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科学探究-03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_第1页
18-科学探究-03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_第2页
18-科学探究-03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_第3页
18-科学探究-03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_第4页
18-科学探究-03影响因素和控制变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重庆A)23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法,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探索。(1)小组用锌与稀盐酸反应制取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为了加快锌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老师提示可向反应物中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为了弄明白速率加快的原因,小组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起促进作用的是硫酸根离子 猜想二:起促进作用的是铜离子猜想三:生成物质起到促进作用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将硫酸铜换成硫酸钠、发现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变化,小明得出猜想_不正确。小明提出将硫酸铜换成氯化铜进一步验证猜想,小刘认为不需要替换试剂,只需通过观察加入硫酸铜固体后的现象就可以验证,该反应的现象为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发生后反应速率加快依然较明显,小刘得出猜想_正确。(3)小王觉得用稀硫酸比用稀盐酸制取的氢气更纯净,原因是_。(2019龙岩五县期末)17(11分)某研究小组利用注射器将空气压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如图),以检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三四分钟就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的同学过了十分钟才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则没有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间的长短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猜想】与澄清石灰水的浓度有关。与澄清石灰水的量有关。【进行实验】实验一: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用饱和澄清石灰水兑水配制不同浓度的澄清石灰水。提示饱和澄清石灰水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浓度最大的澄清石灰水。实验序号1234饱和澄清石灰水(蒸馏水)/mL2(0)1.5(0.5)1(1)0.5(1.5)缓慢通入3L空气的浑浊度明显较明显不明显无现象实验二:实验序号1234饱和澄清石灰水体积/mL11.522.5缓慢通入2L空气的浑浊度非常明显明显不明显非常不明显(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3)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浓度最大的是 (填序号)。(4)实验一的目的是 。(5)从实验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6)针对实验一和实验二,你对“空气中二氧化碳检验”的实验中澄清石灰水的用量和浓度有什么建议?答: 。(18泉州期末)18(13分)镁条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表面会形成一层黑色物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I常温下,空气中的氮气和稀有气体不会与镁发生反应。 II无水CaCl2固体有较强的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为探究镁表面黑色物质的成因是与空气中的哪些成分有关,开展以下实验探究。实验1按右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1)查阅文献获知,镁条表面变暗是镁与氧气作用形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据此现象,可说明只有 和 无法使镁生成黑色物质。实验2按右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只观察到镁条表面变暗,没有出现黑色物质。(3)该实验的目的是 。 实验3按右图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出现黑色物质。(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水有关”的结论,依据 的两个实验是 (填实验序号)。(5)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足以得出最终结论,于是 补做了一个实验:将图3中的潮湿的空气换成 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镁条表面无明显变化。(6)根据上述四个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镁表面的黑色物质是镁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2018泉州晋江模拟)(2)铜片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表面会产生铜绿,为了弄清铜生成铜绿的条件及铜绿的某些性质,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查阅资料】铜绿的化学式是Cu2(OH2)CO3,它受热会分解成三种氧化物。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猜想与假设】据查阅的资料和空气中含有成分的性质,实验小组依据 定律进行判断,铜锈蚀与氮气、稀有气体无关。【设计与实验】同学们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二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评价与改进】小组讨论后发现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Cu和 (写出试管中需要的物质)。【实验结论】铜绿是铜与氧气及 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拓展与应用】小明发现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做的)中,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少,他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发现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 。探究铜绿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小组取少量锏绿于装置中,往长颈漏斗中倒人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为检验该气体是否为CO2,应往装置(图三)中装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气体应从 端(填“a”或“b”)进入,当出现 的现象时,证明该气体为CO2。(2017福建)(2)碘化钾(KI)足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I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甲:4KI+O2+2CO2= 2K2CO3+2I2乙:4KI+O2+2H2O=4KOH+2I2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小一段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冈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_。实验2按右上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3按右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同体无泛黄现象。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简述化学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_。【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_共同作用的结果。(2019北京中考)24右图“黑面包”实验中,蔗糖(C12H22O11)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提出问题】改变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水的滴数和温度是否会影响实验效果呢?【进行实验】分别取5g糖粉进行实验,根据前2min的现象对实验效果进行评分,记录如下:表1实验记录实验糖浓硫酸体积/mL水的滴数温度/效果得分1蔗糖4522652蔗糖51030813蔗糖61550934冰糖41050915冰糖51522886冰糖a530757葡萄糖4153008葡萄糖555009葡萄糖610220【处理数据】分析表1,计算效果得分均值,结果如下:表2效果得分均值因素糖浓硫酸体积/mL水的滴数温度/蔗糖冰糖葡萄糖45651015223050均值79.784.7052.056.356.046.757.360.351.052.061.3依据均值推断最佳实验方案,均值越高,效果越好。【解释与结论】(1)蔗糖变成黑色的炭,发生了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