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中考物理复习实验专题力学实验专题,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1在测量不规则小物块的密度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_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橫梁平衡。,水平,右,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2)天平调好后,测量小物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游码位置和所加砝码如图乙所示,则小物块的质量是_g。(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为40cm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这时的总体积为60cm3,则小物块的体积为_cm3。(4)小物块的密度_g/cm3。,16.2,20,0.81,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5)该小组尝试用另一种方法测量该物块的密度,如图丙所示,他们做了如下的操作: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为20cm3。将小物块轻轻放入量筒内,稳定后水面上升至V2为36cm3。再用细钢针将小物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时,水面上升至V3为40cm3。由以上测量数据可知:物块的质量m_g,物块的体积V_cm3,物块的密度_g/cm3。,16,20,0.8,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2小晴在沙滩上捡到一小块鹅卵石,想用学过的浮力知识测量它的密度,于是把它拿到了实验室。(1)她用了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测量的方案如下:a用细线将鹅卵石系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鹅卵石的重力,记为G。,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b在烧杯内装入适量水,并用弹簧测力计提着鹅卵石,使它浸没在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c鹅卵石密度的表达式为石(用G、F和水表示)。,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2)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鹅卵石的重力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现象,使得她放弃了这个方案,她放弃的理由是_。(3)她在老师指导下重新设计了用天平、烧杯、水、细线测量鹅卵石密度的方案,并进行了测量。a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_处,当指针静止时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选,测力计分度值过大(或测力计量程过大),左端的零刻度线,右,实验1:测量固体的密度,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横梁平衡。b用天平测量鹅卵石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_g。c在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60g。,d如图丁所示,使烧杯仍在天平左盘,用细线系着鹅卵石,并使其悬在烧杯里的水中,当天平平衡时,天平的示数为68.8g。则鹅卵石的体积为cm3,鹅卵石的密度为_g/cm3。(结果保留一位小数,水1.0103kg/m3),18.4,8.8,2.1,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3小刚妈妈从银座超市买了一桶花生油,小刚想利用在学校学到的“测量物质的密度”知识来测量花生油的密度,于是他从学校借来了有关器材,进行了如下操作:,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此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小刚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2)将空烧杯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当加入最后一个最小砝码时,指针的指向仍然如甲图所示,小刚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最后测出了空烧杯的质量为m145g。,将平衡螺母向左调,取下最小砝码,向右调节游码,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3)将花生油倒在量筒里,如图乙所示,花生油的体积为Vcm3。(4)将量筒中的花生油倒入空烧杯中,将烧杯放在已调平的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花生油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2_g。,20,62,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5)小刚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花生油的密度为油kg/m3。(6)已知该花生油的密度在0.911103kg/m30.918103kg/m3之间,请你根据小刚的测量结果分析,小刚的测量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0.85103,将花生油向烧杯中倒时,有部分残留在量筒壁,导致测量质量偏小,计算出的密度偏小,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4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2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1)一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密度,步骤是:在量筒中倒入20mL水。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1所示,由此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_cm3。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2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a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处;b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20,右,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c取出量筒中的金属块直接放在左盘,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2乙所示。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比金属块实际的密度(选填“偏大”或“偏小”)。,7.89103,偏大,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2)二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设计了一种测量未知液体密度的实验方案。选用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水、足量的未知液体、烧杯(2个)。主要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未知液体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1。,实验2:测量液体的密度,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未接触烧杯底),其示数为F2。未知液体密度的表达式:。(用字母表示,已知水的密度为水),实验3:测量平均速度,5(2019广西)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1)小球从A处沿斜面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1所示,小球在做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小球受力(选填“平衡”或“不平衡”)。,加速,不平衡,实验3:测量平均速度,(2)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为_m/s,CD段的路程为_m,比较AB与BC段的平均速度得vAB_(选填“”“”或“”)vBC。,1.8,1.5,实验3:测量平均速度,(3)为进一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根据表中数据作出了vt图象,如图2所示,假设斜面足够长,小球从A处滚下,经过2s到达E点时的速度为_m/s。(4)小球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sAB中点时的速度为v1,经过时间tAB中点时的速度为v2,则v1_(选填“”“”或“”)v2。,4.8,实验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6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分别在不同的物体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1所示。,实验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大小相同。(2)小车到达水平面后会继续向右运动是因为小车具有惯性,小车在毛巾上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左。(3)由实验可知:在同等条件下,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4)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一颗炸弹,如图2所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图3给出的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几种情形中,正确的是B。,实验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7(1)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实验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可使小车到达平面时的相同。让小车分别在毛巾、棉布、木板表面运动,小车在_(选填“毛巾”“棉布”或“木板”)表面速度减小得最慢。由实验进一步推理得出:若运动的小车不受阻力,将做运动。(2)在探究“物体的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初速度,木板,匀速直线,实验4: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质量不同的钢球,分别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撞击水平木板上相同位置的木块,如图2所示。实验表明:速度相同时,物体的_越大,动能越大。利用图3所示的器材,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N,此摩擦力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中木块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质量,1.6,等于,实验5:二力平衡条件,8图1是瑞瑞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装置。,(1)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实验中每个钩码的质量相同),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钩码的数量,实验5:二力平衡条件,(2)当小卡片平衡时,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_(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探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_的两个力能否平衡。(3)在图1所示情况下,再将小卡片剪成两半,是为了验证是否只有作用在的两个力才能平衡。,不能,不同一直线上,同一物体上,实验5:二力平衡条件,(4)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后,瑞瑞同学按如图2甲所示做了另一个实验,使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测出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状态;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N,物体做运动。,静止,2,匀速直线,实验6: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9(2019本溪)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应水平匀速直线拉动物体A,根据原理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二力平衡,实验6: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2)比较甲、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在_相同时,接触面越_,滑动摩擦力越大。(3)在甲、乙两次匀速直线拉动物体的过程中,如果速度相同,甲、乙两次的拉力功率P甲_(选填“”“”或“”)P乙,乙图中物体B_(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压力,粗糙,不受,实验6: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4)将实验进行了如图丁所示的改进:水平向左拉木板,木板相对于地面向左运动,物体A相对于地面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0.8N,则物体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N,方向_(选填“向左”或“向右”),此过程中木板(选填“必须”或“不必”)匀速运动。,0.8,向左,不必,实验6: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0(2019河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略滑轮的摩擦),实验6: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_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_N。(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_相同时,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匀速直线,1.6,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实验6: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3)图乙实验完成后,利用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验方案:_。(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将木块与铝块互换位置,重复实验,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实验7: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1小丽用金属螺母、海绵和木板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图A、B实验中,根据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比较图A、B实验,可初步得到的结论是_。,海绵的凹陷程度,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7: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3)将该金属螺母放在图C所示的木板上,比较图A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A和图C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C的大小关系为pA_(选填“”“”或“”)pC,但是观察到的压力作用效果却不同,这是因为。(4)在一些公共汽车上配备逃生锤,遇到紧急情况时,乘客可以用逃生锤打破玻璃逃生。为了更容易打破玻璃,逃生锤外形应选择下图中的_。,受压面的材料不同,C,实验7: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7: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2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欣同学利用木条、橡皮泥、包装带和钩码进行探究活动。(1)如图所示,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平放于木条上方,把包装带撕成相同宽度的两段,并将两段包装带绕过橡皮泥,且在包装带下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通过观察对比橡皮泥上端的变化,小欣同学可得出结论:相同时,_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压力,实验7: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2)小欣同学想继续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进行的操作是:将橡皮泥恢复原状,把包装带撕成_宽度的两段,两包装带下方挂_数量的钩码。(均选填“相同”或“不同”)(3)实验过程中,小欣同学是通过观察橡皮泥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在物理学中叫。,不同,相同,凹陷程度,转换法,实验7: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4)实验过程中,小欣同学在包装带下方挂了2个50g的钩码,并测得包装带与橡皮泥的接触面积为250mm2,则包装带对橡皮泥的压强是Pa。(g取10N/kg),4103,实验8: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3中国4500米载人潜水器“深海勇士”号正式验收交付,4500米深度已经覆盖整个南海的探测、下潜、开发等方面的需求。这个消息激发了小芳对“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兴趣,她进行的实验操作如图1所示。请依据所学知识解决下面几个问题:,实验8: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实验前,应调整压强计(图1甲),使U形管左右两边的液面_。(2)比较丙、丁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_的关系。(3)比较乙、丙两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4)请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实验结论的一个事例:。,相平,液体密度,在液体密度相同时,液体内部的深度越深,产生的压强越大(或液体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有关),水塔建得高,实验8: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5)小芳完成上述实验后,用一“T”形玻璃管对着U形管左边管口吹气,如图2所示,可以看到_(选填“左”或“右”)管中的液面较高,该实验说明了_。,左,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4如图所示是小芳同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其中桶A为圆柱形。,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小芳同学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了空桶A、B的重力,如图甲、乙所示,则桶A重_N,桶B重_N。(2)将空桶A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用桶B接住溢出的水,如图丙所示,则空桶A受到的浮力为_N。(3)测出桶B和溢出水的总重力,如图丁所示,则桶A排开水的重力为_N。(4)接着小芳同学往桶A中加入沙子进行实验,得到4组数据,表格如下,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次。实验中,随着加入沙子越多,桶A浸入水中就越_(选填“深”或“浅”)。,1.6,2,2,2,3,深,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5)分析以上探究过程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该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6)小芳同学进一步探究,她将装有适量沙子的桶A分别放入水中和另一未知液体中,桶A浸入水中的深度为h1,浸入另一液体中的深度为h2,设水的密度为水,则另一液体的密度表达式为_(用题中所给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5为了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某校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两次实验。,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第一组:如图1所示,甲、乙、丙图是小方同学的实验过程(整个过程为同一物块,g取10N/kg)。由图可知:物体所受浮力大小与_有关;该物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_N;物块的密度为kg/m3。(2)第二组:在水平桌面上,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相同体积的水,小杨同学将A、B两个不同的实心物块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液体的密度,1,4.8103,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A物块沉入杯底,B物块漂浮于水面,待A、B均静止后,两液面的高度仍相同,如图2所示。则A物块所受浮力_B物块所受浮力,A物块的密度_B物块的密度,甲杯对桌面压力_乙杯对桌面压力。(均选填“”“”或“”),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6小安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时,用到了弹簧测力计、圆柱体G、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其实验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1所示。,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1)圆柱体G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_N。(2)分析比较A、B、C三图,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3)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无关系,可选用图来进行比较。(4)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的体积是m3;用图示实验数据测出盐水的密度是kg/m3。(保留两位有效数字,g取10N/kg),2.8,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A、C、D,2.8104,1.1103,实验9: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5)如图2所示,将物体缓慢浸入水中,在物体接触容器底之前,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物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_。,丁,17为了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来进行实验。,(1)图甲是让不同质量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从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2)图乙是让质量相同的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B处由静止自由释放,然后分别撞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的同一木块,木块在水平面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时的情景。据此你能得出结论是_。,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相同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3)本实验装置的水平面如果绝对光滑,还能得出结论吗?理由是_。(4)该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为了控制钢球_的大小,木块的作用是为了比较钢球_的大小。,不能,因为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被撞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动能大小,速度,动能,(5)实验后,同学们联想到在许多交通事故中,造成安全隐患的因素有汽车的“超载”与“超速”,他们进一步想知道,在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中,哪个对动能影响更大,于是利用上述器材进行了实验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a)为了探究“超载”安全隐患,应选择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b)为了探究“超速”安全隐患,应选择_两个序号的实验进行比较。(c)分析表格中对应的实验数据可知:_对物体的动能影响更大,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由此造成的危害更严重。,速度,1、3,1、2,18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质量不同的铁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研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_(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是_。(2)该实验是通过观察_的大小,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3)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所示,利用质量相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不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进行比较,可以研究铁球的,质量,使铁球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动能大小与_(选填“质量”或“速度”)的关系。(4)该同学还想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这个设计方案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是_。,速度,错误,压缩程度相同,小球的动能相同,对木块做的功相同,木块移动的距离相同,19某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猜想到:物体的重力势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下落高度和运动路径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A、B、C、D四个铅球,其中A、C、D三球的质量为m,B球质量为2m,让A、B两球从距沙表面高H处由静止下落,C球从距沙表面高2H处由静止下落,D球从距沙表面高2H的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地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实验测得A、B两球陷入沙的深度分别为h1和h2,C、D两球陷入沙的深度均为h3,且h1h2h3。,(1)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_来反映的。(2)比较A、B两球,发现B球陷入沙的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下落高度一定时,_。,铅球陷入沙坑中的深度,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3)比较_两球,发现C球陷入沙中深度更大,由此可得出结论:当物体质量相同时,下落的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4)比较C、D两球,发现两球运动的路径不同,但陷入沙的深度相同,由此可得出结论: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运动的路径_(选填“有关”或“无关”)。(5)小球在下落过程陷入沙面前,将重力势能转化为_能;陷入沙中后到小球静止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_能。,A、C,无关,动,内,20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没挂钩码的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左,实验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2)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杠杆左边A处挂4个1N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6个重0.5N的钩码,小明根据这次实验得出结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实验中的不妥之处是:_。(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保持杠杆水平平衡,把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小明发现弹簧测力计,实验次数太少,结论可能有偶然性,实验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示数逐渐变大,拉力变大的原因是_。(4)图乙和图丙中的杠杆都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乙和F丙,则F乙_F丙。(选填“”“”或“”,设杠杆质地均匀,支点恰好在杠杆的重心,不计支点处摩擦),拉力的力臂变短,实验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5)继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如图丁所示,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O点作为支点,在B点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弹簧测力计在A点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使杠杆缓慢匀速上升,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则: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_。(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若只将测力计的作用点由点A移至C点,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杠杆的机械效率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变,实验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21(2019百色)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每小格均等长)、铁架台、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为1N的钩码。(1)为了便于测量力臂,要将如图甲所示的杠杆调节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适当往(选填“左”或“右”)调。,右,实验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2)杠杆调节好后,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情景如图乙、丙、丁所示,以两边钩码的重力分别为动力F1和阻力F2,对应的力臂为l1和l2,由此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1l1F2l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实验中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B(选填“A”或“B”)。A取平均值减少误差B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3)将如图丁所示的杠杆两边的钩码各撤掉1个,则杠杆左端下沉(选填“保持平衡”“左端下沉”或“右端下沉”)。,实验1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4)如图1所示,用细绳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为1.5N;保持杠杆平衡,将细绳转到虚线位置时,拉力F大小将(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在生活、生产中经常应用到杠杆的平衡条件,例如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某次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图2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g。,变大,72,22(2019仙桃)小明实验小组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解:(2),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按照图甲装置实验,小明应竖直向上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从A处升高到A处。由图可知拉力为_N,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cm。(2)小明实验小组又用图乙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匀速,0.8,5,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在图乙中画出实验时绳子的绕法(要求向下拉绳子的自由端使钩码升高)。由表格数据可知,第一次实验时的拉力是_N(结果精确到0.1N);第二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_(结果精确到1%)。由两次实验可知,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体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选填“高”或“低”)。,1.2,91%,高,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3某同学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1、2所示的装置匀速提起重物,并做了如下实验记录:,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如果你对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进行有关分析,就会发现他的实验1的结果是违背物理规律的,其表现在于:_。(2)图1中是弹簧测力计的放大图。结合图1你会发现导致实验1的结果违背物理规律的原因。其原因是_。,有用功比总功大(或“机械效率大于1”或“机械效率等于167%”),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应为1.4N,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纠正错误后,可计算实验1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4)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2是用图_做的实验,实验3是用图_做的实验。(5)通过实验2和实验4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6)比较实验3和实验4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8%,2,1,低,增加物体重量,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4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4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下表:,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解:,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拉动弹簧测力计。(3)表格中编号处数据应为_;根据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编号数据应为_N。(4)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无关。(5)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有关。,匀速,66.7,1.6,物体被提升的高度,被提升的物重,实验12: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6)有的同学认为:“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_(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_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中美协议书
- 查看手机协议书
- 供标石协议书
- 2025年心胸外科术后疼痛管理评估模拟测试卷答案及解析
- 2025年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技能考核答案及解析
- 实训安全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病理学病理切片鉴别诊断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2025年麻醉学麻醉药物应用考试答案及解析
- 坚果调味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油菜籽油能量棒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劳务装修包清工劳务合同
- 《计算机视觉-基于OpenCV的图像处理》全套教学课件
- GB/T 18029.1-2024轮椅车第1部分:静态稳定性的测定
- 高考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基础知识填空默写(每天打卡)
- FZT 34002-2016 亚麻印染布行业标准
- 2023年高考物理(山东卷)真题评析及2024备考策略
- 全国身份证号地区对应表
- 主要机械设备表(汇总200种)
- GB/T 18386-2017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和续驶里程试验方法
- GB/T 17282-1998根据运动粘度确定石油分子量(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