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1页
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2页
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3页
排水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档设 计 说 明 书一、概述1.1工程概述本次施工图设计为2016年大东区积水点改造工程补贴项目东北大马路。设计范围起点为东辽路,终点止于东建街,改造污水主管线D400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长为32米,D500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长为286米, D600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长为936米,900混凝土模块井(检查井及沉泥井)共8座,1100混凝土模块井(检查井及沉泥井)共28座,18002000mm矩形四通混凝土模块式污水检查井共1座。1.2项目现状情况现状东北大马路(东辽路东建街)污水主管线均位于北侧车行道上,按排水出口分为2段,第一段污水管线起于东北大马路与东辽街交叉口东侧(未与该交叉口内污水管线相连),止于东站街污水主管线,向北侧排放,该段管线主要收集圆缘家园、万和顺景及德邻家园三个小区的污水,集中排入东站街污水主管网;第二段污水管线起于东北大马路与东站街交叉口东侧(未与该交叉口内污水管线相连),止于东建街污水主管线,向北侧排放,收集枫景瑞阁及万科蓝山两个小区污水,集中排入东建街污水主管网,现状管线为90年代初建造已投入使用多年且管线近些年腐蚀,老化严重,部分管段坍塌多次,造成全线不同程度积水、经过现场勘测多处检查井已经淤积,现状污水排放情况已经影响到沿线两侧小区正常污水排放,污水管线急需改造。1.3设计改造方案本次设计改造东北大马路污水主管2段。管道位于道路靠北一侧,改造后污水维持原排水方向不变,两段污水管道均为自西向东排放,第一段污水出口位于东站街污水主管,第二段污水出口位于东建街污水主管,均向北侧排放。本项目为改建项目,综合考虑污水管线线位维持原位置不变,对原已建管线进行更换处理,尽量减少非必要开挖对沿线居民及道路车辆通行的影响。现场调查发现东北大马路两侧机关、商业写字楼及高层小区较多,固管径参照原已建管径,根据服务面积及人口密度计算所需管径。二、设计依据及采用规范、标准及图集1、2016年大东区积水点改造工程补贴项目中标通知书沈阳市大东区城市管理局(2016年2月15日);2、任务委托书沈阳市大东区城市管理局(2016年2月20日);3、东北大马路(东辽街至东建街)1:500地形图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2015年12月21日);4、2016年大东区积水点改造工程补贴项目计划表沈阳市大东区城市管理局(2015年12月28日);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7、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8、给水排水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 50332-2002);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 50069-2002);10、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1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1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14、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国家标准(GB/T11836-2009);15、检查井盖(GB/T23858-2009);1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1);18、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194-2013);19、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20、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修订版);21、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12S522);22、现场实地勘测所得数据及资料(沈阳施泓图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2016年2月);23、2016年大东区积水点改造工程补贴项目项目建议书(上海千年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2015年12月28日);24、关于2016年大东区积水点改造工程补贴项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沈东发改审2015XX号);25、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及第五版);国家、部门、行业、地方其他现行有关规程、规范及标准。三、建设条件3.1自然环境3.1.1地理位置大东区,隶属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沈阳市市内五区之一,位于沈阳市东部,东与棋盘山开发区为邻,东南、南、西南三面被沈河区环绕,西与皇姑区接壤,北与沈北新区相接。3.1.2地形地貌大东区地处浑河冲积平原,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缓缓倾斜,地势平坦。据沈阳市地形图标示:东北部大二台子最高处海拔为65米,南部小河沿最低处海拔为44米,全区海拔高低差19.2米。大东区地处浑河冲积平原。地质结构绝大部分为第四纪平原冲积层,由亚粘土、砂砾石混合等组成。地表浮土为人工土和粘土层,表土层以下为河沙与粘土层。由于区内北部早年为浑河故道,土质多沙松软。3.1.3气候气象大东区位于沈阳城区的东部和东北部,位于北温带亚洲季风气候区的北缘,属受季风影响的温带半湿润气候。其气候主要特征是:冬寒时间较长少雪,夏季时间较短多雨,春秋两季气温变化迅速,春季多风,秋季晴朗。据气象台1951年至1981年累计,市内区最高气温年平均为13.7,最低气温年平均为2.6,全年平均温度为7.9。市内平均降雨量为734.5毫米,最多年降水量1055.3毫米(1953年),最少为445毫米(1965年),降水日数历年平均是92.8天,日最大降水量为215.4毫米(1973年8月21日),霜期开始于10上旬,结束于4月下旬,平均210天左右,无霜期平均155天左右。沈阳市近几年平均冻土深度为1.2米。3.1.4水文大东区境内有两条人工河流,即南运河和北运河(新开河)。3.2工程地质条件3.2.1场地地质、地层、构造地质情况:该区古地貌为一地堑型断陷盆地,盆地内部自下而上依次沉积为中侏罗统兰旗组、下白垩统义县组火山岩;下白垩统九佛堂组、阜新组,中白垩统孙家湾组的一套碎屑沉积岩。一般厚度大于150米。太古界老地层只在盆地边缘出现。自中白垩纪以后,本区一直处于地壳上升阶段,故缺失第三纪及第四纪早期、中期地层。第四纪晚期地壳呈间歇性上升趋势,故第四纪晚期及全新世沉积地层直接覆盖于中白垩纪地层之上。地层:该场地地层为杂填土、中粗砂、砾砂及强至中风化砂页岩。该岩层厚度大于150米,为场地内稳定地层。构造:据辽宁省区域地质构造资料,拟建场区无大的活动断层及断裂破碎带通过。3.2.2场地地层分布及性质该工程揭露地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细砂含粉土、中粗砂、砾砂、强风化砂页岩及中风化砂页岩。杂填土:杂色,物质成分主要为碎砖块、石块、含大量粉土及砂土等,松散状。层底埋深0.506.80米。平均层厚2.00米。细砂含粉土:黄色,湿至饱和,稍密,以细砂为主,粉土以不规则薄夹层方式存在其中,级配不均,冲积成因。层底埋深1.508.30米,层厚0.602.70米,平均层厚1.13米。中粗砂:黄色,饱和,稍至中密。级配不均,冲积成因,矿物成分以长石及石英质为主,次圆状。层底埋深2.5010.00米。层厚0.302.60米,平均层厚1.24米。砾砂:黄色,饱和,中密,级配不均,冲积成因。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及石英。层底埋深4.3012.50米,层厚1.405.50米,平均层厚2.72米。强风化砂页岩:黄绿色、灰黑色,层理结构面较清晰,互层状分布。页岩呈硬塑粘性土状,砂岩以细砂岩为主,呈中密至密实砂土状,尚存一定胶结性。岩体节理裂隙一般发育,内含粘性土充填物。随着深度的增加,风化程度逐渐减弱,岩体呈碎块状,岩体质量等级为V级。层底埋深9.3018.50米。层厚4.106.70米。平均层厚5.17米。中风化砂页岩:灰黑色,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部分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裂隙较不发育,岩芯呈短柱状,锤击声较脆。岩体较完整,岩体质量等级为IV级。该层最大探深38.00米。3.2.3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该场地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岩溶、土洞、自然边坡失稳等不良地质作用与地质灾害。3.3地震基本烈度依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四、污水流量及管径计算校核4.1第一段污水量及管径计算校核经现场调查东北大马路(东辽街东站街)周边地块建设性质确定,东北大马路污水管道在片区排水系统中属于次干管,上游无转输流量,地块为商业及民用混合用地,无工业废水,管道两侧服务面积为0.33,项目所在区域人口密度为34000人/。根据公式 式中: 旱流污水量(L/s); 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 设计工业废水量(L/s),项目所在无工业废水排入固本值取0; 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位较高,考虑入渗量取总污水量10%;n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N 服务人口数量(人);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查询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n取240L/人d0.9,N=0.3334000=11220人,取1. 87(内插法求得) 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不同管径在最大充满度最小坡度下的流量表,本项目污水流量介于D400D500钢筋混凝土管道(n=0.014)之间。沈阳地区冻土深度平均1.2米,且受东站街污水排出口高程控制,选择D500即使采用最小坡度依旧无法满足要求,经反复计算得出选择D500及D600管径与其相应最小坡度,才能满足污水重力流排水需求及冻深要求,本段改造排水管采用D500及D600钢筋混凝土管。4.2第二段污水量及管径计算校核经现场调查东北大马路(东站街东建街)周边地块建设性质确定,东北大马路污水管道在片区排水系统中属于次干管,上游无转输流量,地块为商业及民用混合用地,无工业废水,管道两侧服务面积为0.35,项目所在区域人口密度为35000人/。根据公式 式中: 旱流污水量(L/s); 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L/s); 设计工业废水量(L/s),项目所在无工业废水排入固本值取0; 项目所在地地下水位较高,考虑入渗量取总污水量10%;n 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N 服务人口数量(人); 综合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查询综合生活用水定额(L/capd)n取240L/人d0.9,N=0.3534000=11900人,取1. 86(内插法求得) 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一册)不同管径在最大充满度最小坡度下的流量表,本项目污水流量介于D400D500钢筋混凝土管道(n=0.014)之间。沈阳地区冻土深度平均1.2米,考虑到本段北侧枫景瑞阁小区新建外,南侧为90年代小区,小区配套沉淀池、化粪池不齐全,流入市政污水管道实际并非全为沉淀后的污水,经过综合考虑后决定对本段提升一个管级,本段改造排水管采用D600钢筋混凝土管。五、设计内容5.1管材5.1.1排水管材的选择原则排水管材在投资比重上占工程总费用的很大比例,而管材又是构成管网的主要内容,因此管材选择的基本原则为:能满足工程特点,能承受设计排水能力和外荷载的要求,适用性能可靠,卫生条件好、 维修工作量少,施工方便,使用年限长,内壁光滑,排水能力基本保持不变,造价低。5.1.2各种管材的对比目前在市政排水工程中使用的管材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管、HDPE双壁波纹管、加筋UPVC管、玻璃钢加砂管等。玻璃钢加砂管:该管道加工安装方便,表面光滑,轻质高强,具有优异的耐腐性能,但相对价格较高。HDPE双壁波纹管、加筋UPVC塑料管:该管道加工安装方便,耐久性好、有利于养护管理,但管道轻且不耐外压及冲击,施工要求高于钢筋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价格低,能承受一定压力,使用年限长,抗腐蚀性较强。综合上述各种管材的优缺点,考虑到大东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就地取材原则,且本项目排水均为重力流无压力流管道设计,参考建设单位相关人员建议,决定选用级钢筋混凝土承插管为主要管材。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规格应符合规范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有关标准。5.2管道接口采用橡胶圈柔性接口。对地基松软或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采取加固措施。做法参见混凝土排水管道基础及接口(04S516)。5.3管道地基与基础(1)管线采用180砂石基础,详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1第11页(混凝土管180砂石基础)。(2)当雨、污水支管与排水主管间垂直净距小于0.15cm时,对交叉处的排水主管采用C15混凝土满包处理。(3)管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0.1MPa。5.4沟槽开挖及回填(1)排水管道(渠)沟槽开挖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基坑工作面宽度及沟槽边坡按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取用。对条件特殊的管段,沟槽宽度及开挖边坡由施工方案确定。(2)沟槽回填采用中粗砂回填,回填范围至道路路面结构层垫层底部。回填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3%,且压实后表面应平整、无松散、起皮、裂纹;材料回填应均匀,不得有砂窝及梅花现象。5.5检查井及沉泥井5.5.1检查井及沉泥井尺寸本项目采用900mm、1100mm混凝土模块圆形检查井及沉泥井,18002000mm矩形四通混凝土模块式污水检查井,尺寸规格详见本册施工图相应图纸,未详尽之处参照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12S522)实施。5.5.2井盖与井座圆形检查井及沉泥井均采用重型防沉降可调式铸铁井盖(D400型)及井座,井盖面应标有“污”标志。井盖技术标准应严格按照检查井盖(GB/T23858-2009)执行。检查井井盖应与道路路面持平。检查井井盖应具有防盗功能。5.5.3检查井及沉泥井间距因小区污水排出管较多且不易改变管位,井间距维持原井间距,不改变井位,经复核间距均满足规范要求。5.5.4防坠落与防盗检查井及沉泥井均设防坠安全网,满足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4.4.7A条要求。5.6路面结构恢复上面层: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粘 层: PC-3型乳化沥青(0.4升/平方米)下面层: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F)透 层:PC-2型乳化沥青(0.9升/平方米)基 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重量比5%)底基层:20cm水泥稳定碎石(厂拌,水泥重量比5%)垫 层:20cm级配碎石相应技术标准应满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相关规定。六、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前应复测各高程控制点,施工排水管道之前,施工单位必须对接入已建成的市政管网的污水、雨水出口或沟、涵出口的各种参数(如:管径、坡度、高程等等)进行核实,若与设计不一致,应尽快与设计联系,共同协商处理,若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