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作文之文体特征升格导练散文.ppt_第1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作文之文体特征升格导练散文.ppt_第2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作文之文体特征升格导练散文.ppt_第3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作文之文体特征升格导练散文.ppt_第4页
201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精品课件:作文之文体特征升格导练散文.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节散文文体特征散文是一种从内容到形式都非常自由的文体,“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根据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记叙性散文记叙性散文是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人物、事件为主要表述对象,借记人叙事以抒情写意的散文。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等。,记人散文只需要用两三件事,几个片断,写出人物的某个侧面,常常用描写、抒情来配合叙述,明确传达作者对人物的某种感受。叙事散文是以展示事件过程和情景为中心,以事件的发生、发展为线索组织行文的散文。,2.抒情性散文抒情性散文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和目的,通过形象的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文章。抒情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类:一是直抒胸臆,也叫直接抒情,不借助其他手段而直接抒发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和感想;二是间接抒情,利用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等方式来间接地传达感情。在抒情性散文的写作中,作者更多的是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在散文的写作中,间接抒情主要表现为写景状物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之以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手段,以表现人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特定的物件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1)借景抒情写景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等当做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为依托,情为魂魄。如荷塘月色借荷塘月色的纤尘不染、唯美境界表达苦闷的心情和对自由美好的向往之情。,(2)托物言志状物散文,是以某一种物件作为表现主体,通过对物件的描摹刻画来为物件传神写貌,从而达到体物寄意、托物言志的写作目的。这种散文的写作范围很广,日月星辰、江河湖海、花鸟虫鱼,或者是小猫小狗、铅笔篮球之类,都可以作为写作对象。在这类文章中,作者往往要描述事物的突出特点,并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这种突出特点之中,达到托物言志的目的。如白杨礼赞借对白杨树结实、坚强等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陕北军民的讴歌。,3.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以说理为主,它与抒情散文一样注重情感的抒发,不同的是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它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熔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鲁迅先生的杂文、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都是典型的议论性散文。,写作路径1.精心选素材散文的取材对象要比其他文学样式宽泛得多,可大可小,可整可零。写散文,不离人、事、物、景。我们在通过巧妙地选材确定写作内容的同时,一定要深入思考笔下的人、事、物、景所凝聚的意义。独到而且精当的选材,常常会使一篇文章意趣盎然、情理相生,展现出很高的价值。这也是高考散文获得高分的首要因素。,2.精心炼立意散文表现作者的心灵之声,可以抒情,可以明志,可以言理。由这些“情、志、理”构成的散文的立意,也绝不能千篇一律。正如郁达夫所说的那样“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散文书写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认识常常是独具慧心的。因此,作为一个散文作者,首先是具有一种智心慧眼,使自己的文章呈现出独到的寓意来。,3.精心谋布局每一篇散文必须有一个符合自身意图的写作路线,作者必须顾及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因此写散文,必须力求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关联,形成对一篇作品的整体控制,使文章在结构上和谐有力。其中安排好线索,则是整篇文章布局的重中之重。根据所写内容可选用的线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思绪线索”“景物线索”“行动线索”“时空线索”等等。,4.精心锤语言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文学体裁,叙事说理,传情达意,全靠语言。散文这一文学奇葩当然也不例外。语言是散文的生命,它直接参与了散文艺术的诞生与创造,负载着艺术的灵魂。语言的美其实就是散文的美,而散文的美又体现在语言美上。散文语言具有丰富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为:自然美,力度美,修辞美,色彩美,议论美,音乐抒情美,情态动作美,含蓄和谐美。散文的语言最接近诗歌的语言,因而诗意的美、形象的美也就成了散文最突出的特征。,佳作示范1.记叙性散文佳作我的故事2009年重庆考生和所有三峡人一样,我的故事扎根于那山清水秀的天上人间;扎根于那清洌的三峡水;扎根于那祖祖辈辈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与深情。门前叮咚流淌的小溪是三峡水的分支,儿时的小脚丫曾经在这里踏起朵朵浪花,溅起的水珠滴滴有我的故事,有灿烂的微笑与美好的回忆。,屋顶的炊烟弥漫在小小的村落,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饭菜的浓香。玩耍的孩子迫不及待地起身,擦擦满手的三峡土,向家的方向奔跑。而今的我,却随着滚滚的人流,一步步不情愿地离开这里生我养我的三峡。依旧是叮当作响的小溪,你是否在与我告别?我丢下水珠里的欢笑,却不得不在与你的故事后面画上句号。依旧是土方瓦顶的房屋,却再也看不到熟悉的炊烟。灶膛里火早已熄灭了,没有炊烟的空气中,我闻到泪水的咸咸的味道,家乡与我的故事就这样完结。,同千千万万的三峡人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我走在背井离乡的道路上,用不舍的泪水写着千千万万移民的故事。你可曾看见白发苍苍的老者,扶着同样沧桑的老树,哭泣跪拜不能起身;你可曾看见顶天立地的三峡汉子,如孩子般眷恋地吻着厚实的黄土;你可曾看见刚直爽快的三峡妹子,一步三回头的留恋与不舍?移民的故事是一个让经历者和旁观者都泪如雨下的告别。,这告别中的我,也是千千万万主人公中的一个,平凡而渺小得同他们一样,我留恋日迫峰间的宁静和谐,月影衔山的凄清哀愁,落泪两岸猿声的孤独悲切,不舍三峡生生世世相依相傍的山山水水。别了,我的三峡。这告别的故事,总得有人为它画上句号。我害怕他们太用力了,用笔尖深深刺透我们相连的血脉,这一笔请让我来画下,我会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生怕弄疼我们的离殇。太多的不舍与哀愁,请你们不要再送,停步吧,接下来的路,我得自己走。,新的城市,新的土地,我会在那里扎根,生活。千千万万的移民会擦去睫毛上的三峡雾晶,微笑着合上告别三峡的故事,翻开历史的新篇章。三峡,我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吗?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三峡的水在我的血脉中奔腾汹涌,三峡的山在我的骨骼中深展挺立。新的故事,仍是三峡人的故事,那碧水青山,仍是扎根于那个不断的眷念与深情。我的故事,同千千万万的三峡人一样,永远弥漫着浓浓的三峡味道,铺天盖地地挥之不去。,【赏析】该考生写了一个三峡移民的故事,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历史性。文章由回忆儿时生活的土地开始,让人对三峡这片美丽的土地和这土地上发生的故事欣然向往。接着,小作者重点写了离别三峡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故土难离,但又为大局计,不得不忍痛离去,这里的小溪、炊烟、土地都将成为故事中的回忆。文章感情真挚,具有一种催人泪下的力量。第一人称的叙述与第二人称的对话交替使用,更让人倍感亲切真实。文章的语言也值得称道,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作者复杂的内心情感。,2.抒情性散文佳作脉脉乡情2009年浙江考生浩浩的江水载着扬帆的船儿远征,然而船儿明白来时灯塔的方向是心底最依恋的港湾;碧蓝的天空承载着鸽子飞翔的双翅,然而家的方向是如此清晰。正如那江水中流淌着的依恋,天空中掠过的思念,当一个熟悉的名词在脑际浮现,心中总是有些悸动。,曾经是如此惊诧于叶落的壮美,感怀于那极致的美丽。枝杈与土地仅有几米的距离,然而叶儿毅然挣脱,任风翻飞,它飞旋着:任车将它压得粉碎,它依然高歌,向着根的方向飞旋着动容的美丽。我问落叶,落叶不语,那该是由内散发的情愫,得慢慢体会。直到那一年,阳光融融,拂过内心小小的激动;春风暖暖,却吹过心底淡淡的苦涩。门前的柏树窸窣作响,摇曳着内心的不舍,那一天我们举家迁往城里。远去了清晨那晶莹的露珠,远去了熏豆茶在乡土味中蒸腾出的清韵雅致,远去了春雨下撑着伞漫步于田埂的惬意。钻进门前等,候的车内,望着阳光映衬出的古屋的倩影,记忆便尘封在这安详伫立的院落。在那渐渐远去的方向,我落泪了,止不住地落,从心底流淌出的。远离了家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可心中似乎是愈加想家了。这时我仿佛能够真切得体会到落叶挣脱枝头的毅然,是家的力量,是根的力量呀。林语堂的一篇随笔曾给予了我深深的慰藉。小时候的他住在鼓浪屿,离海很近,他常常和父亲在海边倾听海的沉吟,他常问父亲海的那边的图景。他向往着,终于他飞过了那道海,可海的这边依然深深地萦绕在他的心底。他说:“当我乘飞机越过这道海时,觉得,其实它很小,而当我在海的那头遥望家乡时,它又是如此渺远。”短短的一句话是如此的意味深长,因为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每个生灵都有着它的根,都有着牵引着它的一根丝,流淌着人间最美丽的情感。就在秘鲁和玻利维亚的交界处有一个的的喀喀湖,上面住着一群乌鲁人。当日月星斗转过多少个春秋,他们依然生活在浮岛上;当印加文明渐去,当温室效应袭来,他们依然坚持固守。他们说:“那是根生长的水域,根是拔不起,移不动的。”,这是多么简单却又多么动人的话语,带着寻找的愿望,带着按捺不住的依恋,再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手捧一杯清绿的熏豆茶,踱步于乡间小道,感受着那氤氲的湿气里弥漫着的泥土的芬芳,犹如泰伊的弥撒曲一般令人销魂,那一刻我觉得自己被融化了。随手拔起路边的野花,我惊诧于那根系的葱茏,是它生成了绚丽的色彩,那时我找到了一直追寻的答案。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起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心底一直有灯塔照着我来时的方向。,【赏析】“乡愁是人间最美的语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土一石在考生细腻而温婉的笔触下打上了乡愁的烙印。眼前所见,书中所读,心中所思,纵使天南地北,无不凝聚在考生蒸腾的脉脉乡情中。文章语言清新可人,或比喻,或排比,辅以音韵和谐的叠词,使全文散发着灵动的气息。如此情真意美的散文,获得满分当之无愧。,3.议论性散文佳作品味时尚2009年江苏考生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阿玛尼,时尚吧?世界顶级十大奢侈品牌之一。于是,时尚成了啥?成了只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于是,我给这种品牌时尚下个定义,时尚的本质就是绑架女人的头脑,然后索求男人的腰包。因为女人嘛,就最懂这种时尚,且最爱时尚盛开的两种“花”:一种是有钱花,一种是尽管花。,女人之所以称为花,其原因有二:一是花,会花钱;二是花,花会凋谢的。于是花期一过,这种时尚之花就凋谢了。别怕,时尚的大观园里的花儿赶着趟呢!我听见花开的声音了,超级女声想唱就唱,而且唱得这么响亮,唱响了大江南北,红遍了两岸三地。于是,唱之时尚出现了。只要有了PK台,报了名,上了台,是骡子是马都敢拉进去叫唤。听的人啧啧赞叹:这真是天使的声音。我倒要问问你,天使的声音,天使的声音,你听过天使的发声吗,你?,于是,这种唱之时尚我也给下了定义:愚者自愚,娱者娱人。还有,我补充一点,这种唱之时尚还附带了一个时尚的小产物:爆炸头。现在进理发店,我说理一个板寸,或剪一个“莫西干”,理发师不笑得满地找牙才怪,他笑你老土,然后给条时尚的建议:来,咱们理一个流行的超女头。瞧,多时尚。头之时尚,我也赐个定义:脑袋里的东西越来越少,脑袋上的花样越来越多。莫忘了手了,莫忘了手了。手现在也是一种时尚呢!手之时尚,地球人都知道,不就是博客吗?不就是挥一挥手,不带走千万点击率吗?,甭管是草根博客,还是明星博客,写着写着,就思念起文学。这里严重警告一下,博客不是文学,博客要是文学,作协该不干了,那一天该得进来多少作家啊!杜拉斯说:写作,是一场暗无天日的自杀。我觉得,自杀未免太奢侈了。因为这世上满是生了病却不想死的。我说写作,其实就是使屁股适应椅子的艺术。至于你那博客,至多也不过是个时尚的现象,乳名叫博之时尚。于是这种博之时尚我还给配个定义:就是把所含口水成分差不多的人集中到一个圈子里去吐。,买之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咱们也品出了那么一点味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咱们自己去消化了。记住,品味时尚,所谓的时尚,可以咀嚼,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可以下咽,就像嚼口香糖!,【赏析】作者用调侃的笔触、俏皮的语言,将“品味时尚”这样的严肃话题写得轻松洒脱且意味深长。文章开头便出语不凡:“我最大的梦想就是买阿玛尼回家当抹布使。”好生气派!文中,作者对“买之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所下的定义也令人叫绝,值得玩味。可见作者“品味时尚”的功力十分了得。结尾处“记住,所谓的时尚,可以咀嚼,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可以下咽,就像嚼口香糖”,寥寥数语,耐人寻味。,升格指导试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少小离家老大回”,那是阅尽人间沧桑的游子的回家;“夕阳送我到家门”,那是快乐的学子的回家。每个人的家,都不一样;每一天的家,都可能发生着令人惊喜的变化。回家,可以是回到有形的家,也可以是回归精神的家园回家,实在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请以“回家”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病文展示回家李婷外婆每个月都要“回家”。我对此深为不解。“城里的房子难道不是你的家?”我问。她说,你也说那是“房子”,怎么能是我的“家”?我不懂。她的父母早已离开了人世,左邻右舍也都由年轻人当家,那幢房子也有人看管,后面的那片田也是荒废已久。她究竟牵挂着什么?,是为了与同龄人拉拉家常,是为了拭去板凳上的灰尘,还是为了拜一拜逝去的人?问她,她也说不清楚。她只是觉得,不回家就仿佛落下了什么。我仍旧不明白,那个没有商店、没有电脑、没有宽带的地方,怎么能如此吸引她。不久前,老家门前的路翻修了,不知怎么,堵了我们家的井。外公、外婆知道这消息的时候,正下着倾盆大雨,可是他们毫不犹豫,竟自己搭车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就为了那口十几年没用的老井。外婆说:“那是你太太挖的井,能,保佑我们平安的。”我心里咯噔一下,似乎明白了些许。家对于她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实物,而是某种精神寄托。就好比那口老井,她不指望它能供给清水,只求冥冥之中的保佑一种玄乎却令她深信不疑的东西。姨妈也年年都要“回家”,回北京,回唐山,回太仓。这些都是她曾经的家,但一圈奔波下来,她总是满脸疲惫,仿佛例行公事似的无奈。唯有回到她小时候踩过的那片土地,她才真正露出舒心的微笑。二十多年了,她依旧记得那条泥泞的小路,依旧记得湖边的桑葚,依旧记得,偷偷塞给她糖的大妈。她依旧喜欢用别扭的土话与邻里交谈,尽管在我看来,她一身时髦的行头与周遭格格不入。我知道,她是常想家的。要不然,她不会每年都日夜兼程地赶路,要不然年幼的妹妹不会知道那是冯叔叔家的小船每当看到她疲惫的脸上挂着笑,我似乎又明白了回家的意义:那是在寻找精神的栖息地。考场得分内容20+表达22+发展15=57分,病文诊断文章开篇设疑,引人入胜。以上写外婆想家,叙述、描写都非常细腻。上面的文段可以保留。这一段写姨妈想家。至此,作者的思想已初露端倪。结尾点题,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恐怕还是材料单薄的缘故。,综合点评病文回家一文,重在叙事,叙述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想与认识。全文采用铺排的形式,先写外婆回家,再写姨妈回家,而对“回家”意义的揭示也渐次明晰。行文如话家常,亲切自然而不张扬,让我们不由得感叹“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文章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内容上有点单薄,还缺少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之处,未免留有意犹未尽之憾。,升格文升格后的作文除改动少数语句外,主要是在原文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段落写一对英国夫妇“一定很想回家”。应该说,这两段是妙笔,它表明“回家”是全人类普遍的、共通的心理,进一步拓展了全篇主旨。,升格佳作回家李婷外婆每个月都要“回家”。我对此深为不解。“城里的房子难道不是你的家?”我问。她说,你也说那是“房子”,怎么能是我的“家”?我不懂。她的父母早已离开了人世,左邻右舍也都由年轻人当家,那幢房子也有人看管,后面的那片田也是荒废已久。她究竟牵挂着什么?,是为了与同龄人拉拉家常,是为了拭去板凳上的灰尘,还是为了拜一拜逝去的人?问她,她也说不清楚。她只是觉得,不回家,就仿佛落下了什么。我仍旧不明白,那个没有商店、没有电脑、没有宽带的地方,怎么能如此吸引她。不久前,老家门前的路翻修了,不知怎么,堵了我们家的井。外公、外婆知道这消息的时候,正下着倾盆大雨,可是他们毫不犹豫,竟自己搭车赶了一个多小时的路,就为了那口十几年没用的老井。外婆说:“那是你太太挖的井,能保佑我们平安的。”我心里咯噔一下,似乎明白,了些许。家对于她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实物,而是某种精神寄托。就好比那口老井,她不指望它能供给清水,只求冥冥之中的保佑一种玄乎却令她深信不疑的东西。姨妈也年年都要“回家”,回北京,回唐山,回太仓。这些都是她曾经的家,但一圈奔波下来,她总是满脸疲惫,仿佛例行公事似的无奈。唯有回到她小时候踩过的那片土地,她才真正露出舒心的微笑。二十多年了,她依旧记得那条泥泞的小路,依旧记得湖边的桑葚,依旧记得偷偷塞给她糖的大妈。她依旧喜欢用别扭的土话与邻里交谈,尽管在我看来,她一身时髦的行头与周遭格格不入。,隔壁的邻居肯定也想着家。他们是一对刚来中国不久的英国夫妇。院子布置成了经典的欧式花园,尽管孩子没来但还是添设了篮球架;就连室内的家具,也都是英国原装的老家具。可外婆说,他们住不长。我想也是,他们一定很想回家。我知道,她是常想家的。要不然,她不会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