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历史上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历史上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历史上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历史上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4页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历史上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20秋七年级历史上期末综合测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歌曲曹操中有句歌词:“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其中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曹丕称帝B刘备称帝C刘邦称帝D孙权称帝2 . 周王对青铜器使用规格有严格的规定,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材料所反映的青铜器的功能是( )A家具B食器C礼器D武器3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列哪一个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黄河流域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A尧舜禹B舜尧禹C尧禹舜D禹尧舜4 . 如果古代有微信,那么在汉武帝的微信通讯录里,下列人物有可能出现的是主父偃董仲舒张骞司马迁ABCD5 .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下列史实与曹操有关的是招揽人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建立魏国。ABCD6 . 请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A河姆渡B北京人C半坡D山顶洞7 . 人们用“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下图反映的革命首创精神。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B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C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灭亡D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8 . 关于以下这些发现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东西都是黄帝发明的B这些东西都是炎帝发明的C表明远古传说都是真的D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9 . 芈月传在电视和网络上大为火爆,收视率不断攀升。剧中多次提到“商君虽死,秦法犹在”以下内容属于“商君之法”的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奖励耕战焚书坑儒 建立县制ABCD10 . 北宋司马光写诗道:“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城曾经经历了哪些历史的兴衰孝文帝改革“光武中兴”“八王之乱”灭掉蜀国ABCD11 .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12 . 战国时期李冰在岷江中游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A都江堰B大运河C灵渠D赵州桥13 . 请把下列图片按先后顺序排列ABCD14 . 东汉中期以后,朝政紊乱、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的朝政出现了什么状况?A光武中兴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C黄巾起义D王莽建新代汉二、综合题15 . 王朝兴替,朝代更迭,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探究兴盛之道)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1)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2)在战国末期,秦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一统天下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始于秦朝,根据所学知识,将下表空白处填写完整。(铭记衰亡之痛)”材料三: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过秦论译文:然而一个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秦王朝崩溃了,皇帝死在他人手里,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不施行仁政而使攻守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啊。(4)材料中“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5)列举秦朝“不施仁义”的一项表现?材料四:读下表东汉后期部分皇帝即位年龄及在位时间表皇帝即位年龄在位时间殇帝1岁1年安帝13岁19年冲帝2岁1年质帝8岁1年桓帝15岁21年少帝14岁1年(6)东汉中后期,社会动荡不安,造成材料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7)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启示?16 . 材料一: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如图为古代的丝绸之路示意图。材料二: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的时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社会生产遭到巨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但是,这一时期,在政治和经济方面也存在许多有利于重新走向统一的积极因素。根据以上材料所述,认真阅读材料并探究解答以下问题(1)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开始于什么朝代?(2)当时这条东西方的通道东起中国的哪里?西至欧洲的哪里?(3)三国时期的“三国”指的是魏国和其他哪两国?(4)三国中,魏国的建立者是谁?17 .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中国历来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长期领先世界,创造了辉煌的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指出我国农业生产工具的材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二(2)根据图三示意图信息,判定这著名水利工程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四中的人物是谁?他与图三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用他当时的身份来说明该水利工程属于秦国。(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水利工程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材料三(4)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五图六两种农业生产工具的名称及其用途。材料四(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全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令(下令)郡国(各地)务劝农桑。”史记景帝本纪(5)材料四反映了汉景帝的什么思想?历史上把汉文帝和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局面称之为什么?材料五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名要术种谷(6)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该著作的作者和该书在中国的历史地位。材料五强调发展农业生产需要哪些因素?18 . 弘扬传统文化,重温民族精神,传播时代新声。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1)(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智慧结晶。从下面的历史遗址中任选两例,简述其承载的历史价值。(2)(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你从下面的两则材料中感受到怎样的民族精神?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们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1919年5月4日)“我辈皆黄帝子孙,华族胄裔,生于其时,身负干戈,不能驱逐日本出中国,何以为人?我们誓率全体红军,联合友军,即日开赴前线,与日寇决一死战,复我河山,保我民族,保卫国家,是我天职!”抗日誓师词(1937年7月14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