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导学案0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导学案0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导学案0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导学案0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琼中中学历史组学教案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教学设计 课标内容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关于夏商的政治制度,要掌握夏、商的王位世袭制,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认识到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影响;、掌握周武王和周公旦建立分封制,理解分封制的目的、受封对象、权利义务和解体原因,结合史实一分为二分析分封制的影响。、掌握宗法制的目的、特点、内容和影响,并能深刻认识到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2、过程与方法: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3、情感态度价值观:夏商周时期的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早期政治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并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通过学习能认识到我国早期政治制度是古人政治智慧的精华,是中国古代政治特色的体现,使学生更深切体会我国国情,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精神文明传统。【学习重点】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学习难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导入新课: 图1:大禹治水图 图2:戴冠冕的夏禹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后来启的王位有无影响呢?师:臣民部落首领(禹)国王(禹)国王(启) 禅让制 建立国家政权 世袭制 “公天下” “家天下”问题探究1: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思考:“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历史的倒退?(答案提示)观点: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教学过程: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什么是“禅让制”? 、什么是“王位世袭制”? 2、夏商时期已初步建立起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内服): 王位世袭制有时 ,如纣王继承了他父亲的 王位,有时 ,如盘庚传位给他弟弟商:内外服制度 相、卿、卜、师等(P5学思之窗) 地方(外服):方国(候、伯)问题探究2:孔子“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3、夏商政治制度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发展的影响: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建立:公元前 年,周武王伐纣灭 ,建立 ,史称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实行(结合P5“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武王时期开始实行,周公东征后继续推行,西周后期遭破坏,春秋战国失去分封大权。师: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分什么?怎么分?2、目的: 3、内容:、周王:授民授疆土。周武王把 以外的广大地区 和 分别授予 (“周公兼治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和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权利和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 、 、 和 的义务。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赐给 。4、作用:、积极: 、消极: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 、 、 等。血缘关系难以保持长久的政治关系,从长远看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稳定。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1、含义: 2、目的: 3、主要内容:、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例: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儿女: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老三是大夫人所生的女儿;小儿子(大夫人之子)。几个子女都想争王位,请问王位该传给谁,为什么?、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大宗和小宗是相对关系。“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作用: 5、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1)、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它维系了分封制,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它们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鲜明特点。(四)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1、目的:为了更好地维护 和 ,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度。2、内容: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一些规则和礼仪,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3、作用: (五)归纳概括中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 三、课堂达标例题1:(2011年海南高考1题)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例题2:(2013海南高考2题)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例题3:“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王位继承制度 B.分封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郡县制度例题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例题5:明太祖朱元璋说:“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朕非私其亲,乃遵古先哲王之制,为久安长治之计。”同时据明史稿记载,明成祖继位后,明代藩王“列爵而不临民,分藩而不锡土。”两则材料说明( ) A明朝照搬了西周的分封制 B明朝放弃了中央集权制 C宗法制依然是分封制的核心 D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潮流例题6: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Zhunx血墒注:传说的中古帝名)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楚国是西周最早分封的诸侯国 B、周王借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统治C、楚之先祖乃黄帝之孙,为“大宗” D、西周分封诸侯以西周的王族为主例题7: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例题8:左传:“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例题9:“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有诸侯“不朝”的现象例题10:荀子儒教记载,周初“立七十二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说明了( ) 周的封国中,周王亲属做诸侯的居多利用血缘纽带跟分封制相配合,团结同姓贵族西周初年民族隔阂严重 利用同姓贵族排斥功臣和先代贵族A、 B、 C、 D、例题11: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BCD 例题1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材料中两个“制”的共同点是( )A都是地方行政体制 B都是官僚政治体制C都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D都有力维护了皇帝权威例题13: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严格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例题14: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