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论文关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文言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1页
循序渐进论文关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文言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2页
循序渐进论文关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文言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3页
循序渐进论文关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文言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4页
循序渐进论文关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文言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参考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循序渐进论文关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对文言文教学评价论文范文参考资料 罗立芳 “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作为一种辅助教育,它是教与学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365.)那么,如何对文言文教学进行评价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培养语感的最好方法是朗读,所以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朗读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应作为文言文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朗读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中的每一个阶段,评价要求应有差异。 初读时,主要任务是正音断句。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在学生自由朗读的基础上范读,让学生自主纠正读错的字音、断错的句子。此时,评价学生的朗读情况,一定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如“字音和断句读得真准确”“第一遍就读得这么好,若再读一会,肯定会超过老师”等,以提升他们的信心。 学生读熟后,就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师生合作读、个人读、接龙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进行朗读了。这时的评价要求需相应提高,如是否注意了重音、停顿和语气语调的变化,能否读得抑扬顿挫,速度把握得如何,能否做到声情并茂等。 朗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品读。品读是朗读的最高境界,它要求读者在反复朗读中走进作者,用心去想象作者通过文字描绘的画面,领会作者写文章时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自己的声音将这种画面和这份感情传递给听众,而这也正是评价学生品读情况的基本要求。 如“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以下同版本教材只注明年级与册数)中,苏轼看见月色很美就“欣然”去承天寺“寻张怀民”,刚好“怀民亦未寝”。此时,赏月之喜、寻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朋友之喜跃然纸上。两人“相与步入中庭”,见“庭下如积水空明”,此景中已隐含凄凉之感。此情此景,让作者感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闲人”一词,让人感觉到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情怀。作者本是怀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却被贬黄州,他心里怎么愿做一个“闲人”呢说自己是“闲人”,不过是一种无力改变自身现状的自我安慰罢了。进一步体会,这里的“ 闲人”还反映出作者的豁达。这一段百余字的文字,情感起伏,耐人寻味,不细心品读,是难以发现其妙的。此时的评价,就要看学生是否通过声音传达出了这种微妙的情感变化。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 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可以知道,初中阶段对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评价,重点应放在积累基础和理解文本内容两个方面。 1.对基础知识的评价 基础知识的评价,主要包括对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常见的文言虚词、简单的文言句式和句子翻译等内容的评价。 文言实词往往一词多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归类,让其逐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程度。对文言实词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可以结合词语在文本语境中的含义进行。如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中,“有闻而传之者”中的“闻”是“听说”的意思,“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中的“ 闻”是“ 使知道”的意思;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中,“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中的“书”是动词“写”,“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中的“书”是名词“字条”。对于这类实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翻译句子的基础上,牢记其意思,而学生是否记牢了,应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虚词较多,初中阶段学生水平有限,只要求掌握常见的“ 而、以、于、之、乎”等,评价时最好不要拔高要求。文言虚词的教学,最好在学生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分类进行。如:“而”字的用法,教师可以在教学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时集中强化解决。“而”字的用法主要有表递进、表承接、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五种情况,这些情况这篇课文中都有涉及:“而年又最高”表递进;“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表承接;“ 泉香而酒洌”表并列;“游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表转折;“ 朝而往,暮而归”表修饰。教师把这一课中“而”字的用法讲透,让学生牢记,以后的学习就会变得容易一些。 基础知识评价的另一个方面是对特殊文言句式的评价。“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 屠惧,投以骨”(省略句),“困于心,衡于虑”(被动句)等特殊句式,难度较大,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时,可以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选项的内容最好是课本中的原句,这样能降低难度,增强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翻译也是基础知识考查和评价的重要内容。翻译的评价,应强调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而不要机械地一一对应。如:七年级上册论语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最重要的一个字是“夺”。这里的“夺”是“改变”的意思,而不是“ 夺去,夺走”的意思。学生准确地理解了这个字,一般就能正确理解全句的意思了。评价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时,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对句子整体意思的把握,而不应过分纠结于学生是否把每个词都对应地译出来了。再如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中的“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这样环境优美的句子如果机械地翻译,不仅会增加学生学习的困难,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会让译出的句子失去美感。因此,评价这种类型的句子翻译时,应遵循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原则。 2.对文本内容的评价 文言文同白话文一样,也是“文”。因此,白话文内容评价中的“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和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观点态度”等,同样适用于文言文的考查与评价。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文章的中心等是常规的评价项目,这里不再细说。笔者仅就“作者的写作意图”这个方面,简略地谈谈自己的思考。很多时候,作者会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图蕴藏在叙事的整个过程中。这时,我们就要思考事件的意义。如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做事不能背道而驰,要切合实际情况”的道理。这个道理,学生只有通过朗诵、翻译,理解了整个故事的意思后才能得出。有时候,作者会在文末用精练的议论点明自己的写作意图。这时,我们就要抓住这个句子细心揣摩。如七年级上册的狼,前面用记叙的方式叙述屠夫遇狼、杀狼的经过,结尾用“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只增笑耳”说明狼再狡猾,也会被人的智慧所打败。进一步分析,这个句子还说明“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者的这种意图都暗含在这句话中,我们只要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还有的时候,作者将自己的写作意图蕴藏在叙事和写景中,直到文末才卒章显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这方面的代表,阅读时要特别留意。 关于写作意图的评价,我们要注重两点:一是教师要通过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