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鱼我所欲也教学案 内容预览:19鱼我所欲也教学案设计人:范书颖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2、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3、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4、本性也需要“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苟得 辟 一箪食 一豆羹 蹴尔 不屑 乡为身死一、 再读课文 疏通文意(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标出疑难,师生释疑。)解释以下加点词语和句子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乡为身死而不受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二、 概括本文主旨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第二课时一、 复习检查二、 结合原文 把握内涵边讨论边明确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2、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4、我们该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三、课堂小结孟子以自己的行为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主张,孱弱的身躯担负着民族的大义。面对散发着孟子生命气息的文字,我们的心中唯有崇敬。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四、中考链接(一) 贵阳市(09贵州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令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4分)之 蹴 辩 已2.翻译划线句“此之谓失其本心”这个句子。(2分)3.填空:作者用“一箪食,一豆羹”来进行论证,这属于_ 的论证方法。文段中着重论述了“_ ”比“_ ”更重要,人应该保有本心的道理。(3分)4.请任意写出文段中具有对比性的一组句子(内容)。(2分)(二) 庆阳市(09甘肃省)1. 下列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两组是(4分,每个2分)( ) ( )A. 弗敢加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故不为苟得也为宫室之美为之C. 得之则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乡为身死而不受便扶向路E. 宫室之美 吾妻之美我者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_(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分)_3.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3分)_4.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_5.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_19鱼我所欲也参考答案第二课时二 1、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2、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3“本心”具体指“羞恶之心”,“义”产生于“羞恶之心”,有“羞恶之心”,才会按“义”的原则行事,才有可能在关键时刻舍生取义。4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人应该有舍身取义的精神,这一观点在战国时代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也有极好的影响。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但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根据是唯心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四、中考链接(一) 贵阳市(09贵州省)1、加.之,结构助词,的。 蹴,用脚踢。辩,通“辨”,辨别。 已,停止,放弃。(4分)2.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天性、天良)。(2分)3.举例 义 生 (3分)4.“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对比;“乡为身死而不受”与“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对比; “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对比。 (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叙述也可。)(2分)(二)庆阳市(09甘肃省)答案:1、B D2、(1);(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宁愿)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2)过去宁可死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它。3、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