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C卷新编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C卷新编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C卷新编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C卷新编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C卷新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东南亚最著名的矿产是 ( )A煤和铁B铁和石油C铝和锡D石油、天然气和锡2 . 亚洲最大的平原是( )A米希西比平原B华北平原C西西伯利亚平原D印度河平原3 . 亚洲最高的高原的是A青藏高原B帕米尔高原C德干高原D伊朗高原4 . 俄罗斯向中国运输石油和天然气的最佳运输方式是( )A油罐列车B汽车装运C管道运输D火车与汽车联运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大河众多。读“亚洲水系”,完成下面小题。5 . 关于亚洲河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发源于大洲中部,呈放射状流向四周B多发源于大洲内部,因为内陆降水多C亚洲大河皆向东流,最终注入太平洋D亚洲大河支流稀少,因为亚洲气候干旱6 . 陈毅元帅在赠缅甸友人一诗中写到“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下列河流的流向符合该描述的是ABCD7 . 下列叙述,最能体现亚洲地域辽阔的是A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B跨经度约165,跨纬度约92C亚洲季风气候显著D四周均被大洋包围10月31日21时25分在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纬3499 东经8610)发生39级地震,震源深度7千米。据此回答下列各题。8 . 这次地震发生在哪两大板块的附近A.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C.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D.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9 . 昨天,王伯伯的手机收到了下列四条与地震相关的短信,可信的一条是A. 大西洋的海地大地震引发海啸,中国沿海地区的居民不能出海B. 专家预测2016年11月20日上午8点整中国东部海域将发生65级地震C. 最近蚂蚁频繁搬家,肯定要发生地震D. 发生地震时要迅速跑到平坦开阔的地方,不要急于回家10 . 板块构造学说不能用来解释A. 火山、地震的分布B. 高大山脉的形成C.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D. 洪灾的发生11 . 下列关于亚洲和北美洲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洲都处于中低纬度B两洲都处于东半球C两洲都濒临太平洋和北冰洋D两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气象厅表示,当地时间4月30日晚8点24分左右,位于东京以南海域1000公里的东京都小笠原诸岛西部海域发生里氏8.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90公里,没有发生海啸的危险读日本资料图,完成下题12 . 图中A岛屿是( )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洲13 . 小笠原诸岛西部海域位于(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D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14 . 濑户内海和太平洋沿岸作为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区,其有利条件不是( )A消费市场大B多港湾,海运便利C有较高的科技水平D原料、燃料丰富15 . 下列能体现日本具有西方文化的是( )和服 西服 和屋 “洋”房ABCD读“亚洲气候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16 . 亚洲的主体部分位于:A西半球、北半球B西半球、南半球C东半球、北半球D东半球、南半球17 . “在亚洲的同一天里,地的人因炎热而纳凉,地的人因寒冷而烤火,地的人因雨水过多而发愁,地的人因长期干旱而忙碌” 这反映了亚洲气候的哪一特点A气候复杂多样B大陆性气候分布广C季风气候显著D受夏季风影响18 . 亚洲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大洲,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南部地区中部地区ABCD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三艘舰艇从海南省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如图),据此回答各题19 . 护航舰队经过的海峡是( )A台湾海峡B直布罗陀海峡C马六甲海峡D英吉利海峡20 . 乙半岛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B玉米C油棕D水稻21 . 对于俄罗斯的叙述,错误的说法是( )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B莫斯科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C经济以重工业为主D气候特点表现为冬季短而温暖,夏季长而炎热22 . 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是A美国B中国C韩国D朝鲜读亚洲地图,回答下面小题。23 . 甲、乙、丙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A. 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 B.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C. 中南半岛、青藏高原、华北平原 D. 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半岛、中南半岛24 .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区相比较,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25 . 印度常发生水旱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强,降水过于集中B与季风强弱无关C地形平坦开阔D植被破坏严重26 . 下列有关印度农作物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黄麻主要分布在恒河三角洲B棉花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C小麦主要分布在恒河平原D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侧的沿海地区27 .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甲、乙两大洲,叙述正确的是甲大洲河流星放射状分布 乙大洲地势东西高、中部低甲大洲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稠密 乙大洲有世界最深的淡水湖甲、乙两大洲都地跨寒、温、热三带甲、乙两大洲都濒临大西洋ABCD28 . 结合中南半岛图,有关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河平原及河口三角洲地区B植被属于落叶阔叶林C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横向分布D地势是南高北低29 . 关于日本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多山的岛国B矿产资源丰富C交通运输业不发达D位于太平洋东部为缓解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旱情,应越南方面请求,中国自2016年3月15日至4月10日对湄公河下游实施应急补水。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0 . 除气候反常外,造成越南等东南亚部分国家出现严重旱情的原因主要是( )A年降水量较小,且季节分配不均B年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冬季C年降水量丰富,季节分配不均D年降水量丰富,年蒸发量更大31 . 越南等国利用湄公河水灌溉的农田主要是( )A麦田B稻田C玉米田D西瓜田32 . 2016年3月,中国与泰国、越南等湄公河流域五国在海南三亚举行了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中国总理李克强高兴地说,要让中国杂交水稻“走出国门”,助力澜湄国家成为“世界粮仓”。如图,澜湄国家适宜杂交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全年高温,降水丰富C河流密布,水能丰富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3 . 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洲面积最大的国家B世界第二人口大国C目前印度的粮食缺口很大D班加罗尔是21世纪出现的服务外包产业中心34 . 下列关于印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印度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B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第二大的国家C印度的班加罗尔被誉为“世界办公室”,软件产业发达D印度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35 .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位于( )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恒河平原36 . 著名的“吴哥窟”位于( )A越南B泰国C缅甸D柬埔寨37 . 亚洲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复杂多样,西部海洋性气候显著B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C复杂多样,西北部寒带气候分布广D复杂多样,热带气候分布广二、解答题38 . 下图为日本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东京位于日本最大的岛屿B_岛上,其西侧有著名的活火山_。(2)日本西隔_海与亚欧大陆相望,其中邻国_是日本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3)世界四大渔场中,位于日本的是_渔场。(4)北京时间(东八区)10:40本堂地理开考时,东京(东九区)的时间为_。(5)据地震台网统计,日本每年发生上千次的地震,请你用板块相关知识解释原因。(6)以工业城市神户和大阪为中心形成的工业区是_工业区,该工业区沿濑户内海分布的突出优势在于_。日本这种工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对我国_(沿海/内陆)地区有借鉴意义。3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加蒂格迪大坝是该国在建的最大水利工程项目,由中印尼合作建设。大坝保证下游防洪和灌溉。 材料二下图为印度尼西亚简图以及芝马努河流域的气候和水系示意图(1)爪哇岛火山活动较多,主要原因是_。 (2)芝马努河易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_,加蒂格迪大坝具有_、_和防洪等综合效益。(3)爪哇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却是印尼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这里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为_。 (4)印度尼西亚盛产热带经济作物,是世界最大的_生产国。矿产资源有_和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