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1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2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4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 (2分) (2019七上龙凤期中) 我国境内目前确认最早的古人类生活在以下哪一流域( ) A . 黄河B . 长江C . 珠江D . 淮水2. (2分) (2019烟台) 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 (2019七上潮安月考) 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的优劣B . 原始农业的发展C . 氏族公社的形成D . 生产工具的改进4. (2分) (2019七上沛县期末)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地区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 A . B . C . D . 5. (2分) (2019七上吉林期中)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 . 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B . 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C . 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D . 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6. (2分) (2018七上北京月考)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国先民早已懂得挖井,并过着定居生活。我国远古先民中最早懂得挖井技术的是( ) A . 山顶洞人B . 半坡原始居民C . 大汶口原始居民D . 河姆渡原始居民7. (2分) (2019七上河源月考) 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 炎帝 黄帝 蚩尤 禹A . B . C . D . 8. (2分) (2019七上内蒙古期中)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建立国家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 . 夏朝B . 西周C . 商朝D . 东周9. (2分) (2019七上东安期末) 下列各项制度中体现了原始的民主平等思想的是( ) A . 王位世袭制B . 禅让制C . 嫡长子继承制D . 分封制10. (2分) (2019七上内蒙古期中) 春秋时期最显著地政治特点是( ) A . 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B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11. (2分) (2019七上韶关期中)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 ) A . 变法改革,富国强兵B .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C .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D .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12. (2分) (2019七上宽城期中) 连环画三家分晋的主角是( ) A . 韩、赵、齐B . 齐、楚、秦C . 齐、楚、燕D . 韩、赵、魏13. (2分) (2019七上西安期中)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 A . 开创分封制B . 任用商鞅变法C . 任用管仲为相D . 提出“尊王攘夷”14. (2分) (2019七上无棣期中) 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 ) A . 李冰B . 黄帝C . 管仲D . 禹15. (2分) (2018七上徐闻期中) 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学派思想是( ) A .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B .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C . 甲儒、乙法、丙墨、丁儒D .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16. (2分) (2019深圳模拟) 西汉汉武帝以前,许多国家制度“汉承秦制”,但汉武帝对“秦制”实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其中在地方制度上的“继承”和思想统一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 ) A . 颁行“推恩令”;实行盐铁专卖B . 实行分封制;“焚书坑儒”C . 实行郡县制;奉行“无为而治”D . 推行郡县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7. (2分) (2019淮安) “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与此相关的人物是( )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唐太宗D . 明成祖18. (2分) (2019玉林) 如图反映的史实出现于( ) A . 夏朝B . 西周C . 秦朝D . 西晋19. (2分) (2019九下南山模拟) 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 . 刺史B . 丞相C . 太尉D . 御史大夫20. (2分) (2019七上双城期末)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汉界河,它与下列哪一史实相关( ) A . 楚汉之争B . 秦统一C . 赤壁之战D . 大泽乡起义21. (2分) (2019七下东港月考) 下列朝代中,与隋朝历史最为相似的是( ) A . 商朝B . 西汉C . 秦朝D . 唐朝22. (2分) (2018七上高邮期中)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则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秦朝( ) A . 赋税沉重B . 徭投繁重C . 兵役严苛D . 刑罚残酷23. (2分) (2019市中区模拟)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与了很大的增强,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统治局面为( ) A . 刀耕火种B . 炎黄子孙C . 春秋战国D . 文景之治24. (2分) (2019玉林模拟) 汉书记载:“臣以为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该言论反映了( ) A . 各国变法,竟相改革B .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C . 秦始皇焚毁大量书籍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5. (2分) (2019苏州模拟) 按照下列思想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师夷长技以制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科学与人权并重”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l6分、第28题l6分,共 (共3题;共50分)26. (18分) (2018七上松江期中) 看图,回答问题。 (1) 图一是远古时期黄河流域某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这一原始居民是_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圆形房,主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 (2) 图二是_,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_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 (3) 图三所示人物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他提出了“_”的学说。它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受宠爱惜民力,“为政以德”。 (4) 图四是我国最早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_”,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朝开始。 (5) 图五是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的_农具,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已使用_,它的使用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7. (16.0分) (2019七上昭通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有一位思想家提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材料三材料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 图中所示人物是谁?他创立了什么学派?他的言论被整理在哪一部著作中? (2) 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人物的思想? (3) 对于材料一中人物提出的思想,秦汉两朝统治者的态度截然不同,请你用史实证明这一观点。 (4) 材料二中的思想家是谁?他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物? (5) 材料三中的人物是谁?他提倡什么?他的思想得到哪国国君的赏识? (6) 上述材料出自哪一著作?他的作者是谁? 28. (16.0分) 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中央政府都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天子适(视察)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爵位),再不朝则削其地(领地),三不朝则六师移(出兵攻打)之。孟子告子材料二:秦朝行政管理系统示意图材料三:史书记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1) 材料一说的是什么制度?天子对诸侯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在中央和地方分别采取的措施。 (3) 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后来对中央政权造成什么影响?汉武帝为消除这一影响在政治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5题;共50分)1-1、2-1、3-1、4-1、5-1、6-1、7-1、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