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解析PPT课件_第1页
rc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解析PPT课件_第2页
rc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解析PPT课件_第3页
rc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解析PPT课件_第4页
rc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解析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阅读单元赏析指导,思考:什么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3,以意逆志,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推测,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什么是“以意逆志”:,.,4,以意逆志的方法:,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示例一:,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注释:孤城:指玉门关。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羌:古代的一个民族。,皇恩不及边塞?,戍边士卒的思乡之情。,.,5,示例二,(1)“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李白在说梦话吗?(2)杜甫诗中的“朱门酒肉臭”一句,有人发出“肉可以臭,酒怎么会臭”的疑问。(3)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你怎样认为?,.,6,以意逆志的方法:,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不少欣赏者认为“白云深处有人家”“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句最妙,从中看到了作者心情之悠闲,你有过山行的经验吗?你觉得这种说法是否合理?,.,7,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以意逆志的方法:,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生活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劝慰白居易不必为他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白居易: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生活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9,总结:,“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1、解读文辞,揣摩情意;2、融入体验,体会情趣;3、超越原意,推陈出新。,以意逆志的方法:,.,10,“知人论世”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1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与人物,考察,作者生活的时代、社会,生平与身世,知人论世,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了解作者生活的环境和时代,怎样运用“知人论事”的鉴赏方法来鉴赏诗歌呢?课文中为我们归纳了几点?,1.尽量利用现存的各种史传材料和后人的评述,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明确:,(提示:所谓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主要指的是作者一生的遭际、追求及理想、人格、品质等),诗人不同,诗风各异,.,14,思考:以下诗人的生平为人及作品特点。陶渊明、孟浩然、李白、杜甫.,诗人不同,诗风各异,陶渊明隐逸诗人,田园诗人魏晋时期政治斗争尖锐,战乱不断,不满现实而隐,“孟浩然隐逸诗人,山水田园诗人生当盛唐,为隐逸而隐逸,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李白浪漫主义诗人,豪放飘逸,雄伟瑰丽。,杜甫现实主义诗人,沉郁顿挫,.,15,知人论世,2、诗人一生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于不同时期、地点的作品,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感情基调和旨趣。,境遇不同,诗情有别。,.,16,欣赏李清照的两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17,1、两首词表达的情感以及作品风格有什么不同?,如梦令境界优美怡人,风格清新明快,不事雕琢,给人以美的享受。声声慢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2、导致诗人不同情感的原因是什么?,如梦令表达了她早期少女的那种天真、率真与浪漫的情趣和心境。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18,知人论世,3、还要全面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教、风俗等背景知识。,时代不同,精神迥异。,欣赏边塞诗:,盛唐: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中晚唐:李益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q)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注:碛(q)里:沙漠)宋代: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书愤:抒发义愤。书:写楼船:战舰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大散关:地名,在陕西宝鸡县西南,为宋金交界处。塞上长城:作者自比。堪:可以。伯仲间:兄弟之间。意为相差无几。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每首诗中作者表达的不同情感。,豪迈,勇敢,悲壮,惋伤,愤懑,哀痛,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原因?,盛唐强盛的国势,开放的思想文化,与中晚唐的颓势,宋长期的积贫积弱的国势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时代风气和时代精神。,.,22,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鲁迅,知人论世,.,23,总结:,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朋友。这就是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一定要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24,长恨歌,谁恨?为什么恨?作者写这个恨目的何在?,.,25,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这么曲折,但是最终他们是以悲剧收场,诗人的题目就定为长恨,那么诗歌是不是一开始就在写长恨呢?你如何理解“长恨”二字。,.,26,揭示“恨”之内涵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遗憾,也是怨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长恨就是长久的遗憾与怨恨。一是李隆基和杨贵妃在恨,他们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最终杨贵妃身死,而李隆基退位。二是作者和百姓在恨,恨李隆基不理朝政,重色误己、误民、误国。李隆基酿成大错却不知悔过,更加让人大恨痛恨。三是后人在恨,后朝多少皇帝不以之为戒却重蹈覆辙,终成千古之恨。,.,27,4、文中用了哪些手法写杨贵妃的美貌,你认为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细节,对比,反衬,夸张,比喻(貌美痴情)5、文章是如何写唐玄宗对杨玉环的思念的?你觉得他是个什么样的君王?触景伤情,哀景写哀情,乐景衬哀情(迷恋声色,荒淫误国的昏君)6、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较有代表性的有讽喻说、爱情说。双重说,你如何看待?,.,28,.,29,.,30,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开创了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31,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是屈原根据楚国沅、湘一带的民间祭歌为素材,再加工创作而成的两篇抒情诗。湘君是湘水神,湘夫人是帝女,居于洞庭之山。因为湘水与洞庭湖相距甚近,所以民间传说这两个神有恋爱关系。通常认为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配偶神,他们彼此深深地眷恋,却不知什么原因,总是爱而无缘,见而不得,只能互相幻想着对方,无望地追寻、失望。在他们之间,永恒地隔着迷惘的水域。湘夫人是九歌组诗十一首之四,诗题虽为“湘夫人”,但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却是湘君。,湘君与湘夫人,.,32,(1)写湘君思念湘夫人,担心约会失期。(2)写湘君把思念埋在心中,神情恍惚,迷惘。(3)写湘君为迎接湘夫人而建造宫室、装饰爱巢。(4)、写湘君与湘夫人相约不逢而产生的怅惘。,各部分大意:,.,33,小组讨论(课后练习四)说说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于全诗所起的作用,在湘君的眼中,尽是令人黯然神伤的凄凉景色:秋风瑟瑟,似乎凉意渗透心间;落叶纷纷,犹如一颗沉重的心渐渐下沉;微波荡漾,犹若“心波”起伏。湘君面对这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心事茫然,愁绪四溢。强烈的失望带来了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感情化的描写,这就叫景与情谐。这凄凉、冷落的景色正衬托出人物的惆怅、幽怨之情,这种环境气氛贯穿全诗,为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34,写景如画,仿佛一幅秋风图,湘湖洞庭秋景如在目前,作者妙在以可见之水波、木叶,写出不可见之袅袅秋风,写风而有画意。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这两句纯属白描,表现出一种广阔而雄浑的景象。诗人捕捉到了一些最富于典型性的事物,用轻灵的笔触写了出来。融情入景,以景染情,是“秋水的绝唱”和“千古言秋之祖”,成为千古名句。,赏析:“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35,赋得洞庭一句,遂令一篇生色,可见楚辞写景妙。孙矿:楚辞评林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唐诗综论说木叶写水波、写木叶、写秋风,皆所以写神不来,冷韵凄然。戴震云屈原赋注在这幅清秋候人的画面上,深秋的凉意和情感的寂寞不安融为一体,渲染出一派难以言说的凄迷惆怅之情,从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36,“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个手法?以此反常现象作比兴,就更突出了充溢于人物内心的失望和困惑,大有所求不得、徒劳无益的意味。,.,37,“鸟何萃兮萍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因情造景,象征寓意。与前文对鸟和网的描写同样属于带有隐喻性的比兴,再次强调爱而不见的事愿相违。以不可能存在的假想景象,来自我比况和烘染自身的尴尬处境和懊恼心情,暗示了失望的必然结果。情诗以反常不可能之事为喻,在中外诗歌中都是常法,所谓“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38,羞涩,第二段进一步深化湘君的渴望之情。以水边泽畔的香草兴起对伊人的默默思念,又以流水的缓缓而流暗示远望中时光的流逝,是先秦诗歌典型的艺术手法,其好处在于人物相感、情景合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第二段,湘君是如何抒发自己对湘夫人的思念之情的?,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39,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表现了湘君对湘夫人的执着、深挚的爱情,共同过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写得越铺张,越细致,就越能表现湘君对湘夫人的如海深情。,.,40,为什么主人公要把套袖汗衫抛入水中?是绝情还是失望还是其他原因?这衣袖、单衣本不是湘君自己的,而是湘夫人送给湘君的信物。因此,湘君把它珍爱的穿在身上来赴约,但想不到湘夫人没有来赴约(有的说来过但没等湘君到就走了)。因而湘君心里对湘夫人有些抱怨,一气之下就把这些信物抛弃了。,.,41,这是因为抱怨是一时的,挚爱才是根深蒂固的。采一枝芳香杜若留待以后送给“远者”,则意味着希望犹存,思念和追求还将继续。,为什么他又要拔取杜若送给湘夫人呢?,“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说明什么?,湘君是劝自己把眼光放远,在旷达自解中见出对幸福爱情生活永不放弃的韧性。,.,42,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课后探究讨论四1)同意。屈原有崇高的理想。为实现理想,他苦苦追求,尽管饱受打击,还是坚持不懈,九死而未悔。他忧愤深广,富于悲剧的精神都可以视为体现在湘夫人中。这首诗写到湘君为追求理想和爱情,是多么执着,多么痴情,一再遭到挫折却决不退缩。但在失望远于希望的情况下,又透露出来不可抑制的哀怨、惆怅、焦虑之情。这一切,正折射出屈原的身世悲剧。,.,43,从湘君期约难遇、可望难即的悲剧情景,我们是否可以联想到屈原一再被楚王疏远、流放的遭遇?相君在沅江、澧水两岸徘徊、追寻的身影,是否有时会叠印着屈原“行吟江畔”的“上下求索”形象?相君对真挚爱情、美满生活的执著追求,是否寄托着屈原对政治理想、复兴事业的至死不渝?相君在无可奈何情况下的“逍遥容与”,是否融进了屈原在人生偃蹇路途中的宽解自慰?,.,44,.,45,【作者】鲍照:414466,南北朝人。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却一直不得意。曾做过刘宋的侍郎、参军,后死于乱军中。七言乐府尤受后世推重。,.,46,明确: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思考: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47,2、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3、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48,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怀才不遇的无奈,矛盾,愤懑之情,4、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结合七、八句思考作者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49,对比赏析李白行路难其一(见课文13页)思考:两首诗歌在情感上的异同?,.,50,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比较鲍李诗情感的异同。,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51,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鲍照忍辱负重、矛盾痛苦,李诗却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作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就显得更高。,.,52,.,53,空好音ho七律二二二一、二二一二两种节拍划分方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韵脚:寻、森、音、心、襟in,诵读: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54,说说颔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而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这是何等凄凉伤感。景中更含有诗人对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少的感慨。,.,55,3、作者直接写人的是那几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英雄人物形象?,4、本诗的主旨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济世雄才鞠躬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