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一)PPT课件_第1页
教育学(一)PPT课件_第2页
教育学(一)PPT课件_第3页
教育学(一)PPT课件_第4页
教育学(一)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教育学,你为什么选修这门课程?什么是教育学?,.,3,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4,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什么是教育?1、教育词义溯源,.,5,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中文“教育”溯源,.,6,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中文“教育”溯源,在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教”是指有人在旁边执鞭演卜,下面像小孩学习的形象。,.,7,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中文“教育”溯源,“育”为妇女养育孩子之形。,.,8,尸子君治“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白虎通义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9,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我国最早连用“教”、“育”二字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10,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孟子曾经在家设教,后来带领门徒游说各国。,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wng)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1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荀子提出:“以善先人者谓之教。”,荀子,.,12,我国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之一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3,(2)西文“教育”一词溯源现代汉语“教育”所对应的西文,英语为education,法语为ducation,意大利语为educazione,西班牙语为education,德语为erziehung均源自于拉丁文educare,意思是采用一定的手段,把某种人本来有的东西牵引出来,即将可能转变为现实。,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4,2.教育的含义“教育”的日常用法主要有四种: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2)作为一种方法的“教育”;3)作为一种社会制度的“教育”;4)与“学习”或者“接受培养、训练”通用的“教育”。,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5,2.教育的含义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的活动对象是什么?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并不仅仅只有教育一种,如医疗、美容等,教育与它们的区别在哪?很多社会活动都会对人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如某些艺术活动),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与其他有何不同?,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6,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含义广义:教育是有意识、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17,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含义广义:教育是有意识、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18,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的产生1.生物起源说2.心理模仿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4.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起源说,.,19,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的产生1.生物起源说教育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早在人类产生之前,教育就早已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于动物的本能。生物竞争性是教育的基础,动物为了保存自己的物种,出于一种自然赋予的本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巧传授给幼小的动物。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的沛西能。,.,20,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的产生2.心理模仿起源说美国教育史学家孟禄从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教育起源于原始公社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成人愿意与否,儿童都在模仿他们。,.,21,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的产生3.劳动起源说十月革命后苏联一些教育史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观点:在生产劳动中发展起来的人类思维及语言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在生产劳动中产生的经验和知识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在原始社会中教育中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的。,.,22,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二、教育的产生4.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起源说教育与劳动同属于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实践活动的范畴,教育对劳动不是从属关系。从活动的本质意义上来说,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劳动经验、集体习惯、准则、仪式等)。,.,23,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学校教育的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24,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认为是现今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资料源自,.,25,古代埃及的学校教育1.宫廷学校教育皇家子弟和朝廷重臣的后代,使之学成以后充任官吏。2.职官学校中王国时期,司马、司档、司库等政府机关纷纷以办公处所为校址,招收贵族和官员的子弟,将其训练成为职官。3.寺庙学校由于当时僧侣们垄断科学知识,寺庙往往是研究学术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规模宏大的寺庙往往就是当时传授高深学问的学府。4.书吏学校为了满足奴隶制国家各方面事务对各种书吏的需求,当时有许多书吏便以教育为专业,教授阅读、书写、计算和法律知识,也有讲授数学、天文学和医学等较高深的学问的。,.,26,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学校教育的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设为庠序学校”,.,27,安徽大学校歌:潜岳苍苍,江淮汤汤。夏商肇启,雍容汉唐。文化丕成,民族是昌。莘莘多士,跻兹上庠。孟子滕文公上:“设为庠、序、学、校(jiao)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28,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学校教育的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设为庠序学校”周朝:国学和乡学大学和小学塾、庠、序、校,.,29,什么是乡学?,礼记注云:古者二十五家为闾(l),同在一巷,巷首有门,门侧有塾。民在家者,朝夕受教于塾也。五百家为党,党之学曰庠,教闾塾所升之人。术,当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州。州之学曰序。,州,党,闾,.,30,什么是国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小学的入学年龄,10岁或13岁,15岁,小学的学习年限约为7年,王大子入大学的年龄为15岁,因王大子十五而行冠礼,标志着已达成年;其他人二十而冠,因此20岁入大学。入大学的人可以分两种:贵族子弟按身份入学;平民中的优秀分子经过一定程序推荐选拔入学。,资料源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据传,小学设于王宫的东南,王宫负责守卫的长官师氏和保氏兼任小学师长。“大师”,.,31,西周“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学的考核制度学记: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据礼记王制记载,在学业即将结束时,小胥、大胥、小乐正等教官检查学生中不听教导的的人,开列名字,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报告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元士都入学,行礼说教以感化之。如果他们不肯改变,王亲自视学,再作告诫,如果他们再不悔改,王停止宴乐三天,把他们流放远方,永远不再使用。,.,32,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学校教育的产生经济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能够提供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一部分人可以脱离体力劳动而专门从事教和学的脑力劳动。,.,33,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学校教育的产生文化上:文字的创造与科学文化知识的积累,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手段和内容,同时也强化了设置专门机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社会需要。,.,34,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三、学校教育的产生政治上: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为统治阶级服务。,.,35,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四、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包括前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的教育。特点:1)教育与社会生产及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没有分化成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没有阶级性,所有的儿童享受同样的受教育权利;3)由于没有文字和书籍,教育手段和内容都是极简单。,.,36,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四、教育的发展2、古代社会的教育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特点:学校教育基本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学校教育具有很强的阶级性,基本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学和治人征战之术;教学方法一般为死记硬背和强迫训练,采用个别教学。,.,37,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四、教育的发展3、现代社会的教育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特点:教育的普及性,教育对象大众化;教育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学校教育的任务多样化,学制的多样化;班级授课制成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手段、方法科技化;学校逐渐面向社会开放。,.,38,第二节教育与教育学一、什么是教育学?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三、教育学怎样产生和发展的?,.,39,一、什么是教育学?阐述教育知识,研究教育现象,探讨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40,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41,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42,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既是为了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更主要的是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43,我国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第一,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从学科归属上属于带有人文学科特点的社会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目的在于揭示教育规律。,第二,作为单一学科的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是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的目的既是为了从理论上充实教育科学,更主要的是为学校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和规范指导。,第三,作为课程的教育学是一门师范院校的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内容主要是有关教育的理论阐述和学校教育教育的若干规范,其目的不是“揭示教育规律”,而是向学生传授有关广义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44,我国“教育学”的定义:,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45,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46,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1.对于打算当老师的同学来说2.对于把从教当做多一种选择的同学来说3.对于以后有可能为人父母的我们来说,.,47,三、教育学怎样产生和发展的?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像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48,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苏格拉底(469399BC.)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苏格拉底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49,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1、“美德即知识”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2、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苏格拉底的妻子”、苏格拉底之死,.,50,柏拉图(前前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柏拉图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柏拉图雅典开办了一所学园,阿卡德米(Academy)学园。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柏拉图的教育思想,.,51,1论国家管理教育柏拉图认为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哲学家和军人。他从斯巴达和雅典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汲取有益的东西,形成了他的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国家控制教育,采取公养公育的方法培养人才。2论学前教育3-6岁的儿童要集中到神庙的儿童游戏场上,由国家选派最优秀的公民监督教育,饮食起居由女奴负责。教育内容主要是讲故事、做游戏、学音乐等。故事要经过挑选,剔除不健康的,选择能激发幼儿勇敢、正义和高尚品德的故事。组织游戏时,方式和内容要精心安排,不要经常变化,否则会影响其成人时对国家和法律的忠诚。,柏拉图的教育思想,.,5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出身于没落的宋国贵族家庭,刻苦好学。曾从事贵族丧事葬礼的职业,中年时开办私学。,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53,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认为人的成长,教育起着决定作用。他认为人的本性,也就是先天素质是很接近的,不同的人之所以有较大的区别,是后天“习”的结果。2有教无类所谓“有教无类”,就是不分贵贱、贫富、地域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孔子说:只要带了拜师挚礼,没有我不教育的人。,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54,3因材施教论语中记载着一个孔子针对学生缺点因材施教的经典例子。子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以“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孔子则答以“闻斯行之”。公西华不解,问为什么“问同而答异?”孔子答道:“求(冉有)也退,故进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55,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成书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56,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夸美纽斯对教育学发展的主要贡献:(1)提出了教育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德育及管理等;(2)普及义务教育思想;(3)主张建立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即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规律,继承了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4)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5)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57,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卢梭,法国人,18世纪的自然主义的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是教育适应自然观念,主观主义思想,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58,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卢梭主张:教育目的:培养天性得到发展的人。教育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教育内容:实用主义观点,反对夸美纽斯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要求学习实用的地理、天文,物理,化学,农业等。教育方法:发现法。引导儿童去发现知识。卢梭的观点,成为后来的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理论基础,可以说现代教育思想的许多教育家的思想大多来源于卢梭的教育思想。,.,59,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60,2、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赫尔巴特对教育学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学;2)创立了“博学通才”的教育目的;3)首创“教育性教学”、“教学性教育”原则,强调教学对于培养品德的作用;4)提出了著名的“四段教学法”,即把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连续的阶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要求,使教学过程阶段化、心理学化。,.,61,3、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出生于美国佛蒙特州一个零售商家庭。他的一家人是当时美国地道的平民。杜威青少年时送过报,当过杂工,垦过荒地,修过水渠。他16岁时中学毕业进入佛蒙特州立大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经济开始勃兴,实用人员需求巨大,现有学科内容及教育方法的陈旧等不适应美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变革。,.,62,3、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1899年杜威在其著作学校与社会,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氏教育思想进行了评述,并将自己的理论定性为“现代教育”。他针对赫氏的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杜威的教学过程方法论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从做中学。,.,63,.,64,小结,我国最早连用“教”、“育”二字的是战国时期的孟子。教育的含义广义:教育是有意识、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狭义:指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所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首要和直接目标的教育活动。,.,65,教育的产生1.生物起源说2.心理模仿起源说3.劳动起源说4.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起源说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教育:两河流域的国家(亚述和古巴比伦)中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夏朝“设为庠序学校”,小结,.,66,小结,教育的发展: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学的定义(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