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1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2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3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4页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共20题;共50分)1. (2分) (2019八上韶关期中)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下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中,哪一项直接对中国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 A . B . C . D . 2. (2分) (2019八上东明月考) 某学生在复习中国近代史时看到一个条约有如下内容: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这个条约应该是( ) A . 南京条约B . 天津条约C . 北京条约D . 辛丑条约3. (2分) (2019八上长春期末)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像一个“大葡萄叶”,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变成了一只“大公鸡”。这一时期中国版图的变化与哪国有关?( ) A . 美国B . 俄国C . 英国D . 日本4. (2分) (2019八上綦江期中)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方案出自( ) A . 四洲志B . 海国图志C . 天朝田亩制度D . 资政新篇5. (2分) (2019八上台山期中) “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黑漆漆。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这一首民谣可作为研究下列哪一运动爆发原因的佐证( ) A . 五四运动B . 新文化运动C . 太平天国运动D . 戊戌变法6. (2分) (2019八上东明月考) 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代替“國”,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最能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 . 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B . 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C . 丰富了汉语言文字D . 本身文化程度不高7. (6分) (2018八上紫金期中) 1881年9月,两江总督上书清廷:“请开办江苏利国煤铁。,次年成立“徐州利国驿煤铁矿务总局”。此举与洋务运动哪一重大活动直接相关( ) A . 欲“求富”,兴办民用企业B . 为“自强”,创办军事工业C . 学习西方,兴办新式学堂D . 加强海防,创办近代海军8. (2分) (2019八上渭滨月考)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中日战争则变成“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 .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9. (2分) (2019八下桐城开学考) 如图反映的这一现象出现在哪一次战争之后( ) A . 鸦片战争之后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C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10. (2分) (2019八上双城期末)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 ) A . 戊戌变法B . 洋务运动C . 辛亥革命D . 新文化运动11. (2分) 课堂上,老师问大家哪一个历史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同学们给出了四种答案,请你帮大家选出正确的一项( )A . 公车上书B . 光绪帝下诏变法C . 建立兴中会D . 建立同盟会12. (2分) (2019八上兰州期末)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欧美列强感叹中国人“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并认为“世界所有国家中,中国是最不宜瓜分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B . 义和团运动C . 反割台斗争D . 三元里抗英斗争13. (2分) (2019曲靖) 下面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的内容。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该条约是( )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本息共计约98亿两;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区;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口至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A . 南京条约B . 北京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14. (2分) (2019八上普宁期中) 孙屮山在(烈士事略)序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该序中的“是役”是指( ) A . 萍浏醴起义B . 黄花岗起义C . 广西起义D . 武昌起义15. (2分) (2019长安模拟) 对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 该起义发生在中国农历辛亥年起义的主要力量是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孙中山直接领导了这次起义清军败逃,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A . B . C . D . 16. (2分) (2019八上岑溪期中) “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延续的阴谋,恢复的共和制。”材料评述的是( ) A . 黄花岗起义B . 武昌起义C . 二次革命D . 护国运动17. (8分) 中国革命影片开天辟地最能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南昌起义B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D . 红军长征18. (2分) (2019九上鄂城期末) “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 武昌起义爆发B . 中华民国建立C . 五四运动爆发D . 中国共产党成立19. (2分) (2019毕节) 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有( ) 十月革命的影响 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北伐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A . B . C . D . 20. (2分) (2019八上福田期末) 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峰,它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它”是( ) A . 义和团运动B . 新文化运动C . 五四运动D .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 非选择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9分、第28题14分,共 (共3题;共50分)21. (17.0分) (2018八上海口期中) 近代中国百年史,是一部中国的屈辱史,更是一部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 【屈辱篇】材料一:【抗争篇】材料二:(1) 材料一的四幅图分别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哪四次侵华战争? (2) 四幅图片涉及的4次战争,你认为哪次战争所带来的危害对中国影响最大?请简要说明理由。 (3) 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涌现出无数反抗外国侵略的英雄人物。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以下有关英雄人物与事迹,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图5: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图6:太平天国后期的年青将领李秀成,曾率太平军英勇抗击了华尔的洋枪队。图7:在丰岛海战中,邓世昌率舰冲向日舰,不幸中炮,与200名将士壮烈殉国。(4) 综上所述,对这段屈辱与抗争的历史,写出你最深的2点感受。 22. (19.0分) (2019玉林模拟) 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通常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对比中西近代化的历程,回答问题。 【整理脉络】材料一:材料二:(1) 把材料一中的处补充完整。 (2) 【探究异同】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所走过的道路和西方国家有何不同? (4) 【总结感悟】结合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分析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回首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你有何感悟? 23. (14.0分) (2019常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当代中国走怎样的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看起来很奇怪的是,鸦片没有起催眠作用,反而起了惊醒作用。”在一批先进分子的启发下,中国人民开始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了百年“中国梦”的辛苦求索、艰难追寻。人民日报社论材料二:下午一时半,十几个学校的学生齐聚天安门,人人手里拿着一面或两面白旗,上面写着“还我青岛”“头可断青岛不可失”第二天,北京各大专学校总罢课六月三日,北京学生在街头演讲时被北洋政府逮捕一百七十八人第三天,上街,演讲的学生达到五千多人,社会影响更加扩大。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同情和支持这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讲话(1) 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鸦片没有起到催眠作用,反而起到惊醒作用”,迷梦中惊醒的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哪些辛苦求索和艰难追寻?(只要答出重大历史事件即可) (2) 材料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核心精神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历史事件是“真正伟大的历史转折点”? (3) 材料三中的“伟大飞跃”得益于哪个伟大实践?从这一“飞跃”中,你得出什么结论? (4)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题。 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