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_第1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_第2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_第3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_第4页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七单元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二会话)学习目标:1 .复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编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2 .通过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可知碱的通性,碱的性质实质上是氢氧化物离子的性质。3、通过比较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比较总结能力,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4 .了解常见碱的主要用途和中国年产量。知识点(点,难点):重要:掌握碱的通性和碱具有类似化学性质的原因,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难点:化学方程式的表述教学准备:锈钉、碳酸钠、氯化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石蕊试液、苯酚酞试液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况创设和引进新课程“环节一”播出的视频绿海带有危害吗? 链接至: http:/TV./2020 09 15/n 353220203.shtml据沈阳化学工业大学介绍,这种绿色海带到底是用什么物质浸泡的呢?这种绿色的海带是用氢氧化钠稀溶液浸泡的。 如何鉴定海带上有氢氧化钠? 这门课将继续探索碱性板书课题第二节碱及其性质(二)提出学习目标:投影揭示这门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师生学习目标和具体任务,了解学习重点和难点。移行:氢氧化钙与CO2反应存在沉淀现象,氢氧化钠在二氧化碳反应中无现象。 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如何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一起用实验证明吧。“环节2”合作探索和展示交流【实验研究1】设计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在实物展台上展示学生的计划图。 教师上课前,准备好预设图所需的仪器,让学生进入“仪器超市”教师总结:及时总结、肯定和表扬、投影设计总结(缺省图)。转移如果在上述实验中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钙溶液的话?以交流共享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现象,探讨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相关性质1.2个实验描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填补“能”或“不能”)。和二氧化碳反应。2 .两个反应的方程式分别如下:3 .两个反应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的现象板书总结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除了“转移”以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与什么物质反应? 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实验研究2】根据桌上提供的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苯酚酞试液进行实验,与学生们合作,记录实验数据,安全注意。滴加石蕊试液后的现象滴加苯酚酞试验液后的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共享交流1 .以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改变紫色石蕊试液的无色苯酚酞试液。如果滴入氢氧化钙溶液中呢?板书总结碱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苯酚酞试液变红。【实验研究3】分别在装有生锈铁钉、碳酸钠(Na2CO3)溶液、氯化铜(CuCl2 )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物质碳酸钠溶液生锈的钉子氯化铜溶液加氢氧化钠后的现象加入氢氧化钙后的现象以交流共享组为单位交流实验现象,探讨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相关性质1 .生锈的铁钉锈不消失的同时,铁钉表面不产生气泡,说明碱溶液(填充“不可”“能”)与金属铁、锈发生反应。2 .氢氧化钠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3 .氢氧化钠(填充“不可”“能”)与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板书总结有碱的盐新碱的新盐过渡观察上述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溶解性(参照教科书118页部分的酸碱盐的溶解性表)是否属于该类?以下物质分别属于可溶性碱、微可溶性碱、难容量性碱?NH3.H2O、KOH、NaOH、Ba(OH)2、Ca(OH)2一般溶于水时OH-电离,Fe(OH)3、Cu(OH)2一般溶于水时OH-不电离。 这些还具有上述性质吗?为什么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因为溶于水中时共同的阳离子的氢氧化物离子解离,因氢氧化物离子的存在而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被称为碱。过渡通过实验性探索和推论,能总结出碱的通用性吗?总结碱的化学性质,(1)紫色石蕊试液为蓝色,无色苯酚酞试液为红色。(2)可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3)能与某种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用来得出上述结论的科学思考方法是什么?“过渡”物质的用途反映了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碱的这些性质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投影演示了解常见碱的主要用途及我国年产量谈论收获通过这门课程的探索,你得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新的感觉?看了青海带的录像,学生大吃一惊!用思考、讨论和自己学到的知识来推测。明确学习的目标编制设计探索方案,设备草图,展示设计成果。 与其他同学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点,反省自己设计的装置不足。各组根据设计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记录现象。回答说,代表在黑板上写了化学反应方程式,其他学生都是通过学案完成的。完成交流的共享组用点滴板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比较试管使用点滴板的优点思考答案,完成交流共享小组进行研究实验,选取小组代表报告实验现象和结论考虑回答,完成交流的共享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完成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描述,其他学生则通过学案完成。小组调查,小组内的交流碱的性质实际上是OH-的性质。群体交流明确了实验现象表达的意义1、碱溶液一般不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反应。2 .碱溶液可与某种盐溶液反应。3、碱溶液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自学发现可溶性碱、微可溶性碱、难容量碱思考、讨论、交流:由于碱溶于水而使氢氧化物离子电离,其他可溶性碱也发生同样的反应。小组内讨论,总结初步达成共识的碱通信性。 碱溶液中有氢氧化物离子,碱的性质实际上是OH-的性质回答问题,活用并强化学到的新知识。自学畅谈收成选择合适的场景设置,特别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场景,有助于刺激兴趣、诱发思考,强调本课的重点内容。加强学生从观察和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的科学探索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体验探索发现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合作、讨论和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总结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描述。 通过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参与反应的比较,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总结碱的通性。 加强重点知识,培养学生摘要能力。让学生在比较分析过程中总结碱的通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改进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启发学生的意识碱的通性是由氢氧化物离子决定的。 培养学生从一般角度分别演绎推理的思考。体会“从生活进入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化学的实用性,加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我总结、自我评价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板书设计:第一节碱及其性质(二)碱的通性:1 .碱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改变无色苯酚酞试液2 .碱非金属氧化物盐H2O3 .有碱的盐新碱的新盐本堂检定问题1.(2020 .泰安市)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以下物质分类正确()a .氧(O2 )和水(H2O )都属于氧化物_57347b .氧(O2 )和臭氧(O3 )属于单体c .碳酸钙(CaCO3 )和甲烷(CH4 )属于有机物_57347d .火碱(NaOH )和纯碱(Na2CO3)属于碱2.(10泰安)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发明研究绿色荧光蛋白的科学家。 绿色荧光蛋白分子含有氨基(-NH2,具有碱基性质)和羟基(-COOH,具有酸性质)。 绿色荧光蛋具有的性质是()a .可与盐酸反应,也可与氢氧化钠反应b .只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不能与盐酸反应c .只与盐酸反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d .盐酸和氢氧化钠都不反应3.(10宁夏13 ) .在右图所示的密闭实验装置中,先使气球膨胀,一段时间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固体和液体组为()a .固体:硝酸铵液体:水b .固体:生石灰; 液体:水c .固体:碳酸钠; 液体:稀盐酸d .固体:氯化钠; 液体:水4.(2020辽宁鞍山,22 )某兴趣组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像实验。(1)在甲实验中编写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在b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3)丙实验观察到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3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体洁净的废液罐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变红,产生了疑问。【问题】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交流研究】必须含有的物质:碳酸钙、指示剂、水合。也含有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 使废液变成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同学们有以下的预想。兰先生认为只有碳酸钠小刚认为,只有氢氧化钙小亮认为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我想也许是这样。 (写出预料)【实验设计】小斌想用氯化钙溶液验证小兰、小刚、小亮的预想。 查阅资料了解氯化钙溶液变为中性,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完全补充小斌的实验设计。实验内容预期现象预料结论将少量废液罐的上层清洗液取入试管,加入过剩的氯化钙溶液,静置。有白色沉淀,溶液变红。我的预想是正确的。二我的预想是正确的。、我的预想是正确的。【反省展开】分析化学反应后得到的物质的成分时,除了生成物以外,还需要考虑的双曲馀弦值。总结:请让学生们根据学习目标,将学到的知识系统化、概括化、总结。巩固教科书内容,交流本节课成果(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放置作业1. 助学课练习和放学后评价部分。教育反思: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认识碱溶液中的OH-、物质与碱的反应,实质上是物质与碱离子化OH-的反应。 通过复习氢氧化钠的良好性和氧的总括碱的通用性,学生逐渐从个别到一般都知道认识事物的过程。二、本节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