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 期末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3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得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P10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亲密合作、共同创立的理论成果。1844年8月底,他们在巴黎会晤,从此开始了他们共同战斗的历程。到1847年末,他们共同地或独自地写成了一些重要著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不确定)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创立的主要标志。(不确定)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4、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P1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P1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6、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P18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哲学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P2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就是人作为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没有存在和思维关系的发生,任何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都不可能实现。所以哲学基本问题也是人们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8、物质的客观实在性P30-3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物质唯一的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9、意识概念P3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从其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意识从本质讲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10、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P32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物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基础。11、运动、静止、时间、空间P32-331)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具有最大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2)运动的物质以时间和空间作为自己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它们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12、社会的物质性表现P34、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指导,但仍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3、实践的基本特点P351)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性。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2)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世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证明。(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是实践的。)14、规律P40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人们认为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自然规律是通过人们得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关系。15意识的能动作用P40-41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主要表现在: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应什么,怎么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总之,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这是物质、意识关系上的的唯物主义。意识关系问题上的唯物主义。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物质、意识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而无论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都离不开社会实践,只能在实践中发生,在实践中实现。16、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P42-43 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P44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8、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P47-51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9、质变和量变P51 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20、辩证否定观内容P51-52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21、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P5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达到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22、辩证思维方法P57-60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2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P64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4、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P65-6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5、感性认识、理性认识P69-70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断三种形式。2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P73-77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27、真理与谬误P77-78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真理和谬误既对立又统一。首先,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其次真理和谬误又是相互联系的。最后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P79-80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定,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29、哲学上的“价值”含义及特性P81-82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特定属性的客观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价值有四方面的特性:1)价值具有客观性 2)价值具有主体性 3)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4)价值具有多维性30、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真理尺度、价值尺度、科学精神、人文精神)P85-86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1、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P963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P99首先,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其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互相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最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集中的表现。3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P101-10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二者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同时也形成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关系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4、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P1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35、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P113-11436、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P11437、科学技术与全球问题P125-127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人口增长过快、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这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技的广泛利用而失控所引起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1)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2)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3)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38、人的本质P129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人的本质是变化的、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39、人民群众P131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2)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3)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5)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40、商品的二因素(价值和使用价值)P145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41、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作用P148-150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表现形式: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作用: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42、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P153-1541)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2)深化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所起作用的认识。3)深化对科技、知识、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财富和价值创造中作用的认识。4)深化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的认识。43、劳动力商品的特点P15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同于普通商品。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它在消费过程中创造新的价值,而且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44、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划分依据P159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马克思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所以叫不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它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并且生产出大于它自身的价值。这样,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发生了增殖,改变了原有的价值量,所以叫可变资本。45、相对剩余价值P161-162“绝对剩余价值”的对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46、资本的有机构成P164-165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所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47、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P165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通过把自身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即通过资本积累来增大自己。资本集中:是指已经形成的各个资本的合并,它是通过大资本合并小资本,或若干小资本联合成少数大资本而实现的个别资本迅速增大。48、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P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织团建室内活动方案
- 线上黄金活动方案
- 电缆公司庆典活动方案
- 童装公司开业活动方案
- 短道速滑队活动方案
- 电商新公司运营策划方案
- 组织文艺跳舞活动方案
- 电力党建活动方案
- 端午多彩活动方案
- 砂锅粉店开业活动方案
- 《结直肠癌早筛早治》课件
- 2024年03月中国工商银行湖南分行2024年度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光伏电站施工质量检查及验收规程
- 娱乐场所租赁合同范例
- 纪委谈话记录模板
- 2025年青岛旅游业发展预测及投资咨询报告发展趋势预测
- 智能计算系统:从深度学习到大模型 第2版课件 第七章-深度学习处理器架构
- 《儿科病历书写规范》课件
-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刷多项选择题50题(含答案解析)
- 新解读《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8》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