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镇原县镇原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计25小题,共50分)1.暑期小强、小亮、小光、小东四位同学到博物馆的档案室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这一天,他们的任务是为当地新出土的蕨类植物化石档案归类,但这些化石是该归入文化遗产还是自然遗产,四个人有了不同看法。四人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小强认为它们是人类保护的化石,应归入文化遗产小亮认为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应归入自然遗产小光认为这些化石是精神现象的物质载体,应归入文化遗产小东认为这些化石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应归入自然遗产 A. B. C. D.2.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意识是对客现存在的正确反映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 B. C. D.3.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这表明()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4.在古代,老百姓只许穿着素色麻布粗衣,于是人们用“布衣”和“白丁”来形容老百姓;绫罗绸缎只有贵族官员才能享用,于是贵族少爷便被叫作“纨绔子弟”;“顶戴花翎”是官老爷的别称,“黄袍加身”则意味着臣下当上皇帝。这些服装文化字眼折射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A. B. C. D.5.我国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现代,却出现了许多至今罕有其匹的大作家、大诗人、大书画家。这说明()先进的文化源于发达的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A. B. C. D.6.“一个只能出口机器设备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这一观点启示我们()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强文化建设,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积极地向他国输出自己的价值观A. B. C. D.2020年9月10日,苹果新品iPhone6s的发布,瞬间成为全球最热话题,再次引发一波久违的苹果热。iPhone6s这个词从未在主流媒体报道中缺失,一直以来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据此回答78题。7.有人说:苹果电子引领世界潮流,它不仅仅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信仰。这句话说明()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物质产品附着文化的内容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呈现双向运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A. B. C. D.8. “天人合一,顺时而食。”一家老字号食品企业在这一古老智慧的启发下,随着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推出了清明的青团、谷雨的椿芽酥、立夏的青梅饼、芒种的乌梅酥、大暑的荷叶饼等广受消费者欢迎的时令点心,这表明() 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生活有着持久影响文化与经济之间具有相互交融的关系 A. B. C. D. 9.韩国某外交官说:“如果外国人对韩国歌手有更多的关注,逐渐地他们就会喜欢上韩国如果他们喜欢韩国,他们就会购买更多的韩国产品。这就是我们试图推广的。”这启示我们()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起决定作用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 B. C. D.公益广告是一盏明灯,它为人们亮起了文明之光;公益广告是天上的启明星,它指引人们向文明的方向前行;公益广告能给人知识和智慧,它能使你头脑得到清醒受到启迪让你在慌忙中找到对策;公益广告能给人警醒,它随时可以告诉你的言行是否文明据此回答1011题。10.“红灯、绿灯、警灯,灯灯为令;弯道、坡道、直道,道道小心”“时间要紧,没有安全要紧;金钱再好,不如活着更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11.“公益广告是一盏灯”主要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接受的12.手机已经从简单的通话工具演变为个人信息智能终端设备。至2020年底,我国手机用户突破11亿。如今,手机已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电子产品,手机支付、办公、游戏、社交、网络浏览等已经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和文化现象。这体现了() 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 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文化改变人的生活方式A. B. C. D.13.2020年,四川大英县隆盛镇涌泉村先后投入资金30多万元,修建了村办公室、健康文化活动室,添置了休闲座椅、环卫设施、宣传橱窗,组建卫生计生文艺队表演秧歌、舞蹈、小品等节目。如今,村民们喝酒、打扑克、闲聊的少了,参加健身活动的多了;村民疾病少了,笑声多了,群众文化生活更加红红火火、丰富多彩,家庭关系和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和睦了。这表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方式与交往行为文化总能发挥积极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 B. C. D.14. “乡愁抹不去,乡愁又回不去。”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A. B. C. D.15.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一观点的文化生活依据是()A.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B.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C.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D.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16.学校要承担起教育责任,应该把法治课作为必修课,让每个学生从小接受法治教育,增强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法治文化的熏陶下健康成长。材料表明() 加强科学文化修养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A. B. C. D.17.2020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4周年。74年来,“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走入人民大众之中,创作出一批批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这说明() 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文化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A. B. C. D.18.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尽管很多人在外打工,离家千里之外,但“千万里,一定要回到我的家”,人们忙碌了一年,总是要赶在除夕前回家与家人团聚。这说明() A.民族节日是不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 B.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经济生活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19.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20.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宣布隐退,引来影迷一片叹息。宫崎骏的动画片具有关照历史与现实的想象力,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文化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反映历史与现实的文化作品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B. C. D.21.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其国史大纲中提出:任何一国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此观点的文化依据是() A.中华文化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是永恒不变的 B.中华各族人民拥有对世界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C.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力量 D.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22.2020年6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会见芬兰总统尼尼斯特时表示,中芬两国互设文化中心将为两国在人文领域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崭新平台,对两国促进交流、增进了解、加深合作、巩固友谊发挥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中芬两国互设文化中心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加速中华文化与芬兰文化的趋同推动中国与芬兰的文化交流创造不朽的中华文明A. B. C. D.23.“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下列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C.“第五媒体”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24.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B. C. D.25. 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党改进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新风。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D.传统文化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文化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山东省积极打造有山东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文化环境,以先进文化引领经济发展,以优秀文化提升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正成为山东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支点。材料二文化建设彰显国力竞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方面,是国际竞争中备受关注的软实力。近年来,中国通过鼓励文化产品出口,带动中华文化向世界传播;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国内文化企业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实施创新发展战略,推动文化发展。(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山东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是如何发挥文化的独特作用的。(10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提高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的。(8分)27(10分)中央文明委要求把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此,要落实好广泛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活动,引导未成年人树立远大志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引导未成年人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广泛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积极营造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等四项任务,努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实效。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在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落实“四项任务”的依据。 28(10分)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好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画图,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遵循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相处,取长补短。结合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在国际文化关系问题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如何做到和而不同?29、材料一在日益现代化的今天,婚礼备受年轻人的重视。有人用豪华车队迎亲,以奢侈喜宴祝贺;而更多新人则选择了利用传统婚礼礼仪举办自己的婚礼。这种传统婚礼礼仪既时尚又节俭,还让现代的城市人目睹了久违的传统婚礼场面,很有意义。材料二前任文化部部长孙家正说:精美的民族民间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是我们的根。留住祖先的记忆,非常重要。但我们又必须赋予她新的时代精神。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分析我们应当如何留住“祖先的记忆”和“民族的根” ?(12分)姓名_ 班级_ 考号_密封线 高二级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一、选择题(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1) (10分) (2) (8分)27(10分) 28(10分) 29.(12分)政治答案1. B 解析这些化石是纯自然的东西,也不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属于自然遗产。2.C 解析歌舞属于文化范畴,源自少数民族生活,可见文化源自实践,也体现了生活本质是实践的,故正确。云南印象歌舞源自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可见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故正确。此题没有涉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排除。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3. A解析题干说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说明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故选A,B、C、D与题意无关。4.B解析材料表明,中国古人的服装穿着体现着中国古代的封建等级制度,入选;材料中的“布衣”“白丁”等服装文化字眼,是群众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的,入选;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都不选。5. C解析材料说明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并不是只有发达的经济才会产生先进的文化,正确,错误;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6. B解析经济和科技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错误;是文化霸权主义的做法,排除;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7. A解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并非任何文化都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不同的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不同,错误;文化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当选。8. D解析食品企业在古老智慧的启发下生产出时令点心,体现了文化对人深远持久的影响,也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故符合题意。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说法错误,民族文化的传承要以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为基础前提。9. B解析本题以韩国外交官的观点切入,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影响人的特点。从关注韩国歌手,喜欢韩国,再到购买韩国产品,体现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说明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应选。文化生产力对现代经济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不起决定作用,错误;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并未涉及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不选。10A解析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形成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与环境,给社区居民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A项入选。B、D两项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公益广告是一盏灯”说明公益广告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主要表明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故选B项;A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表述错误。12/、B解析题目材料强调了科技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动力,的说法错误,排除;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的说法错误,排除;符合题意。故选B。13、D解析村民通过参加积极有益的文化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改善了生活方式和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说法明显错误,排除。1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乡愁不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更不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精神,错误,舍去;乡愁体现的是深远持久的影响,也增进了民族文化的归属感。正确选项A。15、A解析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体现了文化对人的作用,选A项。B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C、D两项说法错误。16.C解析题干不涉及科学文化修养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系,故排除。说法不当,正确的说法是优秀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切题,答案选C。17、A解析“74年来,文化为什么人服务的思想激励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走出书斋,投身沸腾的生活”,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是错误的,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18、C解析民族节日同经济、政治制度本身并无直接关系,A项表述错误;B项混淆了民族与文化遗产的概念;D项材料没有体现。每到春节,人们都往家赶,体现的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故答案选C。19、C解析由于各民族的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在实践基础上的文化也有其共性,即文化是世界的。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各民族文化的共性,故C项符合题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D两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中澳文化的差异不能引发观众的共鸣,故B项错误。20、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分,表述不准确。“颇具心灵鸡汤般的精神疗愈功能”说明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正确。表述太绝对。宫崎骏的电影作品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当选。21、D解析本题问的是为什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故选D。22、A解析中芬两国互设文化中心是为了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而不是创造文化或文明,故正确切题,不选;中“趋同”的说法错误。23 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只要看清题目要求,就很容易选出C项。24、C解析网络语言进入日常生活,被主流媒体采用表明符合题意;主流媒体采用网络语言,使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说明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题意;材料未反映网络语言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系,排除;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多种多样,比如民主的发展进步、人权的尊重与保障、科技的进步等,网络语言有先进、落后之分,其出现不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错误,应排除;故答案选C。25、B 26、【答案】(1)(10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山东省通过打造有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山东省以先进文化引领经济发展,发挥先进文化的方向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作用。山东省发挥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促进了劳动者素质提高。(2)(8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提升文化竞争力。通过出口带动,可见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通过文化企业发展,可见文化生产力发展。通过弘扬优秀文化,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通过增强民族自豪感,可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树立。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发展。通过实施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