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D卷_第1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D卷_第2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D卷_第3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D卷_第4页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教育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三次月检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民生问题一般指百姓的生存、生计问题。中国古代史上也曾出现一些重视民生问题的贤明君主,下列人物属于这一类的是( )A . 商纣王B . 秦始皇C . 隋炀帝D . 唐太宗2. (2分) 据史书记载,大运河开通后,洛阳城店铺云集,商业繁荣。图2中哪一序号表示洛阳城的位置( )A . B . C . D . 3. (2分) (2018九下东台月考) 下图郑板桥的这首诗反映了( )A . 道家思想B . 儒家思想C . 法家思想D . 墨家思想4. (2分) (2018七下双城月考) “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文中提到的“东瀛”是指( ) A . 天竺B . 朝鲜C . 日本D . 越南5. (2分) (2017七下安丘月考) 一本书记载了文成公主入藏、元昊建立西夏、张骞通西域、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史实。这些史实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对应顺序,正确的是( )A . 夏商周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秦汉时期 明清时期B .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C . 宋元时期 隋唐时期 夏商周时期 明清时期D .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6. (2分) (2017七下民勤期中) 改革与创新,是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动力。右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曲辕犁 直辕犁 水排 筒车 翻车A . B . C . D . 7. (2分) 小金坐着时光穿梭机来到了宋代,回到现代后,向同学们描述宋代市民的生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 棉布成为衣着原料B . 茶和酒是最重要的饮料C . 轿子成为最为普通的交通工具D . 市民文化生活出现商业化等趋势8. (2分) (2017七下启东期中) 我国现在实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始于哪朝( )A . 唐朝B . 宋朝C . 元朝D . 清朝9. (2分) 棉花的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 ) A . 珠江流域B . 长江流域C . 黄河流域D . 淮河流域10. (2分) (2017七下新余月考) 两宋时期,同时并立的有辽、西夏、金,下列哪两个政权没有并立过( )A . 北宋和辽B . 北宋和金C . 南宋和辽D . 南宋与金11. (2分) (2016七下马山期末) 下列哪本书对了解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和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有帮助( )A . 九章算术B . 齐民要术C . 本草纲目D . 天工开物12. (2分) (2016七下大石桥期末) 北京城成为典型的大一统王朝都城是在( )A . 明清时期B . 秦汉时期C . 隋唐时期D . 春秋战国13. (2分) (2018九下石景山模拟) 2018年2月27日,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展,步辇图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件展品。关于步辇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使者朝见唐玄宗,请求和亲的情景B . 步辇图是唐朝时期著名宫廷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C . 步辇图体现了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D . 步辇图是汉藏两族友好的历史见证14. (2分) (2017七下霞浦月考) 史书记载郑和船队经过爪哇国:“行使中国历代铜钱,一般国人最喜中国青花瓷器则用铜钱买易。”材料反映郑和下西洋促进了( )A .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政治交往B . 明朝国威的树立C . 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D . 航海技术的发展15. (2分) (2017九上惠安月考) 下列那本介绍了亚洲国家的富庶和繁荣,并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了上层社会对东方的向往( )A . 马可波罗行记B . 荷马史诗C . 天方夜谭D . 史记16. (2分) 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A . 散曲的兴起B . 昆曲的兴起C . 汉剧的出现D . 元杂剧的兴起17. (2分) (2017七上射洪月考) “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这首歌谣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A . 岳飞抗金B . 文天祥抗元C . 戚继光抗倭D . 康熙帝抗俄18. (2分) 阅读下列图片,这些火器广泛用于战争是从下列哪一时期开始的 ( ) A . 隋唐B . 宋元C . 明朝D . 清朝19. (2分) 明末农民战争中,大顺政权的建立者是( ) A . 李自成B . 张献忠C . 黄巢D . 李密20. (2分) 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苏轼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书桌上有写好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条幅墙上挂有宋、金对峙形势图书柜中有印制的书籍三国演义一本接待客人的椅子是方形靠背椅A . B . C . D . 二、 综合题 (共3题;共60分)21. (15分) (2017七下宝坻期中)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元高明琵琶记材料二: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三: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请回答:(1) 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22. (25分) (2017七下临泽期末) 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1) 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2) 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两项)(3)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有哪些历史意义?(4) 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5)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23. (20分) (2019苏州模拟)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惟一来源。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材料二:“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材料三:19世纪前期世界殖民和贸易示意图材料四:“一带一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精髓,秉持“讲信修睦、弘义融利、协和万邦”的理念,致力于再筑东西方利益交融、文明辉映的盛世。“一带一路”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对接、优势互补,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共同应对全球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推动相关各方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展广泛、深入、持久的交流与合作,建设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构建更强劲、更有效、更具亲和力的区域一体化合作大格局,实现人类和平发展与共同繁荣。据厉以宁、林毅夫、郑永年等读懂一带一路(1) 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简析当时中国政府是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的?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践行“一带一路”倡议。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