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 易混淆药品与高警示药品的管理.ppt_第1页
2019年 易混淆药品与高警示药品的管理.ppt_第2页
2019年 易混淆药品与高警示药品的管理.ppt_第3页
2019年 易混淆药品与高警示药品的管理.ppt_第4页
2019年 易混淆药品与高警示药品的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混淆药品与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药学部丁菲2019年3月,医疗风险无处不在,药物使用错误是医疗机构中最常见的对患者健康造成伤害但又可避免的行为之一。涉及药物的医疗纠纷约占医疗诉讼案件的三成,大多数导致死亡或者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其中就包括易混淆药品和高警示药品。,易混淆药品典型案例,2012年12月,一名进修医生单独在急诊值班,本应为患儿使用抗病毒药阿糖腺苷注射液,结果处方却开具为阿糖胞苷注射液;药师收到处方后感觉困惑,曾与医师联系确认,但医生未予更正;护士也未发现这一错误,当天患儿输入阿糖胞苷注射液200毫升。第二天,一名资深护士发现了这一错误;之后发现当天夜间就诊的其他9名患儿发生了同样的用药错误!阿糖胞苷:抗肿瘤药,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其副作用是骨髓抑制。,高警示药品典型案例,2003年,某三甲医院门诊药房发放硫唑嘌呤片时,因硫唑嘌呤片的规格从50mg更换为100mg,发药人员未留意,仍交代患者按原剂量服用,导致患者实际服用剂量为原剂量的两倍,1个月后患者出现再生障碍性贫血。,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评审标准评审要点3512有高浓度电解质、听似、看似等易混淆的药品贮存与识别要求。1对高浓度电解质、化疗药物等特殊药品及易混淆的药品有标识和贮存方法的规定。2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的存放有明晰的“警示标识”3相关员工知晓管理要求、具备识别技能。对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或多剂型药物做到全院统一“警示标识”,符合率100%。,主要内容,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易混淆药品管理制度,概念,标识管理,陈列,使用,调剂使用错误,1,2,3,4,5,6,易混淆药品主要有:包装相似、听似、看似药品;一品多规药品、多剂型药品等一、看似药品:药品外观、包装等相似二、听似药品:药品名称相似;三、一品多规药品: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规格,四、多剂型药品: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以及由其他因素可能导致混淆的药品。,易混淆药品的概念,一、看似:药品外观、包装相似,适应症:熄风涤痰,逐瘀止痛。用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属痰瘀阻络证,适应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及细菌性阴道病血瘀兼湿热证。,适应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属气滞血瘀证,证见月经量多,夹有大小血块,经期延长等,适应症: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用于气虚血滞、脉络瘀阻所致中风中经络,半身不遂、脑梗塞、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二、听似:药品名称相似,适应症: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包括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2.本品与其他药物联合用于麻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3.本品与万古霉素(静脉)可联合用于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利福平与红霉素联合方案用于军团菌属严重感染。4.用于无症状脑膜炎奈瑟菌带菌者,以消除鼻咽部脑膜炎奈瑟菌;但不适用于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治疗。,适应症:1本品与其他抗结核药联合用于各种结核病的初治与复治,但不宜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2适合医务人员直接观察下的短程化疗。3亦可用于非结核性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4与其他抗麻风药联合用于麻风治疗可能有效。,波立维进口,泰嘉国产,可用于防治心肌梗死,缺血性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栓塞引起的并发症。应用于有过近期发生的中风、心肌梗死或确诊外周动脉疾病的患者,治疗后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发生(心肌梗死、中风和血管性死亡)。,三、一品多规药品: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规格,本品为阿片类受体拮抗药。1用于阿片类药物复合麻醉药术后,拮抗该类药物所致的呼吸抑制,促使病人苏醒。2用于阿片类药物过量,完全或部分逆转阿片类药物引起的呼吸抑制。3解救急性乙醇中毒。4用于急性阿片类药物过量的诊断。,1受体阻滞剂适应症:用于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主动脉夹层、心律失常等。,缓释片的优点:1、独立恒速释放单元的多微囊技术;2、吸收过程更加稳定持久;3、血药浓度更加均衡一致;4、1阻滞效应强度和选择性更加理想;5、降压效能更加突出。,四.多剂型药品:相同药品名称但不同剂型,适应症:1沙眼、结膜炎、角膜炎。2预防新生儿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眼部感染。,适应症: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感染。,易混淆药品的标识管理,易混淆药品全院统一警示标识。,各药品使用单位(药库、药房、病区等)统一要求在药品标签或存放药品的区域,使用统一警示标识。,易混淆药品的陈列,1,2,3,4,根据剂型不同,注射剂、内服药及外用药品分区摆放,分柜陈列,药名标签放置必须与陈列药品一一对应,字迹清晰,原则上易混淆药品应分开放置,避免同一排放置,对于听似、看似、多规、多剂型等易混淆药品应放置不同的“警示标识”,易混淆药品的使用,病区护士在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给患者使用。,易混淆药品调剂、使用错误,发生易混淆药品调剂、使用错误,按药学部调剂差错事故管理制度和用药错误报告分析制度处理,易混淆药品的调剂,1、禁止凭感观印象随意摆放、拿取、调剂、发药等,避免混淆差错发生,2、药师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遵循“四查十对”原则,仔细核对药品名称、规格、剂型、产地等信息,确认无误后方能发放。,调剂,使用,差错,易混淆药品,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制度,概念,特点,管理新进展,分级,管理,1,2,3,4,5,什么是高警示药品,高警示药品概念的提出,19951996年间,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有161个医疗机构提交了研究期间发生的严重差错。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ISMP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警示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首次提到高危药品,但当时未明确具体的药品目录。,高警示药品的概念,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给出定义:高警示药物(high-alertmedication),即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和死亡的药物。,高警示药品的特点北京协和医院药剂科李大魁教授在国内首次引入提出“高警示药品”概念。高警示药品的特点1、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2、药物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或因使用不当极易发生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的药品。3、出现差错可能并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用药安全项目组参照美国ISMP2008年公布的19类及13种高危药品目录,同时结合我国医疗机构用药实际情况,制订了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各医疗机构可参照本目录制定本医疗机构的高危药品目录和管理办法,目录只能扩充不能减少,管理级别只能升高不能降低。,2012,2015,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基于遵从英文原文(High-AlertMedications语义、切合管理文化以及方便对患者进行用药交待、避免歧义等方面考虑,对于我国近年沿用的“高危药品”,建议更名为“高警示药品”。并发布了“我国高警示药品推荐目录2015版”,该目录共包含24类、14种药品。并在2012版目录基础上增加了4种药品。,2012年,2015年,我国高警示药品管理新进展,我国高警示药品管理新进展,推荐高警示药品统一标识各药品使用单位(药库、药房、病区等)统一要求在药品标签或存放药品的区域,使用统一警示标识。,我国高警示药品管理新进展,确立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策略高警示药品的管理可以采用“金字塔式”的分级管理模式,高警示药品分级管理,A级高警示药品A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最高级别,是使用频率高,一旦用药错误,患者死亡风险最高的高警示药品,医疗单位必须重点管理和监护,,1,2,3,4,应有专用药柜或专区贮存,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护理人员执行A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警示,双人核对后给药,A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A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A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B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二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严重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A级低。,1,2,3,4,药库、药房和病区小药柜等药品储存处有明显专用标识,护理人员执行B级高警示药品医嘱时应注明高警示,双人核对后给药,B级高警示药品应严格按照法定给药途径和标准给药浓度给药。超出标准给药浓度的医嘱医生须加签字,医生、护士和药师工作站在处置B级高警示药品时应有明显的警示信息,B级高警示药品管理措施,C级高警示药品,是高警示药品管理的第三层,包含的高警示药品使用频率较高,一旦用药错误,会给患者造成伤害,但给患者造成伤害的风险等级较B级低。,1,2,门诊药房药师和治疗班护士核发C级高警示药品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