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评论三年级第一卷第三单元土壤1.土壤是指能够生长植物的地表(松散的地表)。它可分为三种类型(沙土、粘土和壤土),沙土含砂量较多。粘土含有更多的粘土;壤土含有大约相同数量的沙子和粘土。2.土壤识别方法(手捏法)不能分散的土壤是沙土,而可以揉捏并抛向地面的粘性土壤不会分散。这是肥土,可以揉捏,扔在地上和分散。3.早在宋代,中国就已经尝试了无土栽培。无土栽培是指在没有土壤的情况下种植蔬菜和其他作物,但直接为作物提供营养液。4.中国早就认识到(土壤)可以改良,不同的(土壤)应该采取不同的改良措施。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使用肥料来改良土壤。他们割(烧)或(放)杂草使其腐烂,然后把它们变成肥料来改良土壤。第四单元水1.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要测量水的体积,使用(量筒)或(量杯)。2.早在公元前1世纪,中国就出现了水磨。本发明是长期从事碾米的人的省力装置。(水有力量)3.盐、高锰酸钾、胶水、洗发水、肥皂、醋、酒精和小苏打都能溶于水,而沙子、面粉和食用油不能溶于水。加速溶解的方法:切碎(变小),加热并搅拌4.咸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淡水约占3%。第五单元空气1.空气存在于我们体内(周围)。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和流动的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有(重量)。空气可以流动,热空气会上升,风是由气流形成的。3.空气没有固定的体积,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4.空气中有灰尘,不同环境下空气中的灰尘含量也不同。减少空气中灰尘的措施:多种花草树木等。第六单元材料1.物体由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组成,我们周围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材料分为(天然材料:棉布)和(人造材料:塑料)2.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材)、(纤维)、(纸)、(玻璃)、(钢)、(塑料)、(橡胶)等。三年级第二本书单元1冷热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温度计)是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温度单位通常以摄氏度()表示。伽利略在1953年发明了第一个空气温度计2.1742年,瑞典科学家希尔西创立了“摄氏度标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融化时的温度是0摄氏度,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摄氏度。3.温度计的用途:(1)测量前,观察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其测量范围(测量范围)、单位和分数值(每个小网格对应的温度值);(2)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球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接触容器:(3)读数应在指示器编号稳定后进行;(4)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球应保持在被测液体中,不能取出读数。视线应该等于温度计的液位。(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加热时体积膨胀和冷却时体积减小的特性。而重量保持不变。(也有一些固体和液体在一定条件下会收缩和膨胀。)常见的热膨胀和冷收缩现象:水结冰后体积会变大;倒入开水时,冷杯子容易破裂。铁轨上会有缺口。在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和电动汽车的轮胎不能充有太多的空气,以防止温度高时因气体膨胀而爆胎。温度计也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5.热是一种能量。热量总是从物体的高温端传递到低温端,直到两个温度相同。6.热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由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导热性。金属等导热性好的物体被称为良导体。然而,导热性差的物体,如塑料、木材和空气,被称为不良导体。7.导热不良会减缓物体的散热。例如,穿更多的衣服会让人体感觉热。第二单元天气1.天气是指我们生活的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可以用一些可测量的量来描述(如温度、风向、风力、云量和降水量)。2.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力、风向、湿度和温度。(温度计)、(雨量计)、(风向标和风速计)是测量天气的工具。4.天气日历是每天记录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我们通常记录日期和时间、温度、云量和降雨量、风速和风向,如果有云,记录云的类型。每天应该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观察天气。5.温度。风向和风速、降水和云量是天气观测的重要数据。6.风向是指风吹的方向。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的是风吹的方向。风速是通过风每秒传播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计)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将风速简化为13级。在我们的天气日历中,风速可以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降水有多种形式,包括雨、雪和冰雹。9.雨量计是一种测量降雨量的装置。雨量计的集水漏斗用于收集雨水,容器内雨水的高度值为降雨量。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透明杯子作为雨量计。10.在千千,漂浮在空中的云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和大小能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天气的信息。气象学家在描述云时通常将它们分为三类:积云、平流层和卷云。云可以被看作天空中的雾。地球表面附近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通常是灰色的。平流层云变厚,也就是说,雨层云,毛毛将会有雨、大雨或雪。在云层之上,看起来像棉花堆的云叫做积云。积云发展成积雨云,形成雷阵雨。细长的双头云是卷云,由微小的冰晶组成。一天中下午2点到3点的温度最高。中国现代气象学的创始人(朱克真)写了物候学。第三单元养蚕1.蚕的生命可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蚕在生长期间蜕皮四次。蜕皮的原因是旧皮肤阻碍了身体的生长。蚕在蜕皮时不吃也不动。2.在古代,只有中国是一个种植桑树、养蚕和生产丝织品的国家。2000多年前,中国西汉的张謇利用丝绸开辟了通往西域各国的贸易通道,实现了中西物质文化交流。它被誉为“丝绸之路”。3.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脚。4.一些动物在婴儿期和成年期看起来非常不同,从一种形态变成另一种形态。这种变化叫做蜕变。常见的昆虫有:蜜蜂、蚂蚁、苍蝇、蚊子、跳蚤、蝴蝶、橡子、甲虫、蝗虫、蟋蟀蟋蟀、螳螂、蝉、樟脑甲虫、蚜虫、虱子等。都不正常。青蛙和蟾蜍也不正常。第四单元磁铁1.磁铁可以吸引铁质物体。这种性质叫做磁性。磁铁也可以通过一些物体吸收铁。2.磁铁中磁力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实验:在磁铁的不同位置悬挂大头)用针或图钉,观察数量,找出磁性最强的部分。)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导轨的磁极称为南极,用“S”表示;指向北方的磁极叫做北极,用“n”表示。3.相同磁极的磁铁互相排斥,而不同磁极互相吸引。两个磁极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磁铁会吸引在一起,磁力会增加:如果两个排斥的孩子结合在一起,磁力会减少。4.我国最早的指南针是(新浪)。这是一个天然的磁性石雕。指南针是一种方向指示仪器,它是利用磁铁可以指向南北的特性制成的。通用罗盘由磁针和方位盘组成。罗盘方位刻度盘上的字母表示:北;南一号;西1;东一层;东北偏东北;东南1区;西南:西北-西北。钢针被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5.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磁性黑板、磁悬浮列车、磁选机等。第五单元彩灯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如电灯,被称为光源。2.光以直线传播。最好的证明之一是(针孔成像)。阻挡光线的物体有阴影,因为光线是直线传播的。3.阴影产生的条件是(光源)、(挡光物体)和(屏幕)。4.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阴影(长度、方向、大小)与光源(位置、方向、距离)有关。l、一天之内,物体在太阳中的影子会随着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变化而变化。5.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它会发生(反射),反射光会以直线传播。平面镜反射光线。6.光线穿过不同形状的玻璃时会发生折射。放大镜的镜头是(中间厚边薄的凸透镜)。可以获得(强光和高温)。光的反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被广泛应用。汽车镜子和潜望镜都是人们对光反射原理的应用。7.物体吸收热量的能力与物体的颜色、表面的粗糙度和阳光的角度有关。8.许多光源在发光时也会发热。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和热的来源。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节能、安全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利用太阳能。四年级第一卷第一单元植物1.绿色开花植物的主体通常由六部分组成(根)、(茎)、(叶)、(花)、(果)和(种子)。根、茎和叶是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是生殖器官。2.根的作用是(吸收水分)和(固定植物);茎的功能是(运输水和养分)和(支持植物体)。叶子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光合作用是为了产生营养和氧气。蒸腾作用驱散了根部从叶子上吸收的水分,从而促进了水分和养分在植物中的运输。3.萝卜、红薯和山药属于根,而土豆、甘蔗、莲藕、生姜、竹笋和洋葱属于茎,具有储存营养的功能。第二单元动物1.这种动物的结构特征与其(运动)(生活环境)(捕食模式)相适应。2.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并根据它们的饮食习惯分为(食草动物:植物作为食物)(食肉动物:其他动物作为食物)(杂食动物:植物和动物作为食物)(食腐动物:腐烂的动物:动物和植物作为食物)。3.鱼嘴的开合并不一定意味着要喝水。生活在淡水中的鱼一生都不喝水。海里的咸水鱼需要经常喝水。像兔子(胎生)这样在牛奶中长大的动物是(哺乳动物)。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振动)。声音从高到低不等。声音的大小叫做(音量),声音的高度叫做(音高)1、2、(音量)是由物体振动(振幅)决定的,振幅越大,声音越强;振幅越小,声音越弱。(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快,声音越高。振动频率越低,声音越低。2.声音以波的形式通过物体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空气)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月球上,因为没有空气,也就是说,不管那种能传递振动的东西,两个人即使相距不远也不能互相交谈,所以他们必须使用无线电设备。3.音叉是一种用于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发声乐器。小音叉发出高音,而大音叉发出低音。4.一个人的耳朵有一层膜,当声音接触到它时,它就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将这些振动转化为声音的感觉。(我们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振动的物体振动它周围的空气。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击鼓膜并振动它。耳朵中的听骨将振动传递给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引起听觉神经的运动一旦信号产生,大脑接收来自听觉神经的信号,我们感觉到声音。)5.音乐是物体的规则振动,而噪音是物体的不规则振动。6、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损害我们的听力,保护我们的听力就是防止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音。7.听诊器是由一位法国医生(林奈)于1816年发明的。第四单元信息传递(信息)是指人们在与外界交流时感知到的事物的外观。2、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多样的)3.当今社会信息的功能包括(导致学习和工作方式的改变)(娱乐方式的改变)(网上购物)(远程控制)(方便查询)4.现代信息传输的特点(传输速度快)(传输容量大)(传输距离长)(保密性强)(多功能等。)5、使用互联网时应注意(合理控制使用时间)(控制使用范围)(保持警惕)(不要去网吧)6.发送和接收电报必须经过(编码-发送-接收-解码)的过程。第五单元水的变化1.水在自然界中以三种状态存在:液态、固态和气态。水状态的变化与热有关。当环境温度低于0摄氏度,水温降至0摄氏度时,冰开始形成,从液态变成固态。水结冰时,会向周围释放热量。当环境温度高于0摄氏度时,当温度上升到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在冰融化的过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温度长时间保持在0摄氏度。直到完全融化成水。当冰融化时,它必须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热量是改变水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天气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2.为什么装满冰的玻璃外壁上会有水滴:因为当玻璃与冷的玻璃壁相遇时,玻璃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可见的小水滴。3.水的三种状态(液态水、固态冰和气态水蒸气)可以相互转化。(1)在常温下把水变成蒸汽的过程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空间技术应用前沿-洞察及研究
- 2025贵州城辉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厦门市集美区蔡林学校非在编教师招聘2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招聘56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民族大学招聘(幼儿园专任教师及保育员)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贵州丹寨县南皋乡幼儿园秋季学期招聘幼儿园老师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第二批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5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北海市第十三中学教师招聘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招聘广西重点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2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福建厦门海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美容师理论知识复习资料试题及答案
- 餐饮店长转正汇报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2025年广东省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昆山校医考试题库
- 8-教育系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方案及台账模板(2024-2026年)
- 2025年云南高考历史试卷解读及备考策略指导课件
- 2025至2030中国纤维素纳米纤维(CNF)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高清版)T∕CES 243-2023 《构网型储能系统并网技术规范》
- 山东淄博小升初数学真题试卷
- 网约车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