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文献综述_第1页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文献综述_第2页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文献综述_第3页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文献综述_第4页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文献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方法综述摘要:介绍了我国表面活性剂LAS废水处理中的常用方法,对各类方法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应采用回收和彻底氧化分解两种途径处理该类废水。并对各类方法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生物降解处理表面洗涤剂废水今后将成为主要方法和发展方向。关键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处理技术 Abstract:The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surfactant LAS waste treatment . The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various method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 and this kind of waste should be treated by two ways : recovery and complete oxidative decomposition.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resent application status of these techniques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biodegration technology will become the main method and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surfactant wastewater treatment.Key words:surfactant ; LAS; treatment technology引言近年来我国合成洗涤剂工业发展迅速,其产量逐年增加(如图1)1。合成洗涤剂用途广泛,几乎涉及到家庭生活、工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最后大部分形成乳化胶体状废水排入自然界。我国应用比较多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为主)占总量的7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占总量的20%;其他占10%。表面活性剂的首要污染物LAS进入水体后,与其他污染物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的分散胶体颗粒,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物化、生化特性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于表面活性剂LAS的处理是这类乳化胶体废水的共同要求,该类废水可称之为表面活性剂(LAS)废水。LAS废水的处理对于保护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来源除了合成洗涤剂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LAS废水外, 洗涤、化工、纺织等行业和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LAS废水。废水中的LAS本身有一定的毒性,对动植物和人体有慢性毒害作用,LAS还会引起水中传氧速率降低, 使水体自净受阻。废水产生的泡沫也会影响环境卫生和美观。此外,LAS还具有抑制和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并抑制其他有毒物质的降解,造成湖泊、河流等水体的富营养化2。因此,很有必要选择一个经济实用的方法对LAS进行降解。根据对LAS废水的破坏性,可以将处理技术分为两类,“非破坏性”技术,即分离法,包括混凝分离法、泡沫分离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破坏性”技术,即氧化分解法,包括催化氧化法、微电解法、生物氧化法。1 非破坏性技术1.1混凝分离法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无机混凝剂主要是铁盐、铝盐及其聚合物;有机混凝剂包括阳离子高分子混凝剂,两性有机高分子混凝剂,阴离子型高分子混凝剂和非离子型混凝剂。其中阳离子型混凝剂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 作为水处理剂在国内用得不多3,而在国外应用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以,及饮用水的各个方面。目前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原有混凝剂的复配使用和新型混凝剂的开发上。申松梅等4以硫酸亚铁、硫酸铝、氯化钙、氢氧化钙、活性炭粉末和聚丙烯酰胺(PAM)等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复合混凝剂RX,用于处理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在pH为7-9,RX投加量为150mg/L,PAM投加量为0.5-1.0 mg/L的条件下,LAS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到达95%和80%,优于PAC和PFS,且用量少,费用低,出水水质好,可直接进入生化处理体系进行后续处理。傅冬平5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以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以氧化钙调节水样的pH,对废水进行处理,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经过混凝沉淀后,废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60%以上,LAS的去除率达70%以上,浊度去除率达90%以上。1.2 泡沫分离法泡沫分离法是向待处理的废水中通入压缩空气产生大量的气泡,使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吸附于气泡表面上,并随气泡浮生至水面富集形成泡沫层,除去泡沫层即可将表面活性剂从废水中分离出来,使废水得到净化。Noble M.等6指出,泡沫分离方法是以气液分散为基础,泡沫分离的物质基础是表面活性物质在气液界面上的选择吸附,而非表面活性物质则依然留在溶液中。当向含有表面活性物质的溶液中通入气体时,泡沫就会在表面产生,然后收集泡沫,表面活性物质就得到了浓缩和富集。在Savanit B.等7-8的研究中,采用多层分离柱进行泡沫分离,可以使得表面活性剂CPC更有效的从废液中去除。CPC的回收率和富集比都随着进料速率,泡沫高度和分离柱层数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CPC的初始进料浓度和进气速度的增加而降低。多层泡沫分离是一种把废水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从低浓度降到更低浓度的非常有效的方法。宋沁9通过采用泡沫分离法对洗衣粉生产废水进行处理,LAS的去除率大于90%,COD的去除率在80%左右,它对非连续性排放的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含LAS废水是一种理想的工艺选择。工程实践中常采用泡沫分离塔实现泡沫分离10,并常与其他技术组成组合工艺。常用的有泡沫分离-混凝法、泡沫分离-生物接触氧化法等。采用煤渣吸附-絮凝沉淀-泡沫分离技术的组合工艺处理LAS废水去除率可达95%以上11。采用鼓风吹气、泡沫分离的方法,能有效地将各类表面活性剂从水中分离出来,且去除率高达95%以上。但必须对分离塔进水表面活性剂浓度加以控制。浓度过高会产生大量的泡沫液。采用负压破泡的工艺,有效地将分离出来的泡沫回收成泡沫液,该法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各类表面活性剂,但其浓度必须通过相应的预处理加以控制,具有操作方便、处理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1.3 吸附分离法吸附是利用多孔性固体吸附剂处理污染物时,污染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组分,在分子引力或化学键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藻土、高岭土、改性粉煤灰等。活性炭在常温下对LAS废水处理效果较好,对LAS的吸附容量可达到55.8mg/g12。但再生能耗大,且再生后无法完全恢复吸附能力,因而限制了其应用。于晓彩13等用CaO为改性剂对粉煤灰,蒋白懿等14用改性凹凸棒石,张乐群等15用海绵铁对LAS废水进行了吸附试验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1.4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指利用膜的高渗透选择性来分离溶液中的溶剂和溶质,可用膜分离中的超滤和纳滤技术来处理LAS废水。王锦等16采用不同材质国产超滤膜聚丙烯(PP)、聚丙烯晴(PAN)和聚砜(PS)进行了洗涤污水处理循环利用的现场中试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膜材质中PAN膜较优,有效去除了水中浊度、悬浮物、油脂等污染物,一定程度保留了游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长期循环洗涤对衣物的白度无不良影响。Rozzi等17人利用膜技术研究了纺织废水经简单后处理直接回用技术。在后处理中的主要检测参数为COD、色度、表面活性剂和碱度。处理阶段由陶瓷微滤和紧跟其后的纳滤相结合,加入聚合氯化铝以防止微滤膜堵塞。实验结果表明:微滤和纳滤使流量减少约20%,但基本满足回用要求;COD 去除率为67%-69% ,LAS去除率达到97% 以上。同时由于超滤膜孔径远大于纳滤膜, 小分子量物质易进入膜孔内部, 致使膜孔内产生阻塞, 使水通量下降, 因此纳滤膜更适用于LAS浓度较低情况下的处理。由于LAS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以在膜材料方面应选用带有阴离子型或负电性较强的膜材料。膜分离的关键是寻找高效高渗透膜和提高处理量,并解决好膜污染问题。1.5 小结 分离法只要应用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比较高的废水,且回收价值比较大的废水,对于LAS浓度比较低的废水,回收利用成本比较高,且意义不大,可直接惊醒降解处理。2 氧化分解法2.1 微电解法微电解法是基于金属腐蚀溶解的电化学原理,依靠在废水中形成微电池的电极反应,废水中的污染物便会发生诸如催化氧化分解、混凝、吸附、络合及置换等反应,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迅速被去除。李亚峰等18采用微电解-混凝法处理LAS废水,考察了铁碳比、pH值、接触时间及混凝沉淀对处理效果的影响,COD去除率在90%以上,LAS去除率达97%,出水中的LAS、COD和pH值三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刘怡等19用微电解法(反应器内壁衬有铁阴极,中心为石墨棒阳极,充填适当比例的活性炭和石英砂混合物)对配制的COD 为98 mg/L 、LAS为95-105mg/L的模拟废水进行处理,停留时间为20-60 min,这时COD、LAS的去除率都在60%以上。刘发强20采用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法处理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考察了不同铁炭比、进水pH值、m(FeSO4)/V(H2O2)值以及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氧化剂量等工艺参数对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在进水LAS浓度为1950-3020mg/L时,微电解反应器进水pH值为3-4、铁炭质量比为2:1、水力停留时间60min,气水比12:1,;催化氧化反应器进水pH小于5,m(FeSO4)/V(H2O2)比值为1/10、H2O2加入量为5mL/L、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联合处理后表面活性剂平均去除率大于90%。2.2 催化氧化法催化氧化法是对化学氧化法的改进与强化,主要有均相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和多相氧化法,具有氧化能力强、可控程度高、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占地少等特点。均相氧化法主要是Fenton法,Fenton试剂产生的OH能与废水中的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及生物抑制性物质发生反应20,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还可以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是将Fenton法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如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法21,在最佳去除条件下去除率可达90%。光催化氧化法是用紫外光照射半导体催化剂,生成强氧化性的OH自由基来氧化分解LAS,能有效去除水中的LAS,但其需要特殊的光源,应用于实际的水处理还有一定的距离。姜少红等22采用UV/H2O2光氧化法处理含有较高浓度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模拟废水,研究了H2O2投加量、pH值、光照时间、紫外灯光强度对LAS降解率的影响。魏建波等23采用小型电化学反应器,利用不同的电极材料,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电化学氧化行为及各种工艺条件对降解效果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在无隔膜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内,以不锈钢为阴极,以钛基RuO2电极为阳极,以活性炭颗粒为填充电极,在合适的工艺条件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可达到96%以上,COD去除率大于84%。2.3 小结 氧化分解法处理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成本比较高,且产生其它中间产物造成二次污染,主要与其它技术联用处理,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在开发廉价高效的催化剂上。3 生物降解法生物降解主要包括好氧降解、厌氧降解和人工湿地,是目前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最为经济适用的方法,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3.1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率,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是目前我国应用比较广泛的处理方法。好氧生物法主要有:序批式反应器、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生物接触氧化法等。3.1.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简称SBR)工艺的整个处理过程是在一个反应器内进行,它包括了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排泥期、闲置期等五个操作过程。SBR运行过程中要随时掌握进水流量、水质、负荷变化状况,定期测定反应池内的MLSS浓度及溶解氧。对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废水,如生活污水、洗浴废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一般不超过50mg/L,且COD不高,单独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即可达到中水回用的目的24-26;而对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如化妆品生产废水、车间合成洗涤剂生产的废水,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甚至达到1000mg/L以上,单一的好氧处理工艺不能满足国家排放的要求,往往采用与其它物化处理的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如粉煤灰-混凝-SBR27、改性粉煤灰-SBR28、气浮-水解-SBR29,也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3.1.2 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简称BAF)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80年代末在欧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于90年代初得到较大发展该工艺,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X(有害物质)的作用。曝气生物滤池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具有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好、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的特点。曝气生物滤池分为上流式和下流式,去除效果上上流式优于下流式29,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曝气生物滤池对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30-32。也可采用与其它生化法相结合处理洗浴废水,如气浮-曝气生物滤池33、气浮-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34、CEPT-曝气生物滤池35,都能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1.3 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是将膜分离技术与污水处理工程中的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组成的废水处理新工艺。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选择膜材料与膜组件应从成本低、通量大、抗污染性能强、强度高、便于清洗和更换等方面考虑,且膜生物反应器对表面活性剂废水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36。目前,关于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中试也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效果,如王明峰等37采用酸化水解与膜生物反应器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洗涤废水的中试,李绍峰等38用浸没式MBR处理洗浴废水,雷鹏帅等39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铁路洗涤废水中试研究都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但是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成本较大,且极易引起膜污染等问题。3.1.4 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生物接触氧化法(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是从生物膜法派生出来的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法,即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内装填一定数量的填料,利用栖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应的氧气,通过生物氧化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达到净化目的,兼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的优点。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生物膜法的基本特点,但微生物栖附的填料全部浸在废水中,且采用机械设备向废水中充氧,池内废水中还存在约 25%的悬浮状态活性污泥,对废水也起净化作用。生物接触氧化法由于有填料作为载体,且所选填料比表面积比一般载体大,可形成稳定性好的高密度生态体系,挂膜周期相对缩短,在处理相同水量的情况下,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设备体积小,场所占地面积小。生物接触氧化法对低浓度洗浴废水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40,处理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废水时可与其它生化法联用,如厌氧生物滤池-好氧生物接触氧化41,也可与膜生物反应器联用42。目前,我国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洗浴废水的中试试验也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43-44。3.1.5 小结 目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生物处理方法还是以好氧为主,好氧生物处理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处理结果,但好氧生物处理运行成本比较高,且管理不便,需要定期的进行维修检测,所以厌氧生物处理具有很好的前景。3.2厌氧消化有机物厌氧消化产甲烷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生化过程。Zeikus等45人提出了厌氧消化的四菌群说,即发酵细菌群、产氢产乙酸菌群、同型产乙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目前国外关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的研究以厌氧为主,厌氧生物反应器主要有: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厌氧流化床、厌氧折流板反应器等。3.2.1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upflow anaerobic sludge blanket ,简称UASB)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是荷兰学者Lettinga等46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的,废水由池底进入反应器,通过反应区经气体分离后混合液进入沉淀区进行固液分离。澄清后的处理过的水由出水渠排走,沉淀下来的微生物固体,即厌氧污泥靠重力自动返回到反应区,集气室收集的沼气由沼气管排出反应器。UASB内不设置搅拌装置,上升的水流和产生的沼气可满足搅拌要求,反应器内不需填装填料,构造简单,易于操作运行,便于维护管理。UASB反应器的构造主要有:进水分配系统、反应区、气固液三相分离器、出水系统和排泥系统。根据不同废水水质,UASB反应器的构造有所不同,主要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以作为厌氧细菌的部分碳源和能源47,并没有因为LAS的存在抑制产甲烷菌的活性或产生其它不良影响。此外,根据Trine Lbner等48人研究了在UASB中生物降解LAS,表明过程的稳定性也是影响LAS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在我国,升流式厌氧污泥层反应器主要是与好氧反应器相结合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效果能达到国家排放水平49。 3.2.2厌氧流化床厌氧流化床在反应器底部进水,水流沿反应器横截面分布,内部安装小粒径的填料。采用小粒径的填料可以获得较大的表面积和流化程度,使每个颗粒都可供微生物附着生长,从而有较高的生物量。流化床反应器的主要特点是流态化能最大限度使厌氧污泥与被处理废水接触;由于颗粒与流体相对运动速度较高,液膜扩散阻力小,形成的生物膜较薄,传质作用强,因此水力停留时间较短。厌氧流化床克服了厌氧滤器堵塞和沟流问题,同时高的反应器容积负荷可减少反应器体积和占地面积。厌氧获得较大的表面积和流化程度,使每个颗粒都可供微生物附着生长,从而有较高的生物量。在流化床系统中依靠在惰性的填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来保留厌氧污泥,液体与污泥的混合,物质的传递均依靠这些带有生物膜的颗粒形成流态化来实现。流化床的填料粒径比较小,采用小粒径填料可以对于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来说,玻璃念珠和砂粒比活性炭和膨胀粘土更有利于生物膜的挂膜50,且产生了广泛的生物多样性,含有能够降解表面活性剂的拟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及变形杆菌。3.2.3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是P.L.McCarty等1982年研制的新型厌氧生物处理装置,是一种厌氧污泥层工艺,可以处理各种有机废水。它具有很高处理稳定性和容积利用率,不会发生堵塞和污泥床膨胀而引起的污泥流失,可省去气固液三相分离器,能保持很高的生物量,同时能承受很高的有机负荷。ABR 被称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其不仅生物固体截留能力强,而且水力混合条件好。随着厌氧技术的发展,其工艺的水力设计已由简单的推流式或完全混合式发展到了混合型复杂水力流态。第三代厌氧反应器所具有的特点包括:反应器具有良好的水力流态,这些反应器通过构造上的改进,使其中的水流大多呈推流与完全混合流相结合的复合型流态,因而具有高的反应器容积利用率,可获得较强的处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生物固体的截留能力,并使一个反应器内微生物在不同的区域内生长,与不同阶段的进水相接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生物相的分离,从而可稳定和提高设施的处理效果;通过构造上改进,延长水流在反应器内的流径,从而促进废水与污水的接触。ABR 工艺在反应器中设置了上下折流板而在水流方向形成依次串联的隔室,从而使其中的微生物种群沿长度方向的不同隔室实现产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在单个反应器中进行两相或多相的运行。也就是说,ABR 工艺可在一个反应器内实现一体化的两相或多相处理过程。在结构构造上,ABR 比UASB 更为简单,不需要结构较为复杂的三相分离器,每个隔室的产气可单独收集以分析各隔室的降解效果、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分解途径、机理及其中的微生物类型,也可将反应器内的产气一起集中收集。目前,国内研究的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主要是与其它方法联用起来,如ABR-人工湿地51,ABR-生物接触氧化52,出水可以达到国家景观用水标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3.2.4小结目前,关于厌氧降解表面活性剂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国外研究的比较成熟53,但是关于厌氧生物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的机理还处在研究阶段,厌氧生物处理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3.3人工湿地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湿地是地球上水陆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景观之一川。湿地被认为是“天然的污水净化器”,能滞留和降解污染物,吸纳多余的营养物,是自然环境中自净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人工湿地是为处理污水人为设计建造的、工程化的湿地系统,是通过人工挖掘,增加水负荷,并移栽植物形成的。根据水流性质及基质的不同,可分为表流湿地和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又称自由表面流湿地,类似于自然湿地。污水从湿地床表面流过,污染物的去除依靠植物根茎的拦截作用以及根茎上生成的生物膜的降解作用。表面流湿地通常由一个或者几个池体或渠道组成,池体或渠道间设隔墙分割,有时底部亦铺设防水材料以防止污水下渗,保护地下水。池中一般填有土壤、沙或者其他合适介质供水生植物固定根系。表面流水位较浅(一般在0.lm-0.6m),水流缓慢,通常以水平流的流态流经各个处理单元,水在床体表面流动易滋生蚊虫。潜流型湿地是在床体中填充一些填料(如砾石,煤渣等),水在填料中流动,不直接暴露于空气中。池中往往填有大量的砂石、卵石、砂或者土壤等多孔介质材料。介质表面栽种植物。污水在介质间渗流,水面低于介质表面,因此呈潜流状态。垂直流型湿地综合了上述两种湿地的特点,水流在填料床基本上呈由上向下的垂直流,水流流经床体后被铺设在出水端底部的集水管收集并排出系统。其作用在于提高了氧向污水及基质中的转移效率。其运行时一般采用间歇进水方式。由于其表层为渗透性良好的砂层,水力负荷一般较高,对N、P去除效果较好,但对(悬浮物)的去除则较差。出水效果是最好的,但造价高。除欧美有少数投入使用外,目前我国还处于实验阶段,实际应用不多。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具有:建造和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可进行有效的废水处理、抗冲击能力强、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等特点。人工湿地的去污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人工湿地成熟后,填料表面吸附许多微生物形成的大量生物膜,植物根系分布于池中,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三重协同作用净化污水。影响人工湿地净化污水效果的因素很多,如床体结构、植物种类、运行参数,以及PH值、盐度、温度等。一般而言pH值在78时有较强的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较低的含盐量有利于氨氮的降解。它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物各方面作用的水处理技术,造价低廉、维护简单、处理效果好。人工湿地主要与其它技术联用起来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影响人工湿地去除表面活性剂的因素主要有水深和水温54,实际运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3.4 展望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合成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剂也越来越高,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也越来越收到大家的关注。目前,活性污泥法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运行过程中增加的曝气设备,增加了运行成本,且需要定期检测溶解氧的水平;而厌氧相对来说运行管理方便,且易于管理方便,成本较低,ABR反应器作为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目前对ABR的研究热点主要在ABR的结构上即如何减少水力死区、进水方式、填料的选择等方面。4 结语 表面活性剂废水属于难降解的有机胶体性废水,其中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首要污染物。处理的方法的有效性和经济性也应以表面活性剂的去除效率和残留量为基准。废水中LAS的去除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利用表面化学力的改变,将LAS从废水中转移或富集出来,处理中不破坏LAS的结构,即为“非破坏性技术”;二是将LAS氧化分解,消除LAS的毒害作用,即为“破坏性技术”。实际处理时应从回收利用和彻底氧化分解两种途径考虑,对生产厂家直接排放的其他有机成分较少的高浓度LAS废水可考虑回收,利用其中的LAS;对其他行业或混合排放的LAS含量较低的废水,若回收价值不大,则应用去除较彻底的氧化法处理,以减少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单一技术处理的局限性,应考虑优化组合各种单一技术,使之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最终开发出高效、经济、适合我国国情的一体化联用技术。尤其物化-生化法组合工艺将成为今后表面活性剂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和发展方向。参 考 文 献 1 国家统计局 2 Takada H,Ishiwatari R,Ogura N.Distribution of linear alkylbenzenes and linear alkylbenzene sulphanate in the Tokyo Bay sedimentsJ.Esturaine,Coastal and Shelf Sci.,1992,35(3):141-156. 3 赵华章,高宝玉,岳钦艳.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聚合物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1999,19(6):1-5. 4 申松梅,孙潺潺,徐斌.复合混凝剂RX处理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1,31(3):71-73. 5 傅冬平.混凝沉淀处理高浓度LAS废水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0,29(5):73-75. 6 Noble M.,Brown A.,Protein Recovery Using Gas-liquid Dispersions,J.Chromatogr.B,1998,711(9):31-43 7 Savanit B.,Chavade j S.,Surfactant Recovery from Water Using a Multistage Foam Fractionator: Part I Effects of Air Flow Rate,Foam Height,Feed Flow Rate and Number of Stages,Sep.Sci.Technol., 2005,40(9):1835-1853 8 Savanit B.,Chavadej S.,Anionic and Cationic Surfactant Recovery from Water Using a Multistage Foam Fractionator,Chem.Eng.J.,2003,93(3):241-252 9 宋沁.泡沫分离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J.污染防治技术,2000,13(2): 123- 124.10 林喆,赵庆祥,王燕等.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7,16(12):20-22.11 韦帮森,杨华等.表面活性剂类废水处理工程J.给水排水,2003,29(4):49-51.12 王九思,卯辉.活性炭吸附-化学氧化处理印染废水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0,19(6):77-80.13 于晓彩,王恩德,徐微,辛哲.改性粉煤灰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J.东北大学学报,2005,26(4):401-404.14 蒋白懿,尹敬杰,张研,李秀杰.凹凸棒石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9,25(1):152-155.15 张乐群,陈雪民,王忠峰.海绵铁处理洗浴废水中LAS的静态试验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5,24(4):59-66.16 王锦,蒋金辉.超滤处理洗涤污水循环利用的中试研究J.环境科学,2007,28(2):387-391.17 Rozzi A, Antonelli M and Arcari M. Membrane treatment of secondary textile effluents for direct reuseJ.Wat Sci Tech,1999,40(425):409-416.18 李亚峰,张晓颖,班福忱.微电解-混凝法处理LAS废水的研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 32(1):14-15.19 刘怡,熊亚,朱锡海. 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最优化处理工艺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1(5):45-47.20 Chamarro E ,Marco A. Using of Fenton reagent to improve organic chemical biodegradabilityJ.Water Research,2001,35:1047-1051.21 刘发强. 铁炭微电解-Fenton试剂法处理高浓度表面活性剂废水研究J.中外能源,2009,14(9):99-103.22 姜少红,杨勇,季民.光化学氧化法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降解的初步研究J.四川环境,2006,25(1):11-13.23 魏建波,朱正平.电化学氧化法处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实验研究J.饮料工业,2005,8(2):14-18.24 谭显东,王向东,谢嘉,刘建英.SBR法处理合成洗涤剂生产废水的动力学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6,38(1):68-7125 Leon V.M.,Lopez C.,Lara-Martin P.A.,et al.Removal of linear alkylbenzene sulfonates and their degradation intermediates at low temperatures during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Chemosphere,2006,64(7):1157-1166.26 于晓彩,徐微,扬艳杰.SBR法处理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06,32(6):20-26.27 李荣喜,杨春平,许第发,宋勇.粉煤灰-混凝-SBR法处理高浓度洗涤剂废水J.环境工程学报,2011,5(6):1251-1256. 28 杨敏珊,胡勇有,陈秋燕.气浮-水解-SBR工艺处理化妆品厂废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5,36(2):78-80.29 王荣,陈学民.不同流向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洗浴废水效果的影响J.净水技术,2007,26(6):51-54.30 田岳林,李汝琪,曾志强.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应用于处理回用洗浴废水J.污染防治技术,2009,22(3):32-34.32 Moller E B. Aerobic domestic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a pilot plant with complete sludge retention by cross -flow filtration J.Wat Res.,1995,29(4):1179-1189.32 罗杰,纪桂霞,刘弦,万博.复合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合成洗涤剂废水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0,30(8):47-50.33 郭冀峰,王荣昌,夏四清,赵建夫.气浮-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洗浴废水回用工程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3):89-92.34 郭冀峰,王荣昌,夏四清,赵建夫.气浮-曝气生物滤池-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浴废水回用工程J.水处理技术,2007,33(11):85-88.35 陈广银,陈洪斌,何群彪,张小龙.CEPT-曝气生物滤池低温下处理模拟灰水的应用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3(6):1007-1010.36 Z Ujang,M R Salim,S L Khor.The effect of aeration and non-aeration time on simultaneous 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using an intermittent aeration membrane bioreactorJ.Wat Sci Tech.,2000,41(10-11):193-200.37 王明峰,邵建军. 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洗涤废水的中试J.水处理技术,2007,33(7):61-67.38 李绍峰,崔崇威,吴建宇,etal. 浸没式MBR处理洗浴废水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5,21(6):711-714.39 雷鹏帅,陈学民.膜生物反应器处理铁路洗涤废水中试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25(1):69-72.40 伏小勇,秦赏,陈学民,贺洁.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洗浴废水的研究J.净水技术,2008,2(2):51-54.41 韩薇.两级膜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试验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环境工程,2008.42 张云霞,邢国平,朱文亭等.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