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报告书编制规范_第1页
环境报告书编制规范_第2页
环境报告书编制规范_第3页
环境报告书编制规范_第4页
环境报告书编制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报告书编制规范文件编号版 本06QEHSSOP文件实施日期2014年11月18日页 次第13页 共14页环境报告书编制规范(主责部门:EHS)编制/日期审核/日期会签部门签名日期批 准日 期修订记录序号修改章节/内容版本实施日期 1 参照标准 HJ 617-2011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导则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轻风集团环境报告书编制依据。 3编制目的 通过编制和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既可以不断完善企业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加大环保工作力度,树立企业绿色形象;也可以实现企业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环境信息交流,进一步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4 编制原则 4.1 相关性、综合性原则 相关性是指企业环境报告书的编制必须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综合性是指在既定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反映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单位在经济、环境和社 会方面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4.2 准确性、可比性原则 准确性是指在收集、计算、统计数据及描述、披露信息时能客观反映事实,采用数据正确,计算数据准确;可比性是指企业环境报告书应保持报告范围的连贯性,允许利益相 关者对企业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环境绩效进行纵向比较,采用规范要求的术语、 单位和计算方法,便于不同企业之间的比较。 4.3 通俗性、及时性原则 通俗性是指企业环境报告书在编写时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企业环境报告书的信息;及时性是指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单位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介对与利益相关者有密切关 系的事项进行及时的动态报道。 5 编制基本要点 5.1 报告书界限对于集团各分公司,在披露企业环境状况尤其是各分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伴随的环境负荷时,应明确说明报告界限。 5.2 报告书时限 一年一次,每年的世界环保日发布(每年6月5日)。 5.3 计算方法详见附表一指标值计算方法。 5.4 指标确定集团环境报告书的每项共性内容均由多个基本指标和选择指标指标组成(见附表二),基本指标是必须披露的指标,选择指标由环境报告书编制领导小组确定披露指标。成立环境报告书编制领导小组成立环境报告书编制小组编制筹备阶段收集资料大纲编写集团基本信息集团环境负荷集团环境管理利益相关者集团基本信息集团相关信息资料收集于分析阶段NY编制阶段企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建立报告书文本及相关说明发布 评阅NY审阅发布阶段 6 编制流程图 评阅 评阅 7 报告书编制 7.1 成立环境报告书编制领导小组 成立以总经理或副总为组长,主要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环境报告书编制领导小组,负责环境报告书编制的推进、协调与审核工作。 7.2 成立环境报告书编制小组成立以安全环保部环境报告书编制负责人为组长,各主要部门负责人指定的本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报告书编制小组,负责环境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7.3 收集资料 编制小组收集国内外典型企业的环境报告书、国际普遍采用的环境保护指令、国内关于环境保护以及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等相关资料;分析国内外企业环境报告书的推广应用状况和发展趋势;根据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单位的基本信息和环境信息,编制工作方案,提出企业环境报告书编制大纲。 注:集团的基本资料和环境信息由环境报告书编制小组按附表三各部门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收集资料 7.4 报告书起草 报告书编制小组根据报告书编制大纲、收集的资料、基本指标和报告书编制领导小组确定的选择指标,起草企业环境报告书文本,并对相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说明。 8 报告书审阅与发布 8.1 报告书审阅报告书编制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环境报告书文本进行评阅;根据评阅意见,编制小组对企业环境报告书内容和格式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8.2 报告书发布报告书定稿后电子版通过集团网站、环保部门指定网站公开发布。纸质版和电子版各存档一份。附表一指标值计算方法1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 指标解释:企业用水量与企业工业增加值之比。 用水量:指新鲜水量。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用水量(立方米) 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 (立方米/万元) 工业增加值(万元) 2单位工业增加值原材料消耗量 指标解释:企业原材料消耗总量与企业工业增加值之比。 原材料消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维修用备件及包装材料等的消耗量之和。 计算公式: 原材料消耗总量(吨) 单位工业增加值原材料消耗量= (吨/万元) 工业增加值(万元)3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指标解释:企业能源消耗总量与企业工业增加值之比。 能源消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煤炭、燃油、天然气及电力等能源消耗量之和。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消耗的能源。各种能源消耗总量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算系数折算成标准煤。 计算公式: 能源消耗总量(吨标煤)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 (吨标煤/万元) 工业增加值(万元) 4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 指标解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产生的废水量。包括企业处理后回用的废水量,不包括企业串级利用的废水量。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废水产生量= (吨/万元) 废水产生量(吨)5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指标解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量。包括直排废水和经处理后排放的废水。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千克/万元)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千克)6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量 指标解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排放废水中氨氮的量。包括直排废水和经企业处理后排放的废水。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氨氮排放量= (千克/万元) 氨氮排放量(千克)7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指标解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向环境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硫的量。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 (千克/万元) 二氧化硫排放量(千克)8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指标解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量。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 (吨/万元) 二氧化碳排放量(吨) 二氧化碳排放量=2.6标准煤使用量(吨)。 9单位工业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指标解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的量。 计算公式: 工业增加值(万元) 单位工业增加值氮氧化物排放量= (千克/万元) 氮氧化物排放量(千克)10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指标解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固体废物产生总量: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总量。计算公式: 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吨) 单位工业增加值固体废物产生量= (吨/万元) 工业增加值(万元) 11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指标解释: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是指除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常规监测指标外,行业重点控制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排放量占排放总量之比。计算公式: 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总量 行业特征污染物排放达标率(%)= 100% 行业特征污染物达标排放量12水重复利用率指标解释:指企业重复利用水量占用水量之比。企业重复利用水量:指企业循环利用水量和串级使用的水量之和。计算公式: 重复利用水量(吨) 水重复利用率(%)= 100% 用水量(吨)13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解释:指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固体废物产生总量之比。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计算公式: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吨)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100% 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吨)14二氧化碳当量的计算指标解释: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由于各种温室气体对地球产生的温室效应的程度不同,规定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以实现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之间的可加性。计算公式: 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该气体的质量(吨)其温室效应值(GWP)注: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GWP值(以100年衡量)甲烷:27,氢氟碳化物:11700,全氟化碳:5700,六氟化硫:22200,氧化亚氮:310附表二指标内容及分类项目指标内容基本指标选择指标基础信息指标1 高层致辞1.1董事长或高层管理人员致辞2 企业概况及编制说明 企业概况2.1企业名称、总部所在地、创建时间2.2企业从事的行业及规模、主要产品或服务2.3总资产、销售额及员工人数2.4经营理念和文化2.5管理框架及相关政策2.6企业发展历程(适用于首次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的企业);2.7员工对企业的感想2.8在报告时限内企业在规模、结构等的重大变化 编制说明2.9报告界限2.1报告时限2.11保证和提高企业环境报告书准确性、可靠性的措施及承诺2.12第三方验证情况2.13意见咨询及信息反馈方式环境绩效指标3 环境管理状况 环境管理结构及措施3.1企业管理结构3.2企业环境管理体制和制度3.3环境经营项目3.4企业获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清洁生产情况3.5企业环境标识认证及意义说明3.6与环保相关的教育及培训情况 环境信息公开及交流情况3.7环境信息公开方式3.8与利益相关者进行环境信息交流情况3.9与社会合作开展环保活动的情况3.1对内对外提供的环保教育项目3.11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评价项目指标内容基本指标选择指标 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3.12最近3年生产经营发生重大污染事故及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情况(包括受到环境行政处罚或者处理情况)3.13与环境有关的信访、投诉案件的处理措施与方式3.14环境监测及评价3.15环境突发事件的处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急池的建设情况)3.16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4 环保目标 环保目标、指标及绩效4.1上一年度各项环保目标完成情况4.2采取的主要方法与措施4.3下一年度环保目标4.4环境绩效的比较 物质流分析4.5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等资源和能源消耗量4.6产品服务产出情况及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情况4.7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境负荷4.8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环境会计4.9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环保活动费用4.1各项环保活动中获得的环境效益4.11各项环保活动所产生的经济效益5 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 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 环境友好型技术及产品的开发5.1环境友好生产技术与服务模式研发5.2生命周期评价的应用及措施5.3环境友好产品的定义及标准5.4产品节能降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替5.5举例说明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友好性能5.6产品获得环境标志认证情况5.7环境标志产品的生产量或销售量 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再生利用情况5.8产品生产总量或销售总量5.9产品再生利用情况5.10包装容器使用量5.11废旧产品及包装容器的回收量项目指标内容基本指标选择指标 能源消耗及节能情况5.12能源消耗总量5.13能源的构成及来源5.14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5.15能源的利用效率及提高措施 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消减措施5.16温室气体产生种类、排放量5.17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废气排放量及消减措施5.18废气排放种类及排放量5.19废气处理工艺及达标情况5.20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及减排效果5.21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及减排效果5.22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及消减效果5.23废气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包括重金属) 物流过程的环境负荷及消减措施5.24降低物流过程环境负荷的方针及目标5.25总运输量及运输形式5.26物流过程污染物产生情况及削减措施 资源(除水资源)消耗量及消减措施5.27资源消耗总量及削减措施5.28各种资源的消耗量及所占比例5.29主要原材料消耗量及消减措施5.30资源产出率及提高措施5.31资源循环利用率及提高措施 水资源消耗量及节水措施5.32水资源的来源、构成比例及消耗量5.33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及提高措施 废水产生总量及消减措施5.34废水产生总量及排水所占比例5.35处理工艺,水质达标情况及排放去向5.36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及消减量5.37废水特征污染物排放量及消减措施(包括重金属) 固废产生及处理处置措施5.38固体废物产生总量及减量化措施 5.39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及最终处置情况(包括重金属)5.40相关制度情况项目指标内容基本指标选择指标5.41危险废物管理情况 危险化学品管理5.42生产、使用和储存情况5.43排放和暴露情况5.44减少向环境排放的控制措施及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产生的措施5.45运输、储存、使用及废弃各阶段的环境管理措施 噪声污染状况及控制措施5.46厂界噪声污染状况5.47采取的主要控制措施 绿色采购状况及相关对策5.48绿色采购的方针、目标和计划 5.49绿色采购相关管理措施5.50绿色采购现状及实际效果5.51环境标志产品服务的采购情况6 与社会及利益相关者关系 与消费者关系6.1产品或服务信息和环境标识相关的提示和安全说明 与员工关系6.2完善员工劳动环境安全和卫生的对策 与公众关系6.3参与所在地区环境保护方针及计划6.4与地区、社团、周边居民共同开展环保活动情况 与社会的关系6.5参与的环保社会公益活动附表三各部门需要提供的资料清单责任部门或责任人责任部门或责任人需要提交的资料 1 高层致辞董事长或高层管理人员 在结合自身行业、产业特点的基础上,概括性地阐述企业环境管理理念、生产经营业绩、企业目前环境现状及未来目标等信息。包括:1、全球或地区环境问题、对企业开展环境经营的必要性和企业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企业环境经营方针及发展战略;3、结合行业特点阐述企业开展环境经营的主要途径及目标;4、向社会做出关于实施环保行动及实现期限的承诺;5、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责任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影响;6、致辞人的签名。 2 集团概况安全环保部1、企业名称、总部所在地、创建时间;2、企业从事的行业及规模、主要产品服务;人力资源部员工人数,包括直接员工人数和间接员工人数(间接员工包括受雇于分包商、特许经营商、合资企业及附属企业的员工);总经办企业分支机构在国内外的分布状况(所在国家及地区、公司性质、主要产品服务);财务企业总资产、销售额或生产额;总经办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框架及相关政策;总经办企业发展历程(适用于首次发布企业环境报告书的企业);公会员工对企业的感想;总经办在报告时限内企业在规模、结构、管理、产权、产品服务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 3环境管理现状 3.1环境管理结构及措施人力资源部企业管理结构:企业管理结构图、分支机构数量、管理机构职能责任及管理人员数量生产运营中心企业环境管理结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构、各部门权限及责任分工、管理机构的运转流程及实施状况企业环境经营项目:企业开展环境经营的领域及实施项目安全环保部企业进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实施状况。如果企业是以分支机构为单位进行认证,应说明已获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分支机构数量、所占机构总数比例和人员数量比例及通过认证时间等;安全环保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的工作情况及绩效品保部企业环境标识及意义说明品保部环境标志产品认证情况人力资源部与环保相关的教育及培训情况总经办获得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颁发的环保荣誉和奖励情况采购部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实施状况 3.2环境信息公开及交流情况安全环保部企业以环境报告书、网站或环境信息发布会等形式进行环境信息公开的情况安全环保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进行环境信息交流的方式、次数、规模和内容等情况安全环保部企业与社会合作开展环保活动的情况人力资源部企业对内对外提供的环保教育项目安全环保部公众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感受及签名 3.3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情况安全环保部最近3年如果发生过严重环境违法事件,企业应介绍发生的原因及采取的补救措施;对主要产品服务等曾出现的重大质量问题,企业也应给予披露安全环保部与环境有关的信访、投诉案件的数量安全环保部环境监测部门对企业排放污染物的监测结果及评价 4 环保目标 4.1环保目标及完成情况安全环保部对企业制定的环保目标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说明安全环保部完成年度环保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与措施安全环保部制定企业下一年度环保目标安全环保部说明企业过去5年的环境绩效 4.2物质流分析财务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原材料、燃料、水、化学物质、纸张及包装材料等资源和能源的消耗量生产部企业产品服务产出情况及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情况生产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废气、废水、固体废物的产生及处理情况;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处理及排放情况安全环保部从产品服务生命周期的角度阐述温室气体排放情况 4.3环境会计财务部生产经营过程中污染防治费用、环境管理费用、环境友好产品研发费用及环保活动的费用等安全环保部在降低环境负荷、消除环境负面影响等各项环保活动中获得的环境效益安全环保部各项环保活动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 5降低环境负荷的措施及绩效 5.1环境友好技术及产品的开发技术部环境友好生产技术、作业方法、服务模式的研发状况技术部产品研发过程中生命周期评价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部企业对环境友好产品的定义及标准技术部产品节能降耗、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替代等方面的研发情况技术部举例说明产品服务的环境友好性能品保部产品服务获得的环境管理或环境标志的认证情况 5.2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财务部产品生产总量或销售总量财务部环境标志产品的生产量或销售量生产部包装容器使用量采购部废旧产品及包装容器的回收量 5.3生产经营过程的能源消耗量及削减措施财务部能源消耗总量安全环保部能源的构成及来源安全环保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及利用情况安全环保部能源的利用效率及提高措施 5.4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削减措施安全环保部温室气体产生种类、排放量安全环保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措施 5.5废气排放量及削减措施安全环保部废气排放种类、排放量及削减措施安全环保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及减排效果安全环保部氮氧化物、烟尘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安全环保部废气特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5.6物流过程的环境负荷及削减措施储运部降低物流过程环境负荷的方针及目标储运部总运输量及运输形式储运部物流过程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削减措施 5.7资源(除水资源)消耗量及削减措施生产部资源消耗总量及削减措施生产部各种资源的消耗量及所占比例生产部资源产出率及提高措施生产部资源循环利用率及提高措施 5.8水资源消耗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