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化学_第1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_第2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_第3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_第4页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实验(化学)1、实验内容:观察水的性质学年: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 1、观察水实验器材:牛奶、白醋、砂糖水、冷汤、热水、一次性透明杯子,各种形状的容器都是一套。 各组为2个水槽、1个杯子、1根短粗水管、1根细水管、1张抹布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各种液体的鉴别1、提示不同液体:牛奶、白醋、糖水、冷热水、热水2 .学生小组的鉴别3、学生报告,说明辨别不同液体时依次使用了哪种方法。4 .总结我们平时用来观察物体的常用方法。5、重点提出一些特殊的观察方法:嗅闻,用手在液体上向自己的方向摆动,不要擤鼻子嗅闻,不要轻易尝到不明的液体。 在告知对液体无害的基础上,请沾上一点玻璃棒,放入舌头上尝一尝。2 .观察水的特点1、提供材料:每组学生提供装满水的大烧杯和各种形状的容器(如玉米瓶、平底烧瓶等)。2、利用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观察研究,发现水的特点,要求越多越好,立即用图和文字记录下来。3、学生分组实验,注意不要在实验中轻轻拿着玻璃器具打碎。4、小组代表报告观察到的水的特点。3 .航运比赛1、提供材料:每组2个水槽,1个杯子,1根短粗水管,1根细水管,1张抹布2、比赛要求:两个水盘距离1米,不允许两个水盘一起搬运的,可以从一个水盘到第二个水盘一一快运水,不允许洒在地上。3、小组开展航运比赛。4 .成功集团交流航运经验。5 .再次体验航运活动。4 .注意事项教师提供实验器材是因为这门课涉及多个实验,所以要注意分阶段提供材料,控制研究活动的过程。5 .实验总结用文字和图的方法交流观察结果。6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桌子上清洁。实验结论:水的特点是透明、无色无味、可流动、无一定形状。航运比赛:学生可以用杯子舀,粗管子穿过中间,细管子利用水位差自己冲。2、实验内容:观察研究土壤学年: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湿土块、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卫生巾、烧杯、水、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蒸发皿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与教师示范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分组研究土壤成分用餐巾把刚从院子里挖出来的土块包起来(不要太干燥),用手紧紧握住,观察餐巾的变化。 无法观察水迹时,颜色变黄等,让学生观察卫生巾的背面,一般有明显的湿斑。2、指导学生把刚才的土块放入水中,观察土壤刚进水后一段时间的发现和变化。3、用玻璃棒同向搅拌,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引导学生观察35分钟。4、学生小组实验用文字或图的方法记录实验现象。5 .交流实验现象。 (搅拌后,时间可能短而难以沉淀,教师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预先做好的杯子进行观察,让学生有完全的认识。 中所述情节,对概念设计中的量体体积进行分析2 .示范研究土壤成分1、将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在其上放置放入土壤的蒸发皿(选择腐殖质多的黑色土壤),用酒精灯点火加热。2、酒精灯的使用: (1)使用前,酒精不超过瓶子的2/3。 (2)打开灯帽,点燃火柴,从下到右上描绘灯芯,点燃灯芯。 (3)用外焰加热。 (4)熄灭酒精灯时,不要熄灭,在灯帽上盖上灯芯熄灭火焰。 玻璃盖时,提起灯盖轻轻放下,以免吸附。3、持续加热一段时间,让学生观察变化,冒出白烟后,可以让学生代表听,闻味道时要注意不要直接让学生听,应该用手拨出白烟在旁边听。4 .交流实验现象。等土块凉了,让学生捏硬度和原来的土进行比较。3 .实验总结分析了观察记录的现象,整理了土壤中的主要成分。4 .整理器材收拾使用过的实验器材,整理桌子,保持清洁。实验结论土壤主要成分为水、空气、腐殖质、砂粒、粘粒。3、实验内容:比较砂土、粘土、土壤的透水性学年: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2.了解土壤实验器材:砂土、粘土、壤土、土壤过滤器、水、纱布、量筒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观察土壤样品将3种土壤样品放在桌子上,仔细观察。2 .放土1 .实验器材:提供过滤器。 (位于工具箱中)2、在过滤器上端的底部放置纱布,以免泥土泄漏到下面的塑料杯中。在3、3个土壤过滤器的上层,分别放置相同品质的3个土壤。4 .用勺子轻压3种土壤,使土壤之间无明显间隙。 但是,不要压得太低。3 .倒水装在一三个滤嘴里的水必须同样多,水量80毫升是有效的2、倒水的时候,必须同时把水倒入三个过滤器倒水的动作不怎么激烈。 把水慢慢地流到土壤里。 否则,水冲走土壤会影响浸水速度4、注水后,不要摇动过滤器或搅动土壤。4 .观察比较1 .仔细观察水分浸透过滤器下层的情况2、将渗透的水分别放入量筒中计算体积,进行比较记录。5 .实验总结根据测定结果,比较了土壤的透水性。6 .整理器材整理实验材料保持清洁。实验结论泥沙渗水性最强,仅次于土壤粘土渗水性最弱。4、实验内容:制作肥料袋学年: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题: 3、肥沃的土壤实验器材:大型透明塑料袋(或保鲜袋)、土壤、水果皮、菜叶、蚯蚓、水等实验类型:学生放学后做实验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释放泥土先在塑料袋里放入土壤,放入袋子的一半左右,再放入果皮和菜叶等,立即记录下来,放入的土壤柔软潮湿,不能放入硬土块中。2 .放入蚯蚓肥料带放入23只蚯蚓。3、加水把水均匀地洒在土壤上(不要太多,袋底不要积水,最好浇花浇水),扎紧袋口。4 .折回每天注意把土壤稍微翻过来,不要变成硬块,注意不要伤害蚯蚓。5 .继续观察1、提出该实验持续观察时间长,学生要有一定的耐心,不要每天不断地观察翻卷,每周观察、记录一次。2 .保管肥料袋的场所请选择车库角落等暗处。 不要放在客厅、卧室等人们的日常居住区域。6 .交流约45周形成肥料带,组织学生带来交流。实验结论:可以人工增加土壤肥力,其中蚯蚓对改变土壤软弱度起着重要作用。5、实验内容:空气成分(4年级第1部分)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实验器材: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透明玻璃杯、水槽、红水、火柴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把固定在玻璃上的蜡烛放入装有红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火柴的茎放在铁盒或培养皿里。3 .用蜡烛盖透明玻璃杯。从右上往下盖。4 .观察现象。蜡烛一燃烧,红水就渗入玻璃杯。5、把玻璃杯和玻璃一起取出来。取出玻璃杯时,请务必在玻璃片上关闭杯口,以免杯中的水泄漏。6、把燃烧的火柴装入玻璃杯。放火柴时,请把玻璃片提起一点。7 .观察现象。燃烧的火柴一进杯子就熄灭了。八、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9 .整理实验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清洁。实验结论空气中有支持燃烧的气体和不支持燃烧的气体,分别为氧和二氧化碳。 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构成的。6、实验内容:识别二氧化碳(4年级第一单元)课题: 空气中有什么实验器材:壶,气瓶,玻璃塞子,软管,苏打,醋,石灰水,长,短蜡烛实验类型: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玉米瓶加醋,加苏打。苏打水不能太多。2 .把塞子塞在瓶口,通过管子把煤气放进另一个气瓶。把两股煤气集中起来备用。3、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中,摇晃,观察现象。装在瓶子里的澄清石灰水很少。4、分别点燃长蜡烛和短蜡烛,装入瓶子。5 .将二氧化碳沿杯壁慢慢装入瓶中。倒二氧化碳是缓慢的,要沿着杯子的墙倒下。6 .观察现象。七、记录。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观察结果。8 .整理实验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清洁。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含有清澈的石灰水,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7、实验内容:说明物质的变化(六年级第三单元)课题: 1、蜡烛的变化实验仪器:蜡烛、火柴、垃圾箱(或培养皿)实验类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注意安全,烧伤手,吹灭火柴,把火柴的茎放入指定的容器,不要乱扔火柴的茎。2 .观察蜡的变化蜡烛点燃后,仔细观察蜡的变化或记录观察到的现象3 .观察蜡烛的火焰1 .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2 .蜡烛在燃烧中越来越短,最后熄灭了。 我们可以预测一下这支蜡烛到哪里去了,蜡烛燃烧时会变成什么样?4 .蜡烛的燃烧实验1 .把干烧杯盖在火焰上,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用抹布包上烧杯,注意不要烫伤手2 .把内壁涂了石灰水的烧杯盖在火焰上,仔细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用抹布包烧杯,注意不要烫伤手3 .将干净的白色瓷砖(或蒸发皿)放在火焰上,过一会儿仔细观察白色瓷砖(或蒸发皿)的变化5 .实验总结用文字和图的方法记录并说明实验现象。6 .整理器材整理器材保持清洁。实验结论:蜡烛为固体,点灯时热熔化成液体,随温度升高液体变成易燃气体。 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灰烬等新物质。8、实验内容:探讨钉子生锈的原因(六年级第一卷第三单元)课题: 2、钉子生锈了实验器材: 3根不锈钢钉子,3瓶同样大小的带盖透明瓶(苏打瓶、葡萄糖瓶)、白汤、蜡烛、火柴实验类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长期)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要明确研究的问题1 .铁锈可能与水有关2 .铁锈可能与空气有关3 .铁锈可能与水和空气有关。2 .组装实验装置1 .第一瓶装满白开水,装入钉子后盖上盖子,用蜡烛油密封瓶口的间隙2 .尽量干燥第二个瓶子的内壁,装入钉子后立即盖上盖子密封3 .在第三个瓶子里加入少量白开水,钉子后,一部分在水面外面,不要封住,要和外面的空气接触4 .将上述装置放在同一地方,带到观察。3 .观察记录的变化(一周后)一周后进行观察记录,进行适当分析1 .关于钉子,前两个装置的相同条件是什么?这两个装置的钉子生锈了吗?2 .关于钉子,第三个装置的条件有什么变化? 钉子生锈了吗?4 .实验总结填写实验记录表,做了正确的分析。实验结论铁锈的必要条件是氧和水同时存在。9、实验内容:判别物质的酸碱性(六年级第一卷第三单元)课题: 3、变色花实验器材:紫包菜、热水、吸管、烧杯(紫甘蓝水若干)、不同液体(白醋、碱水溶液等)、不同食物数量(面包片、馒头片、饼干等)。实验类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取卷心菜的水1、将紫包菜叶子撕成小片,放入烧杯。2、将适量的开水倒入烧杯中,注意不要烫伤手,请立即擦去污垢。2 .检查物质的酸碱性1、用滴管吸取适量的紫甘蓝水,分别滴到检查对象物质的表面,尽量滴尽量多的紫甘蓝水。静置一段时间,观察卷心菜水的颜色变化,区别于检查对象物质的颜色,注意不要混淆。3、记录用文字或图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3 .实验总结根据紫甘蓝水的颜色变化,探讨了其规律,发现了物质的酸碱性。4 .整理器材整理实验结束后的残渣、实验器材,保持清洁。实验结论紫甘蓝水遇酸性物质时变红,遇碱性物质时变绿,遇中性物质时不变色。10、实验内容:比较洗涤剂去污效果(六年级第一卷第三单元)课题: 4、洗衣学问实验器材:不同洗涤剂、勺子、清洁布、烧杯和水、玻璃棒、天平实验类型: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实验步骤操作要点1 .制备洗涤液1 .根据实验方案,选择相同的烧杯,加入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