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照片具有真实记录历史的史料价值。下图所示的老照片记录了1900年法国远征军经过卢沟桥的情景。它反映的历史事件中:( )A向英国割让香港岛B英法联军大肆焚毁圆明园C清廷利用义和团对抗联军D中国人民开展全民族抗战2 . 1924年的国民党,其性质变为A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B大资产阶级的代言人C工人阶级的政党D帝国主义的代言人3 . 梁启超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认为维新变法,最重要的是( )A培养人才B开办学校C废除科举D改变政制4 . 联合国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是为了纪念( )A廊坊阻击战B虎门销烟C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D三元里抗英斗争5 . 下图是1894年伦敦报纸上的一幅漫画,名字是中日战争。这幅漫画实质反映了A中国必然战胜日本B西方列强在观望C日本技术先进D中国实力雄厚6 . 北洋军阀皖系的头目是A段祺瑞B冯国璋C张作霖D陆荣廷7 .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应填写( )外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内因:清政府统治危机中国近代化开端A洋务运动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北伐战争8 . 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反映的史实是A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9 . 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战争发生的根源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B战争后,中国全境对外国列强开放C战争使中国司法主权遭到破坏D战争所签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10 .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1 . (原创)以下四幅图片反映了中国的( )历程。A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近代民主化C近代化D推翻三座大山12 . 一位同学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有如下表述:“思想界大飓风”、“欢呼三贼罢官”、“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旗为五色、民众笑开颜”。以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A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B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国共对峙、国共合作C戊戌变法、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中共诞生D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辛亥革命13 . 这是一个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革命纲领,它设计出了一个“有田同耕,有饭月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上文中的这个革命纲领是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C三民主义D警世钟14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推论与史实不相符的一项是 ( ) AABBCCDD二、判断题15 . 康有为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三、综合题16 . 时序中的历史。时间或时序不仅是历史的最基历本素要之一,也是正确反映、表达客观历史不可或缺的基本坐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洋军阀的统治(1)指出两次武力反对独裁专制的事件,概括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进程5月4日: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5月5日:学生总罢课,声援被捕学生。5月7日:郭钦光事件,抵制日货。6月5日:上海各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商人罢市。6月10日:释放学生,罢免曹、陆、章职务。6月28日:中国代表团拒签和约。(2)6月后,五四运动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取得初步胜利?17 . (历史年表)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将下面某时期的年代标尺示意图补充完整。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经历了军功制、荐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演变发展过程。科举制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重要的进步作用。这种制度曾经对西方文官制度产生过重要影响,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然而,到了近代,这一曾经领先于世,推行1300余年的科举选官制度却逐渐落伍。所谓科举,即“分科举人”。科举制就是指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科,是考试科目;举,是选拔人才。科举制的形成和完善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摘编自熊苹科举制的历史发展及现代转换材料二(1)A( )B( )(将对应内容分别填入答题卷中)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简要概括中国古代选拔任用官员标准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材料三 孙中山生平活动大事年表: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未被采纳。1894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了中华民国。1912年2月,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制订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3年以后,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革命斗争。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材料四上海商报评价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3)据材料三,1892年至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4)综合材料三、四,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18 . 在图文中捕捉历史,并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图三,你联想到的是近代中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该事件爆发于哪一年?(2)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3)图四与近代中国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有关,这一大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