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朝晖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_第1页
黄朝晖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_第2页
黄朝晖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_第3页
黄朝晖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_第4页
黄朝晖博士中国博士后基金申请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投送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材料学原件 复印件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金申请表申请人姓名黄 朝 晖编号18179设站单位清 华 大 学流动站名称(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进站日期 2002年5月15 日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邮政编码电话010-2003年8月17 日填表申 请 须 知1. 申请者必须认真阅读现时执行的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条例,并按该条例有关规定进行申请。2. 申请者打字填写(如不具备打字条件时,请用钢笔或圆珠笔正楷书写,不要用铅笔填写)本表1至6页,并由两位推荐人在7和8页分别填写推荐意见,报所在设站单位(含经批准招收博士后的非设站单位,下同)。经设站单位在9页填写审核意见后再用B5复印纸进行复制。3. 每位申请者需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交纳评审资料费100元人民币,未交纳者,不予受理。4. 各设站单位于每年三月十日至三月三十一日或九月十日至九月三十日期间将本单位所有申请者的申请表(一式六份,必含原件)和评审资料费集中汇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5. 本表封面上的“原件”和“复印件”系指本份材料是原件或复印件,请在相应的方框内打“”;“编号”系指申请进站时,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有关省、市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统一编号;“投送学科”系指申请资助项目所属的学科领域。若是交叉学科或跨学科,则应填写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名称。学科须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的标准名称填写。6. 填表必须实事求是,认真翔实,不得虚报或留空。有的栏目如无内容可填,请写上“无”、“未”等字;5若填写不下,可另附纸。姓 名黄朝晖性 别男出生年月1963.1民 族汉 博士后日常经 费来源 国家资助单位自筹 企业提供(企业博士后) 来自重大科研项目经费(项目博士后) 学 位获得年月攻读学位单位学位论文题目导 师学学士1983.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高钛矾土的烧结性能及烧结机理的研究徐维忠教授位情硕士1994.6西安建筑科技大学Si3N4结合SiC高级耐火材料的组成、性能及显微结构的研究杨兴华 教授况博士2002.3北京科技大学-Sialon-Al2O3-SiC系复相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性能及显微结构的研究洪彦若教授起止年月单 位研 究 工 作职 务主83.7-86.7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院长办公室Al2O3晶体纤维胶态制备技术的研究院长秘书(无)要研86.7-91.8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Si3N4 /SiC高级耐火材料的制备技术Sialon /SiC高级耐火材料的制备技术七五攻关付组长究工91.9-95.4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特种SiC窑具的研究和应用氧化物/非氧化物耐高温材料的研究八五攻关付组长作经95.5-02.5冶金工业部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宝钢大型高炉出铁沟浇注料的研究-Sialon-Al2O3-SiC复相材料的研究九五攻关课题组长历2002.6清华大学高性能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陶瓷零部件的关键制备技术的研究博士后 主要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的论文题目、全部作者署名顺序、发表时间、刊登论文的刊物名称以及被SCI、EI、ISR、SSCI收录、引用的情况;获得专利的名称、内容和号码;有何发明创造、技术革新、工艺设计和过程等。请务必具体说明以上成果的科学价值、应用前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本人在这些成果中的主要贡献及所获得奖励的名称、等级和获奖人的排名顺序。已经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和录用的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8篇为EI收录源刊,7篇SCI收录源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优秀论文1篇,合著书1本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1.黄朝晖、张治平、黄辉煌等,改善Si3N4结合SiC抗氧化和抗碱能力的研究,第五届全国青年耐火材料研讨会壹等奖(95年),中国金属学会青年优秀论文(96年) 2.黄朝晖、张治平、黄辉煌等,不同Si含量对Si3N4结合SiC性能的影响J 耐火材料.1990.No5.p10-15 ( EI收录源刊) 3. Zhang Zhiping, Huang Huihuang, HuangZhaohuiSialon Bonded SiC Refractory for Blast FurnacesJ,Ceramics International Vol. 42. 5.93.p292 ( SCI收录源刊)4.黄朝晖、孙加林、洪彦若等,Al2O3对Si3N4结合SiC耐火材料的抗氧化和抗碱能力的影响J.耐火材料.2000.34(6). p 1-6 ( EI收录 )5.黄朝晖、孙加林、洪彦若等,-Sialon- Al2O3- SiC系复相材料的制备和性能J.耐火材料. 2002.36(1).p 1-5 ( EI收录 )6.Huang Zhaohui, Sun Jialing, Hong Yanruo,etal.Study on -Sialon- Al2O3- SiC Composite Materials(CICC-2),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J, Volumes 224-225. p275 ( SCI收录 )7.黄朝晖、潘伟、孙加林等,高炉用-Sialon SiC 复相材料与CaCl2的作用行为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 第31卷,增刊1,p473-476 ( SCI收录 )8.黄朝晖、潘伟、孙加林等,不同Z值-Sialon抗高炉渣侵蚀和渣侵界面分形维数的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 第31卷,增刊1,p217-220 ( SCI收录 )9.黄朝晖、潘伟,城市垃圾焚烧处理用耐火材料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待出版,( 已录用,SCI收录源刊)10.黄朝晖、潘伟、孙加林、洪彦若等,-Sialon-Al2O3-SiC系复相材料的热态强度和显微结构J, 硅酸盐学报,已录用,(EI 收录源刊)11.黄朝晖、潘伟、齐龙浩、苗赫濯,反应烧结Si3N4陶瓷液固两相流冲蚀磨损特征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待出版,(已录用,SCI 收录源刊)12.黄朝晖、潘伟、孙加林、洪彦若、王金相,CaCl2对高炉用-Sialon结合刚玉耐火材料的侵蚀行为J, 耐火材料,已录用,(EI 收录源刊)13.黄朝晖、潘 伟、齐龙浩、苗赫濯,Al2O3耐磨陶瓷冲蚀磨损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待出版,(已录用,SCI 收录源刊)14.黄朝晖、孙加林、王金相、洪彦若,1500工业条件合成-Sialon的研究J,耐火材料.2001.35(3).p 1-3 ( EI收录源刊)15.张治平、黄辉煌、黄朝晖、平增福,氮化硅结合SiC耐火材料抗高钛高炉渣侵蚀能力的评价J,耐火材料.1991.No3.p 137-140 ( EI收录源刊)16.张治平、黄辉煌、黄朝晖、赵俊囯,特种碳化硅窑具的研究J,中国陶瓷工业. 1996.No2.p12-17 ( EI收录源刊) 洪彦若、孙加林、王玺堂、黄朝晖等合著书1本,非氧化物复合耐火材料,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黄朝晖 获科技进步成果奖介绍:1.Sialon结合SiC砖及在高炉上的应用“七五”攻关课题,总排第8名, 研究单位排第3名(负责制备技术试验研究),用于大中型长寿高炉的内衬耐火材料,填补了国内空白,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2.特种SiC窑具的研究总排第3名(负责制备技术试验研究),“八五”攻关课题,用于陶瓷、砂轮、电瓷、电磁等行业高温窑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3.Si3N4结合SiC陶瓷换热器管件的研制, 总排第3名(负责制备技术试验研究),用于高温烟气的换热和节约能源,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2年)。4.Si2ON2结合SiC窑具的研制, 总排第2名(负责总体研究方案),用于陶瓷、砂轮、电瓷等行业的高性能中高温窑具,洛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5.宝钢大型炼铁高炉高通铁量出铁沟浇注料的研究, 总排第6名, 研究单位排第1名(负责制定和实施高通铁量出铁沟浇注料侵蚀机理的研究方案),“九五”攻关课题,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98年)申请资助项目情况名中文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Sialon基抗冲击、耐高温磨损材料制备技术的基础研究 称英文Study on preparation of discontinuous plastic metal(Fe)/ sialon composites with properties of impact resistance、wear resistance at high temperature 研究类别 基础研究 应用基础 技术开发 国家重点项目 省市或部门重大项目 自选项目项目来源 863高技术研究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其它项目 研究经费来 源 及数 额博士后日常经费,数额0.5元万人民币。已经用于参加学术会议和论文版面费。项目的具体内容、预期目标及国内外在这方面研究的现状:本课题研究是在先进结构陶瓷和高级耐火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粉末冶金和金属陶瓷的一些工艺原理和技术思想,利用Si-Fe合金、Si-Al合金、耐火级Si3N4(晶种)、Al2O3微粉和极少量的稀土氧化物添加剂,采用冷等静压成型技术和氮化烧结技术,来实现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新型Sialon基抗冲击、耐高温磨损材料的制备。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Si-Fe合金、Si-Al合金等粉体的制备技术、氮化技术和氮化产物分析研究;(2)原料粉体的制备技术和冷等静压成型技术的探讨研究; (3)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抗冲击、耐高温磨损Sialon基材料的氮化反应烧结技术的研究,包括烧结温度、气氛、压力的最佳工艺参数的确定,探讨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对Sialon基材料烧结的作用机理和增韧增塑机理; (4)烧结材料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能和抗冲击、耐高温磨损性能与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含量的关系研究,测定实验材料的强度、硬度、抗磨损性能、抗冲击性能等,探讨耐火级Si3N4粉(晶种)的烧结作用机理;(5)利用SEM等手段对材料磨损表面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研究材料的磨损机理;本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 一、研究探讨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对Sialon基材料的烧结机理和增韧作用机理;二、研究利用Si-Fe合金、Si-Al合金、耐火级Si3N4(晶种)来制备耐高温、抗冲击、耐磨损Sialon基材料的技术。为研究性能优良并具有性能价格比优越的新型复合陶瓷材料(特别是取代高温条件下使用的价格昂贵的硬质合金)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 专利和文献检索表明: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尚未有利用Si-Fe合金、Si-Al合金、耐火级Si3N4(晶种)、Al2O3微粉和稀土氧化物为原料制备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Sialon基抗冲击、耐高温磨损材料的报道。本课题研究是独特的创新。 目前,国内外在耐高温、耐磨损材料普遍采用的是Al2O3陶瓷,它存在脆性大、在高能量频繁冲击的使用工矿条件下很容易造成大块结构剥落并导致使用寿命很短的问题。有时采用耐磨合金,特殊情况下采用硬质合金,但普遍存在价格昂贵、高温下(尤其在超过1000的条件下)合金组织塑性软化导致耐磨损能力很差、材料使用寿命短的缺陷。这些问题在全世界的高温冶金工业(钢铁和有色金属冶金、贵金属和稀有金属冶金)、机械制造热处理和加工系统、煤炭和火力发电系统等方面都有存在,解决的办法就是频繁更换材料。这给工业生产特别是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带来很大的麻烦,容易形成不可预见性的设备故障,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国内外在先进陶瓷材料、硬质合金方面都进行了很多年的研究,相关制备技术都较成熟,像在日本、国内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清华大学、北京科大、西安交大等单位都取得过相关项目的重要成果。但在利用两种合金制备Sialon基材料和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增韧增塑新型Sialon基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很少见有报道。项目的科学意义、学术价值、应用前景、解决什么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务必说明本人的创新之处及主要特色:磨损和冲击破坏是冶金、机械、火力发电、煤炭、采矿选矿、石油、军工等许多工业部门普遍存在并成为引起设备失效或材料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造成经济损失最多的问题之一,尤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磨损和冲击破坏问题很难解决。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所有发生事故的锅炉管道中约有1/3是由于高温冲击磨损造成的;火力发电厂、炼铁高炉、铁矿石烧结机、炼钢炉、有色金属冶炼炉等大型高温设备内的高温炉料和高温烟气的过流部件都存在严重的高温磨损和冲击破坏,停产检修损失巨大。例如,大型高炉炉顶的无料钟给料设备的磨损部位,每天受矿石和焦炭的过流量超过1万吨的磨损和冲击,工作环境温度较高,即使采用了硬质合金后其工作寿命才1年左右,停产检修和更换材料的损失是很大的,很难与高炉15年长寿命相匹配;铁矿石烧结机机头的高温烧结矿破碎机主要对高温烧结矿进行破碎,每天工作量也超过1万吨,受高温磨损和矿石冲击破坏的影响,设备主要磨损部位都采用昂贵的硬质合金,其工作寿命仅有三个多月。金属材料(包括硬质合金)由于抗高温磨损性能很差(高温下材料组织软化)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实际高温技术和高温生产的要求。先进陶瓷材料(氮化硅、碳化硅、Sialon基等)具有高的强度、硬度、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在耐磨部件上使用已经表现出优秀的抗磨损性能,但由于脆性较大、抗冲击能力差严重限制了其推广应用,这是目前高温磨损和抗冲击陶瓷材料发展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所以,本项目利用合金制备Sialon基材料和通过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的增韧增塑作用,是高性能耐高温磨损、抗冲击新型陶瓷材料开发的技术方向,具有高的学术价值。该课题的主要创新是:一、 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对Sialon基材料的低温烧结技术和增韧增塑技术;二、利用Si-Fe合金、Si-Al合金、耐火级Si3N4粉(晶种)来制备抗冲击、耐高温磨损Sialon基材料的技术。该课题的主要特色是:通过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增韧增塑Sialon基陶瓷材料和利用合金制备高性能Sialon基陶瓷材料这两个独特的技术特色。该课题拟解决利用Si-Fe合金、Si-Al合金、耐火级Si3N4(晶种)来制备抗冲击、耐高温磨损Sialon基材料的技术等前人尚未解决的问题。研究高性能Sialon基耐高温磨、抗冲击陶瓷材料的制备技术,对发展陶瓷材料及其零部件在高温工业的应用是必须和重要的,对增加耐磨陶瓷材料进入广泛市场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研究内容有明显的市场应用前景。该项目同时对研究高性能陶瓷材料的烧结技术和增韧增塑技术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是:对原料进行粉体制备和混合造粒,采用冷等静压机高压成型、多功能气氛烧结炉反应烧结,来研究制备材料的工艺参数。系统测定所制备的Sialon基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断裂韧性、硬度、弹性模量等),结合X-ray、电子显微镜(SEM、TEM)全面评价试验用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Sialon基材料的成分、分布、形状、晶间相等显微结构特征,探讨材料的烧结技术和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的增韧作用机理。在不同工矿条件下对试样进行抗冲击、抗高温磨损性能的评价,研究材料的磨损损毁机理。并根据性能的评价结果来调整和优化材料制备的工艺和技术参数。其技术路线是:以Si-Fe合金、Si-Al合金氮气反应生成Si3N4Fe、AlN和Si3N4,在耐火级Si3N4晶种和稀土氧化物的作用下,与Al2O3固溶反应生成Sialon基材料。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的存在能够促进Sialon基材料的烧结,并具有很好的增韧增塑作用。 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Sialon基材料制备的工艺流程为:原料粉体的制备 配料 搅拌磨混合 造粒 成型 等静压机密实 氮化烧结 试样加工 性能测试 抗冲击、耐高温磨损评价 优化工艺参数研究工作的总体计划及目前进展情况:本项目计划2004年6月前完成。 本项目为自选课题,已经进行了1年多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了令人满意的阶段性研究结果。 2003年8月-12月:进行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耐高温、抗冲击、耐磨损Sialon基材料制备技术的基础研究。确定和优化材料制备的工艺参数,研究材料的烧结机理。2004年4月前:对优化后的材料试样进行抗冲击、抗高温磨损试验,分析研究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的增韧增塑机理和复合Sialon基材料的磨损机理。2004年5月底前:本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并向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呈交总结报告。本项目研究工作可发表SCI收录、EI收录论文4-6篇,申报2-3项新工艺、新技术专利。目前进展情况:1. 已进行并完成了多种先进陶瓷材料耐磨损、抗冲击性能的评价和损毁机理研究,得到赛隆(Sialon)基陶瓷材料的抗磨损、抗冲击性能大大优于Al2O3陶瓷。2. 已经初步完善试验所需的材料和试样分析设备的改装,并已经进行了较大量的硅铁合金粉体和铝硅合金粉体的氮化研究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实验结果。 现有条件(参加该项目工作的科研人员简况、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图书资料等)与尚缺的条件:课题组主要研究成员概况: 齐龙浩:副教授,清华大学材料系,长期从事先进陶瓷材料和金属磨损防护的研究。 房明浩:博士生,清华大学材料系,硕士期间一直从事耐磨、耐蚀合金材料研究,现在从事结构陶瓷的制备及力学性能测试工作。 王敬栋:硕士生,清华大学材料系,在该项目中负责基本实验和数据处理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人员所在的清华大学材料系“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先进结构陶瓷方面做出许多优异的研究成果。实验室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材料制备设备和分析检测仪器,如干压成型机、等静压成型机,各种混料设备,进口气氛压力烧结炉、多功能烧结炉、热等静压烧结炉、等离子体放电烧结炉,进口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境等,清华大学图书馆及相关的文献库有着丰富的技术资料,可以为本项目的完成提供有力的保证。目前,已取得了较满意的阶段性实验结果。 尚缺少的条件:需要购置部分粉体原料;缺少部分烧结添加剂和其它消耗材料;缺少较多的试样氮化烧结和加工费用、试样性能检测费用、抗冲击和高温磨损性能试验费用。申请资助等级与金额壹等, 人民币 30,000 元使用资助金的计划及用途:1.已完成项目调研,尚缺科研试验差旅费1600元。2.仪器设备改装费(已完成改装)。3.购置原材料、试剂、药品等费用(已部分完成),尚缺5800元。 4.模具加工费(已完成),冷等静压费用尚缺1200元。 5.粉体加工、试样氮化烧结和加工费(已部分完成),尚缺6200元。6.发表论文版面费、文献费、信息服务费,2200元。7.参加学术会议(预计2次)费,2400元。8.测试/计算/分析费(SEM分析、TEM分析、X-ray分析、表面成分分析、材料物理化学性能测试等),5600元。 9.试样抗冲击、高温磨损试验费,5000元。推荐人意见(请对项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创新点、主要特色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等进行评议):先进陶瓷材料(Si3N4、SiC、Sialon等)在耐磨、耐高温领域有着优异的使用性能,但存在脆性较大、抗高能量冲击性能差的问题。本课题利用硅铁合金、铝硅合金、耐火级Si3N4、氧化铝微粉和稀土氧化物添加剂等成本较低的主要原料粉体,采用冷等静压成型工艺和氮化烧结技术,通过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增韧复合制备抗冲击、耐高温磨损新型Sialon基材料,充分体现了高技术的水平,具有很好的创新性。 本项目又具有明显的高温工业应用前景,研究成果可推动耐高温、抗冲击、耐磨陶瓷材料和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有可能在很多工矿条件下(特别是高温下)取代昂贵的硬质合金。因此该项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黄朝晖同志自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近20年来一直从事耐高温材料的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和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和其它科研课题,已经取得了优良的科研成果。所完成的研究项目均是Si3N4、SiC、Al2O3、Sialon等相关材料的制备技术,积累了丰富的相关科研经验。该同志从博士后进站一年多来的科研工作是国家863重点课题(耐高温、高强、耐磨损、耐腐蚀陶瓷部件的关键制备技术)的一部分,在耐磨损、耐高温、耐腐蚀陶瓷材料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和创造性的阶段成果,充分表现了优秀的科研开发能力和全面素质,工作态度刻苦认真,理论研究水平较高,科学作风严谨,协作关系好。该项目目标明确,所提出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合理、切实、可行。申请者所在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科研设备,对于本项目的实施有足够的实验研究手段的保证,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并预计在站期间可以完成该项目的基础研究工作。因此,建议对该项目特别资金支持,以推动该项目尽快实施完成。推荐人姓名: 潘 伟 职称:教授,博士导师 专业:材料物理化学推荐人单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系主任) 签字或盖章: 2003 年8月27 日注:填写推荐人姓名时,请正楷书写推荐人意见(请对项目的意义、具体内容、创新点、主要特色和取得预期成果的可能性,申请人的学术水平及研究能力等进行评议):高性能耐磨损、抗冲击陶瓷材料有着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该课题研究利用Si-Fe合金、Si-Al合金、耐火级Si3N4(晶种)、Al2O3微粉和稀土氧化物添加剂,采用冷等静压成型技术和氮化烧结技术,来实现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复合抗冲击、耐高温磨损Sialon基材料的制备。充分体现通过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增韧增塑陶瓷材料和利用合金制备陶瓷材料这两个独特的技术特色。技术创新性很强。 黄朝晖同志在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年来参加和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过多项成果。特别是长期在氮化硅、碳化硅、Sialon等复合高级耐火材料的制备技术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较多的贡献。该同志工作认真刻苦,学风严谨,科研工作协作精神强,理论水平较高,具有优秀的科研能力和全面素质。 该项目所提出的研究方案可行,技术路线合理,目标是明确的。申请者有好的前期有关Si3N4和耐高温Sialon材料的研究基础和经验,借助清华大学材料系和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雄厚的科研实力和先进的科研设备,相信该课题在不连续金属塑性相(Fe)增韧复合新型高性能Sialon基材料制备方面将会取得很好的成果,并预计在站期间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该项目对发展高性能抗冲击、耐高温磨损陶瓷材料是重要的,研究内容有明显的工业应用价值。同时,该项目对不连续金属塑性相对陶瓷材料的增韧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因此,建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给予科研资金的大力支持,加速该项目完成。推荐人姓名:苗赫濯 职称:教授,博士导师 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 推荐人单位:清华大学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签字或盖章: 2003 年8月28日注:填写推荐人姓名时,请正楷书写申请者所在单位(学校,研究院、所)审核意见(本表前列各项内容填写是否属实,对推荐人的评议有无补充说明,预计在站期间项目能否完成或取得何种阶段成果以及申请者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等):本表前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