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6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件-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6讲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2-,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三,四,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3.商业:明中叶以来,商品流通扩大,加上广泛使用白银,商业资本日趋活跃。4.城市:工商业市镇兴起。5.综合国力:明清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3-,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三,四,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1.产生:明中叶以后,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2.地位:只是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稀疏出现,自然经济仍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3.阻碍因素(1)自然经济的抵制。(2)官府的沉重剥削。(3)统治者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4)明清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4-,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三,四,三、重农抑商政策1.原因: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动性大等特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表现(1)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思想出现。(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些松动。(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但统治者对商业发展并不采取鼓励政策,常以各种方式对商人进行盘剥。3.评价(1)积极:有利于保护和发展小农经济,维护社会稳定。(2)消极:明清时期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是中国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一个重要原因。,-5-,知识笔记,疑难禅释,一,二,三,四,-6-,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1.易误辨析:农本思想和重农抑商政策(1)农本思想:农本思想是“农为本,工商为末”,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黄宗羲“工商皆本”的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是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的一种冲击。(2)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提出: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执行: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的政策。,-7-,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2.归纳比较: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不但妨碍海外市场开拓,而且导致中国固步自封。这些都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2)闭关锁国不等同于海禁。海禁政策是限制海外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是禁绝中国人海外贸易和限制外商贸易。,-8-,知识笔记,疑难禅释,1,2,3,-9-,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一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史料一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史料二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如此日积月累,遂成风俗。清世宗实录,-10-,考点一,考点二,史料三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行者叹致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艘,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书,论从史出:(1)史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对此你有何认识?(2)根据史料二,概括雍正帝的主要观点,并分析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3)史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11-,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2-,考点一,考点二,-13-,考点一,考点二,-14-,考点一,考点二,考点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史料一(吴江县)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犹往往雇郡人织挽。于是盛泽、黄溪四五十里间,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有力者雇人织挽,贫者皆自织,而令其童稚挽花。女工不事纺绩,日夕治丝。乾隆吴江县志卷三十八史料二(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15-,考点一,考点二,史料三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全国又缺乏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史料四(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仍照故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清史稿选举志,论从史出:(1)史料一反映了市镇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概括这种新型生产关系在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2)史料二反映的清代民间资本投资方向产生了什么影响?(3)史料三、史料四反映了清代什么经济政策?对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16-,考点一,考点二,答案,-17-,考点一,考点二,拓展升华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18-,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一明清时期农业、工商业的发展【例1】(2012课标全国,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试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古文阅读能力和通过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通过明清时期社会各阶层的变化作为切入点,考查对明清时期农工商业发展状况的掌握。,-19-,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明代”和“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联所学,找关联:结合明清时期工商业发展和工商城市发展相关史实可知,题干材料表达的主题是明清时期大量农民转行从事工商业。辨选项,定答案:明清时期农业并未衰退,材料也未提及,A项不符合题意;社会结构的变动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结构变动,二者互为因果,B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并未涉及贫富分化,C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中的“游民”并非指无业游民,而是指不从事农业的人,且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也不符合史实,D项也不符合题意。答案:B,对点训练1(2013江苏单科,4)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A.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B.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C.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D.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20-,考向一,考向二,答案,解析,-21-,考向一,考向二,考向二明清时期的对外贸易【例2】(2014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试题立意:本题以明清时期中国流通的钱币为切入点,考查对这一时期中国对外贸易状况的掌握。考查的基本点是明清时期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22-,考向一,考向二,解题思路:审题干,找题眼:“清初实施海禁前”“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看关联,排错误:资本市场即金融市场,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排除D项。联所学,判正误: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应该是在鸦片战争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C项错误。解读准,定答案:由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故A项正确。答案:A,对点训练2(2010浙江文综,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的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23-,考向一,考向二,答案,解析,-24-,明代社会转型失败的原因历史上中国的战略一直是北向的,即在大陆发展(明以前的历史说明),北向战略或单纯成为一个大陆国家已没有希望。南向战略,即面向海洋或可为一个民族重新带来生机。明朝做了尝试,失败了。明朝的失败并不在于战略的错误,而是缺乏支持这一战略所需的现代经济体系,在于制度一个庞大的官僚政治体系。摘编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25-,阅读提示(1)上述材料中的明朝“尝试”是指郑和下西洋,这一航海壮举以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为主,是封建制度下的政治行为和不计经济效益的贡赐贸易。但贡赐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并对国家造成了极大损耗,最终未能促进中国社会的转型。究其根源在于中国社会制度的禁锢。(2)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近代的前夜。但是,中国社会的改革仅停留在对旧有体制的完善上,而不能实现制度的创新,跟上世界民主政治的潮流,故中国不能真正向近代化转型。,1.(2015广东广州一模)下图所示为清朝道光年间的一份官方文件(部分),由此可见当时()A.思想封闭,观念落后B.列强入侵,走私猖獗C.五口通商,主权受损D.取消海禁,鼓励贸易,-26-,1,2,3,4,5,6,答案,解析,2.(2015江西南昌一模)明清时期,几乎世界白银产量的半数流入了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之一,国内商品经济发达,却没有产生强大的扫荡封建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A.“重农抑商”观念和海禁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鸦片的输入导致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D.英、法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27-,1,2,3,4,5,6,答案,解析,3.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28-,1,2,3,4,5,6,答案,解析,4.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实行广州一口通商,英国人率先建立了驻广州的商馆,进行双边贸易。1774年,伦敦专门经营中国瓷器的贸易商就达52家。中英贸易出现盛况,说明()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清朝海禁政策破产C.全球商路畅通无阻D.英国重视对华贸易,-29-,1,2,3,4,5,6,答案,解析,5.(2015山西太原一模)史载,明中期江南某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清朝初年,衙门则对工匠“倡众歇作,另投别户”之行为严加禁止。这一变化反映出当地()A.资本主义萌芽已高度发展B.工匠群体的斗争意识增强C.政府实行积极的抑商政策D.私营手工业发展规模扩大,-30-,1,2,3,4,5,6,答案,解析,-31-,1,2,3,4,5,6,6.(2015山东烟台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古至今,谈到“重农抑商”总是将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但从整体上来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材料二“城市”是由“城”与“市”这两个事物、两个功能要素结合为一的产物。说文中载:“城,以盛民地。市,买卖之所也。”中国农业时代的城市以政治行政管理功能为主,“城”的分量不仅大于“市”的分量,而且“市”的部分明显从属于“城”的部分。这些传统城市都是以绝对权力为基础,通过强制性贡赋等形式来维持城市运行。摘编自唐茂华东西方城市化进程差异性比较及借鉴,-32-,1,2,3,4,5,6,材料三中国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知识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兴趣而到中国传教则成为耶稣会士的荣耀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闭关国家,有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