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监测,河南CDC免疫规划所,2,主要内容,接种率监测接种率评价预防接种报表讲解接种率监测系统,3,监测目的,动态监测接种率的变化趋势,系统地收集和评价接种完成情况,及时发现薄弱地区和免疫空白点有效地监督各级计划免疫工作质量为及时调整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必要的信息为规划和实施消灭或消除计划免疫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4,接种率监测,未报告,低接种率,高接种率,5,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被动监测接种率报告主动监测接种率调查,6,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7,历史回顾(1),1962年,预防接种工作实施方法提出“作好接种的登记、统计、报告工作”1978年,关于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通知“建立一套必要的开展计划免疫的卡、簿、表、册”1987年,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试行)要求各省建立报告制度,报卫生部,一年一次,8,历史回顾(2),1992年,关于实行统一免疫接种情况常规免疫报表和脊灰疫情专报系统工作规则的通知开展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建立接种率常规报告制度,统一接种率报表,计算机联网,一年上报一次1995年,常规免疫报表修订,每季度报告1999年,全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方案再次修订常规免疫报表,双月报,9,历史回顾(3),2002年,第三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增加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信息2010年,第四次修改常规免疫报表将原表“3-1-2”、“3-1-3”、“3-1-4”取消,合并为一张报表,增加第二类疫苗报表。,10,接种率报告是指各级接种单位和报告单位,按照规定的报告程序和要求,连续地、系统地将接种情况按统一的报表格式,逐级汇总和上报的过程。属于被动监测方式,是计划免疫的基础工作,是进行监测(监督)和评价的依据。,接种率报告,11,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累计接种率的统计,统计方法,12,当月(次)接种率的统计,应种人数实种人数,13,应种人数,在接种单位的辖区范围内,常住户口和外来人口中的适龄儿童。,14,应种人数,基础免疫第1针(次)的应种人数:指按免疫程序的规定,本次接种时达到该疫苗初免月龄的适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基础免疫第2或第3针(次)的应种人数:是指上次接种时己完成该疫苗第l或第2针(次)免疫的儿童数,加上次接种时该疫苗该针(次)应种儿童中未完成接种者。,15,实种人数,指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16,接种率计算,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实种人数接种率100本次接种某疫苗某针(次)应种人数,17,累计接种率的统计,累计应种人数:指该年度某疫苗某针(次)上次接种后累计实种人数,加上本次接种该疫苗该针(次)的应种人数。累计实种人数:指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中的实际接种人数,即实种人数累加。,18,累计接种率的统计,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实种人数累计接种率100某疫苗某针(次)累计应种人数,19,累计接种率计算举例,【例】某乡卫生院1-6月的接种人数如下表,试计算该地上半年的累计接种率。,20,统计与报告的要求,应种人数应于每次接种前35天进行查漏摸底,在查阅接种卡(册)的基础上,按不同针次统计每种疫苗各针(次)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接种率应于每次接种结束后3天内,根据对实际接种人数,按各种疫苗不同针次分别统计实种人数,计算接种率;同时统计累计应种人数、累计实种人数和累计接种率。,21,各级都要审核报告数据,评价报告的质量,确保报告的质量,确保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统计与报告的要求,22,报告时限,常规接种率监测和第二类疫苗接种信息报告为月报告。乡镇街道防保组织每月5日前收集辖区内接种单位上报的表格后进行汇总,汇总的合计数留档,并将分接种单位的表格上报县级疾控机构。县级疾控机构每月10日前将乡级上报的分接种单位的表格录入或导入“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4.0以上版并上报。市级疾控机构每月15日前利用“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4.0以上版报告省级。,23,常规免疫报告实例,某省某地区某市CDC提供2003年相关数据HepB1实种人数估计接种率统计局出生人数2305人67529%计划免疫出生人数2503人67527%BCG应种人数1307人67552%乙肝疫苗第一针应种人数682人67599%,24,常规免疫统计报告,OPV1接种上报人数:51人,上卡人数:145人OPV1接种人数:133人,总人口:18320,出生率:2.8?,重新统计,怎么统计的呢?差别也太大了,25,A:已建卡儿童B:村医知晓其出生但未建卡儿童C:村医未掌握其出生的儿童,三省81个调查村儿童出生掌握情况,26,某县所辖各乡某年常规免疫数据报告状态,漏报,迟报,及时报,乡次数,27,部分地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示意图,接种率报告,应接种儿童,“1100万”儿童,28,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1.未能掌握所有应接种对象2.漏报问题普遍,报告不及时3.报告数据准确性差4.未包括流动人口相关数据,报告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29,上述原因的成因,1.报告意识淡漠2.培训效果不尽人意3.指导、督导力度较弱4.人员更换频繁,30,我们掌握的信息与实际的差距有多远,接种率监测,31,我们面临的问题,“分母问题”带来的忧患未能掌握所有的应接种儿童(如新出生儿童)后果未接种(漏种)报告数据无法使人信服,32,报告接种率的评价,33,接种率监测和评价的核心,弄清、弄准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是接种率报告监测和评价的核心,接种率评价的方法D值评价R值评价,34,评价方法,差值(D)评价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人数/估计应种人数100%估计应种人数可通过计算疫苗使用量、调查出生率或使用其他系统的出生人口数等方法获得,尽可能接近实际情况.差值比较D=|估计接种率-报告接种率|当D小于等于0.05时定为“可信”D为0.05-0.15时定为“可疑”D大于0.15时定为“不可信”,35,BCG应种人数100BCG实种人数90其他系统(统计局)的本辖区出生人口数200BCG实际接种率90/100=90%BCG估算接种率90/20045%D值0.9-0.45=0.45(不可信),举例,36,评价方法,比值(R)评价比值:通过比较各种疫苗间的应种人数,判断报告接种率有无逻辑上的错误。R值计算:R3MV(或BCG)/OPV(或DPT)当0.95R1.05时定为“可信”0.90R1.15时定为“不可信”,37,接种率R值评价,RDPT=1.00;RBCG0.97;RHBV=0.90;RMV11.00,38,其他评价方法,估计疫苗使用量:根据每次冷链运转报告接种的人数及疫苗的消耗系数,估算出预期疫苗使用量,再与疫苗实际使用量进行比较,估算接种率。本方法适用于县级对乡级、乡级对村级的监督。预期疫苗使用量=每人次接种剂量接种人次数消耗系数,39,2003年某市CDC乙肝疫苗分发情况收到1,030,320支下发996,000支本级报表(7-12月):135,164人次数,实例乙肝疫苗接种,报告质量?接种率低?基层疫苗大量积压?,40,其他评价方法,利用出生率监测:各级卫生防疫机构每年应将建卡率与出生率进行比较,判断接种率。使用该方法,应充分考虑到流动儿童和超生儿童对结果的影响。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分析报告接种率是否与当地计划免疫针对疾病的发病情况、病例免疫史及其分布情况相符。,41,其他评价方法,接种率调查:对怀疑接种率较低的地区,可直接开展随机抽样调查,核实接种率。强化免疫资料:将不同时间报告的强化免疫接种人数与常规免疫接种人数按出生队列进行比较。与免疫监测资料比较:如与某疫苗的人群抗体水平进行比较等。利用疾病监测(如AFP监测)资料估计接种率。,42,预防接种报表使用讲解,43,背景,三规范一意见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监测信息报告工作方案,44,报表种类,(一)预防接种登记底册(二)预检登记本(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四)第二类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统计报表,45,(一)预防接种登记底册(二)预检登记本(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四)第二类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统计报表,46,预防接种登记底册,预防接种登记底册用于接种单位登记辖区内目标儿童资料,记录第一、二类疫苗接种信息,筛选应种对象,记录未种原因,进行再预约、再通知等使用。,47,预防接种登记底册-第一类疫苗,未种原因+通知接种方式和日期,筛选+接种日期,48,预防接种登记底册-第二类疫苗,注:每年重复接种的疫苗,只登记首次接种信息。,49,预防接种登记底册填表说明,每个儿童第一、二类疫苗预防接种信息应逐行对应进行登记,两表同一行为同一儿童。目标儿童应分年度,分居住区域进行登记,以便于查找。年度以出生年份为准,区域以责任区域作合理划分,农村以村、城市以地域、片区等为单位。,50,预防接种登记底册填表说明,第一类疫苗接种登记底册中,每个儿童第一行用于筛选和填写接种日期,第二行用以写明未接种原因及通知接种的方式和日期等。,51,预防接种登记底册填表说明,运转前,应对目标儿童进行筛选,在应种对象底册相应疫苗表格内中划“/”以标明,接种后在该格内填写接种日期。运转完成后,应检查漏种儿童,在对应栏内加*标注,并了解该儿童未接种原因并予以通知补种,同时在第二行内简要记录原因、通知方式和时间等。如下次仍未接种,则再次标注*,同样记录,以此类推。若儿童确已迁出本接种单位责任区域,应及时在备注中注明。,52,预防接种登记底册填表说明,现住址:应据实登记现居住地址,而不是户籍地址。入册日期:指登记入底册、纳入管理的日期。第二类疫苗接种登记底册中,对于每年重复接种的疫苗,只登记首次接种信息。,53,(一)预防接种登记底册(二)预检登记本(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四)第二类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统计报表,54,预检登记本,预检登记本为接种单位在预防接种前对接种对象进行预检,对接种对象监护人进行告知等信息的登记使用。预检登记要准确、完整,并务必让接种对象的监护人签字确认。,55,预检登记表,四部分:基本情况、预检和告知情况、接种疫苗信息、家长签字。,56,预检登记表基本情况,出生日期:公历出生日期。,57,预检登记表预检和告知情况,健康状况:异常者,应在异常选项“_”处简要注明异常原因。禁忌症:若有禁忌症,则应在禁忌症”_”处简要注明禁忌症的信息。,58,预检登记表接种疫苗信息,针次:指某种疫苗按照免疫程序,本次应该接种的第几针次。,59,(一)预防接种登记底册(二)预检登记本(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四)第二类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统计报表,6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此报表为预防接种单位分月统计、报告辖区内第一类疫苗接种情况使用。“本地”和“流动”分别进行统计报告。接种以第二类疫苗替代的,应纳入该报表的统计对象。,61,第一类疫苗报表表样,62,含麻疹制剂疫苗填报,注意对应!,63,甲肝疫苗填报,注:甲肝疫苗第一针应种均填写于“甲肝减毒疫苗”应种中。,64,报表种类,(一)预防接种登记底册(二)预检登记本(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四)第二类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统计报表,65,第二类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此报表为报告单位每月对第二类疫苗的接种情况进行统计报告使用。使用第二类疫苗替代第一类疫苗接种时,其接种剂次数同时应纳入该报表的统计对象。二类疫苗不需分“本地”和“流动”报告。,66,填写接种剂次合计即可,第二类疫苗报表表样,67,(一)预防接种登记底册(二)预检登记本(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四)第二类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五)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统计报表,68,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统计报表,此报表为乡级以上接种门诊及各级疾控机构免疫规划部门分月统计所有第一类疫苗接种情况使用。报告时根据户籍属性,将应种和实种对象分为“本地”、“流动”和“合计”进行统计报告。,69,“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常用评价功能演示,70,汇总内容报告完整性累计接种数(应种、实种)(报表页面)接种率统计:单苗、疫苗大类、分户籍接种率功能查询统计结果导出xls文件打印,接种率监测汇总表,71,72,完整性,73,接种率统计,74,评价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