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刘鸿文-第4版一_第1页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4版一_第2页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4版一_第3页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4版一_第4页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4版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材料力学(一),张为民编著教材:刘鸿文主编(第四版)2008.5.,2,我希望:你能喜欢我的课;,我希望:你能勇于回答我的问题;,我希望:你能敢于向我提出问题;,我希望:你能通过我的课程,培养创新精神,增强能力。,我的希望,3,材料力学MechanicsofMaterials,第一章绪论静力学将物体抽象为刚体,根据构件的整体平衡条件讨论了构件所受的外力,求外力的方法是:分,去,代,平.材料力学研究构件在外力作用下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必须扬弃刚体的假设,采用变形体假设.但为了简化,大多数平衡问题中,仍按初始尺寸列平衡方程,忽略微小变形的影响.基本假设:假设材料是均匀,连续和各向同性的.杆件的基本变形有:轴向拉压,剪切,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叠加基本变形的结果.,4,绪论,达芬奇说:“力学是数学的乐园,因为我们在这里获得了数学的果实。”,达芬奇,伽利略,材料力学发展的历史,5,绪论,6,绪论,7,绪论,8,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1、构件,2、构件分类,绪论,9,材料力学以“梁、杆”为主要研究对象,绪论,10,工程中多为梁、杆结构,绪论,11,1.1材料力学的任务,强度、刚度、稳定性,绪论,12,绪论,13,材料力学的任务,在满足强度、刚度、稳定性的要求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确定合理的形状和尺寸,选择适宜的材料,而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绪论,14,1、强度:,构件的抗破坏能力,绪论,15,绪论,16,绪论,17,绪论,18,2、刚度:构件的抗变形能力。,绪论,19,绪论,20,绪论,21,强度和刚度,绪论,22,工程构件的强度、刚度问题,绪论,23,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3稳定性,绪论,24,工程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问题,绪论,25,自行车结构也有强度、刚度和稳定问题,绪论,26,空间站和航天器,绪论,27,兵器工业飞机与导弹,绪论,28,兵器工业,绪论,29,民用航空,绪论,30,车辆与道路,绪论,31,大型桥梁的强度刚度稳定问题,绪论,32,澳门桥,上海南浦大桥,我国著名桥梁,南京长江大桥,绪论,33,绪论,34,绪论,35,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绪论,36,1.2可变形固体的性质及其基本假设,一、连续性假设:物质密实地充满物体所在空间,毫无空隙。(可用微积分数学工具),二、均匀性假设:物体内,各处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三、各向同性假设:组成物体的材料沿各方向的力学性质完全相同。(这样的材料称为各项同性材料;沿各方向的力学性质不同的材料称为各项异性材料。),四、小变形假设:材料力学所研究的构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变形与原始尺寸相比甚小,故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时可忽略其变形。,绪论,37,1.3外力及其分类,一、外力按作用方式可分为表面力和体积力。而表面力又可分为分布力和集中力。,二、外力按载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可以分为静载荷和动载荷。,绪论,38,内力(InternalForces)内力主矢与内力主矩(ResultantForceandResultantMoment)内力分量(ComponentsoftheInternalForces)内力的正负号规则(SignRuleofInternalForces),1-4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39,内力(InternalForces),弹性体受力后,由于变形,其内部各点均会发生相对位移,因而产生相互作用力。,40,弹性体内力的特征:(1)连续分布力系(2)与外力组成平衡力系(特殊情形下内力本身形成自相平衡力系),41,分布内力,内力主矢与主矩,内力主矢与内力主矩(ResultantForceandResultantMoment),42,内力分量(ComponentsoftheInternalForces),在确定的坐标系中,轴力、剪力、扭矩、弯矩及其可能产生的变形效应。,43,内力的正负号规则(SignRuleofInternalForces),同一位置处左、右侧截面上内力分量必须具有相同的正负号。,44,45,工程构件,大多数情形下,内力并非均匀分布,集度的定义不仅准确而且重要,因为“破坏”或“失效”往往从内力集度最大处开始。,应力就是单位面积上的内力?,46,应力分布内力在一点的集度,F1,Fn,F3,F2,正应力和切应力,位于截面内的应力称为“切应力”(ShearingStress).,垂直于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NormalStress);,48,49,线变形与剪切变形,这两种变形程度的度量分别称为“正应变”(NormalStrain)和“切应变”(ShearingStrain),分别用和表示。,正应变与切应变,问题:正应变是单位长度的线变形量?,51,组合受力(CombinedLoading)与变形,1.6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绪论,本章作业:P10:1.4;1.5;1.6,52,第二章轴向拉伸与压缩AxialTensionandCompression,2.1实例与问题的抽象:受拉之杆曰杆。如活塞杆、连杆、柱等。其受力简图为:特点:外力合力通过截面形心,与轴线重合,截面形状任意.变形:为沿轴线的伸长或缩短.研究方法:外力内力应力.本章虽最简单,但却包括材料力学的一般方法,不能轻视.任何事物都同时具有特殊性(如苹果)和一般性(如水果).通过学习简单的特殊问题,了解和掌握一般方法,然后再用于新的特殊问题.这就是:特殊一般特殊的认识方法.学一点哲学,大有好处.,53,1.内力:由于外力的作用引起的构件各部分之间的附加内力.2.截面法MethodofSections:以特殊的例题说明求内力的一般方法.(1)切假想切开(一刀两断);(2)去去掉一半(原则上哪一半均可);(3)代代以内力(最好代以正内力).内力的符号:拉伸为正;压缩为负;(有其明确的物理意义.)(4)平平衡求解.,2.2轴向拉压时的内力Internalforce,54,采用国际单位制,力:牛顿N,1N=1Kgm/s2(F=ma)应力:帕Pa,1Pa=1N/m2兆帕Mpa1Mpa=106Pa=1N/mm2吉帕Gpa1Gpa=109Pa例先由整体平衡求支反力R,再求内力.作内力图,找危险截面.第二章习题P54:2.1(a).,55,1-3横截面上的应力Stress,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通过求拉压时横截面上的应力,来说明材料力学中求应力的一般方法。(1)实验观察1)横线仍为横线,但是分开一个距离.纵线仍为纵线,但是缩小一个距离.2)直角仍为直角.(2)推理假设1)平面假设assumptionofplane-section.2)单向受力假设assumptionofuniaxialstressstate.,56,(3)分析计算1)平衡方程equationofequilibrium2)变形谐调条件conditionofcompatibility=常数.3)物理关系constitutiverelation:Hookeslaw=E=常数.联解得(4)实验证明圣维难原理St.VenantsPrinciple:在远离(一个特性常数)加力处的应力分布,只与加力的合力有关,而与加力方式无关.例1-3.P13.重点:先求内力,再求应力.注意作题的表达方法.写清依据、坐标、公式(先用文字,代入数字并注意单位,写出结果).,57,2.3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Stress,设有一等直杆受拉力P作用。求:斜截面k-k上的应力。,解:采用截面法由平衡方程:Pa=P,则:,Aa:斜截面面积;Pa:斜截面上内力。,由几何关系:,代入上式,得:,斜截面上全应力:,58,斜截面上全应力:,Pa,分解:,反映:通过构件上一点不同截面上应力变化情况。,当=90时,,当=0,90时,,59,2、单元体:单元体构件内的点的代表物,是包围被研究点的无限小的几何体,常用的是正六面体。单元体的性质a、平行面上,应力均布;b、平行面上,应力相等。,3、拉压杆内一点M的应力单元体:,1.一点的应力状态:过一点有无数的截面,这一点的各个截面上的应力情况,称为这点的应力状态。,补充:,60,取分离体如图3,a逆时针为正;ta绕研究对象顺时针转为正;由分离体平衡得:,4、拉压杆斜截面上的应力,61,2.4材料在拉压时的力学性能Mechanicalpropertiesofmaterialsintensionandcompression,材料的力学性能只能通过实验求得.通常是在常温isothermal、准静载荷quasi-staticloading的条件下测定的.两类典型材料:塑性材料plasticmaterials,以低碳钢为代表.脆性材料brittlematerials,以铸铁为代表.两种实验:拉伸实验和压缩实验.材料拉伸时的机械性能试件specimen:依l/d有五倍试件和十倍试件两种.l为标距gaugelength.,62,1、低碳钢拉伸实验用拉伸实验机进行实验。注意实验机的加载结构。,1.加载实验=P/A=l/l比例阶段:当p材料服从Hookslaw,比例极限pproportionallimit屈服阶段:屈服现象,滑移线屈服极限syieldingpoint强化阶段:强化现象.强度极限bultimatestrength颈缩阶段:颈缩现象.延伸率=(l1l)/l100%(1-7)断面收缩率=(AA1)/A100%(1-8)2.加载卸载实验卸载定律:卸载过程中应力和应变按直线变化弹性阶段:弹性现象,弹性极限eelasticlimit3.加载卸载重新加载实验冷作硬化现象PhenomenonofCold-working:试件加载超过屈服极限,卸载后重新加载引起比例极限增加和残余变形减少的现象.,63,2、其他材料的拉伸实验,其他塑性材料对没有明显屈服极限的塑性材料,可以用产生0.2塑性变形时的应力作为屈服指标,并用p0.2来表示.铸铁和玻璃钢只有一个强度指标b.并用割线的斜率作为弹性模量.常用金属材料力学性能。,64,3、材料压缩时的力学性能Mechanicalpropertiesofmaterialsincompression,试件:金属:圆柱体l/d=1.53.混凝土及石料:立方体块.1、低碳钢屈服极限s与弹性模量E与拉伸大致相同.试件被压成圆饼.2、铸铁只有一个强度指标b.b压=25b拉.主要用于受压.破坏断面的法线与轴线成4555的倾角.,65,2.7失效、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Strengthdesign,1、安全系数与许用应力两种强度失效:断裂出现塑性变形极限应力0:对于塑性材料为s.对于脆性材料为b.许用应力allowablestress=0/n安全系数Factorofsaftyn:计入各种不准确性的保险系数,有规范.(1)材料的好坏.(2)载荷的估计.(3)简化及计算精度.(4)杆件的重要性.(5)减轻自重的要求.,66,2、强度条件strengthcondition,(1-10)三种用途:强度校核(见例1-5)P36截面设计(见例1-6)P37确定许可载荷(见例1-7)P38,67,2.8轴向拉压时的变形Deformations,纵向变形,虎克定律(1-2)正应变,应力应变关系(1-3)或(1-4)横向应变(1-5)泊松比Poissionsradio:(1-6)常用材料的E,的值见表2.2(P33)。第二章习题P55:2.5;2.8;2.11.,68,一、弹性应变能:杆件发生弹性变形,外力功转变为变形能贮存与杆内,这种能成为应变能(StrainEnergy)用“U”表示。,二、拉压杆的应变能计算:不计能量损耗时,外力功等于应变能。,内力为分段常量时,2.9拉压杆的弹性应变能StrainEnergy,69,三、拉压杆的比能u:单位体积内的应变能。,70,解:方法2:能量法:(外力功等于变形能)(1)求钢索内力:以ABD为对象:,例7设横梁ABCD为刚梁,横截面面积为76.36mm的钢索绕过无摩擦的定滑轮。设P=20kN,试求刚索的应力和C点的垂直位移。设刚索的E=177GPa。,71,(2)钢索的应力为:,(3)C点位移为:,能量法:利用应变能的概念解决与结构物或构件的弹性变形有关的问题,这种方法称为能量法。,72,2.10拉压静不定问题Staticallyindeterminateproblemsintensionandcompression1、静不定问题:仅仅依靠静力学平衡方程不能确定的问题.未知数的个数独立平衡方程的个数静不定次数.,2、基本解法:以例说明.(1)平衡方程equilibriumequation(2)谐调方程compatibilitycondition(3)物理关系constitutiveequation联解得:例2.10(P41)例2.11(P43),73,3、温度应力和装配应力Thermalstressesandassemblystresses,一、温度应力平衡方程谐调条件物理方程联解得:二、装配应力,第一章习题P59:2.20;2.29;2.34;2.41;2.45;2.50;2.53。,74,2.12应力集中的概念Concentrationofstress,构件形状发生突然变化时,将出现应力集中现象.理论应力集中系数Theoreticalfactorofstressconcentration:害处:塑性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影响不大.而脆性材料在静载荷作用下或塑性材料在动载荷作用下,对应力集中特别敏感,将加速断裂.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彗星号飞机的失事.警言:Roundyourcorners!利用:划玻璃.减少应力集中的方法:加大圆角半径;防止形状或刚度突然变化.如肥皂盒的裂纹可用大头针在裂纹尖端钻孔止裂.,75,剪切的实用计算1、剪切强度Shearingstrength实例:剪切钢板;键连接keyedjoints;焊接weldedconnections;铆钉或螺钉连接rivetedorboltedconnections.内力为剪力:Q剪应力shearingstress:强度条件:假定计算方法:以实验为基础。它实质上是在比载荷。解题关键:找到剪切面,要会求剪力Q及受剪面积A.,2.13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76,2、挤压强度bearingstrength,挤压应力bearingstress:强度条件:许用挤压应力.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假定计算方法.实质上是也比载荷.解题关键找:挤压力P和挤压面积Abs:平面接触即为接触面积;圆柱接触为投影面积td.例2-14(P50)校核键连接的强度(剪切和挤压)。例2-16(P52)校核销轴连接的强度(剪切和挤压)。第二章习题P71:2.67;2.67(剪切和挤压),77,第三章扭转Torsion,3-1引言Introduction受扭之杆曰轴.如方向盘轴、传动轴、车床的光杆、机床主轴.研究步骤:外力内力应力.主要研究圆轴扭转.3-2扭矩时的内力Internaltorque1外力偶矩mExternaltorque已知:轴的传递功率为PkkW(千瓦)及轴的转速为nr/min(revolutionsperminute),求外力偶矩m.因为每秒作功为:(3-1),78,2扭矩T及扭矩图,T的符号:按右手螺旋法则用矢量表示T时,当矢量与截面外向法线方向n相同时为正.截面法:作扭矩图,见图3-6(P82).目的在于找危险截面.用截面法求得:T1=mA=3000NmT2=mAmB=1200Nm,79,3-3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Shearingstressesinashaftsubjectedtotorque,(1)实验观察1)圆仍圆,但是转一个角度,且大小和距离都不变.小变形情况下,纵线仍为纵线,但是倾斜一个角度.半径仍为直线.2)方格变成菱形.应力状态:纯剪切剪应力互等定理Mutuallyequaltheoryofshearingstress:过一点互相垂直面上的剪应力必然成对存在,且其数值相等.方向为,箭头对箭头,箭尾对箭脚.符号:对单元体内任一点取矩按右手螺旋法则旋进方向为正.(2)推理假设:平面假设assumptionofplane-section.,80,(3)计算分析,1)平衡方程equationofequilibrium(a)2)变形谐调条件conditionofcompatibility横截面上只有剪应力.依平面假设,有(b)3)物理关系constitutiverelation:剪切虎克定律Hookeslawforshear:G为切变模量modulusofelasticityinshear,钢材G80Gpa;E200Gpa.各向同性材料只有两个独立弹性常数.可以证明:(3-4)从而(c)以(c)代入(a)得(3-5)式中Ippolarmomentofinertiaofacross-sectionalarea.,81,以(3-5)代入(c)得Torsionformula由法国工程师Coulomb1775年在搞电器设备时推导出.最大剪应力:剪应力按直线分布,最大剪应力为Wt抗扭截面模量torsionalsectionmodulus.实用范围:圆轴;外力偶矩垂直于轴线.(4)实验证明圣维难原理St.VenantsPrinciple:在远离(一个特性常数)加力处的应力分布,只与加力的合力有关,而与加力方式无关.Ip的计算:圆轴,82,3-4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1.强度计算calculationsofstrength强度条件2.刚度计算calculationsofstiffness当各段扭矩不同时单位长度的扭转角angleoftwistperunitlength,83,刚度条件conditionofstiffness:GIp扭转刚度torsionalrigidity例3.4(P87)例3.5(P89)第三章习题P104:3-10;3.14;3.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