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日,为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与中秋、春节并称为三大节。又称蒲节、天中节、端阳节。端午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大节日,其中有纪念历史名人的内容,也有民间防疫的活动。 贴端午符皖中、皖南、皖西等地,端午前一二天,寺庙僧尼道士往往要给附近人家送端午符,符系木刻印于黄表纸上,有老人持剑形象,并有“五月五日午时姜尚在此诸邪回避”或“太公在此,诸邪回避”、“飞雄镇宅”等。到端午这天,家家都把符贴在厨房等屋内墙壁上。姜子牙为周初名臣,武王尊之为“尚父”,武王伐纣时,立过战功。“封神榜”这部神话故事说姜子牙封了神位,在民间流传很广,视姜子牙(即姜太公、姜尚、飞雄)为镇魔驱邪的正直之神。皖西山区还挂钟馗像或蜈蚣图形。 龙舟竞渡划龙船是端午节中普遍流行的民俗。凡有江河湖泊之处,在节日前后,各地龙舟竞赛,观者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传说是为吊念楚国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龙舟竞赛也是体育活动,是舞蹈和锣鼓轰鸣的集体表演。 吃粽子粽子为端午节的食品,传说是楚国屈原忧国之将亡,愤君主之昏庸,愤恨投汨罗江自杀,当地群众深爱屈原之刚直,为使蛟龙鱼虾不损害屈原的尸体,即自发纷纷地投粽子于江中以喂鱼虾,以此悼念屈原,此俗一直流传下来了。 吃水果皖西六安舒城一带,有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用愁”。 插艾悬蒲艾叶和菖蒲均为中草药,艾性温,有香味,并有去湿、暖肾、通筋、消毒、驱虫的功效。端午节,家家户户在门首屋檐等处,插上艾和菖蒲,俗叫蒲剑、艾虎。淮北有民谚:“端午不插艾,死了变个王八盖”。端午节,妈妈和姨娘为小孩做“香包”,系小孩脖上或衣扣中,香包里有艾叶和白芷等香草药,挂在身上,异香四溢,小虫不敢近身。小姑娘们还将艾叶插头发上。菖蒲艾叶有挥发性香味,对净化空气,改善环境卫生有作用。 小孩节日装饰淮北一带,端午节那天,母亲用各色丝线合成彩绳,系在小孩手腕、脚腕和脖子上,叫“缚花线”,又叫“拴花线”、“长命缕”、“红耍线”。据说可防溺水。此线要到七月七才可去掉。并要扔到屋顶上,传说是让喜鹊衔去飞天上搭仙桥,好让牛郎织女会面。还有外祖父、姑母要用黄布为外孙和小侄儿们缝好肚兜、黄鞋,让他们节日时穿戴。肚兜和鞋上绣虎头及“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名为“避五毒”。年轻的姑娘将硬纸叠成棱锥形,内放白芷等香料,分别用各种丝线做成彩色粽,或用各种碎布做成“如意香囊”,内放香料,外缀“同心结”穗和其它饰物,分别赠送女伴,系内衣裤带上,名曰“送香包”。 饮雄黄酒端午节,家家户户中午都要饮雄黄酒,有的人家还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额头和肚脐处涂抹雄黄;有的地方,还在小孩额头上写一个“王”字,寓意“兽中之王”。蛇、虫、蚂蚁不敢侵犯,要保留三天时间,才将字洗去。有的地方,在端午节那天,房间打扫之后,特别是厨房内,要洒上雄黄水,这可以灭虫杀菌。用白酒浸雄黄,再泡上几块白矾,酒挥发后,成为雄黄矾。这种雄黄矾打湿后,涂在被虫蚊叮咬的皮肤上,能起消毒止痒作用。在缺医少药的年代曾起过灭菌作用。而按现代科学化验,雄黄是含有害物质硝、汞的矿物质,饮用对人体则是大有害处的。 端午节节令食品全省各地,城乡都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粽为亲邻间馈赠的礼品。皖西怀宁一带还吃“端午粑”。这种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别有风味。和县一带,节日中午饭,谓之“赏午”,要喝麦酒,吃鲥鱼、干鹅等荤食。中午时,插筷子于庭中,以验正午。当涂一带,吃粽子,还吃“五红”菜,就是虾子、黄鳝、咸鸭蛋、苋菜、雄黄酒。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炒蚕豆给小孩吃,说是“炒虫蚁”,小孩就不会被虫蚊干扰了。 其他习俗端午节前,分居的儿子要给父母送鸡、鱼、肉、酒。女婿也要给岳父母送节礼,以示孝敬。有些地方,娘家要接已嫁女儿回家过节。已订婚的姑娘,亦由婆家接去过节,并赠送草帽、雨伞、毛巾、扇子等礼物。皖西、皖南一带,农村小学家长要给老师送粽子、鸭蛋等礼物,以示敬重师长。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源于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源于纪念孝女曹娥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筋健骨丸与钙片协同效应-洞察及研究
- 2023年公办幼儿园招聘合同制工作人员报名登记表
- 土木专业招聘试题模板及答案
- 专业眼科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基础俄语考研真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零点夹紧系统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销售基本礼仪培训
- 应急基础知识培训
- 党员生日活动策划
- 行政人事部年度工作总结计划
- 京东校招测评题库及答案
- 学会真学习拒绝假努力!课件-2026届高三下学期三模阶段性班会
- 焊工外聘协议书
- JT-T 329-2025 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 2025-2030中国电子处方系统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宿舍交接协议书范本
- 电泳工艺教程课件
- 2025年上海市黄浦区九年级中考英语一模试卷(含解析无听力原文及音频)
- 人工智能平台服务合同
- 2025《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测试题库及答案(共4套)
- 2025经皮去肾交感神经术治疗高血压专家建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