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B卷_第4页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2题;共12分)1. (1分) (2019徐州) 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如图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2. (1分) 闭关政策不利于清朝统治的是( ) 丧失外贸的主动权,阻碍手工业的进步 不同外国进行科技交流,使中国逐渐落伍使清政府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 使西方殖民者找到侵略中国的借口A . B . C . D . 3. (1分) (2019丰台模拟) 如图是清朝年画新正逛厂甸,年画中的厂甸位于北京外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商贾和小贩云集,摆摊设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形成交易市场。该图反映的风貌是( ) A . 农产品投入市场B . 商帮形成C . 白银广泛使用D . 商业繁荣4. (1分) (2019七下东港月考) 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大力( ) A . 发展海外贸易B . 推行垦荒政策C . 招募农民屯田D . 改进生产工具5. (1分) (2019七下东莞月考) 下列古代盛世中,不是隋唐时期的是( ) A . 开皇之治B . 开元盛世C . 贞观之治D . 康乾盛世6. (1分) (2019利辛模拟) 如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主要得益于清朝前期的( ) 时间顺治18年(1661年)康熙9年(1670年)乾隆8年(1743年)乾隆59年(1794年)全国人口数1920万人1939万人15000万人31000万人A .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 . 环境的提高和改善C . 商业发达D . 医学进步7. (1分) 清朝前期,人数众多、实力最强的两大地域性商人集团是( ) A . 苏商和粤商B . 晋商和徽商C . 鲁商和晋商D . 晋商和浙商8. (1分) 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的是( ) A . 吴江县盛泽镇B . 湖北汉口镇C . 北京D . 江宁9. (1分) (2017营口模拟) 清朝后期只设一地与外通商,此地是( )A . 广州B . 香港C . 厦门D . 澳门10. (1分) (2019潮南模拟) 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如图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11. (1分) (2019七下北海期末) 清朝建立之初全国人口只有5千万,到乾隆五十五年全国人口高达3亿,清朝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得益于( ) A . 君主专制的强化B . 政府治理黄河和淮河C . 高产农作物的推广D . 经济衰败连年战乱12. (1分) (2018九上江门开学考) 瓷器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明清时期中国著名的制瓷业中心是( ) A . 南京B . 松江C . 广州D . 景德镇二、 非选择题 (共2题;共7分)13. (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测算,170018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就有六个。扬州即属于其中之一。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材料二: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马克思鸦片贸易史(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清代扬州再次成为全国著名的重要商业城市的主要原因。 (2) 材料二中马克思所说的“帝国”指的是哪国?“殊死”的决斗指的是什么战争?从马克思对“帝国”的论断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有益的历史教训? 14. (3分) (2019七下东莞期末) 明清时期,农业发展对比前代有了长足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生齿殷繁(人口众多),土地所出,仅可赡给(周济救助),偶遇荒歉,民食维艰,开垦一事,于百姓最有裨益。清实录材料四: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材料所示著作的成书年代及作者,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著作的历史地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朱棣和康熙的共同主张。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前期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于百姓最有裨益”的措施。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明清农业较前代相比的新发展。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2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