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B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B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B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B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中考二模历史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攻占巴士底狱成了全国革命的信号。各个城市纷纷效仿巴黎人民,武装起来夺取市政管理权,建立了国民自卫军。在农村,到处都有农民攻打领主庄园,烧毁地契。”这描述的是攻占巴士底狱成为法国大革命开始标志的A原因B经过C结果D意义2 . 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3 . 它是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2001年中国成为它的正式成员。它就是A联合国B世界贸易组织C欧盟D北美自由贸易区2013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于10月7日至8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顺利举行。会议决定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行,这也将是中国第二次举办此会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 中国第一次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A广州B上海C深圳D珠海5 . 进入新世纪后十多年,中国两次承办此会议表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ABCD6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祖国统一方面取得的成就有( )西藏和平解放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交往密切ABCD7 .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春秋战国时期B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五代十国时期D宋元时期8 . 蒙城中学七年级(1)班学生张晓上课期间玩手机,被告知其家长。她妈妈见她回到家就用棍子打,奶奶赶紧上前说:“要好好教育,说服教育。”爷爷不紧不慢地说:“玩手机也不全是坏事,手机如果用在学习上还能促进学习呢。”其中奶奶的行为和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9 . 要彻底铲除恐怖主义,仅靠动武是不够的,处理好国家、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有深层次的意义。这体现了A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B和平与发展都面临着挑战C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D发展是维护和平的坚实基础10 . “晚上十点半,板坦征四郎下令按动了爆炸柳条湖铁轨的按钮,中日延续了十四年的第二次战争从此爆发。”上述材料所指的是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九一八事变D七七事变11 .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和帮助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全国出现了一个抗日新高潮。这次事变A掀起了全面抗战的高潮B标志着十年对峙局面基本结束C拉开了持久战的序幕D标志着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开始12 . 以瓦特蒸汽机为核心的那场革命,不仅仅使人类社会出现了大工厂,还促进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迁移,贫富分化加剧,人们生活观念变化。材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A是一场深刻社会变革B促进城市规模发展C是一场生产技术革新D加剧社会贫富分化13 . 导致下图所述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奴制的废除B启蒙运动的开展C“三角贸易”D工业革命14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叙述正确的是A1898年公车上书拉开了序幕B1898年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变法C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变法D光绪皇帝发动政变镇压了这次变法运动15 . 有美国学者指出:“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要改变现存国际秩序B冷战格局得到进一步巩固C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使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增强D美中两极格局即将形成16 . 小彤为班级举办的历史展览会收集的图片资料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他的班级展览会主题是A夏朝文化B商朝文化C西周文化D东周文化17 . 目录检索是阅读书籍的方法之一。下列标题与下图中第二章内容相吻合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C朝鲜战争D中东战争18 . 2018年是甲午海战124周年,甲午海战清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清朝国力衰弱B清政府腐败无能,妥协退让C清军战斗力低下D清军装备陈旧19 . 印度外交官潘尼卡曾讲:用亚洲人的观点来看,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国际社会内的一场内战。潘尼卡如此解读一点,最符合的依据是( )A一战只有欧洲国家参与B一战以欧洲为主要战场C一战只影响了欧洲国家D一战由当时欧洲后起资本主义国家德国引发20 . 于龙同学的听课笔记中记载了以下信息:“100周年、双方伤亡七十万人、有绞肉机之称。”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凡尔登战役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C南京大屠杀D诺曼底登陆21 . 当时清朝政府不了解国际法,并不认识这些条款损害国家主权的严重性,反以为有许多便利,不失为一种较公道的解决办法。如认为协定关税使得中国税收实际上比较以往还会有所增加,得到了实利。正是基于这种思想,清朝统治者签订了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22 . 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A人面鱼纹盆B兵马俑C骆驼载乐俑D渔樵耕读碗23 .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是 ( )A张、杨为了争夺国民党的领导权B张学良只想打回东北去C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曰D张、杨想投靠红军24 . 根据下边资料卡片的信息可以推断出它记录的是( )A凡尔赛体系建立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C联合国成立D欧洲联盟成立25 . 下图中代表的朝代分别是A商朝、秦朝、三国B春秋、战国、隋朝C商朝、秦朝、唐朝D春秋、战国、三国26 . 清朝与唐朝相比,缺少的是( )A盛世的局面B开放的胸怀C昌盛的文学D国家的统一二、综合题27 . 阅读材料,要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伟大事业都基于创新,创新决定未来。材料一:英国曾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国家,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随着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英国人在君主立宪的政体之下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英国所创建的这种新型政治制度,终究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使英国能够有充足的精力投身于经济发展和海外扩张,为走向强盛创造了条件。英国始终走在了时代潮流的前列,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而英国之所以能够引领时代潮流,就在于英国在不断的进行“制度性的创新”。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霸权崛起的几个要素(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成为“新时代的领头羊”的表现。材料二:200多年前,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200多年后,英国却成了美国的小兄弟。美国的崛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很难否认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因素,美国又是个“没有中世纪挡路”的国家,其发展无需承担过重的历史负担;作为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从世界上吸纳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和优秀劳动力资源;欧洲列强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衰弱赐予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的历史机遇。摘编自刘德斌国际关系史(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崛起的原因有哪些。并指出美国在20世纪中期确立了怎样的国际地位。28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中国第一次成了战胜国。但毕竟那个时候国际政治还是丛林政治,实际上中国代表的发言权要看国家的实力。当时中国大的要求是整个把不平等条约全废掉,重新确立关税自主的地位,而最后的防线是要收回山东和青岛。但是到了巴黎和会,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周恩来健步走上讲台,平静地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去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印尼、印度、缅甸三国总理等纷纷离座,争相同周总理握手。就连之前态度一直非常强硬的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都高度评价周总理的讲话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示了民主精神”。摘编自百度文库材料三:材料四: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堆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摘编自部编教材八年级下册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巴黎和会上“被一瓢凉水浇下来”指的是? (2)据材料二,指出周恩来总理参加的国际会议名称及中国在此次会议上提出的外交方针。(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对应事情件的历史意义。分析导致新旧中国外交成败的决定性因素。(4)结合所学知识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提供佐证材料29 .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材料二“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杨宽战国史材料三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材料四“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郭沫若请回答:(1)材料一评价了秦始皇的哪一作为?(2)材料二中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的“防胡”胡指的是哪一少数民族?材料三作者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筑长城的?(4)材料四中所说的“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是什么?材料四又评价了秦始皇的哪一作为?30 . 阅读材料或提示,结合所学知识探究问题。(北击匈奴固边陲)秦末汉初,游牧于蒙古草原的匈奴族,在首领冒顿单于的率领下,统一了蒙古草原,并不断南下袭扰。(1)结合“和”与“战”的各一例史实,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矢志不渝守初心)阅读下侧敦煌壁画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张謇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2)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被匈奴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民族交融传佳话)在他统治期间,采取一系列措施,要求鲜卑官员说汉话,改鲜卑姓为汉姓,以汉服代替鲜卑服,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等。(3)上述内容措施出自哪次改革?这次改革有何积极意义?(团结和睦大家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