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第15章螺旋体.ppt_第1页
3版第15章螺旋体.ppt_第2页
3版第15章螺旋体.ppt_第3页
3版第15章螺旋体.ppt_第4页
3版第15章螺旋体.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章螺旋体,高等教育出版社,医学细菌学,MedicalBacteriology,目录,1,2,概述,钩端螺旋体属,3,4,密螺旋体属,疏螺旋体属,概述,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在生物进化中的地位介于细菌与原虫之间,归属于广义的细菌学范畴。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分类依据主要是其螺旋数目、螺旋规则程度及螺旋间距。钩端螺旋体属:螺旋细密、规则,菌体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可引起人和动物疾病。密螺旋体属:螺旋较细密、规则,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地方亚种、极细亚种和品他密螺旋体致病。疏螺旋体属:螺旋稀疏、不规则,伯氏、回归热、杜通、赫姆斯和奋森疏螺旋体致病。,螺旋体的科和属,螺旋体引起人类疾病病原体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Treponema)梅毒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品他密螺旋体疏螺旋体属(Borrelia)莱姆病伯氏疏螺旋体行性回归热回归热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Leptospira)钩端螺旋体病问号状钩端螺旋体,密螺旋体,疏螺旋体,钩端螺旋体,染色特性,G-,但大多数不易着色,故很少应用。姬姆萨氏染色效果较好,可使其染成红色或蓝色。染成蓝色者一般多属腐生性螺旋体。镀银染色法染色,染液中金属盐黏附于螺旋体上,使之变粗而显出黑褐色。印度墨汁或刚果红与螺旋体混合负染,螺旋体透明无色,背景衬有颜色。以相差和暗视野显微镜观察螺旋体,既能检查形体又可分辨运动方式。,1.钩端螺旋体属,分为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interrogans)代表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和双曲钩端螺旋体(L.biflexa)代表的非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引起钩端螺旋体病,我国也是疫区之一。生物学特性菌体细长,一端或两端弯曲呈C、S形或问号状。基本结构:外膜、细胞壁、内鞭毛、柱形原生质体。沿菌体长轴旋转运动。,常用10%兔血清柯氏或无血清EMJH培养基培养。,1.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培养基问号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法),标本中问号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法),培养基问号钩端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1.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流行环节宿主动物众多,以黑线姬鼠、牛和猪最为重要。动物感染后常呈轻症或隐性感染,但可长期从尿液排出钩端螺旋体,直接或经土壤间接污染水源(疫水)形成自然疫源地,人接触疫水感染后均发病。宿主动物众多,以黑线姬鼠、牛和猪最为重要。不同国家或地区优势流行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基因种及血清群、型有差异,我国病人仅分离出问号钩端螺旋体。根据流行特征和传染源差异,分为稻田型、雨水型和洪水型,稻田型主要传染源为野生鼠类,雨水型主要是家畜,洪水型两者兼之。,1.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致病物质内毒素:主要致病物质,其脂质A结构与细菌LPS有一定差异,毒性较弱。黏附素:如钩端螺旋体免疫球蛋白样蛋白(Lig)等,受体主要是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溶血素:诱生促炎细胞因子或为膜成孔毒素。胶原酶和金属蛋白酶:侵袭性毒力因子。致病过程迅速通过皮肤、黏膜屏障侵入人体及血流,出现高热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然后播散至各脏器或组织,临床上分为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及弥漫性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型、脑膜脑炎型。免疫性:特异性抗感染体液免疫为主。,1.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黏附单核-巨噬细胞的问号钩端螺旋体(扫描电镜),黏附猴肾Vero细胞的问号钩端螺旋体(镀银染色法),1.钩端螺旋体:问号钩端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发病710天取外周血,两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症状者取脑脊液,可采集单份血清或间隔一周双份血清。常用检测方法:直接镜检、16SrRNA基因PCR、血清显微镜凝集试验(MAT)。防治原则防鼠、灭鼠,加强家畜管理。疫区人群接种多价全菌死疫苗,口服强力霉素可进行紧急预防。治疗首选青霉素,但注意赫氏反应。,2.密螺旋体属,致病性密螺旋体主要有苍白密螺旋体(Treponemapallidum)和品他密螺旋体(T.carateum)。苍白密螺旋体分为苍白亚种(subsp.pallidum)、地方亚种(subsp.endemicum)和极细亚种(subsp.pertenue),分别引起梅毒、非性病梅毒(又称地方性梅毒)和雅司病。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俗称梅毒螺旋体,是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性传播疾病梅毒(syphilis)的病原体。品他密螺旋体引起品他病,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生物学特性两端尖直,内鞭毛,运动活泼(移行、曲伸、滚动)。镀银染色镜检、暗视野显微镜检查。不能在无生命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Nichols株对人和家兔有致病性,接种家兔睾丸或眼前房能缓慢繁殖并保持毒力;Reiter株无致病力,厌氧条件下能在兔睾丸组织碎片中生长繁殖。,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4放置3天可死亡,故血液标本保湿且不能放冰箱。,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兔睾丸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镀银染色),梅毒螺旋体(电镜),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致病物质:无内、外毒素。荚膜样物质:菌体表面粘多糖和唾液酸,抗吞噬、阻止抗体与菌体结合、抑制补体激活及溶菌。黏附因子:一些外膜蛋白与宿主细胞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结合而黏附细胞。透明质酸酶:侵袭性酶类。病理性免疫反应参与了致病过程,如II期梅毒血液中梅毒螺旋体相关免疫复合物、III期梅毒树胶肿病变等。流行环节:病人是唯一传染源。获得性梅毒通过性行为传染。先天性梅毒为梅毒孕妇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偶见污染血液或血制品引起的输血后梅毒。,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获得性梅毒:又称性病梅毒,临床分三期,表现为发作、潜伏和再发作交替的现象。I期梅毒:感染后210周,外生殖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溃疡渗出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I期梅毒持续1-2个月,硬下疳可自愈,经2-3个月无症状潜伏期后进入第II期。,男性梅毒患者阴茎冠状沟硬下疳,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II期梅毒:全身皮肤及粘膜梅毒疹,躯干及四肢多见;全身淋巴结肿大,梅毒疹和淋巴结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强;I、II期梅毒又称为早期梅毒,组织破坏少;持续3周-3个月可自行消退,未治疗者多发展成III期梅毒。,手掌和足底梅毒疹,腹部梅毒疹,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III期梅毒:又称晚期梅毒,全身组织和器官慢性炎性损伤、慢性肉芽肿及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以神经梅毒和心血管梅毒最为常见,如动脉性树胶肿或称梅毒瘤、脊髓痨或全身麻痹等;体内梅毒螺旋体量少、传染性小但破坏性大、病程长,病情呈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可危及生命。,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先天性梅毒梅毒孕妇梅毒螺旋体传播至胎儿引起的全身感染,可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新生儿可有皮肤病变、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骨软骨炎、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俗称梅毒儿。,胎传梅毒疹(A)、骨软骨炎(B)、楔形牙(C)和鞍形鼻(D),A:胎传梅毒疹;B:骨软骨炎;C:锯齿形牙;D:马鞍鼻,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免疫性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的细胞免疫抗梅毒螺旋体感染作用较大。疾病各个阶段均可产生有保护作用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无保护作用的心磷脂抗体,前者在补体协助下可杀死或溶解梅毒螺旋体并对吞噬细胞有调理作用,后者又称反应素,能与生物组织某些脂类物质发生反应。常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如抗淋巴细胞抗体、类风湿因子、冷凝集素等,提示存在机体自身免疫反应。,2.密螺旋体属: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微生物学检查硬下疳及梅毒疹渗出液、局部淋巴结抽出液用暗视野显微镜或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梅毒初筛:牛心肌心脂质为抗原检测血清中反应素(抗脂质抗体),如RPR、TRUST;梅毒确诊:Nichols或Reiter株梅毒螺旋体为抗原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如TPHA、TPPA。VDRL试验:诊断神经性梅毒唯一的血清学方法。微生物学检查加强性卫生教育和性卫生。无疫苗。青霉素类药物长期治疗至血清抗体转阴。,2.密螺旋体属:其他致病性密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地方亚种是非性病梅毒病原体,非洲地区多见,中东和东南亚也有散发病例,主要通过污染食具经黏膜传播,出现高度传染性皮肤损害,内脏并发症少见。苍白螺旋体极细亚种是雅司病病原体,通过与病人病损皮肤直接接触而感染,原发性损害主要是四肢杨梅状丘疹,骨破坏性病变常见,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并发症少见。品他密螺旋体是品他病病原体,通过与病人病损皮肤直接接触而感染,原发性损害为皮肤瘙痒性小丘疹,13年后皮损处色素减退甚至消失呈白瓷色斑,皮肤结痂、变形。,3.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burgdorferi)是莱姆病病原体,又称莱姆螺旋体,我国莱姆病主要见于东北和内蒙地区。生物学特性内鞭毛,以扭转、翻滚、抖动等方式运动。镀银或Giemsa染色镜检或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可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高。,不同地区莱姆螺旋体有异质性:伯氏疏螺旋体分布于美国和欧洲,伽氏疏螺旋体(B.garinii)和埃氏疏螺旋体(B.afelii)分布于欧洲和日本。,A:暗视野显微镜;B:镀银染色法,3.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流行环节鼠和鹿为主要宿主动物。硬蜱为主要传播媒介。伯氏疏螺旋体可在蜱中肠生长繁殖,蜱叮咬或通过粪便感染人类。,致病物质:无内、外毒素。黏附因子:外表蛋白B(OspB)有黏附作用,粘附受体为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核心蛋白多糖。内毒素样物质(ELS):有内毒素样毒性。抗吞噬物质:OspA有抗吞噬作用。,3.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致病过程早期局部性感染为疫蜱叮咬处出现慢性移行性红斑,多个红斑重叠后形成枪靶形,有发热、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早期播散性感染为面神经麻痹、脑膜炎等;晚期持续性感染为慢性关节炎、周围神经炎和萎缩性肌皮炎。免疫性:主要依赖特异性体液免疫。,A和B:早期慢性移行性红斑;C:晚期慢性踝关节炎,3.疏螺旋体属:伯氏疏螺旋体,微生物学检查:病原体数量少,一般不分离培养。PCR检测皮损组织、血液、脑脊液、关节液、尿液标本中伯氏疏螺旋体DNA片段。ELISA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者需用免疫印迹法验证,但仍需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判定。防治原则疫区人员加强防护,避免蜱叮咬。无疫苗。早期口服强力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红霉素,晚期用青霉素联合头孢三嗪等静脉滴注。,3.疏螺旋体属:回归热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感染引起以反复周期性急起急退高热为临床特征的回归热(relapsingfever)。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病原体为回归热疏螺旋体(B.recurrentis),我国有流行。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病原体为杜通疏螺旋体(B.duttonii)、赫姆斯疏螺旋体(B.hermsii)。,菌体细长。可人工培养,微需氧,营养要求高。Giemsa或Wright染成紫红或棕红色。,A:暗视野显微镜;B:Giemsa染色,3.疏螺旋体属:回归热螺旋体,抗原变异与发热回归热螺旋体感染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抗体,在补体协同下裂解螺旋体,但其外膜蛋白抗原极易变异,可逃避抗体攻击,突变体繁殖到一定数量后引起第二次高热,如此反复多次,直至机体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应对各种变异体,回归热螺旋体才被清除。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主要采用发热期外周血标本Giemsa染色镜检法,但退热期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