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讲氮及其化合物1.如何确认NO2和溴蒸汽?答案是因为NO2和Br2在性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氧化性。溶于水有酸的生成。碱反应;红褐色等。不能用淀粉基试纸、pH试纸、NaOH溶液确认,但性质不同的可以用AgNO3溶液确认。CCl4溶液;以水洗法。1.以下说明是正确的()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大气中很稳定B.no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疾病C.NO2没有传递到FeSO4溶液。D.汽车尾气的主要污染成分是NO、CO和N2答案b2.汽车排出的废气中含有NO2,NO2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日光照射下,NO2循环了一系列光化学烟雾,持续产生O3,加重了大气污染。反应过程是 2 NO2 - 2n 2o, 2n O2 - 2 NO2, o O2 - O3。以下关于此反应过程和产品的说明是正确的()A.NO2催化作用b .无催化作用C.只有nO2氧化剂起作用D. O3和O2是异构体答案a一般称为“笑气体”3。N2O被用作吸入麻醉药。以下反应可以生成N2O: 3co 2 no 23 co 2 N2O。以下关于N2O的陈述是正确的()A.在上述反应中,每次产生1 mol N2O时消耗1.5 molco B .等物质的N2O和CO2包含相同的电子数C.N2O具有氧化性,不可还原性D. N2O与人类血红蛋白快速结合,成瘾的回答b问题二组氮氧化物计算问题4.如图所示,试管中包装的是红褐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倒落在盛水的水槽里时,试管内的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内。将氧气注入试管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的水流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装满了水,原来在试管里包装的气体是()A.可以是N2和NO2的混合气体B. O2和NO2的混合气体C.可能是NO和NO2混合气体D. NO2的一种气体响应c5.赤身量为50毫升的两桶装满了二氧化氮和氧气的混合气体,两桶倒放在装满水的水槽里,不久后,两桶中剩下的气体体积为5毫升。原始混合气体的NO2和O2体积比可以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复18: 7 43: 7试验点2硝酸问题组硝酸特性的多重性1.在下一反应中,硝酸银同时表示氧化性和酸性()A.FeO和HNO3 B. al (oh) 3和HNO3 C.H2S和HNO3 D.CH3和HNO3回答a2.将3份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表面盘子上,依次滴下65%的硝酸,然后注入98.3%的硫酸和新的氯水。三个测试条最终显示的颜色为()A.白色红色白色b .红色黑色c .红色红色d .白色黑色白色回答d第二硝酸和金属的反应计算3.在标准状态下,将1.92 g铜粉投入一定量的浓HNO3,随着铜粉的溶解,反应产生的气体颜色逐渐变淡,铜粉完全溶解后,收集到由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1.12 L,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为A.112 mL B.1 008 mL C.224 mL D.448 mL回答a4.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2O4、NO混合的气体,并与5.6 L O2(标准状态)混合后流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产生硝酸。消耗铜的质量为()无法计算A.16g b.32g c.64g D .答案b5.有稀硫酸和稀硝酸混合的酸。其中,H2SO4和HNO3的物质量分别为4 mol-1和2 mol-1,取混合10 mL的酸,在其中添加过多的铁粉,反应结束后,可产生标准状态气体的体积为(反应中HNO3还原为NO)。a . 0.448 l b . 0.672 l c . 0.896 l d . 0.224 l响应b硝酸氧化性问题第3组的实验研究6.照片是用浓硝酸、铜、水等试剂探讨浓硝酸、稀硝酸的强氧化性,观察还原产物的实验装置。.浓硝酸的强氧化实验将铜片放在试管底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约5毫升浓硝酸,在试管中加入约2毫升浓硝酸,以排水法收集结果气体。(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实验中可以证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现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稀硝酸的强氧化实验(3)为了进一步证明上述反应完成后,稀硝酸也具有强的氧化性,随后的简单合理的实验操作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4)证明稀硝酸和铜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在A.c中无色气体b.c中收集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成红褐色C.b产生的无色气体接触空气后变成红褐色。实验反映(5)使用该装置先执行铜和浓硝酸反应,然后实验铜和稀硝酸的反应,那么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问题讨论同样质量的铜,与同样体积的浓硝酸、稀硝酸(硝酸都是过量的)反应时,反应结果溶液是绿色的,后者是蓝色的。对此有两种看法。两种颜色不同的原因是Cu2+浓度的差异。电子溶液呈绿色是由生成的红褐色NO2溶解在溶液中引起的。(6)上述观点_ _ _ _ _ _ _ _ _ _(填“”或“”)你认为合理吗?如果合理,说明原因,如果合理,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 Cu 4h NO3(富集)=Cu (NO3) 2 2 NO2 2h2o (2)铜精炼慢慢溶解,溶液变成蓝色,释放红褐色气体(3)在分液漏斗里加水稀释浓硝酸,打开活塞,加入稀硝酸(4)C(5) Cu和浓硝酸反应产生的NO2有利于释放试管中的空气,观察Cu和稀硝酸的反应产物(6)在蓝色溶液中通过NO2,溶液会变成绿色(或有红褐色气体,溶液会变成蓝色,然后加热绿色溶液)试验点三氨和铵盐题组氨和铵盐的特性1.判断以下陈述准确和不准确的原因。氨溶于水力传导,因此氨是电解质。实验室采用浓氨和NaOH固体体系获得氨。氨和酸产生铵盐,遇到挥发性酸后形成白色烟雾。一个决定与NaOH一起释放出含有NH的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氨中含氮粒子最多的是NH。 NH3通过稀释的HNO3,溶液的pH为7时,溶液中NH3和HNO3等物质的量反应。液氨作为清洁能源的反应原理为4nh 3 5 o 24 no 6h2o。氨的物质浓度最大的粒子是NH3H2O(不包括水)。在1 mol-1氨中,NH3H2O、NH、NH3的物质含量总和为1 mol-1。答案正确。2.在以下反应中,NH3表明其具有还原性和碱性()A.4n H3 5 o 24 no 6h2o b . NH3 HNO 3=NH4 no 3C.8nh 3 3c L2=N2 6n h4cl d . 2n H3 3 CuO 3c u N2 3h2o回答c氯化铵和氯化钠可以从以下两者中分离()A.氢氧化钠添加B. AgNO3溶液c .加热方法d .适当的酸答案添加c提问组氨和铵盐性质的实验研究4.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就越快。这是两种气体扩散相遇后形成白色烟圈的气体扩散率的实验。以下对物质a和b的判断是正确的()A.甲是浓氨,乙是浓硫酸b .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C.甲是浓氨,乙是浓盐酸d .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答案c下图用培养皿探索氨的特性。实验中,在凝固物上滴几滴浓氨水,立即用另一个表面盘子夹在上面。下表对实验现象的说明是正确的()选项实验现象解释a浓盐酸附近有白烟NH3和浓盐酸反应生成了NH4Cl固体b浓硫酸附近没有明显的现象NH3与浓硫酸没有反应c氯化物溶液浑浊溶液必须是AlCl3溶液d干燥的红色石蕊试纸不会变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成蓝色NH3是一种可溶性碱6.右边的装置在干燥的烧瓶里装着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里装着某种溶液。捏住滴管的橡胶头,与以下实验事实不符()A.CO2 (nah co 3溶液)/无色分数B. NH3(包含H2O中的酚酞)/红色分数C.H2S (cuso 4溶液)/黑色分数D. HCl (agno 3溶液)/白色分数回答a7.一个研究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装置,探讨了氨的还原性。(1)氨的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实验时,如果氨过得太快,烧瓶里会冒出白烟,这种物质的化学式是_ _ _ _ _ _ _ _。(3)该组学生以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碳酸氢铵。甲级生先把二氧化碳通过水,充分融化,然后通过氨。乙班的朋友们先把氨通过水,充分融化,然后通过二氧化碳。选择合适的方案并说明原因。回答(1) 4nh3 5 o 24 no 6h2o (2) nh4no 3(3) b学生程序正确。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首先通过CO2由NH3生成的NH4HCO3量小,从NH4 (2c O3)、NH3到饱和、CO2到过剩的产物量大,都是NH4HCO3溶液。分数实验的形成原理1.形成分数的原理喷泉形成的最根本原因是瓶子内外有压差。当烧瓶里的气体溶解或对液体反应时,瓶子里的气体明显减少,压力降低,外部大气压力继续把液体推入烧瓶,最终液体会充满烧瓶。典型分数的形成主要有两类(1)容易溶于水的气体(NH3,HCl,SO2等)和水形成喷泉。(。(2)酸性气体(HCl、SO2、NO2、CO2、H2S等)和直(AQ)也可以形成喷泉。(。分数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有气体的烧瓶必须干燥。(2)气体必须用烧瓶填充。(3)烧瓶不能泄漏(实验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机密性);(4)所使用的气体大大溶解于所使用的液体或气体与液体快速反应。一般分数实验装置分数实验的本质是形成压差并喷射到液体中。为此,可以设计多种装置,将气体溶解在水中,加热,产生气体,气体体量减少的反应等多种操作,产生喷泉。装置:挤压气球,少量溶液会沿着导管进入烧瓶,溶解很多NH3,在烧瓶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产生喷泉。装置:取出了胶头滴管。打开止水夹,用手(或热毛巾等)盖住热烧瓶,氨加热膨胀,氨通过导管与水接触,就会产生喷泉。(使用开放问题或浸泡在冰水中的毛巾“冷敷”烧瓶,将水溶解在烧瓶中,烧瓶中的氨溶解在水中)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能产生气体的物质,大大提高锥形瓶中的气体压力,将液体压入烧瓶中,产生喷泉。装置:在水槽中添加提高水温的物质,锥子瓶里的酒精会被加热挥发,锥子瓶里的气体压力会增加,从而产生喷泉。装置:烧瓶通H2S(或SO2)。然后通过SO2(或H2S)。这将产生浅黄色粉末物质。瓶子内壁贴着水珠,NaOH溶液喷射到烧瓶上。问题组树氨实验室制造方法8.下图显示了实验室制造氨的装置和可选试剂。其中错误的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9.一些研究小组想迅速制造干燥的氨,提供的医药品有浓氨、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碱石灰,提供的仪器如下(省略所需的塞子、玻璃导管、橡胶管、夹具和废气处理装置)。(1)要选择的药物有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2)使用下面的图a设备收集NH3时,如何知道烧瓶中的NH3是否已满?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3)图b中橡胶头滴管的水紧贴烧瓶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答案(1)氨,氢氧化钠固体NaOH溶于水,释放氨,增加c (oh-),使NH3 H2 on H3 H2O NH oh-平衡向左移动,NH3释放 或(2)漏斗底部边缘与水面接触时,溶液颜色为红色的(3)气球越来越大10.有两个学生,甲和乙,他们想改进利用以下设备和化学试剂在实验室制造和收集氨的实验。化学试剂:NH4Cl固体、浓氨、固体NaOH(1)同学们为了快速制造少量氨,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 _ _ _ _ _ _ _上述试剂制造氨的原因是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实验过程中制造气体的实验工作是_ _ _ _ _ _ _ _ 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5552-2025家蚕遗传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 材料力学与智能材料性能预测重点基础知识点
- 材料疲劳裂纹扩展结果验证原理重点基础知识点
- 旅馆火灾应急预案演练(3篇)
- 石灰窑火灾应急预案演练(3篇)
- 消防火灾隐患应急预案(3篇)
- 公司战略分析与风险评估中的综合应用试题及答案
- 小区火灾应急预案总结(3篇)
- 2025年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中必须关注的法律问题试题及答案
- 医院护理火灾演练应急预案(3篇)
- 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
- 官方的居间合同范本(2024版)
- DL∕T 5344-2018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3d打印项目计划书
- 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的抗衰老作用研究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竞赛题附答案【能力提升】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2024双方工程合作合同范本
- SL 288-2014 水利工程施工监理规范
-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解读
- 《水电工程岩爆风险评估技术规范》(NB-T 10143-201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