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介论文关于新媒介下的文学阅读方式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摘要:文学艺术的传播在不同时代展现形式不同,而最为基础的文学阅读,在其媒介上也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花开百枝。作为阅读文学作品的大众,从纸质书报到3D银幕,从最为天马行空的想象域到最为写实的剧情描写,当只有眼睛独享的饕餮进步到五官同感的文化快餐,科技进步提供给文学阅读的形式让大众有了新型体验,同时却失去了那种传统的味道。也许两者可以兼顾得失、也许两者可以相辅相成,但在顾此失彼的艰难选择和平衡中,波涛涌进的时代大潮却从未停止。 关键词:新媒介;文学阅读;视觉阅读 1002-2589(xx)27-0183-02 文学艺术的实践是一个系统的过程,有生产性的创作活动,也有消费性的阅读活动。文学阅读作为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推动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同时又随着社会的动态变化不断地进行改造和完善。 文学作品以语言符号为载体,作家赋予其充沛的情感色彩,是作家用心灵关照人生百态而传递给阅读者,阅读者接收这些感情符号从而产生一种美好的审美体验。这样一种读者符号解读、情感体验、信息再造的精神体悟过程就是文学阅读。与此同时,时 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让文学阅读范围大大扩展,文学阅读方式已经超脱其原有的载体。新兴媒介为文学阅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使之能够展现的广度、深度日益增强。可以说,文学的表现已不再局限于文字,文学阅读已经不完全只是对文字的解读。 一、视觉文化时代下的文学阅读新形式视听阅读 这个时代“视觉为人们看见和希望看见的事物提供了许多方便。视觉是我们的生活方式”1。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说,视觉已经日益充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每时每刻,人们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的在状态下被视觉图像所吸引,并对其进行解读、分析理解以及接受。在新兴媒体的介入之下,视觉文化兴盛之地多表现为以电视、电影等光电子技术为代表的媒介上。此时的文学阅读就是由传统的印刷文化方式转向视觉文化方式。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充当重要角色的比例与日俱增,使许多影视改编传统文学作品已成潮流,遂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阅读方式,即文学阅读由书面阅读转向视听阅读。 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的合作已经不是新鲜事。影视剧内容的在于发掘文学文本,再现文学作品故事或改编文学作品。例如当今流行的各类电影作品不乏改编自古典小说、戏剧、杂剧以及当代文学新作。以老井、红高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及近期的白鹿原、一九四二等电影作品的文学蓝本都是出自一大批优秀的当代作家手中。不可否认,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的成功,与其改编的文学作品密切相关。从另一个层面看,阅读者也同样在新媒介的引导下,逐步通过新方式来重现审视文学作品,通过视觉的体验让这种新型的阅读方式成为一种潮流。 自然,文学阅读由书面转向视觉,其实现方式也不限于影视剧再现或改编文学作品。视听阅读还包含了多重新方式,例如广播剧、手机文学、图片阅读、漫画等以不同载体为代表的新型阅读。这样,文学阅读在阅读方面不仅仅是“读字”或“读书”,而扩展到了“读图”、“读声”和“读屏”。 时代进步带来的便利对我们的生活是不言而喻的。新媒介的发展进步同样是把双刃剑。以新型媒介为载体的文学样式在不同层面上发生着或细微或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传统的文学是以纸为载体张书写或印刷而成,这就造成了在由媒介决定的文化地位,即精英文化的阅读时代。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新兴媒介的产生,开创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新视角,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方式。文学阅读在新媒介的环境之下产生视觉阅读也是不足为奇的。同时,新媒介拓展开来的文学阅读大大加强了传播的速度,增加了其影响的范围,大众文化也逐步取代精英文化而成为社会的主流。 由于媒介的作用造就了大众文化时代的来临,本雅明从媒介文化的层面上曾加以考虑,提出了例如“口头文化与印刷文化时代的分界”的划分理论。媒介时代的区分其实还隐含着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讲故事是口头文化时代的产物,写小说是印刷文化时代的发明;而随着印刷文化时代的到来,讲故事的艺术灰飞烟灭,听故事的能力也消失殆尽,“它之所以消失是因为人们一边听故事,一边纺线织布的情况不复存在了”2。大众文化就是在光电子媒体的大肆侵略之下占领了新的主导地位。那么以新媒介为载体的文学阅读方式也渐渐消解着我们传统的纸质文字阅读,这种传统的文学存在方式正在受到挤压甚至走向消亡。 2.新媒介展现了无可比拟的视觉盛宴,却剥夺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新媒介带来的这种直观性的视觉体验,让阅读者体会到新媒介技术带来的视听享受。使阅读者的眼光从纸质文字上渐渐脱离,而转向了越来越巨大、越来越逼真的银光屏幕,真正从“读字”走向“读图”或“读屏”。特别是近年来3D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电影从普通的平面视觉效果直接跳跃到立体的感官触动。新技术的应用,使得画面感更强、更逼真,故事的描述和人物的刻画也越发清晰,细节处理更加缜密。正是这样的技术和效果,让文学作品活脱脱地“再现”出来。文学作品不再是枯燥单调的文字,而成了个个性格复杂、形象丰满的符号,故事也能够流畅地表现出来,的确将许多不可再现的场景带入阅读者眼前,充实了文字的苍白无力之感。 而对于纸质文学作品的阅读,读者凭借语言媒介所想象的画面往往千差万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便是视觉演绎所不能及的。又如王维有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现的是一幅日落迟暮的静谧之境,而另一句唐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远远超脱了现实之景,阅读者则在脑海的想象力之中得到超越性的发挥,实现自己的审美追求。而在视觉阅读之中正是由于细节的描绘,人物形象的塑造愈加真实和详细,阅读者在没有看到故事的原版文字之前便会对银幕展现的形象产生刻板印象,对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定型,往往被特定的演员和场景所局限。这就与传统作用上的文学阅读产生了巨大分歧。3.文学阅读新方式延伸了人的感觉器官,却造成了现代人的思想缺失 文学阅读依托新兴媒介技术拓展出的新方式,调动了人类的多重感官效能,将视觉、听觉等器官综合利用,有声文本、视觉文本、图像叙事等就依照人的器官需求衍生出来并加以扩展应用。媒介是人的延伸,任何媒介都是人的感觉和观点的扩展和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纸质文字书籍即满足了阅读者的视觉需求,广播是人听觉能力的延伸,广播剧等有声文学即满足阅读者听觉需求,而电视和电影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的综合延伸,综合性的视听文学便是满足了阅读者的多重需求。 现代新媒介环境下的听觉、视觉阅读虽扩展了阅读者感官体验的丰富性和舒适性,但是其精神魅力远远不及文字印刷作品。马克思曾高度评价过希腊艺术“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至今仍能拨响人们心中的琴弦。即使是现代的读者,对“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依旧倾心;怀有满腔热情仍然感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等垂垂老矣却感叹“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文字的力量是深刻而绵远的,著名的文学作品往往都有沁透心灵、充盈思想的功效,必定也使读者记忆深刻、精神得以升华。相反,由于新媒介的广泛应用而催生出的“电视人”、“网络成瘾症”等已不再新鲜。这些现象不仅体现出新媒介的内容对人的知识、价值观以及行为的影响,且由此形成的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在线教育平台技术支持服务对用户体验满意度的影响报告
- 2025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智能化改造对城市排水设施运行效率的影响报告
- 2025年消费金融用户画像与精准营销在老年金融市场的应用报告
- 开发商购房合同
- 2024-2025学年山西省临汾市古县三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卷(含答案)
- 制度规章责任制操作规程
- 应力腐蚀破裂课件
- 巡前培训保密培训课件
- 岩石力学课件蔚宝华
- 尾矿库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肉制品工艺学-香肠类制品-课件
- 敬畏规则行有所止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
- 中小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 GB/T 9728-2007化学试剂硫酸盐测定通用方法
- GB/T 2992.1-2011耐火砖形状尺寸第1部分:通用砖
-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课件 【知识精讲+备课精研+高效课堂】 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 中医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 三年级上册数学试卷-第一单元 混合运算 北师大版 (含答案)
- 教学课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第二版)
- 实习证明模板(两种格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