为樟脑球是由很小的樟脑分子构成的,由于樟脑分子不断运动,扩散到 周围空间去而使樟脑球变小,如果樟脑球是不可分的整体就不会变小;同理,高锰酸钾放 入水中使水变红,是因为水分子和高锰酸根离子的存在及它们不断运动造成的;铁块虽坚 硬,但能被锉刀锉下铁屑也说明铁是由很小的粒子构成的。敲钟发出声音是物体震动造成 的,与物质是否由很小的粒子构成无关,是能量传递的一种方式。 2. D 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但什么是新物质却不一定能准确判断, 因而常常导致实际应用出错。灯泡发光发热只是电能向热能、光能的转化,未生成新物质; 状态变化只可能是由于组成物质的粒子间作用力的改变而导致其距离改变,也不一定有新 物质生成;组成物质的粒子不断吸收外界能量而摆脱粒子间的束缚而呈气态状,也不一定 有新物质生成。 3. D 对于每个概念的理解和定义要考虑概念的本质属性,即概念的内涵是否准确、充足, 是否符合实际;还要考虑概念所包含的范围是否全面、完整,是否超出界限,即概念外延 的科学性。对于单质,它的本质属性是组成元素只有一种,它的定义范围是纯净物,题中 叙述扩大了定义的范围,因此不能成立。例如,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虽然只由一种 元素组成,但不属于单质。对于氧化物,它的本质属性是含有氧元素,它的定义范围是只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果超过两种元素,虽然含氧元素,也是化合物,但并不属于 氧化物,如等。碱性氧化物的本质属性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它是KClONaOH 3、 以该物质的性质来定义的,虽然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 化物,如等。Fe OMn O 3427 、 4. D 在原子中存在这样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中子数。故质子数核电荷数77,A、C 项错误;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77,B 项错误;元素名称也有如下规律: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中有“石字旁”, 固态金属元素名称中有“金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故 D 项正确。 5. B 6. A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根据化合价原则,它们形成 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应为。Al O 23 7. D 将 pH 试纸用水润湿以后,再将待测液滴到 pH 试纸上,相当于把待测液给稀释了,如 果待测液显酸性,则测出的 pH 偏大,如果待测液显碱性,则测出的 pH 偏小,如果待测液 显中性,则 pH 不变。 8. D 此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能将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 中置换出来。此题涉及的几种金属活动顺序从大到小依次为 Zn、Fe、H、Cu、Ag。 9. D 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0. C 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的特征,所求的质量分数应等于第 1 次加水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设溶质质量分数为 20%的溶液的质量为 m,则倒出 3/4 体积后剩余溶液中溶质质量为 1/4m20%,最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 4 20% 100%5% m m 11. B 氯酸钾分解时,没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较慢,但加热时反应仍能发生,只要一定质量 的氯酸钾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是定值,故 B 正确。 12. B 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反应物只有一种,生成物为两种或两种以上(即多种)。分解反应 的特点与化合反应恰恰相反。 13. D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脱离事实来任意编造化学反应。B、C 项就是违背了客观事实,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是黑色的四氧化三铁而不是三氧化二铁。 磷燃烧生成的是五氧化二磷而不是三氧化二磷,且该反应的条件标注错误,要注意点燃与 燃烧的不同意义,燃烧是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一种现象,而点燃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 另氢气与氧气化合成水只有在点燃条件下才能发生。 14. A 先发展后治理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人口问题不是从生态角度考虑的,治理水污染是 从生活和生产角度考虑的。 15. C 有机物。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为,生成 OCOH O 222 点燃 4696142.gg 物的质量总和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4.6g 此有机物和 9.6g 氧气全8854142.ggg 部参加了反应。从定性的角度可推断该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 素。要确定此有机物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则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守 恒这一原则,如果 8.8 g 和 5.4 g 中氧元素的质量总和等于氧气的质量 9.6g,则CO2H O 2 此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如果 8.8 g 和 5.4 g 中氧元素的质量总和大于氧气的质CO2H O 2 量 9.6g,则此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因此可作简要计算如下: 解法一: 8.8g 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888 1164./.gg 5.4g 水中氧元素的质量548 948./. g 644811296.gggg 此有机物中除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外,还含有氧元素。 解法二: 化合物是由元素组成的,因此化合物的质量等于组成该化合物的元素的质量的总和。 因此,如果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 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之和等于此有机物的质 量 4.6g,则此有机物中不含氧元素;如果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与 4.6g 水中氢元素 的质量之和小于此有机物的质量 4.6g,则此有机物中不仅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含有氧 元素,因此有以下解法: 8.8g 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883 1124./. g 5.4g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541 906./.gg 2406346.gggg 此有机物中除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还含有氧元素。 二. 选择题。 16. B 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溶剂质量减小,p%增大; 当氯化钠饱和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将不变,故 B 项正确。 17. B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3g 纯锌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放出的质量H2 ZnH SOZnSOH gggg 2442 652 332 6500901/. 则 3g 不纯的锌中所含的杂质 M 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且 3g 纯 M 反应生成H2 的质量大于 0.1g,故 M 的相对原子质量比 Zn 的相对原子质量(65)小。H2 同理分析,N 的相对原子质量应比 Fe 的相对原子质量(56)大,或者 N 不能与稀硫 酸反应置换出。故 B 项正确。H2 18. B 设与 CuO 反应所需的质量为 x gH2 CuOHCuH O xgmn g 22 8026416 固体质量减少 即xmn/8 在实际操作中,的用途包括排空气、还原 CuO、保护 Cu 不被重新氧化三方面,故H2 实际消耗质量大于,故 B 项正确。H2mng/8 19. B 在稀硫酸中加入锌粉。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该过程中溶液 pH 增加, 并接近于 7 或等于 7,但不会大于 7,故 B 项错误,为本题选项。 20. C 在同一温度下,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则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 度相同。C 项中,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没有交叉点,表明在任何温度下,两者的溶解度都 不可能相同。故 C 项正确。 21. B A 项实验,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但经济上不合理,因为很贵;C 项理AgNO3 论上错误,因为 Fe 在里燃烧的生成物是,而不是;D 项实验设计得不O2Fe O 34 Fe O 23 合理,因为从 CuO只需一步即可完成;而 B 项理论上正确,操CuSO4CuOH SO 24 作上可行,经济上也合理,故 B 项正确。 22. B 浓硫酸的稀释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水中。 23. D 12214166 1 4: : 24. C 25. B 因为不用其他试剂鉴别,若组内物质无特征现象(如颜色等)时,应考虑组内物质之 间两两混合法,若能产生各自不同现象,即可加以区别。解此题可用列表的方法,以 A 为 例: 物质 NaCl Na CO 23 Ca NO3 2 HCl NaCl Na CO 23 Ca NO3 2 HCl 注:表中“”表示产生气体;“”表示生成沉淀;“”表示反应后无明显现象 或不反应。 由表中可看出,四种物质相互混合可得四种现象,故不加试剂即可进行组内鉴别。用 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 C、D 项均可组内鉴别,只有 B 项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 三. 填空题。 26. (1)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又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1 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5)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 (6)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答对 其中 4 点即可给分) 提示:此题用图式形象地表示出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一化学反应,要求学生利 用已学知识认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出符合科学事实的结论,开放性地考查了学生的 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7. (1)61 (2)6 7 2:79:64 提示:(1)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11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也为 114,该原子的核内中 子数为:289114175,中子数与电子数之差为:17511461;(2)根据化合物中各 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硒元素化合价为6 价;该化合物中 H、Se、O 元素 的质量比为。21 79 1642 79 64: 28. (1)A、D、B、C (2)D B A A 提示:(1)时,四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比较,即时,四种物质纵坐标大小t1t1 的比较。故答案为 A、D、B、C。(2)由图可知,A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所以,在降到时,A 无溶质析出,且 A 溶液变成不饱和状态;而 B、C、D 三种t2t1 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从降到时,都能析出溶质,析出溶质的多t2t1 少,与各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纵坐标的变化幅度有关,纵坐标变化幅度越大,析出的溶质越 多,反之,越少。故析出溶质最多的是 D,最少的是 B。 29. Na SONa CONaClCuSO 24234 提示:此题属于鉴别型框图推断题,题中明确给出四种物质,依据框图中的实验方案 来推断混合物的组成。解题时,抓住特征现象,采用顺藤摸瓜的方法可推得结论。由白色 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得无色液体,可判定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由无色液体滴加CuSO4 溶液,过滤(1)得到白色沉淀 A,再加足量稀沉淀部分溶解,因不BaCl2HNO3BaSO4 溶于稀而溶于稀,可推知无色液体中肯定含有和;HNO3BaCO3HNO3CO3 2 SO4 2 (2)得到无色滤液,滴加适量溶液,得白色沉淀 B,再滴加足量稀,沉淀AgNO3HNO3 不溶解,可判定含有,但因滤液中已引进(其中含有),所以不能判断原ClBaCl2Cl 混合物中是否含有。NaCl 30. (1)ZXY (2)Ag Cu (3)CuAgNOCu NOAg22 33 2 提示:根据题意,X 能与 Y 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Y,则 XY(表示活动性大 小,下同),X 一定不是 Ag;X 不能与 Z 的盐溶液反应,也不与盐酸反应,则 ZX,(H)X,X 也一定不是 Fe。故 ZXY。 而 Z 也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则(H)Z,Z 一定不是 Fe。可得 HZXY。 由此可知 X、Y、Z 应分别为 Hg、Ag、Cu。 31. CO 和 CO C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