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节:构图,1.什么是构图,定义:构图,就是把构成整体的那些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摄影者的表现意图。也就是说,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2、构图的目的,每一个题材,不论它平淡还是宏伟,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点。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物象-人、树、房或花的时候,应该撇开它们的一般特征,而把它们看作是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用光和立体物的结合体。通过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物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视觉美点。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正象罗丹所说的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不过是善于用眼睛渤视大自然并把这种视觉感受移于是画面上而已。但构图不能成为目的本身,因为构图的基本任务,是最大的可能阐明艺术家的构思。构图的目的是: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突出,从而舍弃那些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并恰当地安排陪体,选择环境,使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强烈、更完善、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以增强艺术效果。总的来说,就是把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传递给别人的艺术,这话可真切地表达了构图的目的。,3、构图的性质,构图不仅指具体操作,而且还意味着把整个形态作为与复杂的摄影规则相联系而描绘的对象,把自然物象引入到一个现实的境界,成为不同于自然的一个独立存在的世界。任何一幅优秀的摄影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想艺术的统一体。作品的复杂性是由生活的复杂性决定的。然而在画面处理上贴切自然,五彩缤纷,浑然天成,绝少斧凿痕迹,这是什么缘故呢?原在就在于摄影者在创作时,就象工师之建宅,经过一番选择提炼,筹划安排,组织结构上下了功夫,在经营位置、置阵布势中体现了摄影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匠心独运。因此,我们在创作中一定要进行一系列的组织安排,巧思结构,精心布局,突出主要的方面,强调出本质的东西,并把作品的主题思想体现到鲜明的形象组织中去。,中国传统绘画中把构图结构称为章法或布局,展纸作画章法第一。位置经营如同围棋,下子格格皆可落,切勿乱迷。素纸也可处下落墨,切记不可胡乱抒笔。棋有棋路,画有画理,一笔走失如棋败局。古人将章法(构图)比作下棋,摄影变如此,也要有一定的章法与布局,置阵布势。因此构图称为画面总要,所谓总要就是纲要、概要的意思,画面构图象写文章一样,做到有章有法,有次有主,相互呼应,虚实对比,藏露隐现,简繁适中,疏密无间等的构图规律,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的统一,这就是构图最终的目的。,4、摄影构图的特点,一、摄影构图的镜头性摄影画面是通过镜头所见的景物,在使用镜头获取影像时就应当考虑画面构图。摄影镜头能够给构图带来不同的效果,例如不同的镜头焦距,视角不同,影像了画面取景范围与透视效果。另外,摄影器材的科学性,使所得画面更为真实,具有准确的透视和影调效果、清晰的影像及细节表现。二、摄影构图的现场性这也使摄影更具有“纪实”特点。摄影画面必须以实际景物为依据,现场面对被摄景物进行创作,感光材料一经曝光,景物效果就被基本固定了。三、摄影构图的瞬间性精彩的瞬间往往是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摄影画面在拍摄的瞬间即固定,因此,抓住适当的时机极为重要,应当善于发现和捕捉,并需要对事态发展具有一定的预见能力,有时还需要长时间的耐心等待。,5、摄影画面的组成,一、主体它是摄影拍摄的主要对象,是摄影主题与画面内容的主要体现者,是画面构图的依据。一般应处于画面结构的视觉中心,进行强调和突出。突出主体的基本方法有:(1)将主体置于情节的中心,使其更具吸引力。(2)使主体在画面中占据显著位置。(3)使主体处于汇聚线条的中心。(4)使主体在画面中占有较大的面积。(5)使主体与环境产生色彩差异,从而达到衬托主体的作用。(6)使主体处于重点布光区,进行重点布光加以强调。(7)运用景深原理,使主体处于景深范围内,影像实。而其它景物处于景深之外,影像虚。(8)运用动静原理,使主体具有动感,而环境静止,使主体突出。,摄影大师DaivdFokos部分作品(1),(9)运用透视原理,使主体处于近景,透视夸张。二、陪体主体的陪衬景物。烘托主体并与主体形成呼应关系。共同完成构图。陪体的主要作用是:(1)帮助主体完成对主题的表现(2)避免主体过于孤立,使画面生动、自然。(3)帮助构图,美化画面。(4)营造画面氛围。陪体的使用不应抢夺主体的视觉地位。如果陪体不能为作品增光添色,则尽量不用。三、环境主体所处的环境,是主体以外的人物、景物以及空间的总和,包括前景和后景。,环境的主要作用是:(1)表现时间、空间特点。(2)帮助叙事,表现情感,说明主题。(3)表现主体人物性格、心理。(4)营造景物气氛。环境处理一般应尽量简化,以使主体得到良好的衬托。四、前景指处于主体前,更靠近镜头位置的景物,是环境的组成部分。前景的主要作用是:(1)改变或改善构图,美化与装饰画面。(2)掩饰画面中不需要、不完美的部分。(3)有助于空间纵深效果,形成空间层次。(4)营造画面气氛,生活气息,使作品更真实。(5)帮助主题的表现。(6)平衡画面构图。,前景的运用应当谨慎,一定要有理由的运用,并注意不能过于抢夺主体的视觉地位。五、背景又称后景,是画面中主体后面的景物。所有的摄影都有背景,背景是环境一般应当尽量简化,并在色调上与主体有区别,以利于衬托主体。背景还可以通过与主体的对比、比喻象征产生意义,帮助主题的表现。,6、摄影构图的基本要求,构图的基本要求是:多样、统一、简练,有表现力。应尽可能地去除画面中一切多余的因素,强调突出需要表现的内容,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除了一般的选择取景角度外,还要注意几种构图要素的运用,掌握其一般规律。1.多样。就是要求画面富有变化而不呆板,符合视觉上美的要求,丰富而多样化。首先是物体形状的多样化,同样的物体,可按不同的侧面和距离的远近进行安排,使之产生不同的形态变化,而不显得单调;其次还包括光线、影调、色彩、背景等因素,利用光线产生的阴阳面和投影的变化,利用背景进行衬托,7、构图的方式,摄影构图中有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构图法三分法,即将一张图片按比例分为三等份,在取景构图时,有意识地被摄主体安排在右1/3或左1/3的等分线上,无论主体是人物还是物体都是如此。这种方法最常用于横幅图片。,由三分法延伸开去,如果在图片左右三等份的同时按照上下比例再划定三等份,就变成了九宫格式构图了。当你心中有了这种概念,就会在左右三分线安排主体的时候,有意识地将他(她它)安排在了九宫格交界四个交叉的某一个点上。,我们发现很多初友拍花卉时都会自然而然的把花朵安排在画面中央,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成熟摄影人的构图选择。一般而言,将花卉安排在画幅中央主要有客观和主观两种情况:客观情况是使用了6X6之类的方幅相机;主观是采用了紧凑式特写技法。除此而外,拍摄花卉还是应按三分法和九宫格原则来选择花卉位置来的妥当,也更上眼些。,几种常见的构图方式,平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饥饿的苏丹凯文卡特1994,2.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交叉线构图景物呈斜线交叉布局形式,景物的交叉点可以在画面以内,也可以在外。前者有类似十字型构图的特点,后者类似斜线构图的特点,能充分利用画面空间,并把视线引向交叉中心,也可引向画面以外。具有活泼轻松、舒展含蓄的特点。,椭圆型构图可以形成强烈的整体感,并能产生旋转、运动、收缩等视觉效果。常用于表现不需特别强调的的主体,而着重表现场面或渲染气氛的画面内容。,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紧凑式构图(汇聚式)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水平线构图具有平静、安宁、舒适、稳定等特点。常用于表现平静如镜的湖面、微波荡漾的水面、一望无际的平川、广阔平坦的原野、辽廓无垠的草原等。,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斜线式构图可分为立式斜垂线和平式斜横线两种。常表现运动、流动、倾斜、动荡、失衡、紧张、危险、一泻千里等场面。也有的画面利用斜线指出特定的物体,起到一个固定导向的作用。,.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部沉重的感觉。,放射式构图:以主体为核心,景物呈向四周扩散放射的构图形式,可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被摄主体,而后又有开阔、舒展、扩散的作用。常用于需要突出主体而场面又复杂的场合,也用于使人物或景物在较复杂的情况下产生特殊的效果等表现手法。,从四个角落伸出的线条会聚起来,像箭头一样指向主角。这些会聚的线条形成一个长廊,使人们的目光一直向前追踪着这个孤独的身影。广角镜头加强了线条的会聚效果,产生了一种孤寂感,这正是照片的寓意之所在。广角镜头扩大了前景的实有空间,缩小了人体的相对尺寸,强化了距离感和孑然一身的孤独感。,请看所有的线条是如何指向马路中心的人影身上的。屋顶的线条,汽车的线条,路面交通标志的线条统统指向被摄主体。观者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引向这个引人注目的身影上。,这些构图方式既可独立分割,又可彼此联系以丰富画面内容。事实上,许多好的作品本身就是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运用、有机结合。同时,每一种构图方式不但如示意图那样用横幅来体现,也同样适用于竖幅图片。示意图中点线块面的位置也不是定格不变的,而是依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按照构图原则拍不出富于美感的片片,太拘泥于构图原则出的片片也可能会流于僵化呆板。将主体安排于何种位置,取决于你对它的态度。,摄影艺术造型法则,一、深远空间的表达(一)线条透视在生活中你是否有这样的感受:物体距离人的远近不同,你会感觉它的大小不同。距离近的感觉大,距离远的感觉小,越远越小,最后小的成一点,消失在地平线上。例如我们在田野上看到的电线杆,近的又圆又高,远的变细变短,最短的缩成一个小点消失在视野中。许多相同的物体按规则地排列后所形成的线条,越远越集中,最后集中汇聚为一点。例如,我们站在高处看铁轨、枕木,近处宽,原处变窄,越远越窄,最后集中为一点。这就是线条透视的内容。了解线条透视这一规律,对在二维平面上再现纵深的空间感,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画家根据线条透视确定远近景物的比例关系,并在画面中确定原线、变线、灭点、天点、余点等的位置,以正确地再现人们的视觉印象,调动人们的联想去认识画面中的纵深距离。摄影者当然用不着担心比例不对,位置不符,线形错误等毛病,但必须懂得镜头的性能,光线的运用,角度的影响等对线条透视现行象的影响,并设法抓住它,突出它,使观众能在画面上强烈地感受空间。,摄影者运用那些手段才能加强画面上的线条透视效果呢?1.要尽可能的接近景物的起点拍摄。在确定好景物范围之后,让画框周围紧紧的靠近景物范围的边缘。周围不要多余的空隙,这样才能使远近层次的景物有最佳的形体大小对比。这也是有经验的摄影者一再强调要有效的利用底片面积的原因之一。拍摄时景物范围要恰当,画面布局尽可能在拍摄时完成,不要依靠剪裁,这样有利于强调出线条透视现象,表达空间。,2要充分利用有规则排列的物体或者平行的纵向线条,形成线条在画面上的透视收缩现象,以表达空间感。摄影者常常使用车间里的机器、农村的田垄形成线条收缩会聚的画面表达空间。分析左右两幅作品如何通过线条表达空间纵深感的。,3充分地利用前景加强画面上的线条透视效果。一般在拍摄大场面、多层次的景物时摄影者总是去寻找恰当的前景,加强景物之间大小的形体对比。拍摄湖面、海洋、广场,借助前景调动人们的视觉感受空间的能力。在前后景物中,相同的物体大小的对比所形成的距离概念,对调动观者的距离联想效果十分明显。,4正确选择拍摄角度加强画面上的线条透视效果。线条的会聚及延伸线伸展的程度都与拍摄角度有关。采用斜侧方向,让消失点在画面之内,有利于深远空间的表现。俯角配以长幅画面,则能最大限度的突出延伸感。分析左右两幅作品是如何利用拍摄角度处理深远空间的。,5广角镜头有较强的表现线条透视的能力。广角镜头视角大,包括的景物范围大,在取得同样大的景物范围的情况下,广角镜头可以比标准镜头和长焦距镜头更靠近被摄对象的起点来拍。拍摄起点近了,线条收缩现象、前后景物的大小对比现象就强烈,给人感受空间的能力就强。分析左右两幅作品是如何利用广角镜头处理深远空间的。,二、表现被摄对象的形态特征(一)形态是景物的轮廓形式摄影离不开对客观事物形态的直接表现。形态是被摄体的外在轮廓形式,是区别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基础,它能突出被摄体最基本的外形,省略到无需表现的细节,这种对形态的视觉感受即形态感,在人们看到这一轮廓形象时,即知它代表的是什么物体。从事摄影的人,应培养对现实景物进行形态把握的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各种物体,首先感受到的是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其次才是物体的重量和其它。例如对于公共汽车,我们首先感受到它的形态是长方形,车轮的形状是圆的,接着感到车身的大小,然后感到它是兰色或红色客观的实体往往各不相同,是相当复杂的,但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几何形体分析中把握景物外在的大体轮廓。例如拍摄一根粗大的树干和一只铝制水桶,尽管它们的颜色、质地、重量等具有多方面因素的不同,但它们的外表形态都属圆柱形的几何体。又如足球和乒乓球虽然各有不同性质,但它们的轮廓形式都是圆的,即球体的形态感有其共同的形象特征。不同物体的形状确定了其外在的轮廓形式,从而给人的直觉感受形态感是完全不同的。,摄影创作,需探求在控制光效的情况下,景物轮廓形式变化所构成的多样形态感。以下图为例,散射光照明,强调表现了球体外部边缘的界线;逆光照明,勾划出了球体的最外沿的轮廓线,使球体具有整体的形态感;侧光照明,整个球体外部的轮廓形式发生不同的暖意变化,显示了其强烈的立体形态感。,运用照相机的技术特性,如慢门、追变焦等拍摄方法,还可以强调画面形象的某种形态或削弱某种形态,使其变为模糊的不规则的形态,产生不同的形态感。例如作品赛马场上,运动员形体清晰可辨,场景则模糊不清,造成虚移的形态感。又如右图作品,主体人物形态模糊,具有强烈的运动形态感。,(二)形态是认识被摄体的依据对形态的最初认识,可借助几何体的归纳,这样就会发现有许多存在着的有趣形象,而以往我们对它们并没有注意。掌握几何体形态概括,便于我们理解生活中见到和感受到的被摄体。依据几何体加强对形态的认识,可以培养摄影者观察和表现被摄主体主要特征的能力。我们对被摄体形态的认识,主要靠平时的练习,靠眼睛的观察,靠大脑的思维和比较,也就是时时培养那种有目的的观察能力。除了上面我们列举的圆、圆柱、立方体,几何体中还有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等等,对生活中物体运用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的知识,在形态上进行归纳总结与分析运用,会有助于画面构图的创造性思考。作品人啊人的作者,采用了三角形形式突出了人体两只胳膊组成的形状。另如屋顶、帆船、塔松、山脉等其它被摄体,都以它们的形态为依据,从三角形的形态中得到启发。,采用了三角形形式突出了人体两只胳膊组成的形状。另如屋顶、帆船、塔松、山脉等其它被摄体,都以它们的形态为依据,从三角形的形态中得到启发。,在我们周围,特别是建筑物中到处都能找到各种几何体构成的形态,这些形态能我们认识被摄体,并可供我们表现和归纳,以体现总体构思,以选择一个能展示它们特点的形态为主体,在画面中表现出来。我们研究被摄对象的形态,目的是训练对外界物质的深入认识和理解,提高对形态的审美感。依据判断,我们可以选取单个和组合的被摄体,对表达内容有用的形态因素,使其同整个画面构图的形式协调统一,从而增加形态表现的生动感。,(三)形态是表现内容的因素客观存在的物体形态各异,即使是同一个对象,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形态感。在摄影创作中,应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来选择被摄体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某一形态。形态表现内容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1.突出的形态能勾划主体形象,以提示主题内容。如左图所示,一艘小船行驶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上,一轮旭日正在缓缓升起,喻示着小船驶向光明,驶向希望。右图呈剪影样的人物形态特征在太阳的衬托下,表现的更加完美、醒目。,2.亮的主体形态衬在暗的背景中,可以使表达的内容突出醒目。画面的主题形象是一位少数民族少女,她头上戴的富有民族色彩的头饰,以极亮的色调出现,突出了她的少数民族的特征,大光圈应用使主体清晰,背景模糊。,3.暗的主体形象衬在亮的背景中,也可使表达内容突出醒目。本图将所表现的主体处理成剪影,以白、以黑、以灰衬黑呈现强烈、清晰的形态感,表现了少女婷婷玉立的身姿。相反,亮的主体在暗的背景衬托下则显示出清晰的形态特征。等待就是用这种拍摄手法揭示了新娘结婚前内心激动的静静等待。新娘、婚纱、窗户的线条、形态用不同的黑、白、灰表现的淋漓尽致。,形态作为表现内容的因素,按技术和艺术规律来掌握并不难,我们首先应注意抓好形态上有表现力的特征。但是,要创造强烈的形态感,以便更好地表现内容,达到较高的造型水平,那是不容易的,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所表现的对象,掌握被摄体的形态变化规律,从中选取有意义的形象,构成生动的画面,以表现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利用阴影在这张照片中,你可以发现两种突出形状的方法。第一,人物深暗的轮廓与背后墙壁淡雅的色彩形成了对比;第二,午后低角度的阳光在墙上投射出清晰的阴影,在整体构图上加强了形状的作用。,摄影师和梦露美国摄影师伯特.斯特一直想把他和梦露拍在一起,他不能接受平庸的合影做法,于是利用反光玻璃影子,及反光又透光的特性,拍出了这幅照片。,形状对比在同一幅照片中表现两个巨大的形体-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需要精心的处理,以确保均衡,和谐的构图。,剪影由于采用低角度拍摄,一条小船和正在工作的船夫的剪影跃然纸上。如果采用高角度拍摄,船在水面上的影子将消失或淡化。而远处的篱笆也会削弱,从而减弱被摄主体的形状效果。,三、表现被摄对象的立体特征空间感主要是指景物与景物之间的空间距离的感受,形态指被摄体的外在轮廓形式,立体特征则是指某一具体对象的体积感。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件具体的物体都有自己的体积、形状,都占有一定的立体空间。一张桌子也有长、宽、高,一把茶壶有圆形的体积,为了真实地再现生活,摄影者必须设法突破平面的限制,在视觉上体现被摄对象的立体特征来,使艺术形象更生动、真实、可信,更有感染力。怎样才能在摄影的画平面上使人感受到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和体积呢?,1、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将对象向纵深伸展的棱线表现在画面上,使观众看到对象的多面。例如,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正面方向拍摄时,只表现了它的长和宽的线条,它与画面边几乎是平行的,给人看到的是一个平面,感受不到它的体积,难以辨认它是一个盒子。如用侧略俯的角度,画面上除了看到盒子的长和宽的线条外,显示体积的厚度的那一根棱线以及盒子的三个面都能看到,体积、立体形状就展现出来了。选择适当的角度来呈现被摄对象的棱线和多面,对表现立体形状是很重要的。,2、运用光线来描绘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在画面上不但要表现被摄对象的多面,而且要用光线将它们分出不同的影调,立体形状才会鲜明。顺光摄影,呈现在镜头方向的各面都受同一亮度照射,阴影的投影都在物体的后方,虽然画面上有了多面,但仍然不能有强烈的立体感觉。用顺光拍鸡蛋立体感弱。用侧光,就明显地分出了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也落在画面上来,影调的区分使鸡蛋有了明显的立体形状。逆光对再现被摄对象的立体感同样是不利的。正面对着镜头的一方全都是阴影,并与投影连成一片,立体感觉不明显。,3.光线的强弱对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的影响。同样用侧光,如果光线弱,受光面与阴影面光比小,反差小,立体感不强。光线强,受光面确实践证明与阴影面的反差大,投影深,立体感觉强烈。,4.背景色调的烘托对突出对象的立体形状有切的关联。色调的对比是被摄对象有凸出画面的感觉,色调反差大,立体感强。一般来说,深色背景上的浅色物体,要比浅色背景上的深色物体立体感强,另外,物体实,背景虚,也有助于立体感的表达。,下面两幅作品可以看出光线、背景的衬托对人物立体形状的描绘情况。青春这幅作品中的少女,神采奕奕,侧面射来的阳光,将面部分为受光面、阴影面,投影也很明显,反差强烈,在暗背景的衬托下更显示出青春年华,光彩照人,使其呼之欲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另一幅作品在表达立体形象这一点上是不足的。首先光线平,而且光比弱,人物分不出明显的受光面、阴影面,背景与主题人物缺少色调上的对比,色反差也小,因此,立体形状描绘的不理想,人物的轮廓形状和动作几乎难以分辨出来,缺少视觉的冲击力。,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看到,在画平面上真实、生动地表现现实生活的空间立体形象和质地特征要依靠摄影者运用摄影的技术技巧,调动人们视觉联想来完成因此摄影者的主观努力是重要的。不明白其中的表达规律,就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但是这并等于要求每一幅艺术作品,都必须完美地表达空间、立体形象和质地。摄影艺术并不仅以表现空间、立体形象和质地特征为目的,它主要在于表达思想感情,表达对生活的认识和评价。,就象作者拍摄的的斗牛,牛完全是虚的,空间立体形象、质地都退居次要地位,主要突出其疾风闪电似的搏斗气势。有所失,才能有所得。艺术创作常常攻其一点不必面面具到。但是懂得并且娴熟的掌握空间、立体形象和质地的规律,却是摄影者的基本功,因为真实地反映现时世界的生动的形象正是摄影艺术的长处有意得违反,也只有在娴熟的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摄影技巧,构图是摄影第一步,虽然摄影构图的规则不是死的,但了解构图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在观赏好作品的时候,也可以了解拍摄者为什么要这样拍,对自己的提高也很有帮助。本文就摄影的构图做一个介绍,虽然本文只要是着重在风景摄影的构图,但风景构图是最为复杂的一种,所以掌握了这些规则以后,很多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类型的摄影上的。,1)吸引人的景物构图第一步,首先就是要找一个吸引人的景物。摄影不是简单地拿起照相机按快门,在按下快门之前,你要问自己,这个景物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是颜色?云彩?倒影?还是落日?。确定了主体后,下一步就是怎么去表现它了。通常,主体要有足够的尺寸,才能引人注目。主体太小,就不成为主体,这时候就要用长点的焦距,或后期剪裁来处理了。,自然间的奇异现象很容易就成为吸引人的主体。这是一个有雨的傍晚,作者留意到西方落日的地方没有云,所以就猜想到可能会有彩虹出现,于是赶到公园里,拍下这个难得的场景。,2)避免居中初学摄影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一张好的照片应该是在吸引读者的目光后,能够引导读者的目光到其他地方去的。如果,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同时,尽量不要把水平线放在画面的正中间,因为那样的话容易导致主次不明显,不知道重点是要表达天空还是地面。一般是遵循三分法原则:,留意这张照片,前面的那头牛的位置在画面右1/3,下1/3的位置,如果把它放在正中的位置,就会使它太引人注目,而让画面变得呆板。,4)前景因为我们有两个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三维,但照片是两维的,要在两维的照片里表达出三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的大脑告诉我们:大的物体是比较近的,小的物体是比较远的,所以,通过物体大小在照片里的对比,就可以让人感觉出出距离。在摄影的世界里,长焦拍摄效果是把景物压缩在一起,而广角的效果则是缩小了远处的景物,让人产生距离感。所以,在这种场合,我们一般使用广角镜头。,这张照片利用了沙滩边的一根枯木作前景,利用它同时它也起了“导入线”的作用(见下),带领读者目光到远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这个前景,画面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了.,5)简单有人说摄影是减法,就是说画面上跟主题无关的物体最好全部去掉,越简单就越好。我同意这个观点,特别是对初学者,构图更是应该从简单开始,这张照片的构图很简单,就是雪地上的一棵树,前景的一些条纹和麦杆使画面简单而不失单调。,6)导入线“导入线”顾名思义就是带领读者的目光进入画面的路径,导入线是一条小径,一条小桥,一条小河。或任何导入画面的物体。通常,导入线应该引导读者到画面最吸引人的地方,应该尽量避免引导读者出去了画面外面。导入线是画面的一部分,所以导入线本身也应该是吸引人的,而且应该和画面其他部分很协调的。,这张照片利用了木桥做为导入线,引导读者到远处的树林和山上,这张照片正是要表达早上的的光线照在山上的所反射的美丽金黄色。前景,导入线等概念在风景摄影里非常重要,大家可以多留意一些好的作品,学习作者是如何处理前景和导入线的,7)天空在风景摄影里,天空是很重要的部分,很多时候天空是构图的主要部分,而自然界的很多自然想象的美就足以让人震撼。所以,好的摄影爱好者,应该要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太阳,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这是加拿大多仑多的湖边的一次日出:早上看到黑压压的云一大片,就去到湖边等日出,这是我在这个湖边看到最壮观的日出了,天边的一个火球犹如外星碰到地球的感觉。,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烟草四川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中级计量经济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题(含答案)
- 中外名建筑赏析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西方文化比较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西医结合基础思路研究与方法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版水电安装工程合同履行与维护合同
- 2025年仓储配送一体化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
- 2025版土地储备项目合作开发中介服务合同
- 勉县一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一建《建设工程经济》计算、时间、数字考点笔记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 药师考试历年真题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村级防疫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快餐公司门店设备夜间关闭管理制度
- 以童心为笔:基于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小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2025年度日语能力测试N4级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板带轧机刚度对热轧板形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