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花”--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_第1页
“铁花”--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_第2页
“铁花”--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_第3页
“铁花”--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_第4页
“铁花”--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铁花”-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确山打铁花)打花来源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也叫“上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也叫“下棒”),赤裸着上身,头上反扣一葫芦瓢,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紧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一棒铁花冲天而起,另一棒接踵而至,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散开来,冲向夜空,犹如火树银花,绚丽多姿,光彩夺目。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等,顿时,铁花倒悬如火山喷发,鞭炮齐鸣似两军激战,雾岚氤氲,流光溢彩,惊心动魄。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龙穿花”是显示每个龙灯队阵容、意志、技巧的最佳场合。“穿花”穿得最好的龙灯队会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及敬慕,也会受到打铁花组织者的奖励,日后便名声大振。据考证:古时候不仅大作坊、大字号的工匠组织举行“确山铁花”活动,村镇集市中的小炉匠、小铁匠铺,也会举办小型的“打铁花”活动。他们一般不搭花棚,也不举行祭祀活动,只是选择一棵不太高的柳树或枣树,把鞭炮、起火绑在树上,把群众自愿捐送的废铁化成铁汁,用木板或木锨往树上打。这种小型的打铁花活动,在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文化艺术生活极度贫乏的古代农村,给乡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振奋。这种有着浓厚的道教和行业特点的“打铁花”活动,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支持,成为确山县的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确山打铁花即确山铁花。一种民间活动,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最早的确山打铁花活动,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宋代崇尚道教,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曾是道教的圣地,与湖北武当山、泌阳铜山并称为中原道教三山(武当山称为金顶山,铜山称为铜顶山,乐山称为铁顶山),道教庙观遍布全县,仅乐山一处,就有“九宫二观一拜台”之称。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基本概述“打铁花”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年年初,五门工匠们开业之前,为首的工匠就会经过协商,搭好花棚,并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选定吉日,到本县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各种祭祀品。之后,五匠中各门店、字号内的所有人等,都抬着本店供奉的老君神像,列队而行,一路吹吹打打、鸣放鞭炮到神棚。沿途各工匠的店铺都要设香案供品迎送。队伍到达神棚后,把老君神像安放在神棚之内,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四季发财。夜晚开始打花。参加打花的多是各门店的工匠,打花之前都要在神棚内跪拜、更衣,求神灵保佑安全,避免烧伤。工匠们的祭祀活动得到道士们的支持和参与。道士们或提供打铁花的场地(多是属于庙产的空地),或出钱出物。在工匠们祭祀游行时,道士们往往组织笙、箫、管、笛、丝竹、锣鼓等乐器,为工匠们助兴助威。平时,工匠们为道士们铸造钟、罄、云牌、香炉、火盆之类,也是不收费的。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举办。“打铁花”,为道教增添光彩。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活动的开展。显而易见,“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告。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确山铁花”的表演形式和操作过程充满了神秘和惊险:组织者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时,先把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即一根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铁花”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年年初,五门工匠们开业之前,为首的工匠就会经过协商,搭好花棚,并在花棚的北方,面向南搭一神棚,选定吉日,到本县老君庙、火神庙中献上各种祭祀品。之后,五匠中各门店、字号内的所有人等,都抬着本店供奉的老君神像,列队而行,一路吹吹打打、鸣放鞭炮到神棚。沿途各工匠的店铺都要设香案供品迎送。队伍到达神棚后,把老君神像安放在神棚之内,举行祭祀仪式,求老君爷、火神爷保佑全年平安、生意兴隆、四季发财。夜晚开始打花。参加打花的多是各门店的工匠,打花之前都要在神棚内跪拜、更衣,求神灵保佑安全,避免烧伤。工匠们的祭祀活动得到道士们的支持和参与。道士们或提供打铁花的场地(多是属于庙产的空地),或出钱出物。在工匠们祭祀游行时,道士们往往组织笙、箫、管、笛、丝竹、锣鼓等乐器,为工匠们助兴助威。平时,工匠们为道士们铸造钟、罄、云牌、香炉、火盆之类,也是不收费的。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举办。 “打铁花”很有讲究,要在一个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个丈余高的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时,先把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即一根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上棒。十几个“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紧跟一人,往来于熔炉和花棚之间,棒中的铁汁冲向“花棚”后,遇到棚顶的柳枝立刻迸散开来,铁花又点燃了棚上的鞭炮、烟花。铁花飞溅,流星如瀑,鞭炮齐鸣,声震天宇,瞬间梦幻般的美丽震慑了在场所有的人。基本简介文化遗产名称:打铁花所属地区:河南 驻马店 确山县遗产编号:-6遗产类别:杂技与竞技申报日期:2006申报人/申报单位:驻马店市确山县遗产级别: 省2 2传说故事相传在北宋年间,驻马店确山县有一年大旱,为了解除旱情,大家自愿捐钱修建一处庙宇,要铸一口大钟放在庙里。各家各户就把自己家中的铁器拿到场子上,由铁匠们把铁器熔化成铁汁。这时飞来一群乌鸦,它们盘踞在树上呱呱乱叫,怎么也轰不走,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老人,他从地上捡起两根柳木,蘸了些熔化的铁汁,把柳木向上一击,铁汁溅起了十几米高的金色火花,如同焰火一般照耀了天空,乌鸦受惊纷纷飞跑。当大家都为这突如其来的奇景惊叹不已时,老人已经不见了。自此以后,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打铁花”流传了下来。 3历史发展确山打铁花流传于确山县及其周边地区,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它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如今却濒临失传。据确山打铁花传承人、知识产权所有人杨建军介绍,源自于北宋时期的确山打铁花大型表演原是炼丹道士与民间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每年春节共同祭祀太上老君祖师爷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后经千年流传,不仅增加了鞭炮、烟花,还把耍龙灯、打铜器、游社火吸收进来,形成一种场面恢弘、气势磅礴、喜庆吉祥的独特表演风格。表演时古乐齐鸣,十几盘化铁炉火光冲天,打铁花艺人赤膊上阵,舞动着千余度高温的铁汁自如穿梭,被击打后的铁花纷飞,可迸出几丈高冲向空中朵朵绽放,场面蔚为壮观。每当打铁花时,附近的龙灯会都组织龙灯赶来助兴,在铁花飞溅的花棚下穿梭,称为“龙穿花”。“龙穿花”是显示每个龙灯队阵容、意志、技巧的最佳场合。“穿花”穿得最好的龙灯队会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及敬慕,也会受到打铁花组织者的奖励,日后便名声大振。 4传承意义确山打铁花是我国民间习俗、民间艺术中富有文化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与民众的祈福愿望、祈福习俗,又与道教艺术的世俗化密切相关,同时还融入了豫南地区民间信仰、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生活内容,文化内涵丰富,很有特色。确山打铁花民俗起源于宋代,虽屡有中断,因技艺依附于道教,实施依附于铁匠行业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故传承不绝、绵延于今。确山打铁花场面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有很大影响。打花技艺性很强,传承困难,投入大,急需保护。 5发掘整理起源“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流传于确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民间传统烟火,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象征最早的确山打铁花活动,充满道教的色彩和行业的特征。宋代崇尚道教,确山县境内的老乐山,曾是道教的圣地,道教庙观遍布全县,仅乐山一处,就有“九宫二观一拜台”之称。社会上的金、银、铜、铁、锡五门工匠,与道士共同敬奉的是一个祖师太上老君,所以,工匠们与道士们可谓师兄弟。“打铁花”初源于工匠们的祭祀活动。遇到道教的重大庆典,道士们也会出钱出物,请工匠们举办“打铁花”,为道教增添光彩。这无形中促进了“打铁花”活动的开展。显而易见,“打铁花”的最初目的一是为了展示本行业的气派,取悦于群众,扩大影响,等于做一次广告;二是讨个吉利,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象征着事业发达兴旺。 表演“打铁花”前,先要在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丈余高的四角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柳树枝细密、绵软、水分多,不易燃烧),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用大风匣鼓风,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用的铁水需要达到16001700,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打铁花虽然好看,但表演却极具危险性。打铁花时,先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一个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3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使棒中铁汁冲向花棚,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等,五彩缤纷、震天动地。 如有技高一筹的打花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长鞭炮等,称为中彩。此人将被当众报出姓名,披红戴花,奖励钱物,十分荣耀。 发掘解放后只有确山县有过两次表演,濒临灭绝,1988年确山县文化部门发掘整理,才使这一充满传奇的民间艺术传承至今,但现在全县也只有10多人会打铁花。2005年春节中原文化庙会期间,确山铁花曾在郑州表演,据当时媒体报道“金花点燃花棚上的爆竹和烟花,霎时间响声四起,彩蛇飞舞,铁花倒悬如火山喷发,鞭炮齐鸣似两军激战,雾岚氤氲,流光溢彩,直把大雪中的观众看得惊叹不已。” 2006年,“确山铁花”申请了河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河南独有、全国仅存. 6小型“打铁花”据考证:古时候不仅大作坊、大字号的工匠组织举行“确山铁花”活动,村镇集市中的小炉匠、小铁匠铺,也会举办小型的“打铁花”活动。他们一般不搭花棚,也不举行祭祀活动,只是选择一棵不太高的柳树或枣树,把鞭炮、起火绑在树上,把群众自愿捐送的废铁化成铁汁,用木板或木锨往树上打。这种小型的打铁花活动,在生活水平十分低下、文化艺术生活极度贫乏的古代农村,给乡民们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和振奋。这种有着浓厚的道教和行业特点的“打铁花”活动,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和支持,成为确山县的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娱乐活动。确山铁花又叫打铁花,是河南省仅存的大型民间传统焰火,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流传于河南确山县境内及周边地区,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金花点燃花棚上的爆竹和烟花,霎时间响声四起,彩蛇飞舞,铁花倒悬如火山喷发,鞭炮齐鸣似两军激战。“打铁花”前,先搭一丈余高大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打铁花用的铁水需要达到,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迅速跑至“花棚”下。但解放后只有确山县有过两次表演,濒临灭绝,年确山县文化部门发掘整理,才使这一充满传奇的民间艺术传承至今,但现在全县也只有多人会打铁花。“打铁花”前,先要在宽阔的场地上搭起一丈余高的四角大棚,称为“花棚”,花棚顶铺一层新鲜的柳树枝(柳树枝细密、绵软、水分多,不易燃烧),树枝上绑满各种烟花、鞭炮等。“花棚”顶部正中竖起一丈余高的杆子,称为“老杆”,“老杆”顶上绑上鞭炮、烟花等,称为“设彩”。花棚旁边立一座熔化铁汁用的熔炉,用大风匣鼓风,把事先准备好的生铁化成铁汁待用,打铁花用的铁水需要达到,即看到铁水迸出金花才行。打铁花虽然好看,但表演却极具危险性。打铁花时,先把熔好的铁汁注入事先准备好的“花棒”(一个拳头粗细、一尺多长的新鲜柳树棒,棒的顶端掏有直径厘米大小的圆形坑槽,用以盛放铁汁),打花者一手拿着盛有铁汁的“花棒”,一手拿着未盛铁汁的“花棒”迅速跑至“花棚”下,用下棒猛击盛有铁汁的上棒,使棒中铁汁冲向花棚,打花者一棒接一棒,一人跟一人,铁汁遇到棚顶的柳枝而迸散开,又点燃棚上的鞭炮、烟花等,五彩缤纷、震天动地。如有技高一筹的打花者,能一棒击中老杆,点燃最高处的烟花、长鞭炮等,称为中彩。此人将被当众报出姓名,披红戴花,奖励钱物,十分荣耀。年春节中原文化庙会期间,确山铁花曾在郑州表演,据当时媒体报道“金花点燃花棚上的爆竹和烟花,霎时间响声四起,彩蛇飞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